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二十九_今昔物语

作者:佚名 字数:14021 更新:2025-01-09 17:15:57

问完了盗贼,本来该回去了。可是有一个检非违使说:“天太热了,我们在河滩里洗个澡吧。”其他检非违使也都随着说:“那太好了。”便从马上下来,个个宽衣解带,裙袴鼓胀的那个检非违使说:“这如何使得,太不成体统了。身为检非违使怎能像个马童随便在河滩里洗澡呢!太不雅观了。”他不知道大家是在骗他脱去衣服,只是在那里着急生气。其他检非违使看到这个情景,一面互递眼色,一面不停地脱衣服,并且把这位不想脱衣服而生气的人的衣服,也硬逼着脱了下来。

于是,唤来捕头吩咐说:“你把诸位大人的袍服,一套一套地放在干净所在。”当捕头过来拿起这位裙袴鼓胀的检非违使的袍服,正要放在莎草上时,突然从裙袴腿里掉出了二三十把用纸包着的白丝。检非违使们都围上去,互递眼色,大声问道:“那是什么?是什么?”这位裙袴鼓胀的检非违使,脸色变成青黑,愣在那里。刚刚还在恶作剧的那些检非违使,现在又觉得有些于心不忍了,便各自取了衣服匆匆穿好,跨马驰去,只留下那裙袴鼓胀的检非违使一个人像是患了心病似的胡乱穿了衣服骑上马,任凭它随意奔驰回去了。

这一来,只有捕头一个人了,他拾起这些丝线,交给了这个检非违使的仆从。仆从也无精打采地接了过来。刑满被释后留作捕役的人们看到如此情景,互相窃窃私议道:“我们由于盗窃成了罪人,结果落得这般模样,如今看来也不足为耻了。这种事,不是还有吗!”彼此偷笑了一阵。

仔细想来,这个检非违使真太愚蠢了。即使贪得也不该在办案的时候偷贼人家的丝,结果当场丢丑,真是卑鄙到了极点。其他检非违使虽然于心不忍,有意要替他隐瞒,但怎能遮盖得了呢,终究还是传扬出去了。

古时,有个主殿头名唤源章家,虽然不是武夫出身,但是性极残暴,朝夕以杀生为务,平常不近人情。

当他在肥后国守任上的时候,最钟爱的一个男孩得了重病,家将仆从都跟着忧心,连秋天的架鹰打猎,都觉得了无乐趣。后来,这个孩子终于死去。他的母亲就像丧魂失魄一般,守在孩子身边不肯离去,哭得死去活来。

女童仆从们也因看惯了这个孩子,想起他生前心性如何可爱,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只有章家一见儿子死去,当天就出外打猎。所有的人看到他这种举动,都认为他简直毫无理性。深有慧根、心性清净的和尚们也不满章家的行径,虽然有意替他圆场,也只能说:“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一定是被鬼怪迷住了。”不管是什么都好,反正他是生性残暴,缺乏恻隐之心,只知杀害生灵。

还有一次,章家在正月十八日 [9] ,到一个非常灵验的观音庙去烧香,路上看到野地里有一小片烧剩下的草,就说:“草丛里一定会有兔子。”就叫人去轰,真的跑出来六只小兔,仆从们一拥而上,全都捉住了。章家又说:“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这里一定还有老兔。”说着就要点火烧这片草,跟他来的家将们都劝阻说:“主公在这正月十八日去烧香,不应该太杀生了,哪怕是归途再做呢。”但是,章家怎肯听信,从马上下来,亲自把草点着,结果兔子并不多,只跑出一只老兔,看样子是刚才捉住的那些小兔的母亲,有人把它打死呈给了章家。每人还捉了一只小兔,说是要给武士的孩子们喂养。

且说一行人回到国守衙门武士下处门口,那里有一块武士们踏着进屋的平整阶石,国守站在这块阶石上问道:“刚才捉的那些小兔呢?”捉兔子的人们便叫马童抱过来,国守于是说:“叫它们在这里爬着玩一会儿。”说着就都要了过来。接着他伸出左右两手把小兔拢在一起,好像母亲哄孩子似的说:“我的儿,我的儿。”家将没有想到会有什么意外,都排坐在院里观看,不料国守说道:“一元复始,不吃点四条腿的生肉不吉利。”立刻把六只小兔一齐摔死在这块阶石上边。就连平常喜好怂恿主人杀鹿杀鸟引以为乐的家将,今天也都不忍卒睹,觉得太可怜,一齐躲开了。当天这位国守便把小兔烤食了。

还有一次,该国有个叫饱田的围场。这里如今虽然已成一个绝好的围场,但在以前却横躺竖卧着许多高大的树木,到处散布着无数的大大小小的石头,难以跑马。因此,赶出来的鹿,十之六七都能逃脱。于是,国守便征集三千多名民夫,清除所有乱石,用这些石头填平低洼之处,并把高岗削平,可以纵马追逐了。然后,又征集很多人把别个山里的野鹿,都赶到这里,这一来,跑出十只鹿来一只休想脱逃。国守得意非常,猎得了无数野鹿。他把这些鹿皮交给国人存放,只把鹿肉运回国守府,直把衙前那个没有树木的宽阔庭院堆得满满的,还堆不下,于是东西两厢的庭院也堆满了鹿肉。这位国守就是这样日日夜夜地造孽,几乎没有一天安闲。那个饱田围场在以前轰出十只鹿,本可以逃脱六七只,自从章家派人清除之后,已经变成平坦广阔之地,连一块石子也没有了。可想而知,此后人们在那里打猎,轰出来的鹿,别想有一只幸免。所以直到今天这个罪孽也应该由章家来负。

因此,章家在临死时,叹息说道:“清除饱田石子的罪孽如何能偿清呢!”言罢而死。这是他家里人说出来的。

第二十八篇

住在清水南边的丐户 [10] 设美人计害人

古时,有位不知是哪家显宦后裔的近卫中将,是位英俊飒爽的少年。

有一次,这位中将微行到清水寺烧香,碰见一个衣饰华丽体态轻盈的步行女子,中将心想这一定是大家闺秀偷着步行出来烧香的。正在他这样想时女子无意中仰起脸来,这才看清正是个二十刚进的妙龄,娇艳娟秀,世罕其匹的女子。中将一看色收魂魄,暗自盘算她是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和她接近呢。当他看到女子走出大殿时,便唤过随身小厮吩咐道:“你去看这个女子住在哪里,回来报我!”

且说,中将到家之后,小厮回来禀道:“我全都看清了,她不住在京里,是住在清水寺南,阿弥陀峰的北边。家里有很多仆从,看光景很是富裕。有个陪伴她的上年纪的侍女见我跟在她后面,就问我说:‘真奇怪,你为什么老跟在后边?’我回答说:‘只因我家主人在清水寺大殿看见这位小姐,命我探听她的住处,我才跟来的。’侍女就说:‘日后来时,就找我好了。’”中将一听大喜便写了一封情柬派人送去,女子也立即回了一封情意缠绵的回信。

后来,中将屡有信去,一天女子在回信中说:“我是个村姑不能住京里,请你枉驾寒舍吧。那时我可以隔着帷幔和你谈话。”中将急欲得见女子,便大喜过望地带了两个武士和这个小厮连同马夫,骑上马,在傍晚时分,悄悄动身了。

到了那里便叫小厮如此这般地进去传禀,那个上年纪的侍女走出来说:“请进来吧!”这一行人便跟着她进去,中将一看,四周围着坚固的瓦顶板心泥墙,有个很高的大门。院里有一条深沟,上边架着桥,中将把随从和马匹留在沟外的屋里,就独自一人过桥走了进去。只见里边房屋很多,其中有一所像是客厅,便拉开屋角上的板门进入室内。客厅陈设得十分雅致,立着屏风,挂着帷幔,铺着干净的席子,暖阁还挂着帘子。

中将心想,不料在这样偏僻乡村,竟有这样一个风雅所在,当他暗自纳闷之间,夜已深沉,女主人走出房来和他相见,于是二人就在帷幔后面一同就寝,接近一看,更觉得秀丽可爱。

这时候中将便急诉日来如何思慕之殷,并海誓山盟地说,愿意和她相偕白首,谁知女子却像别有心事,不时偷偷拭泪。中将觉得奇怪,便问:“你为什么如此伤心?”女子说:“我也不晓得,只是觉得难过。”中将越发觉得奇怪,又说:“我们现在已经同衾共枕,不该再有什么隐瞒,究竟你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呢?”接着追问不已地说:“你到底为了什么这般沉痛?”女子泣不成声地说:“我并无意坚决不说,可是这话也实在不能出口。”中将说:“你只管说吧。莫非还有性命关天的事吗?”女子说:“说实在的真不该瞒着你,我原本是京里某某人的女儿,父母双亡,一人过活。这家主人本来是个丐户,多年以前突然发迹,后来他设计从京里把我劫来养活,常常把我打扮起来,叫我到清水寺烧香,如果同去烧香的男子,见我貌美前来求爱,就像这次对你一样把他骗来,等到睡下以后,便从天棚里放下长矛,等我把矛头对准男子心口以后,就用力把他扎死,剥取他的衣服。被留在沟外屋里的侍从们,也要全部杀死,剥取他们的衣服,劫取所带的马匹。这种勾当已经做过两次了,我想以后还不知要害多人呢。因此,打算这次替你死在矛下,你趁早逃命去吧。你的侍从恐怕绝难幸免。我所伤心的只是从此再也见不着你的面了。”说罢忍声痛哭。

中将闻听此话吓得魂不附体,勉强镇静地说:“果有这等事,你肯替我一死,这番恩义真令人感动,但我怎能忍心撇下你呢!不如一齐走吧。”女子说:“这件事我已思之再三,如果矛头扎空,他必然立刻下来察看,只要发现我们二人不见,一定派人追赶,那时你我都得被害。还是请你一人逃命,为我死后做些功德吧。我怎能这样帮他作恶呢。”中将说:“你替我而死,我焉能不做功德答报这样的恩德,但不知我怎样才能逃出呢?”女子说:“沟上的桥,你一过来即被撤去。你只有出那厢的拉门,跨过那条狭窄的沟岸——围墙上有个不大的水门——就从那里小心爬出去吧。预定的时刻快到了,长矛一落下来,我就把它放在胸口让他刺死我吧。”说着就听见里面有人声响动,这时的惊恐简直是无法形容。

中将挥泪站起身来,抓过一件衣服披在身上,按照女子所说,从拉门出去,跨出沟岸,又设法从水门爬了出去。逃是逃出来了,却不知该奔向哪方,只得信步跑去,这时忽听后面有人跑来,中将以为是有人追赶自己,惊慌地回头一看,却是自己的那个小厮。

中将大喜地问道:“你怎么逃出来的?”小厮说:“老爷刚一进去,他们就把沟上的桥撤去,我觉得有些可疑,便翻墙出来躲在外边观看动静,后来,听到我们的人全都被杀,也不知老爷的安危。我非常伤心,不忍一人回去,便藏在乱草丛里,想好歹得到老爷的消息再说。正在这时,忽见跑来一人,我想也许是你逃出来,就追过来了。”中将说:“真没料到有这种事,太可怕了!”就相携着奔向京城。及至跑到五条和川原附近,回头一望,只见那所房屋的所在起了大火。原来那个丐户在放下长矛把人刺死的时候觉得情形和往常有些异样,而且也听不到女子的动静,就起了疑心,赶忙下来观看,他发现男子已然不见,刺死的却是女子,心想男子既已脱身,必定要有人前来捉拿,便放火烧毁房屋潜逃而去。

中将回家以后,严戒小厮不得声张,自己也绝口不说此事,但他每年必办一次盛大的佛事,修一日功德,虽然他不说这是为谁,想必是为的那个女子。后来这事终于传扬出去,有人在那所房屋废墟上建立起一座庙,就是今天的××寺。

看来,这位女子的心实在可感,小厮的资质也很聪明。人们说遇到标致的女子,就贸然到陌生地方去求爱的人,听到这件事,应该引以为戒了。

第二十九篇

被丐户捉住的女子弃子而逃

古时,有两个丐户结伴同行,路经××国××郡的一个山中时,看见前边走着一个身背孩子的年轻女子。

女子一看丐户从后边走来,便闪在路旁想让他们过去,丐户站住说:“你就快走吧!”不肯到前边去,女子只好仍旧走在前边,忽然一个丐户扑上来捉住了女子。女子因为是在杳无人烟的山丛里无法抵抗,便问:“你这是做什么?”丐户说:“随我到那边去,有话对你说。”说着就不由分说把她往深山处拖,另外一个人站在旁边巡风。

女子说:“不必这样撕撕拽拽,有话只管说,我一定依从就是了。”丐户说:“好,好,那么你就来吧。”女子说:“即使是在人迹罕至的山里,也不能就在这毫无遮掩的地方呀!还是砍些小树围着吧。”丐户一想有理,就去砍那枝叶茂密的树桠,另一个怕女子逃跑,站在对面看守着。

女子说:“我不是想跑,我从今天早晨就泻肚,到那边去方便一下就回来,能放我去吗?”丐户说:“绝对不能放你。”女子说:“那么我就把孩子押在这里好了,无论贵贱,没有不疼爱孩子的,我疼爱孩子胜过自己,怎么能扔了孩子逃跑呢?”接着又说:“方才我闪在路旁让你们先走,就是因为泻得太厉害。”丐户也以为她绝不会扔下孩子逃走,便接过孩子来说:“那么你快去快来!”女子走出很远,装作方便的模样,迟疑了一会,终于打定主意弃儿逃走,她不顾一切拼命奔逃,一气跑到大路上去。

这时,她遇见四五个骑着马身背弓箭结伴而行的人。骑马的人们,一看这女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便问:“你为什么这样跑呢?”女子说:“因为如此如此,我才奔跑。”骑马的人们又问:“你告诉我那两个丐户现在哪里?”随后他们就按照女子所说的,策马赶到山中,只见那里果然立着一些树枝,孩子已被劈成数段,丐户早已逃走,只好罢了。

女子由于不愿受丐户的污辱,竟扔下心爱的孩子逃走,颇得骑马人们的称赞。可见就是在平民之中,也有这种懂得羞耻的人 [11] 。

第三十篇

上总国守维时的家将打双六被刺杀

古时,有位上总国守名唤平维时朝臣,这人是××之子,骁勇善战,自任武将以来,无论在朝在野,从无半点闪失。他手下有一家将,人们只知他号叫大纪二,不知他的姓名。在维时国守的诸多家将之中,大纪二的武艺是无人可比的。他长得魁伟雄健,矫健异常,而且胆大心细,可说是个少有的干才。因此,维时很重用他,看成是手下的首要健将,而且也从来未见他犯过丝毫过错。

一天,这个大纪二和同事在维时府里打双六,有个样子寒伧、鬓发蓬松的下级武士在旁观战,他一见大纪二被对手占去要路正在急于想法挽回局面,便卖弄聪明地指着说:“应该这样走。”这句话惹起了大纪二的恼火来,呵斥道:“浑蛋逞能多嘴要这样对付他!”说着就用装骰子的竹筒用力向他眼眶上戳去,这个下级武士便哭着站起来,猛地对大纪二的脸向上一击,大纪二虽然孔武有力,但因没提防他来这一手,就仰面栽倒了。下级武士因为没带刀,便趁势按住大纪二,抽出他的佩刀朝他的乳上狠狠扎去,直扎进了一寸多深,然后就从大纪二身上跳下,提着刀飞跑而去。对面坐着打双六的人,一时也惊呆了,所以就听凭这个武士趁着措手不及的当儿逃走了。

大纪二被刺中了要害,倒地后就没能再站起来,直挺挺地死去。这时合府乱成一团,嚷着捉人,但人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又有何用,无奈只得罢了。这个下级武士,论力量,论本领,当然连大纪二的一根手指也不如,但是,大纪二由于辱人太甚,结果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被这武士一刀刺死了。从主人起,合府的人都大为惊骇,闹了一通,但不知凶手的去向,也只好作罢了,维时失了得力的人,更是惋惜不置。

听说这件事的人,纷纷批评说:“大纪二虽然是个骁勇的武将,但是犯了疏忽的大忌,他不想一个男子汉受了别人戳眼的耻辱,怎会甘休,而不加防备,结果才被刺杀了。”可见,侮辱人是要不得的。

第三十一篇

镇西人渡海到新罗遇虎

古时,镇西××国××郡的许多居民,合乘一条船渡海到新罗去贸易。

他们贸易归来,沿着新罗山脚划船前进,在有淡水流出的地方停下船,派人下去汲取食用的淡水。这时,有一个人坐在船上往海中观看,只见倒映在海里的一个三四丈高的山崖上,蹲着一只老虎仿佛在窥伺着什么,映在水里的影子十分清楚,他便告诉旁边的人,立即召唤下船汲水的人赶快上船,每人摇着一个舻,离开了那里。正在这时,那只老虎便从崖上朝着船一跃而下,幸而船走得早,老虎跳得迟了一步,竟落到离船一丈多远的海水里去。

船上的人一看,吓得魂飞天外,赶忙摇船逃走,目光却齐向这只老虎射来,只见那虎坠入海里以后,过了会儿才浮起来爬上岸去。停在水边的一块平板的石头上,大家正纳闷它这是要做什么,只见老虎的左前腿自膝盖以下已经折去,鲜血淋漓。大家猜想一定是它落在海里时被鲨鱼咬断了。再看时,老虎已经卧下,把那条被咬断的腿浸泡在海水里。

这时,海里有只鲨鱼直奔老虎而去,老虎看到鲨鱼扑过来,就伸出右前爪抓住它的头向岸上一扔,便把鲨鱼扔到一丈多远的海边,老虎趁着鲨鱼仰天翻腾的当儿,蹿上来一口咬住了它头的下部,叼起来摆了两三下,趁它无力挣扎之际,甩在肩上,用它那三条好腿一跳一跃地登上了五六丈高的悬崖,看来就像走下坡路一般。船里的人看见这种景象真是吓了个半死。

大家纷纷议论说:“这样看来,老虎的本领确是不小,如果它跳入船里,恐怕我们全得被它咬死,根本不用想再回家见妻儿老小了。即使在弓箭兵刃配备齐全的大军防地恐难以招架,何况在这条狭小的船里,就是拔刀搏斗,像它力量那样强,跑得那样快,也是无法制胜的。”大家吓得惊魂不定,连船也无心划了,就信船飘行返回镇西去了。他们到家告诉妻子,庆幸得以生还,旁人听说此事,也都着实觉得可怕。

看来,鲨鱼在海里是够凶猛刁钻的,所以当老虎落水时被它咬断了腿,只是不该追到海边来,结果断送了性命。世间万事何尝不是如此。听了这事的人都说:“做事勿为已甚,应该适可而止。”

第三十二篇

陆奥国猎户之狗咬死大蛇

古时,陆奥国××郡住着一个平民,家里养着许多狗,经常领着这些狗到深山里去猎取野猪野鹿等物,带回家来维持生活。狗捕咬野猪野鹿成了习性,只要主人一进山,它们就乐得前赶后追,跟随主人前进。世人把这种行当叫作狗猎户。

一天,这个男子又领着这些狗进山,带了一些干粮,准备在山里逗留两三天。当天晚上他见有个大树洞,便睡在了里面,把随身所带的粗笨的弓和箭囊等物,放在一旁,在树前燃起了一堆篝火,狗都在火的周围卧下了。这群狗中,有一只狗特别聪明,主人也喂养了它多年,这天深夜以后,别的狗都已卧下,唯独它忽然跳起来跑过去朝着主人睡的树洞狂吠。主人觉得奇怪,便向周围看了一遍,却没发现可疑的东西。

狗还是叫个不休,后来就叫着扑向主人,主人大惊,心想这里并没有什么可疑的,它偏要这样叫,莫不是畜生不顾恩义,要在这无人的深山把我吃掉,待我杀死它再说,便拔出刀来威吓它,但这狗却仍然不停地又扑又叫。主人又一想,若在这狭窄的树洞里被它咬住可就动弹不得了,于是赶忙跳出了树洞,狗趁势跳到树洞的上边咬住了一个东西。

这时,主人才明白狗不是要吃他,就纳闷它究竟咬住了什么呢?一看,从树洞上掉下一个庞然大物,狗还是死命咬住不撒口,再看原来是条六七寸粗、两丈多长的大蛇。蛇是被狗狠狠地咬住了头才支持不住掉下来的。主人一见大惊,才知道这狗的仁义,便用大刀将蛇砍死。以后,狗才离开那里。

这个猎户本不知道树梢上有蛇,就睡在里面,后来,狗发现蛇探头来要吞噬自己的主人,才跳起来狂叫。主人不知底细,也没看看树洞上边,只以为狗是要吃自己,才拔出刀来杀狗。他想,我若是把狗真的杀死,又该多么后悔,因而再也睡不着了。天亮后看了大蛇的粗细长短,真把他吓了个半死。又想,假如那样睡去,被大蛇缠住,那还想有活命么。这只狗对我来说真是稀世之宝,就领着它一起回家了。

看来,主人假如真的把狗杀死,狗死后,他也将被蛇所吞。因此,当遇到这类事时,应该平心静气,不要轻率从事。据说古时曾有过这类罕见的事。

第三十三篇

肥后国的鹫咬死蛇

古时,肥后国××郡一户人家房前有株枝叶茂密、像一柄巨伞似的大朴树,他便在树下盖了一个鹫棚,把鹫养在棚里。

这天,许多人看见一条七八尺长的大蛇,从这株朴树的低枝上向着鹫棚爬下来,就都围拢来看,说:“看这条蛇要作什么。”只见它从低枝爬到鹫棚上蟠在那里,探下头去向棚里窥视,见鹫已睡熟,便沿着棚柱缓缓下来,伸过头去用嘴抵住了正在熟睡的鹫的肚子,然后张开嘴一口吞到鹫的嘴根,用身子把鹫缠住,从脖颈足足缠了五六道,又用余下来的尾巴缠住了鹫的一只腿,缠了约有三匝,蛇一收身子,勒得鹫的羽毛倒竖起来,后来越勒越紧,直把鹫勒得又细又长,仿佛瘦了一般。

这时,鹫睁开眼睛看了看,由于嘴已被咬住,便又闭上眼睛睡去。就有人说:“这只鹫一定是被蛇迷住,恐怕活不成啦!快把蛇弄开吧。”也有人说:“蛇再厉害,鹫也不会被迷住,且看鹫怎么办吧。”于是就没有去管它们。这时,就见鹫又睁开眼睛,来回摆头,仿佛要把被蛇噙住的嘴挣脱出来,接着把那只没被蛇缠的腿一抬,用利爪抓住缠在它脖颈上的蛇猛地一蹬,就把它的嘴从蛇的口中挣脱出来。它又抬起被蛇缠住的那只腿,用利爪抓住缠在翅膀上的蛇身,照样用力一蹬,一反腿踩在上面,紧接着把刚才用那只爪抓住的蛇身举在口中用力一咬,蛇头的这一尺来长的一截就断下来了。未容稍缓跟着就举起后来那只爪抓住的蛇身,照样咬断,最后把缠在腿上的也咬断了。它把蛇咬成三截之后,用嘴叼在前边,然后抖擞抖擞身子,理了理翅膀,摆了摆尾巴,照样待在那里,就像没遇到刚才那段惊险似的。因此,刚才看到鹫被蛇缠住,说鹫不至于被蛇迷住的人们纷纷秒赞说:“果然不错吧!蛇再厉害些也无妨碍,鹫不会被它迷住呀!鹫是禽中之王,它的气魄究竟是不同于其他禽兽。”

由此看来,蛇简直是不知自量。蛇固然可以吞下比蛇大的东西,但要想吞鹫岂不是愚蠢的妄想,因此,人也应当引以为戒,千万不可妄想去冒犯自己力所不敌的强者。古时就有过这种侵犯强者反而自取灭亡的事例。

第三十四篇

民部卿忠文的鹰知旧主

古时,有位民部卿名唤藤原忠文,因他住在宇治,世人便称他为宇治民部卿。

忠文极爱鹰,当时的式部卿重明亲王也极爱鹰,听说忠文民部卿养着很多好鹰,便来到宇治忠文府上索取。

忠文听说亲王驾到很是惊慌,赶忙迎出来问道:“殿下驾临舍下有什么公干?”亲王说:“我听人说你养着很多鹰,特来讨一只。”忠文说</a>:“这事只消派个人来传达殿下谕旨就行了,何况如今殿下亲临,我只当恭谨从命。”说罢就要捉鹰奉献。且说在这许多鹰里,忠文有一只最喜爱的鹰,这只鹰伶俐无比,若是看到野鸡飞起,撒手一放,它就能在五十丈以内把野鸡捉住,因此忠文难以割舍,便把那只仅次于它的拿来献给了亲王。这固然是一只好鹰,却不能和那只最好的相比。亲王得鹰十分高兴,亲自架着返回京城。在路上看见野地里卧着一只野鸡,便撒去那只新到手的鹰去捉,不料这只鹰本领不高,没能抓回野鸡来。亲王见忠文送给自己这样的劣鹰,很是生气,便又重到忠文家去把鹰还给他,忠文接过来说道:“我因为这是一只名鹰,所以才献给殿下,既然这样,就再换一只吧。”他以为是亲王有心挑剔,就把最好的那只献给亲王了。

亲王又架着这只鹰回京,想在木幡附近试试这只鹰如何,便把狗放到野地去轰赶野鸡,等到野鸡飞起,撒手放鹰,只见这只鹰并不去捉野鸡,却高高飞入云中踪影不见。这次亲王什么也没说便转回京去。

由此看来,鹰是知道故主的。这只鹰在忠文手里虽是无比伶俐,但一到亲王手里就不供驱使而振翼高飞了。无知无识的鸟兽,尚还如此眷恋旧主,何况是有心的人,就更应该有故旧之念,为亲近的人做些好事了。

第三十五篇

镇西的猿猴杀鹫报恩

古时,镇西国××郡有个平民。

他家住在海边,妻子是个渔妇。一天,她和邻家的女伴两个人到海边采贝。她把背着的那个两岁多的孩子放在一块平坦的石头上,叫另一个孩子哄着他玩,就采贝去了。这里的海紧靠着山脚,山上的一只猿猴来到了海滨。她们看见便说:“快看,猴子大概是要在那里捉鱼哩,我们看看去吧。”说着就一起走过去。她们以为猴子见到人一定会逃跑的,不想猴子见了她们虽然很怕,却不逃跑,只在那里吱吱地惊叫,仿佛很难受的样子。这两个女子纳闷,就绕过去一看,原来是这只猴子看见一个张开了口的大蚌,就伸爪去抓,不料大蚌合住了壳,夹住它的爪,使它抽不出来了。这时,潮水越涨越深,蚌却钻入沙底,若再耽搁一时,潮满上来,猴子就要淹死在海里。她们看了大笑,邻居那个女子拣起一块石头来就要把猴子打死,那个背孩子的渔妇说:“不要造孽吧,你看猴子够可怜的了。”说着一把夺过了石头。那个要打死猴子的女子说:“我想着趁这机会打死它拿回家去烤着吃呢。”但是背孩子的渔妇再三央求把它放过,并用一根木头片往蚌壳里一插,稍微撬开一道缝,把猴子的爪抽了出来。她想自己虽然是采贝的,却不应该杀贝救猴,于是轻轻抽出猴子的爪以后,就把大蚌埋在砂土里了。

且说这个猴子抽出爪来以后,跑了不多远就回过头来,带着海边获救的神情望着救了它的渔妇。渔妇便说:“你险些被人打死,是我再三央求才把你饶了。这绝不是××的恩情,你就是兽类也应该明白。”猴子本来是要跑回山去的,听了这话像是懂了似地直奔渔妇放孩子的那块大石而去。渔妇正在奇怪,不想这只猿猴跑过去抱起孩子就向山里跑去,那个在旁边照看小孩的孩子也被吓哭了。渔妇听见哭声,回过头来一看,原来猴子抱着自己的孩子正往山里跑去,就说:“这个猴子把我孩子抱走了,真是忘恩负义的东西。”那个要打死猴子的女子便说:“这回你可尝到苦头了吧,脸上有毛的东西,是不知恩的。那时我若把它打死,不仅我有所获,连你也不会丢了孩子。真是可恨的家伙!”她们两个人便跑着去追,说也奇怪,猴子向山里逃的时候,并不把她们甩得太远,她们追得急,它便快跑,她们赶得慢,它也慢走,总是相隔五六十来步远。后来她们见已进入深山,索性不再跑了,向猴子说道:“这个惹人恨的猴子,你本来是要丧命的,现在把你救了,你不但不感激,反把我娇养的儿子抢去,真是忘恩负义的家伙,你即使想吃这个孩子,也该顾念活命之恩,把孩子还给我啊。”这时猿猴已走进深山,抱着孩子攀上一棵大树了。母亲来到树下,吃惊地仰望大树,只见猴子抱着小孩坐在梢头的一枝树杈上。另外的那个女子便说:“我回家告诉你丈夫去。”就返身跑回去了。

渔妇停在树下,望着树上哭泣,猴子把一枝大树杈拉弯,把孩子夹在胁下,晃摇着孩子,孩子放声大哭。孩子哭声一止,猴子就又让他再哭,山里的一只鹫,听到孩子哭声,疾飞前来打算攫取,母亲一见,以为自己孩子即使不被猴子抢走,也一定被这只鹫攫去,反正没有生机,越发痛哭起来。这时猴子又把拉弯了的树杈,更拉弯了一些,看看鹫飞到时,撒开爪一放,树杈正好打中鹫头,鹫便倒栽下去。后来,猴子又把这树杈拉弯,再把孩子弄哭,就又飞来一只鹫,照样又打落了一只。这时,母亲才恍然大悟,知道猴子原来并不是为了抢孩子,而是打鹫给我想报答恩情。于是就哭着说道:“猴子哪!你的心思我明白了。现已打落不少,快把孩子平安地还我好了。”正说着猴子已用同样方法打落了五只鹫。

后来,猴子缘着一棵树走下来,把孩子轻轻放在树根边,又蹿到树上去坐着搔痒。母亲悲喜交集,抱过孩子哺乳。这时,孩子的父亲气喘咻咻地跑来,猴子便穿过树枝跳跃而去,霎时不见了。妻子指着树下打落的五只鹫,把经过告诉了丈夫,丈夫真有说不出的惊奇!他把鹫的尾羽拔下,母亲抱着孩子,回家去了。后来,他们就把鹫的尾羽卖掉换钱花用。猴子虽然报了恩,但是这位做母亲的却不知担了多少虚惊。

由此看来,禽兽尚且懂得报恩,何况是有心之人,更应该知恩必报了。而人人又都说,猴子的伎俩真是高明得很。

第三十六篇

铃香山蜂蜇死强盗

古时,京中有个贩卖水银的商人,他经商多年,获利甚多,积累了无数财宝,家道非常富足。

这个商人多年来就跑伊势国的生意,经常只带一些赶马的童子,用一百多匹马驮运各色绢、丝、棉、米等物,往来于京伊道上。后来他渐渐年老,仍是照样来往,从来也没被强盗劫去过一张纸,因而越来越豪富。他不仅没受过盗窃损害,也没遭过水火灾情。尤其是伊势国这地方,强盗就是父母的东西也绝不放过,不分亲疏,不论贵贱,只要有机可乘,便不惜昧起良心,施展伎俩,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唯独这个水银商人尽管无昼无夜往来此地,却不知为了什么竟无人劫取他的财物。

后来,不知怎的竟来了一股强盗聚集了八十多人在铃香山上杀人越货,夺取行旅的货物和公私财宝。几年来,无论是朝廷,或是本国官衙,都奈何他们不得。正在这时,这个水银商人,又带了一些童子赶了一百多匹马驮了各色财物,从伊势国进京贸迁,这次他还携带女眷和路上吃用的食物。这八十多名强盗,觉得是一笔送上门来的好买卖,便决定抢夺这批财物。他们在山上把这群马帮前后截住,围在当中厉声威吓,这一来,童子们都吓得逃散了,驮货的马匹全都被他们劫取到手,女眷们的衣服也被统统剥下,赶下山去。

当时,水银商人穿着浅黄色的砑光外衣,闪光缎面、青绸里的猎衣,里面套着三件白里透着淡黄的棉袄,头戴草笠,骑着一匹驽马,好容易逃了出来,奔上山岗。这八十多个强盗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都走下山谷,你争我夺,任意分起赃物来了。他们认为无人敢来干涉,所以都松下心来,水银商人站在高峰上,仰望着天空高声喊道:“在哪里?在哪里?快来呀!快来呀!”不消片刻时分,只见从天上飞来一只三寸多长看来令人害怕的大蜂,嗡嗡地落在商人身旁的大树枝上。

水银商人一见,越发加急祷念着喊道:“快来呀!快来呀!”就见天边忽然起了两丈多长的一道红云,连行路之人都惊动了。强盗们还正在拾掇抢来的财物,这云就向他们所在的谷中缓缓飘落下去。落在树上的那只大蜂,这时也飞向谷中去了。这时才看清楚那云原来是一群蜂子成群飞来。

且说这许许多多的蜂子纷纷飞到每个强盗的身上,把他们全都蜇死。一个人身上即使落下一二百只,也是难以招架的,何况每人身上都有二三百只呢,他们虽然拍死了几只还是没能逃出活命。强盗们丧命以后,蜂群飞走,天空也仿佛晴朗开来。于是,水银商人走到谷中,把贼人行抢多年积存的许多物品,以至弓和箭囊、马匹、鞍鞯、衣服等物,全部运回京里去了。这一来,他就越发富裕起来了。

这个水银商人特在家里酿酒,酿的酒不作别用,专供蜂饮。这种养蜂以备万一的办法,叫作祭蜂。他一向不受强抢窃夺的损害,全仗着这群蜂。这伙强盗不知底细,硬来抢劫,结果才被蜇死了。

由此看来,连蜂都知道报恩,有心的人更应该受恩必报了。还有,切不可一见大蜂就把它拍死,它会像本文所述,带领很多蜂来报仇的。至于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朝代,就无从稽改了。

第三十七篇

蜂报蜘蛛之仇未遂

古时,有个蜘蛛在法成</a>寺阿弥陀佛堂的檐下结了个网。这个网结得很长,一直通到佛堂东边池塘里的荷叶上。

人们看到这个蛛网,都说:“这个蜘蛛拉得真远啊!”正说之间,有只大蜂突然从网边飞过,就挂在这网上了,这时,不知藏在哪里的蜘蛛,就沿着网急奔过来,去缠那只大蜂,那只蜂被缠住了,看来无法逃脱。看管佛堂的和尚一见大蜂将死在蛛网之上,有些不忍,就用树枝把它轻轻打落下来,大蜂落在地上,因为双翅被蛛丝缠紧,仍然飞不起来。和尚又用树枝按着它,把蛛丝去掉,这只大蜂才得飞走。

过了一两天,飞来一只大蜂,在佛堂檐下嗡嗡环绕,紧跟着也不知从哪里又飞来二三百只同样大小的大蜂。这些蜂都落在蜘蛛结网的附近,沿着檐前檩下的空隙处搜寻不停,却没有找到蜘蛛。过了一会儿,这群蜂又顺着蛛网飞到东边池塘上,在那拉着蛛丝的荷叶上嗡嗡乱飞,它们在那里也没找到蜘蛛。片刻之后就都飞走了。

这时,看守佛堂的和尚,一见这种情景,非常惊奇,心想这一定是以前被缠在蛛网上的那只蜂,引这些蜂来找蜘蛛报仇的,蜘蛛也理会到这一点,因而躲藏起来了。等到蜂群飞走以后,和尚便去察看结有蛛网的檐下,不见蜘蛛,就又走到池边,只见结网的那片荷叶,就像被针刺了一般,遍体都是孔眼,他想蜘蛛一定是在叶底下,不料叶底下也不见,原来它趴在××上躲在蜂刚刚蜇不着的水面去了。池里有低垂下来的荷叶和繁茂的杂草,它藏在那里,才使大蜂没能找到。

这件事是看守佛堂的和尚看过这些情形之后,告诉别人的。

据和尚说,即使是具有智慧的人,也很难想到它会藏在那里。大蜂邀来一群蜂报仇也是当然的,因为互相报仇,是禽兽的常事,不过,蜘蛛能够预料到蜂来报仇,懂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性命,结果巧妙地躲过了毒手,真是难得。看来,蜘蛛比蜂是高出一筹。

第三十八篇

母牛触杀狼

古时,奈良西京附近有个务农为业的平民,家里养着一头生了一个犊的母牛,到秋天就经常放到田里,傍晚,再由孩子们赶回来。

一天,这家主人和孩子们都把它忘了,没往家赶。傍晚,当母牛和小牛正在田里吃草,跑来一只大狼,在附近绕来绕去,想吃小牛,母牛怕狼吃掉它的牛犊,也就随着狼左右旋转。狼绕来绕去,绕到一条像瓦顶泥墙般的田埂前边,这时母牛蓦地向狼顶去,狼被顶住肚子仰天倒在田埂上动弹不得,母牛生怕稍一松动,反而会被狼挣脱咬死自己,于是后腿用力,拼命顶住不放,狼支持不住就被顶死了。牛也许不懂得狼已经死了,还是不敢松劲,在这漫长的秋夜里,它就这样踏紧后腿顶了通宵,小牛就在旁边哀鸣。

一个邻家的小孩也是到田里赶牛的,直到狼围绕着牛转,这段光景他都看到了,只是年幼不懂事,天一黑就赶牛回家并没有向别人提说。这家养牛的主人,在天亮以后,提起:“昨夜忘了赶牛回家,牛可能为了贪草吃走失了!”这时,邻居的那个小孩子才说:“你家的牛昨夜就在那个地方,同狼转影壁来着。”主人一听大惊,赶忙走去一看,只见母牛死命抵住一只大狼不动,小牛卧在旁边哀鸣。母牛看到主人到来,才把狼放开。狼已经死得都××了。主人看罢很是惊奇,知道这是昨夜母牛见狼来吃小牛,便用力死命地把狼顶住,因恐松开后狼会逞凶,所以整夜抵住没敢放松。这头牛真聪明啊!他赞不绝口地把牛牵回家去。

由此看来,即便是禽兽只要有胆量和智慧,也能同样置敌于死命。这是件千真万确的事,是住在那附近的人传说出来的。

* * *

[1] 以下似有脱漏。

[2] 古时结婚,男子常到女家相会,中间意见不合,便可中止往来,到了怀孕生有子女,这才算固定了。中国唐代传奇</a>中,亦有类似的事。

[3] 落蹲舞是高丽乐纳曾利的异称,雅乐曲名,单人舞踏时,便叫落蹲,脸上涂饰绀青、绿青两色。古时不戴便帽而露顶见人,算是不敬。

[4] 缺字,校本云疑是道雅,乃是藤原伊周的儿子。

[5] 以下似有脱漏。

[6] 古代有触秽的禁忌,凡死人的秽为三十日。

[7] 死人触秽,见本卷第十四篇注。

[8] 以下似有缺文。

[9] 每月十八日为观音的节日,正月十八日为一年中最早的一次称为“初观音”。

[10] 丐户是古时日本的一种特定的贱民阶级,与平常乞食的人不同,因是世袭,不能与平民为伍,当然有的也很是富有。

[11] 这篇主眼是重在平民女子不愿受贱民的污辱,与一般称赞女性的道德者不同。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