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1章 阿育王与孔雀王国:佛国的诞生_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

作者:文森特 字数:6188 更新:2025-01-09 17:25:43

公元前323年6月,所向披靡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驾崩。之后,他手下的将军们聚到一起,瓜分了马其顿王国,而马其顿王国只有亚历山大大帝才能维持统一。因为印度的位置偏远,所以马其顿国王不得不派官员与当地王公共同治理。公元前321年,在叙利亚达成的《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条约》[1]生效。《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条约》规定:西比尔提亚斯[2]得到了阿拉霍西亚[3]与格德罗西亚[4];索利[5]的一个塞浦路斯人斯塔桑德尔得到了阿利亚[6]和德兰吉亚纳[7];索利的另一个塞浦路斯人斯塔萨诺尔得到了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巴克特里亚与索格底亚纳;亚历山大大帝的妻子罗克珊娜的父亲奥克夏特斯得到了帕洛帕米萨达[8](喀布尔);阿革诺尔的儿子培松获得了印度河以西比邻印度的领土。亚历山大大帝曾在印度河下游地区命阿革诺尔管理信德。在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后,培松可能就丢掉了信德。主持这次瓜分的安提帕特[9]承认,因兵力有限,未能除掉印度河以东的印度王公。于是,他不得不承认塔克希拉国王安皮[10]以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对手普洛斯对旁遮普的统治,但旁遮普名义上仍属于马其顿王国[11]。菲利普斯是亚历山大大帝任命的旁遮普总督。公元前324年,他被雇佣兵杀害。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正在卡尔马尼亚。获悉菲利普斯的死讯后,亚历山大大帝就派欧德摩斯去旁遮普协助塔克希拉国王安皮。欧德摩斯曾竭力协助安皮。然而,约公元前317年,他背信弃义,杀害了印度籍同僚。他捕获了一百二十头大象,然后率大军出征去支援同安提帕特[12]作战的欧迈尼斯。随着欧德摩斯离开旁遮普,马其顿王国使印度希腊化的幻想也就破灭了。

亚历山大大帝驾崩

罗克珊娜与亚历山大

在欧德摩斯离开旁遮普前,一股反抗外国驻军的力量在印度兴起了。但在欧德摩斯撤军之前,这股力量大部分可能就被消灭了。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公元前323年初秋,他驾崩的消息必然传到了印度。公元前323年10月,时机一到,印度就爆发了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一个叫旃陀罗笈多·孔雀[13]的年轻人。他可能是摩揭陀国难陀王朝的某个王公的后裔,也可能是当时摩揭陀国最重要的南比哈尔邦的某个王公的后裔。在考底利耶的辅佐下,旃陀罗笈多·孔雀废黜并处死了难陀王,诛杀了难陀王的族人。考底利耶是一名聪明的婆罗门,后来成为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大臣。在摩揭陀王国的首都华氏城——现在的巴特纳,旃陀罗笈多·孔雀登上了王位[14],铁腕治国二十四年。如果贾斯廷的话真实可信,那么篡位后的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驱逐了盘踞在印度的马其顿统治者。然而,为印度人争得自由后,他又让印度人陷入新的奴役和暴政中。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调用了西北边界一半以上拥有异族血统、凶猛的宗族。很快,他将自己的影响力迅速扩展到整个北印度,甚至远达纳巴达河。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究竟是在自封摩揭陀国王后攻打马其顿军队,还是同旁遮普起义军会合后才向马其顿军队发起猛攻,这无人知晓[15]。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旃陀罗笈多·孔雀成了印度历史上 斯特拉博(前63—24)

普林尼(23—79)

阿育王于公元前273年继承王位。可能的确直到四年后,他才举办了自己庄严的加冕仪式。仪式的延期可能与阿育王颇有争议的继位过程有关,也就是继位前的杀戮事件。但并无任何证据证明该杀戮事件真实存在。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宾头娑罗·阿米特拉加答。二十八年后,宾头娑罗·阿米特拉加答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阿育王。在这样一个政权稳固的王国,因王位继承而发生一场旷日持久斗争的可能性并不大。在真正的历史记</a>录中,阿育王不仅未因内部骚乱而大乱阵脚,反而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即使是离阿育王最遥远的城邦也对阿育王的命令奉行不悖。

阿育王命人镌刻的大量碑文是后世了解阿育王统治时期事件的主要依据。除了在尼扎姆领地[32]发现的马斯基[33]碑文,其他碑文只记载了阿育王的头衔。马斯基碑文的开头刻着“天宠慈颜阿育王”。这碑文平息了人们对阿育王“天宠”与“慈颜”这两个称呼的争执。“天宠”与“慈颜”两词常一起使用,有时单独使用。约公元152年刻的楼陀罗达曼一世[34]碑文上也有阿育王的名字。由于历史久远,且印度教文献在史学研究方面的匮乏,在权威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其他碑文与各种文学形式,再加上其他资料,终能创作出一部相对完整的阿育王统治史了。《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侧重点在心理与宗教层面。一方面,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性格演变过程;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了解到阿育王是如何将印度当地的一个教派发展成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的。阿育王在宗教方面的影响十分深远。他是宗教史研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阿育王与圣保罗[35]、君士坦丁大帝和欧麦尔一世[36]一样,将他人创建的宗教发扬光大。

阿育王的统治年表已基本确定。以下日期也许有待细微修正[37]。不过,年份上的误差不超过三年。虽然日期略有误差,但阿育王继位的时间确实在公元前273年。但直到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69年,他才举行了灌顶仪式[38]——相当于欧洲君主的加冕仪式[39],献身神圣的王权。同之前的国王们一样,阿育王号称“devanam piya”。意思是“天宠”。该称呼相当于斯图亚特王朝时期[40]的“尊贵的陛下”这一庄严称呼。阿育王也喜欢用另一个正式的王号“piyadasi”。意思是“慈颜”。该词可译为“大人”或“陛下”。阿育王的祖父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的王号是“piyadassana”。意思是“受到珍爱”。该王号同阿育王的王号非常相似。在一份僧伽罗人的记录中,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的王号就用到了阿育王身上。因此,当阿育王的两个王号与“王公”或“国王”一词结合时,阿育王王号的全称就是“尊贵仁慈的陛下”。该王号常常在碑文中出现,且多数情况下都是缩略形式[41]。

圣保罗(5—67)

君士坦丁大帝(272—337)

阿育王统治的早期并没有留下真正的历史记录。印度和锡兰的僧侣在编纂年史时,为彰显佛教光辉,将皈依佛教前年轻的阿育王描述成凶残无比的恶魔,即“黑阿育王”。该称呼与皈依佛教后的“白阿育王”形成鲜明对比。《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 阿育王的相关记载始于公元前261年。公元前261年,为了完成统一大业,阿育王派兵大举进攻并占领羯陵伽国[44]。羯陵伽国位于默哈讷迪河与戈达瓦里河之间的孟加拉湾沿岸。虽然孔雀王国在羯陵伽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战争中生灵涂炭的惨状令阿育王懊悔不已。于是,阿育王将羯陵伽国的苦痛与自己无尽的悔恨记录在石柱上。这些记载饱含深情。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二十几个世纪前阿育王的悲叹。恐怕没有哪位大臣敢说“尊贵的陛下”心中充满“无尽的悔恨与悲伤”,所以很明显,这些话都是阿育王的肺腑之言。石柱上这样记载着:

尊贵仁慈的陛下在加冕后 释迦牟尼佛出生

优波掘多应该是一位历史名士。正如后来金月改变了库马拉帕拉的信仰一样,优波掘多也可能是改变阿育王信仰的人。以优波掘多命名的著名的马图拉寺院似乎曾位于坎卡利蒂拉。马图拉寺院是一个佛教和耆那教的圣地。信德各地都能让人想起优波掘多。据说优波掘多是香料商古普塔的儿子。在锡兰传说中,随阿育王去礼佛的是目犍连子帝须。这应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名字由佛陀两个主要弟子的名字结合而来。该内容在科洛内尔·沃德尔的著述[87]中可以详细了解到。

公元前25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起,阿育王开始成为一名殚精竭虑的僧伽首领和“正法”弘扬者。也是从这一年起,阿育王废除了皇室狩猎,用礼佛之行取而代之。此外,阿育王还实施了一套收效显著并影响至今的重要举措。这一年,阿育王做出重大决策:组织一批传播佛教的人到各地传播佛陀教诲。这批传播佛教的人的足迹不仅遍及广袤帝国境内,而且远达西亚、东欧和北非地区。在阿育王执政 为了让锡兰岛上的佛教组织有些来历,为了让人们将佛教与想象中最著名的人——阿育王联系起来,才编造出来该故事。历史传说都喜欢将寻常之事歌颂为丰功伟绩。可以想到,在现实中,锡兰的皈依并没有传说中描述得那么如火如荼、引人注目。[111]

锡兰现有大量以巴利语和僧伽罗语保留下来的佛教文献。这些文献一定不是锡兰人与摩揭陀人直接交往的突然产物,而是锡兰人与邻近印度人长期交流的结晶。阿育王在遥远的南方传播佛教事业的努力并非徒劳。5世纪和7世纪来自中国的礼佛者就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也证实了这一事实:泰米尔的确有一些影响该岛信仰的僧侣组织。玄奘</a>提到了位于朱罗国和帕瓦拉国[112]的由阿育王修建的佛塔。更重要的是,玄奘还对640年高韦里河以南的马拉科塔·潘地亚的宗教状况作了描述。玄奘发现:

一些人遵循真正的教义,另一些人则耽于异教——这些人不学无术,唯利是图。当地有许多寺院废墟,只剩墙壁,几乎没有什么信徒。当地有很多天神庙,异教徒数不胜数。他们大多信仰尼犍子教[113]。

在该城东边不远处,有一座旧伽蓝[114]。伽蓝的门厅和院子都被野生灌木覆盖,只有墙基保存了下来。此伽蓝是阿育王的弟弟摩醯陀建造的。

伽蓝的西边有一座佛塔。佛塔巍峨的围墙掩埋于土中,只露出圆形屋顶的上部。该佛塔是阿育王建</a></a>造的[115]。

玄奘(602—664)

这段有趣的文字清晰地讲述了在阿育王九个世纪后,阿育王与弟弟摩醯陀的宗教在南方保留的情况。在这段资料中,摩醯陀居于锡兰附近、考维利南部的一个寺院中,证实了摩醯陀从印度南方的港口到达锡兰岛的猜想。与锡兰故事中摩醯陀“像天鹅之王一般”从天上飞来的传说相比,该猜想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同样,摩醯陀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了当地国王与四万臣民的信仰。

虽然关于摩醯陀的神话传说有很多,但阿育王的弟弟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确实是在锡兰传播佛教的先驱。同时在印度与锡兰流传的传说、印度和锡兰岛刻有摩醯陀名字的纪念碑都是摩醯陀真实存在的铁证。在锡兰传说中,摩醯陀是阿育王的私生子。该说法没有任何根据,既与在今北印度、南印度、华氏城和甘吉布勒姆[116]流传的说法不同,也与法显</a>在5世纪初、玄奘在640年所描述的内容相悖。甚至是那些在甘吉布勒姆给义净讲述锡兰皈依故事的锡兰僧侣,也清楚摩醯陀是阿育王的弟弟而不是儿子[117]。显然,古都华氏城所流传的故事比其他地方的传说更加真实可靠。约400年,法显在华氏城听说了阿育王这位隐士弟弟的事情[118]。而玄奘则称阿育王的这位隐士弟弟为摩醯陀。在其他传说中,阿育王弟弟被称为维塔苏卡或维戈塔苏卡。但印度和锡兰纪念碑上的名字为摩醯陀或摩晒陀。

阿育王的僧侣弟弟一事完全符合当时的惯例和规定。一位中国史学家说:“据印度法令,国王驾崩后,由他的太子继位。其他皇子则要离开王室,献身宗教事业,不得居于国内。”[119]吐蕃赞普墀祖德赞的做法有所不同。墀祖德赞让年长的儿子布藏玛皈依了佛教,而让幼子继承了王位。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因此证实了雅可比教授[120]的一番话:“印度的精神事业同天主教国家的教堂一样,似乎为其他皇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舞台。”可以确定,在锡兰传播佛教的摩醯陀是阿育王的兄弟,而不是儿子。至于锡兰岛上国王和臣民的皈依,我认为是在阿育王的弟弟摩醯陀到达之后才开始的。而传说中关于摩醯陀妹妹僧伽蜜多的故事则让人疑窦丛生。编年史中摩醯陀的故事充满了教化意义。虽然故事基于事实,但它的准确性无法断定。

对阿育王来</a>说,公元前257年和公元前256年是非常繁忙的两年。这段时间里,阿育王在精神领域和宗教政策上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十四个摩崖法敕中, 湿婆和帕瓦蒂

萨克蒂

至于印萨拉塔的继任者是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但《印度史诗》记载,孔雀王国在历经一百三十三年或一百三十七年后,走向覆灭。如果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是在公元前325年继位,那孔雀王国的覆灭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88年。显而易见,在孔雀王国的后期,印度王公们各占领着一方领土。在一个强大的 [26]宾头娑罗·阿米特拉加答这一名字可在印度教《眦湿奴往世书》、佛教《大史》、《岛史》中得到证实。《印度史诗》的其他变体似乎仅为笔误。阿米特拉加答——“杀敌者”这一名称或称号是希腊作家阿米特拉查德斯或阿米特拉查斯特名字的梵文写法。据说该作家是旃陀罗笈多·孔雀之子。(桑德拉古普托斯等)塔拉纳特指出,宾头娑罗·阿米特拉加答将整个孔雀王国的领土向南进行了扩展。具体内容详见萨克塔依·克瑞什纳斯瓦密·阿依亚恩格尔著《印度史开端》, [27]托勒密二世(前285—前246),托勒密一世之子,托勒密一世曾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将军,在亚历山大死后建立托勒密王国。托勒密二世统治期间,亚历山大城在物质与文化方面发展到了巅峰水平。——译者注

[28]斯特拉博(前63—24),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时期居住在小亚细亚。著有《地理学》一书。——译者注

[29]普林尼(23—79),也称老普林尼(以区分普林尼与其外甥、养子小普林尼),罗马作家、自然主义者和自然哲学家,罗马帝国早期的海军和陆军指挥官,将毕生精力用于研究自然地理,著有《自然史》一书。——译者注

[30]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以下称锡兰。——译者注

[31]《 [55]在布哈布鲁法敕中,“善法”是指佛陀的所有语录。这是用最高级别的形式所记录的“虔诚之法”。——原注

[56]其他概述见 [81]1781年至1819年统治缅甸的暴君波度阿普拉声称自己是阿育王后裔(《缅甸史》, [87]格劳斯认为优波掘多寺院在坎卡里高地(《马图拉》, [119]《印度古文物研究》, [141]《印度史诗》涉及各种主题,尤其是神话、民间传说等内容的多类型的印度文学。语言主要是梵语,也有印度地方语。——译者注

[142]里斯·戴维斯在《古锡兰货币与度量衡》的注释中( [144]《罗摩传》中的古印度国王。——译者注

[145]湿婆是印度教的三神之一,是破坏之神。——译者注

[146]《王统谱》,第1册第108卷到152卷,斯坦因译。——原注;印度教和性力派的女神,象征权力与力量。——译者注

[147]《王后法敕》。——原注

[148]普西亚米陀·巽加(约前185—前149年),巽加王朝的创建者与第一任国王。——译者注

[149]跋摩(约395—434),古印度国王,统治期留下了一些石刻碑文。——译者注

[150]设赏迦王,7世纪的孟加拉国王,孟加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孟加拉地区创建了第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生卒年不详。——译者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