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看点
关于疾病最早的记录——东方国家瘟疫情况简述——亚欧间的商路——克里米亚的疫情——鞑靼人攻占卡法——“黑死病”这个词的来源——黑死病的症状——君士坦丁堡发生瘟疫——皇帝约翰·坎塔库津关于疫情的记录——热那亚商人将瘟疫带到西西里——墨西拿和卡塔尼亚的疫情
有人说,从1347年秋开始波及欧洲的黑死病,其源头是在三四年前的东方。但实际上,黑死病仅能追溯到黑海或地中海的几个港口。商人们通过这几个港口将亚洲国家的货物运抵西方。当时的报告曾提及远东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据说,与灾害伴随而来的是特殊的天气,接着便是印度和中国人大量死亡。有人向教皇克雷芒六世[1]汇报道,肆虐在阿维尼翁[2]的瘟疫源自东方,所及之处,蔓延迅速,致人死亡。死于瘟疫者已达四百万至两千万。毫无疑问,这个数字略显夸张。
布拉格的一份记录提及了在中国、印度和波斯传播的流行病。当时的历史学家马泰奥·微拉尼[3]报告道,该病由意大利商人带到欧洲。疾病在黑海东岸的港口流行,商人望风而逃,回到了欧洲。据马泰奥·微拉尼所言,亲眼目睹亚洲情况的热那亚商人说,地震将亚洲摧毁,瘟疫之雾将亚洲笼罩。马泰奥·微拉尼说:“佛罗伦</a>萨一位令人尊重的小兄弟会[4]修士,现在已经是主教了,称他当时就在那个国家的拉麦之城。人们如此震惊,以至于穆罕默德清</a>真寺[5]的一部分被摧毁了。”[6]
阿维尼翁
小兄弟会修士
尤斯图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黑克尔[7]所著的《中世纪大瘟疫》一书很好地总结了瘟疫到达欧洲之前在东方国家的情况。“疫情最严重时,开罗每天有一万到一万五千人死亡,这比现在整个疫情爆发期内死去的人还多。据说中国有一千三百万人死亡,这个数字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死亡数字一样有些夸张。印度人口大批死亡,鞑靼[8]、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亚美尼亚等地死尸遍地。库尔德人逃进了山里,但无济于事。尕勒莽尼阿[9]和凯撒里亚[10]无人幸免。尚未埋葬的尸体在路边、营地里、旅舍里都能看见。阿勒颇[11]每天有五百人丧生。加沙六个星期内失去了两万两千人和大部分动物。塞浦路斯几乎全民遇难。地中海上漂着没有船员的船,这些船和日后北海里的船一样,到处漂荡,一旦靠岸便将疾病传播出去。”[12]
瘟疫是从通往东方的商路上传播开来的,这一点不容质疑。1321年,也即疫情爆发前不到三十年的时候,威尼斯人马里诺·萨努多[13]向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呈递了自己的报告[14],首次明确描述了欧洲通往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商路,并标注了当时东方商路的艰难险阻。他指出,自古以来,与远东贸易的中心是巴格达,所有商路都通往这个贸易之城。但马里诺·萨努多同时指出,当时由于蒙古人对中亚的进攻,这些商路变得艰险异常。马里诺·萨努多特别提到了两条主要商路:一条从巴格达出发,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到达利西亚[15],然后商人们把商品出售给意大利人。这是一条广为人知的商路,也是中国和印度的产品运抵欧洲最快捷的路线。但在14世纪时,这条商路的风险最大。另一条商路也始于巴格达,沿底格里斯河至亚美尼亚,接着或是去特拉布宗[16]等黑海港口,或是取道从里海伸过来的路,沿着高加索山脉一侧,到达热那亚或位于克里米亚的其他繁荣的意大利商站。
据马里诺·萨努多所言,当时最常走的是 黑死病在人群中肆虐
《中世纪大瘟疫》的作者尤斯图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黑克尔
亚丁
加布里埃莱·德姆西写道:
1346年,在东方,大批鞑靼人和撒拉逊人[23]死于一种神秘而突然的疾病。在那广袤的地区,在那数不清的行省里,在那宏伟的王国里,在城市里、城堡里、乡村里,不计其数的人们突然染上了瘟疫,很快便死去了。东方有个叫塔纳的地方,位于君士坦丁堡以北,处在鞑靼人治下,意大利商人经常造访此地。大批鞑靼人围攻此城,很快便攻破了。[24]基督徒商人们被粗暴地驱赶出城,热那亚人建造的卡法接纳了他们,向他们提供人身及财产的保护。
克里米亚的卡法
鞑靼人进行军事训练的场景
鞑靼人追击着逃亡的意大利商人,然后像包围塔纳一样包围了卡法[25]。卡法被敌军团团包围,居民们几乎不能获得任何生活必需品,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能为他们提供补给的船队上面。突然,居民们所称的“死亡”在鞑靼人中爆发,每天有几千人被夺去生命,好像“天堂向他们射箭无数,击垮了他们的狂傲”。
起初,鞑靼人在瘟疫面前呆若木鸡,既害怕瘟疫极强的破坏力,也害怕瘟疫早晚会让所有人死光。接着鞑靼人把仇恨撒向了城内的人,希望能把疾病传染给他们的基督徒敌人。他们借助武器将死人尸体投进城内。城内的基督徒守卫坚守着阵地,他们把这些染病的尸体尽可能地扔进海中。
很快,正如我们想的那样,空气被污染了,井水有病菌了,疾病在城内飞快地传播,居民们几乎没人能扛得住疫病的侵袭。[26]
加布里埃莱·德姆西接着叙述了卡法的船只如何将传染病带到热那亚,疾病又如何从热那亚传到意大利其他城市和地区,这些且容下章再述。这里仅讨论一下疾病本身。1348到1350年,大瘟疫席卷整个欧洲。整个欧洲生灵涂炭。首先讨论一下“黑死病”这个名词。无论在英格兰还是其他地方,大瘟疫一般都被称为“黑死病”,但相对而言,这只是现代的叫法[27]。在当时的记录中,没人将该疾病冠以“黑死病”这样不祥的名字。当时的人们将之称为瘟疫、大死亡、死亡或佛罗伦萨瘟疫等等。直到几个世纪后,大瘟疫才有了“黑死病”这个名字。这个名词好像先被丹麦人或瑞典人接受,尽管约翰内斯·伊萨契斯·彭塔努斯[28]笔下的“atra mors”一词是否就是英语中的“ck Death”尚且存疑[29]。这不免给人一种印象,至少在英格兰,17世纪的那场瘟疫[30]用了“大瘟疫”这个名字后,1349年的瘟疫才被专门称为“黑死病”。无论人们是用“黑死病”这个名字来表达对众多国家死去的人的悼念,还是用它来标示这次瘟疫的特殊症状,鉴于这个名字出现较晚,就不过于深究了。
大瘟疫看起来像普通的东方鼠疫或淋巴腺鼠疫,尽管具有普通瘟疫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特殊且显著的症状。这些症状并非十分普遍,但欧洲国家都有相关记录。
大瘟疫最常见的症状是在腋下或腹股沟处长肿块和痈。这些肿块或是少且大,有时能大如鸡蛋,或是小但布满病人全身。就此而言,大瘟疫与一般淋巴腺鼠疫没有什么两样。淋巴腺鼠疫在多少个世纪里蹂躏着欧洲,在英格兰的踪迹更是广为人知,因为1665年的大瘟疫肆虐伦敦,死者无数。同样,这种一般形式的瘟疫也存在于东方国家。一般认为,东方国家普遍流行的死人埋葬方式是这种瘟疫的源头所在。
1348到1349年的大瘟疫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喉咙和肺部的坏死性炎症
二、胸部剧痛
瘟疫化身为骷髅与士兵作战
瘟疫在军队中肆虐
三、大口小口地吐血
四、病人的呼吸及尸体有鼠疫气味
几乎当时所有关于疾病的详细记录都提及了上述特点,尽管并不是所有因病致死的人都呈现出所有这些症状。但有一点非常清楚,许多人——确切地说是大量的人——因为肺的快速腐败吐血而死,但没有出现任何肿块或痈的症状。当时的人认为,这种不长肿块只吐血的疾病是最致命的。当时的人写道:“许多长痈和腺肿胀的人都活过来了,但吐血的无人生还。”[31]佛罗伦萨对这次瘟疫记载最详尽的作者之一马泰奥·微拉尼,他说:“那些一开始就吐血的病人很快就死掉了。”[32]教皇在阿维尼翁的医生居伊·德·肖利亚克[33]目睹了疾病的整个过程,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最有价值的医疗记录。他说该流行病可分为两类。 * * *
[1]克雷芒六世(1291?—1352),原名皮埃尔·罗杰,1342到1352年任教皇。——译者注
[2]法国城市。——译者注
[3]马泰奥·微拉尼(1283—1363),意大利历史学家。——译者注
[4]天主教方济各会一支。——译者注
[5]拉麦之城是受到诅咒的地方。穆罕默德清真寺的一部分被摧毁,指面对肆虐的瘟疫,人们对穆罕默德的信仰动摇了。——译者注
[6]卢多维科·安东尼奥·穆拉托里:《意大利史料集成》,第14卷,第14栏。——原注
[7]尤斯图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黑克尔(1795—1850),德意志医学史专家。——译者注
[8]指中世纪时受蒙古人统治的自东欧至亚洲的地区。——译者注
[9]今小亚细亚南部沿海地区。——译者注
[10]位于地中海东岸,现属以色列。——译者注
[11]叙利亚西北部城市。——译者注
[12]《中世纪的大瘟疫》,本杰明·盖伊·巴宾顿译,第21页。——原注
[13]马里诺·萨努多(1260—1338),威尼斯政治家、地理学家。——译者注
[14]马里诺·萨努多:《如何到达及收复圣地之忠诚密报》,见于雅克·邦加尔所著《法兰克人替上帝行道》第2卷。——原注
[15]利西亚位于土耳其在亚洲部分的最南部。——原注
[16]特拉布宗是土耳其港口城市。——译者注
[17]可能是马拉巴尔海岸城市马埃。——原注
[18]现在的肯帕德。肯帕德属于孟买北部的巴罗达自治领。肯帕德原名坎贝,作者写这部书时,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巴罗达是其中的一个自治领。——译者注。
[19]也称苦斯,现作库斯,位于上埃及,距底比斯不远。——原注
[20]皮亚琴察是意大利城市。——译者注
[21]卡法有时亦称“费奥多西亚”。14世纪初,卡法是热那亚商人非常重要的贸易点。1316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发布敕令,使之成为大主教区总教堂所在城市。瘟疫爆发时,卡法已成为亚欧几乎所有贸易的中心。(参见《克里米亚的商业及其统治者》,第1卷,第208页,米凯莱·朱塞佩·卡纳莱著)。——原注
[22]加布里埃莱·德姆西的记录名为《1348年的瘟疫及死亡》,1348年首先由亨舍尔印行,见于海因里希·黑泽(1811—1884,德国医学史家。——译者注)的《医学档案》(耶拿版),第2卷,第26—59页。编者称蒙古人围攻卡法的时候,加布里埃莱·德姆西在场,后来他乘着感染了瘟疫的船只到达欧洲,这艘船将瘟疫带到了意大利。托诺尼先生1884年重印了《1348年的瘟疫及死亡》一书,见于《意大利考古、历史及文学学报》(热那亚),1883年第10卷,第139页等。托诺尼先生通过考证皮亚琴察公证人的活动证明,加布里埃莱·德姆西此时从未离开过其城市,他逼真的叙述一定来自瘟疫后其他人的记录。托诺尼先生还告诉我们,加布里埃莱·德姆西1300年至1356年担任公证员,因此他可能出生于1280年左右,他死于1356年上半年。——原注
[23]欧洲人称蒙古人为鞑靼人,撒拉逊人是阿拉伯人旧称。——译者注
[24]塔纳是亚述海西北岸上的港口。亚述海当时名为塔纳海。塔纳现名亚述。——原注
[25]加布里埃莱·德姆西称围城持续了“三年”。托诺尼先生告诉我们,这明显不对。于是,这进一步表明加布里埃莱·德姆西本人当时没有在卡法。——原注
[26]加布里埃莱·德姆西:《1348年瘟疫及死亡》,见于《医学档案》(耶拿版),海因里希·黑泽编。——原注
[27]卡尔·莱希纳:《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年》(1884年因斯布鲁克版、瓦格纳版),第8页。——原注
[28]约翰内斯·伊萨契斯·彭塔努斯(1571—1639),荷兰历史学家。——译者注
[29]约翰内斯·伊萨契斯·彭塔努斯:《丹麦史》(1631年版),第476页。——原注。
[30]这里指1665到1666年英格兰大瘟疫。——译者注
[31]卡尔·莱希纳:《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第15页。加布里埃莱·德姆西也有相同的记录。——原注
[32]多明我会修士约翰·德科尔纳扎诺所写的帕尔马编年史也有同样的记录:“吐血的人很快就死去了。有些人本来身体健康,但突然就吐血,然后便死去了,无药可医。”(《皮亚琴察及帕尔马史》,第5卷,第386页)。——原注
[33]居伊·德·肖利亚克(1298—1368),外科医生,有“外科手术之父”之称。——译者注
[34]夏尔·安哥拉达:《大瘟疫研究》(1869年巴黎版),第416页。他认为这种特殊疾病之所以具有新的特征,是因为这种疾病存在特殊的致命性。按照公认的原则,新型瘟疫通常是剧烈而致命的。相对温和的疾病侵袭从未染过该病的民族时,破坏性会非常大。斐济群岛上的人因麻疹大批死亡便是一例。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建造了巨大史前城市的非洲人和美洲人,是因为某种新型疾病而绝迹的。——原注
[35]1892年11月5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中载有一份疾病爆发的记录。这种疾病与黑死病有类似之处。“近来,圣彼得堡出版了一份土耳其总督的官方报告,里面说最近一种‘黑死病’式的瘟疫肆虐。这种瘟疫紧跟霍乱而来。1348年9月10日,瘟疫在阿斯卡巴德突然爆发,六天内一千三百零三人死亡。该地总人口是三万人。西亚的人们知道,‘黑死病’是一种比霍乱和一般瘟疫更致命的疾病,来得非常突然,像沙漠里的干热风一样席卷整个地区,将人畜的性命夺去,然后便突然消失了,正如其突然到来一样。人们根本来不及弄清楚其性质及传播方式。此次瘟疫亦是如此。瘟疫在阿斯卡巴德肆虐六天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留下病人的尸体。尸体腐烂得很快,根本没办法进行尸检。总督的报告给出了疾病症状及病程的细节,尽管读来饶有趣味,但却没有提供疾病病理方面的线索。病情初发时,病人剧烈寒战,瑟瑟发抖。寒战每五分钟一次,持续约一个小时。接着病人热得难以忍受。病人动脉紧张度提高,脉搏逐渐变快,体温慢慢上升。但不幸的是,报告中没有给出体温数据或其他确切数据。没有发现病人有腹泻或呕吐的症状。病人抽搐晕厥交替而来,痛苦无比。突然,病人的手脚僵直变冷,接着十到二十分钟内,病人不省人事,很快死去。病人刚断气,身上会起大片黑色大疱,很快就遍布全身。几分钟内,疱就溃烂了。”——原注
[36]约翰·坎塔库津(1292—1383),为拜占庭皇帝,史称“约翰六世”,1347到1354年在位。——译者注
[37]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6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译者注
[38]皮亚扎的迈克尔·普兰忒尼西斯是圣方济各会修士。——原注
[39]西西里的圣阿加莎(231—251),基督教圣女,出生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一说巴勒莫)。——译者注
[40]该主教是方济各会成员,被封为安条克宗主教。——原注
[41]杰拉德·奥托(1285—1349),亦作Gerardus Odonis或Gerard of Odo。——译者注
[42]约翰(1317—1348),兰达佐公爵,曾任西西里摄政。——译者注
[43]西西里语地名,意大利语是阿格里真托。——译者注
[44]罗萨里奥·格雷戈里奥:《阿拉贡王国治下的西西里史料》,第1卷,第562页等。罗萨里奥·格雷戈里奥写这些内容的时间应该不会晚于1361年。——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