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皇听说此事,立刻召见神睿,命他和道慈在殿上当场比试。道慈原本就智慧深广,加上又到震旦拜过名僧为师,是个有十六年造诣的僧人。他从未听说有神睿这样一个悟道之人,尽管天皇说神睿已成为一个有智慧之人,他总认为神睿不会有多大本领。道慈向神睿盘道的时候,神睿对答如流,宛如昔日的迦旋延 [26] 。二人彼此一问一答,辩论的题目几乎够上一百项。神睿的智慧显然高出道慈一筹。天皇同时皈依了二僧,各赐封邑,命道慈居住大安寺里学习三论之法,使神睿住在元兴寺里修习法相。后来,道慈的影像加在诸罗汉像中,一起被画在大安寺的大殿车登厩的[27] 做太宰府的少卿治理府政,因此世人皆惊叹不置。广嗣的家就住在肥前国的松浦郡。
广嗣一向是耿直无讳,听说皇后宠爱玄昉之事,立即从太宰府上书奏禀天皇,说:“皇后宠爱玄昉之事,已被世人讥讽,务请陛下从速制止。”天皇看罢奏折,认为这种说法荒谬绝伦。心想,像广嗣这种人有什么资格干预朝政,如果把他留在世上,必将为害国家,于是决定立即讨伐广嗣。当时有一斋郎 [28] 名叫东人,此人因性情勇猛,颇有智谋,并通晓用兵之道,所以才被差遣。天皇命令他说:“赶快去讨伐广嗣!”东人便领旨来到镇西。当他开始率领九路大军进攻广嗣时,广嗣闻讯大怒,说道:“我效忠朝廷,从无过失,如今朝廷反来讨伐我,这必是玄昉和尚谗言所致。”随即调集大批兵马,准备迎战。官兵声势浩大,广嗣这面兵力较弱。
广嗣原有××××,这匹龙马飞驰天空,宛如××××,广嗣有了这匹坐骑,能在顷刻之间往返于皇城与镇西两地。这时,广嗣虽然奋勇应战,终因天威浩荡,不能取胜,行将被擒之际,广嗣逃到海边,企图骑上龙马,越海逃往高丽国去,然而龙马竟不能飞翔如前了。这时,广嗣便知自己气数已尽,于是就和龙马一同溺海而死。因广嗣已经落海,所以在他家中遍寻不见,于是东人追来,正在这时,从海面上刮起一阵风,将广嗣的尸身吹到海边,于是,东人便将他的首级割下,带回皇城复旨。
广嗣死后变成冤魂厉鬼,不但对朝廷衔恨不忘,而且要报玄昉之仇。一天,他在玄昉面前显露:只见来了一个冠带巍峨的红衣人,一把抓起玄昉腾空而去。厉鬼把玄昉的身躯撕得粉碎,一块块地从空中扔了下来,玄昉的众弟子把它捡凑在一处,然后埋葬起来。从此厉鬼不断作祟,天皇十分恐惧,降旨说:“吉备大臣是广嗣的老师,应该立即到他的坟前去祭祀。”吉备领旨西行,来到广嗣墓前祭奠祷告。这时,广嗣的冤魂全力向吉备扑来,几乎把他缠住,但是吉备是个通晓阴阳法术之人,用阴阳法术保护自身,毫不畏惧。由于他虔诚的祷告和祭奠,冤魂终于不再作祟了。
后来广嗣的魂灵成了神,在当地被称为镜明神,玄昉的坟墓就在今日的奈良。
随后,久米躲在一个清静的道坊里,斋戒沐浴,断绝食物,七天七夜恭恭敬敬不断地叩头礼拜,虔诚祷告搬运木材之事。七天过去,监工官员不见久米出来,既嘲笑又疑惑。待到 自从此庙供奉之后,据说天皇的手指有灵,行为稍有不检的人便被扔进山谷里去。因此,朝山参拜的人都裹足不前。又过了一些时候,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僧人,做了这座庙的住持,掌管寺政。他说:“这座庙没有人前来参拜,太冷落了,都是这个手指的缘故,从速把它挖出扔掉!”当他命人挖掘的时候,雷声大作,骤雨倾盆,同时暴风怒吼。但是,住持越发动怒,终于将手指挖出,手指放着白光,如同刚刚割下,毫未腐蚀。挖出后不久手指化成一摊清水,消失不见了。这个住持僧人不久便发狂死去。
从此以后,这座庙就不灵验了,做下这件怪事的住持,死后还被世人所痛恨。这座庙就是世称的崇福寺。
[38] 是佛门比丘所受之全戒。——原注
[39] 佛家称佛经以外的俗家书籍为外典,自称为内教。
[40] 本梵语,佛教称可为众僧规范的高僧为阿阇梨。
[41] 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在受戒时以香水洒在人的头顶,谓之灌顶。
[42] 曼荼罗(Mand):即描绘净土真相的图书。
[43] 即释迦佛。
[44] 原为印度的兵器,两头有尖,分三股、五股、九股三种。佛教密宗用它来表示坚利之智,说智能断烦恼,伏恶魔,和金刚杵一样,无坚不摧。
[45] 僧人参禅打坐时,用两手十指结成种种形状,以表示诸佛菩萨的本誓,谓之密印。
[46] 染布的一种方法,又叫绞染,将布扎紧或使成褶皱,染后形成白色花纹。
[47] 指佛教书籍,是称一般丛书,为外典的对称。
[48] 僧道的一种修行方法:把自己禁闭在只能容身的小屋里,在一定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与外界隔绝,叫作坐关。
[49] 即五更鼓(出自晋书</a>)。
[50] 供奉自己信奉的佛像的佛堂。
[51] 真言宗修法时洒净水的一种法具,用柏、梅、柳树枝制成。
[52] 日本古时的最高冠位,授予朝廷中品级最高的官员,被授予此冠的,即被尊称为大织冠。这里指的是藤原镰足(614—669)。
[53] 日本的距离单位,一町约合109公尺。
[54] 印度佛教术语的音译,是觉察(察知恶事)、觉悟(开悟真理)的意思。
[55] 佛家称永离诸趣,入于不生不灭之门为涅槃。
[56] 佛教传说弥勒菩萨为普度众生,曾举办三次大法会。
[57] 佛家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说作恶之人必将堕入这三道之中,又称三恶趣。
[58] 佛经里所说的龙、蛇所受的三种苦:热风、热砂灼烧皮肤;恶风卷起房舍衣饰;金翅雀来吃幼龙、幼蛇。
[59] 须达长者为释迦牟尼建造的寺院。
[60] 这是日本神道教所用的一种特别编成的绳,中间拴上纸穗,祭祀时挂在神殿或祭坛四周,过年时挂在门前,据说可以避邪。
[61] 一种祝祷之词。
[62] 日本古时,除氏名外,朝廷还赐予另外的荣爵“姓”,以表示氏族的贵贱尊卑,这种姓划分臣、连、直、首、造等,直在第三位。这种“姓”和后来的爵大同小异,爵一般不附有官职,但“姓”却附有相应的官职。后来天武天皇制定了“八色姓”,从此“姓”就和爵相同,而不附有官职了。
[63] 指菅原道真</a>(845—903),擅专诗文、书法,是日本平安时代有名的学者,累充右大臣之职,死后祀于北野地方,所以后世人称北野。
[64] 约合我国450亩。
[65] 即弘法大师。
[66] 即大毗卢遮那佛神变迦持经。
[67] 佛家称其他宗教为外道。
[68] 日本古代四品官的名称之一,与判官同。
[69] 日本古都平城京(遗址在今奈良市),以朱雀大路为界,划为东西两部,东部叫左京,西部叫右京。
[70] 日本古代,朝廷每年通过考试录取一定的人数为僧,使他们学习各宗派的教义,并由朝廷发给度牒,这种考试合格的僧侣称为度者。
[71] 佛教所说四生之一,无而化有叫化生,另外是卵生、胎生、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