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1章 印度的变迁_莫卧儿帝国

作者:基恩 字数:4505 更新:2025-01-09 17:16:11

精彩看点

印度的气候——印度的经济形态——印度的语言——宗教——德里和阿格拉——德里红宫——印度人的性格——种姓制度

严格而恰当地说,印度地形大致呈菱形,西北接印度河与萨特累季河,西南临印度洋,东北连喜马拉雅山脉与加格拉河,东南达纳巴达河与宋河。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印度包括锡林德[1]、拉杰普塔纳[2]、古吉拉特[3]、马尔瓦[4]、奥德[5]、阿格拉[6]、阿拉哈巴德[7]和德里,行政区划为省[8]、县[9]、乡[10]、村四级。

17世纪末,莫卧儿帝国的领土还包括德干[11]、旁遮普[12]和喀布尔。这些地区一直被强大的莫卧儿帝国的君主统治。但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这些地区逐渐脱离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在本书所叙述的这段时期,它们已经不是莫卧儿帝国的领土,因此,书中很少提及这些地区。

孟加拉、比哈尔[13]和奥里萨[14]也曾是莫卧儿帝国的领土,但在本书所叙述的这段时期,它们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地图,我们可以发现,18世纪初,作为弱小封疆的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虽然承认德里王权的统治,但大部分已经开始独立。

阿杰梅尔[15]位于印度河平原海拔最高的地方,坐落在阿拉瓦利山脉东部的斜坡上,在德里以南约三百七十公里处。阿拉瓦利山脉属于原始花岗岩山系,主峰阿布海拔约五千英尺,阿杰梅尔所处高地海拔不到三千英尺。

这个地区的地形总体上看来,是海水枯竭后地壳隆起形成的盆地。由于这片海域的存在,德干高原的面积曾比锡兰岛[16]还大。总体而言,这片盆地的土壤属于沙质土壤,土质轻薄,但不是不毛之地,可以种植小麦,小麦的平均产量大约为每英亩一千磅。种植的谷物属于冬季作物,因为这里的气温与同纬度的非洲地区相近。虽然这里从不下雪,但夜里常会形成薄冰,春天露水较多,西风强劲。随着白天越来越长,光照越来越强,天气也越来越热。

5月下旬,从印度洋北部孟加拉湾吹来的季风非常活跃,通常会持续到9月底,雨会一直下到10月,平均降水量在二十英寸左右。这个时节的天气是一年中最糟糕的,疟疾常常肆虐。直到冬天,疟疾才会结束。

冬天一过,人们就开始种植葫芦科作物、水稻、甘蔗和棉花。进入雨季后,人们开始种植小米等粗粮,春季作物在当年的10月收割,而冬季作物一般在 * * *

[1]或称“拉合尔”。——原注

[2]拉杰普塔纳,意为“拉杰普特人的土地”,是印度的一个地区,包括现在的拉贾斯坦邦、中央邦的部分地区、古吉拉特邦和一些毗邻今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的地区。——译者注

[3]古吉拉特是位于印度最西部的一个邦。——译者注

[4]马尔瓦是印度历史上中西部的一个地区,因区域内有温迪亚山脉,故又称“温迪亚高原”,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译者注

[5]包括历史上的罗希尔坎德和罗希拉斯。——原注

[6]阿格拉是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历史名城,位于亚穆纳河西岸。——译者注

[7]阿拉哈巴德是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大城市,阿拉哈巴德地区的行政总部,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地区。——译者注

[8]原文为subahs or divisions。——译者注

[9]原文为sarkars or districts。——译者注

[10]原文为dasturs or sub-divisions。——译者注

[11]德干,即德干高原,是印度中部和南部的一个大熔岩高原。——译者注

[12]旁遮普,印度西北部的一个邦,西与巴基斯坦毗邻。——译者注

[13]比哈尔位于印度北部,北邻尼泊尔,东接孟加拉邦,西边是北方邦和中央邦,南连奥里萨邦,是印度大邦之一。——译者注

[14]奥里萨是印度东部的一个小邦。——译者注

[15]阿杰梅尔是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主要城市之一。——译者注

[16]锡兰是斯里兰卡的古称。——译者注

[17]英伦群岛,指英国。——译者注

[18]在莫卧儿王朝,农村的村镇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柴明达尔的村庄,另一类是农民的村庄。在柴明达尔村庄,柴明达尔负责向农民征收田赋,将其上交给国家官吏和皇帝所属的扎吉达尔。柴明达尔的自耕地不交田赋。没有自耕地的柴明达尔则在所征田赋中扣一部分(各地区从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不等)。柴明达尔还向农民征收杂税,役使低种姓的人为他无偿劳动。在农民的村庄,村庄由“村头人”负责向农民征收田赋并上交国家,“村头人”可自留所收田赋的2.5%,并有权分配村社的荒地、森林给村民使用或耕种。——译者注

[19]由古印度语与以俗语为基础的方言结合而形成。——原注

[20]乌尔都-伊-木阿里,印地语的一种方言。——译者注

[21]乌尔都-奇-扎班,德里附近印地语的一种方言。——译者注

[22]也就是大麦(barley)。——原注

[23]鞑靼人是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血统。广义上的鞑靼人指俄罗斯境内使用突厥语的各族。——译者注

[24]喀布尔位于阿富汗东部,是阿富汗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译者注

[25]皮埃蒙特是意大利西北的一个大区,如同法国的勃艮第,以盛产酒闻名。——译者注

[26]旁遮普位于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其农业发达,有“印度粮仓”之称。——译者注

[27]伦巴第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区名,首府为米兰。——译者注

[28]首陀罗是印度四大种姓中最低级的种姓,主要充当仆役。——译者注

[29]塞西亚人,又译为“西徐亚人”或“斯基泰人”,是公元前活动在中亚东欧一带的游牧民族,势力一度非常强大。——译者注

[30]拜火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及中亚等地的宗教,因印欧人早期对火的崇拜而得名,开创者是琐罗亚斯德。中国史称袄教、火袄教、拜火教。——译者注

[31]高塔马,也译为“乔达摩”,是释迦牟尼的俗姓。——译者注

[32]宇宙古史,也译作“往世书”,是一类古印度文献的总称。这类文献覆盖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宇宙论、神谱、帝王世系和宗教活动,通常为诗歌体,以问答的形式写成,其基本内容经常是由不同人物联系起来的一些故事。——译者注

[33]萨拉瓦吉斯派,也就是耆那教徒,代表某种与佛教徒或高塔马的追随者结盟的教派。——原注

[34]湿婆派,印度教主要派别之一,以湿婆神为最高教神。——译者注

[35]毗湿奴派,印度教有力的分派之一,以毗湿奴神及其同体异名或化身为最高神,与湿婆派和性力派并称印度教三大派。——译者注

[36]奥朗则布是莫卧儿帝国的君主(1658—1707),他引入了伊斯兰学说并扩展了疆土,但穷兵黩武,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译者注

[37]海吉拉,即“出走”或“逃亡”,指622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到麦地那,标志着回教纪元的开始。——译者注

[38]拉贾,印度人称王公、首领等,以下统一译为“王公”。——译者注

[39]圣公会即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为英格兰国教,称英国国教会。印度圣公会是英国圣公会教堂在印度的一个独立联盟,目前还不是世界圣公会的成员,其名义领袖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译者注

[40]普林尼(23—79),即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古代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的《自然史》著称,世称“老普林尼”,以与其养子小普林尼相区别。小普林尼,即盖尤斯·普林尼·采西利尤斯·塞孔都栯(61—113),是一位罗马帝国元老、律师和作家。——译者注

[41]特土良(155—240),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译者注

[42]穆斯林帝国主要指德里苏丹国(1206—1526),是13—16世纪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五个王朝(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洛迪王朝)建都德里。——译者注

[43]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印度,由于基督教主张“只有一个上帝”“人皆平等”“人皆兄弟”,因此在种姓制度盛行的印度颇受欢迎,不少低种姓的印度教徒皈依该教。另外,由于传教士的说教和教会的善举,其影响不断扩大。现在基督教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外信众最多的宗教。——译者注

[44]坎宁安将军,即亚历山大·坎宁安爵士(1814—1893),是一名英国陆军工程师,对印度历史和考古非常感兴趣。1861年,他被任命为印度政府考古测量员,并组建了印度考古普查局。——译者注

[45]顾特卜塔位于新德里以南十五公里处,建于1192年。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号称“印度七大奇迹”之一,199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译者注

[46]即德里古城。——原注

[47]加兹尼王朝(962—1186),又译“加色尼王朝”“哥疾宁王朝”,是统治阿富汗东南部的突厥人建立的伊斯兰王朝,因其都城在加兹尼而得名。——译者注

[48]马哈茂德是加兹尼王朝君主,971—1030年在位,以文治武功著称,他在位时是加兹尼王朝极盛时期,共征服约六十八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囊括印度、阿富汗和伊朗。他是穆斯林国家第一次使用“苏丹”作为称号的君主。——译者注

[49]沙贾汗纳巴德,即旧德里城,1648年由莫卧儿帝国第五代帝王沙·贾汗兴建。沙·贾汗将莫卧儿王朝的都城从阿格拉迁至旧德里,此后直到1657年莫卧儿帝国衰落,旧德里均为莫卧儿帝国的都城。——译者注

[50]莫瓦特是印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的一个历史地区,位于印度西北部。——译者注

[51]华氏度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符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译者注

[52]1857年大起义指1857年印度北部和中部爆发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译者注

[53]萨利姆加尔,即萨利姆加尔堡,位于德里,兴建于1546年,后来莫卧儿帝国君主奥朗则布将其改为监狱。自1857年英国占领萨利姆加尔堡以来,萨利姆加尔堡一直被用作监狱。萨利姆加尔堡是红堡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译者注

[54]《出埃及记》是《圣经》中摩西五经</a>的第二本经书,记录了神如何将以色列人从为奴之邦埃及救赎出来的故事。——译者注

[55]圣约翰是基督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译者注

[56]麦考利即托马斯·麦考利(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辉格党政治家。他关于英国历史的著作被誉为“文学杰作”。——译者注

[57]一位孟加拉作家。——原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