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11月3日,长期议会在威斯敏斯特召开。参会的大部分议员,包括奥利弗·克伦威尔,都曾经出席1640年5月的议会。而现在,他们带着完全不同的情绪聚在一起,手握更大权力。只要苏格兰军队还驻扎在英格兰领土上,查理一世就不敢解散议会。一个苏格兰人写道:“只要纽卡斯尔的小伙子们稳坐不动,议会尽管放心开会。”
1640年11月3日的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决定解决三个问题。 骚乱平息后,议员们动身回家。奥利弗·克伦威尔对福克兰子爵卢修斯·卡里低声说的几句话,表明当晚的决定意义重大。奥利弗·克伦威尔说:“如果《大谏章》被否决, 查理一世并不认为自己背信弃义。相反,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合法。但议会领袖拒绝再信任他,坚决要求控制军队。奥利弗·克伦威尔与议会领导人的观点一致。回到威斯敏斯特三天后,即1642年1月4日,奥利弗·克伦威尔提议成立一个委员会,在英格兰全国实行戒严。这个提议有些为时过早。约翰·皮姆认为议会两院应该联合行动,而上议院迟迟不肯回应。于是约翰·皮姆警告上议院,要求上议院必须与下议院一起行动起来,否则下议院将自行行动拯救王国。上议院迫不得已做出让步。1642年2月,上议院通过了驱逐主教法案,联合下议院提出控制民兵的要求。1642年3月,上下议院联合投票,决定动用两院的权威让英格兰王国处于防御状态。
然而,直到现在,查理一世和议会都无意刀兵相向:查理一世努力争取时间以积蓄力量,而议会仍然希望查理一世能批准他们要求的安全。因此,接下来的六个月间,他们不断地争论谈判,双方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宣言和反宣言呼吁全国,寻求支持。这些小摩擦引发了真正的敌对行动。查理一世有两项交替实行的政策,每一项都需要时间才能成功。一项是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和朝臣的政策,另一项是爱德华·海德和保王派的政策。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的政策是:积极为不可避免的战争做准备,而不必顾忌任何碍事的宪法教条。他们可向法兰西、丹麦和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9]寻求帮助,并占据一个港口,让外国军队登陆。爱德华·海德的政策是:查理一世应该保持被动,“让自己完全置于法律羽翼之下”,批准任何法律要求批准的事,否决任何法律允许否决的事,坚持任何作为国王不应做出让步的事。爱德华·海德说:“到最后,国王和法律就已足够强大,能从容应对事态的发展变化。”
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
查理一世的性格和地位都不允许他采取前后一致的政策。查理一世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一方面是为安抚公众舆论,另一方面是为备战争取时间。查理一世撤销对五名议员的弹劾,撤掉伦敦塔的总督,对《民兵提案》临时妥协,甚至同意将主教驱逐出上议院。最后一条让查理一世的良心备受煎熬,但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坚持要他让步。为了能让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顺利抵达欧洲大陆,查理一世只好屈服。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带了一批王室珠宝前往荷兰,准备抵押换取武器弹药。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启航后,查理一世前往约克郡,准备与支持者会合,以占领这个不可缺少的港口。在查理一世向北进发时,一个议会代表团在纽马克特与他相遇,再次请愿让议会控制民兵。但这时查理一世认为已没有必要让步了,他甚至拒绝临时授权。查理一世叫道:“即使只有一个小时我也不会同意!你们提出的这个要求从没有人向国王提过。在这件事上我甚至不会授权我的妻子和儿女。”
亨利埃塔·玛丽亚
到达约克郡后,查理一世立即采取行动,试图占领赫尔。赫尔不仅为荷兰和丹麦的救援物资登陆提供最为便利的港口,而且是一个大军火库所在地。这里存放了之前为苏格兰战争准备的武器弹药。1642年4月23日,查理一世带着三百名骑兵出现在赫尔,要求入城。然而,守城总督约翰·霍萨姆爵士拉起了吊桥,站在城墙上拒绝让查理一世入城。查理一世宣布他是叛徒,然后策马离开。
约翰·霍萨姆爵士
虽然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的政策失败了,但爱德华·海德的政策为查理一世吸引了一批拥护者。舆论转向支持查理一世。这种变化主要归咎于议会的教会政策。对英格兰国教心怀感</a>情的人担心教会的礼拜仪式和管理权落入简单粗暴的清教主义议会和宗教大会手中。毫无疑问,爱德华·海德娴熟的辩护才能大大激发了这种担忧。爱德华·海德为查理一世写的宣言行文流畅,辞藻华丽,再加上幽默讽刺的语调,远比议会发表的枯燥冗长的法律论据有效得多。更重要的是,爱德华·海德将查理一世描绘成宪法的守护者,而议会则是宪法的破坏者。约翰·皮姆对法律的颂扬反而被对方利用来攻击自己。查理一世成为“现有的国家法律”的拥护者,而革命者则企图将国王和臣民长期以来享有的权利置于下议院的投票之下。查理一世被树立成“古老、平等、快乐、自成一体、完美无缺的宪法”的捍卫者,革命者则尝试引入“新宗教和乌托邦政府”。
议会要求新的权力,而国王维</a>护旧的权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议会很难证明其要求的必要性。议会不信任查理一世的心理可以说是出于“恐惧和猜忌”,而他们不信任查理一世的真实理由只能靠推测的证据支持,虽然后来的历史学家充分论证了这些证据。
仅靠一次嘴皮上的胜利并不能解决英格兰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再是法律是否赋予国王或议会某些权力,而是主权应该是在国王还是议会手里。议会下了最后通牒。在议会的十九项主张中,议会要求主权的所有分支均属议会,包括外交政策、教会政策、陆军和海军的控制权,以及大臣、议员和法官的任命、惩罚和赦免权。简而言之,政府将由议会选出的人来管理,而不是由国王任命的人来管理。从此以后,国王可以统治国家,但不能管理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查理一世充分理解了这十九项主张。他回复说:
这些主张一旦通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可以继续保留王室风格的吻手礼,议会两院宣称的国王权威可能仍然是你们熟悉的样子。我们仍然可以保留王室仪仗,准许国王头戴王冠,手执权杖,但关于切切实实的权力,我们只能徒有其表,只有一个国王的样子和符号。
然而,议会中的一方认为,他们当初构想这些要求的意图与其说是攻击性的,不如说是防御性的。他们认为,没有主权的转移,他们就不可能将先辈传下来的自治政权传给后代。埃德蒙·勒德洛说:
埃德蒙·勒德洛
在我看来,我们和保王派之间存在的争议是,应该允许国王像上帝那样凭个人意志统治,视国民如蝼蚁,还是让人民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律要求进行自我管理,生活在自己批准的政府之下。
唯有剑能裁决一切。1642年7月4日,议会建立了安全委员会。1642年7月6日,议会决定征召一万士兵。1642年7月9日,议会任命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为将军。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竖起王旗。
注解:
[1] 领带,指从衣领前面垂下的两条带子,是牧师、学者或律师等人服装的一部分。——译者注
[2] 末日审判,根据基督教一些教派的说法,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会经历一段磨难时期,对世上的所有罪恶进行一次末日审判。——译者注
[3] 二读,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体系中,一项提案在正式立法前,立法机构通常要对该提案进行三次正式或非正式的辩论,这被称为提案宣读。——译者注
[4] 都柏林城堡,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圣母街,此时是英格兰驻爱尔兰总督的政府所在地。——译者注
[5] 英亩,英美制面积单位,一英亩约等于四千平方米。——译者注
[6] 约押是大卫王的妹妹洗鲁雅的儿子。大卫王立他为将军。约押有两个兄弟,亚比筛和亚撒黑。亚撒黑在战场上被押尼珥杀了,约押伏击杀押尼珥,为弟弟复仇。——译者注
[7] 白厅,亨利八世至威廉三世期间的国王宫殿。1698年被大火烧毁。——译者注
[8] 查理一世所拟的“五名议员”分别是约翰·皮姆、约翰·汉普登、登齐尔·霍利斯、阿瑟·哈塞里格爵士和威廉·斯特罗德。——原注
[9] 1641年5月2日,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迎娶查理一世的女儿玛丽长公主;1647年,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成为尼德兰联合省总督,本书第十二章有提及。他们唯一的孩子威廉三世在光荣革命后成为英格兰国王。——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