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十一年里,查理一世摆脱了议会,独自统治着国家。1626年,查理一世警告下议院:“你们记住,议会的召集、开会和解散完全在我的掌控之内。我要根据你们结出果子的好坏来决定你们的去留。”现在,查理一世宣布议会结出了坏果子。因此重新召集议会将变得遥遥无期。从今以后,查理一世将以上帝赐予他的权柄治理国家。这样,国民就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基督教世界最幸福、最自由的臣民。
此后,未经议会授权的征税司空见惯。商人们要交吨税和磅税,却似乎对此从未有过异议。旧的贸易税尚未废止,新的税费又叠加上来。遭到废除的法律被重新启用并严格执行。1630年,法律要求拥有年收入超过四十英镑地产的个人必须接受骑士封号,拒不接受者将被罚款,而罚款总额高达十七万英镑。1634年,古老的森林法[1]死灰复燃。三百年来一直处在皇家森林边界之外的土地现在突然被宣布成为皇家森林的一部分,而这些土地所有者因侵占皇家土地被处以重罚。
骑士门槛极低,导致针对骑士的罚款涵盖所有乡绅,甚至所有人。皇家森林的扩张主要威胁到贵族和上层阶级,而垄断让所有阶级都深受其害。据估算,酒的垄断使查理一世每年获利三万八千英镑。专利权持有人从葡萄酒商手中获得九万英镑。葡萄酒商只好提高售价。这样一来,国民为此每年多付了三十六万英镑。除了酒的垄断,还有肥皂、铁、烟草、盐、火药等许多其他商品的垄断。
一方面,查理一世的敛财措施让整个国家怨声载道;另一方面,这些措施不足以满足政府需求。1635年,查理一世的正常收入是六十万英镑,而查理一世的债务高达一百二十万英镑。一旦遇到海上安全问题或紧急外事需要舰队出征时,直接征税就势在必行。于是,造船税应运而生。1634年,造船税仅适用于沿海郡县,给查理一世带来十万英镑的收入。到了1635年,造船税扩展到内陆,查理一世的收入翻了一番。
即使向法院上诉寻求保护或赔偿也无济于事。由于查理一世可以随意撤换法官,法官认为自己是查理一世的仆人,拒绝在查理一世和人民之间进行仲裁。在裁定造船税的合法性时,法官们公布的决定居然是出于政治而非法律考量。一位法官宣布,法律是国王忠实的奴仆。通常情况下,国王即法律,而非法律即国王。另一位法官声称,议会的任何决议都不能剥夺国王的权力。只要国王认为有必要,他就有权支配臣民的人身和财产。法官们的态度相当于表明法律已然无效。这套逻辑的实质是,人们可称为私有的东西已不复存在。除普通法庭外,还有都铎王朝创立的特殊法庭执行国王意志。国王可以随时任意扩大特殊法庭的管辖范围。1632年,北方议会[2]的权力增加。枢密院宣告拥有立法权,“命令不听法律命令的人,约束不受法律约束的人”。星室法庭[3]通过罚款和监禁强制执行命令,并对反对者及批评者施以羞辱性的惩罚。威廉·普林、亨利·伯顿和约翰·巴茨威克的命运表明,野蛮可耻的惩罚可能落在任何人身上,不管这个人拥有什么职业[4]。约翰·艾略特爵士及同僚的遭遇表明,议会特权也不能免遭查理一世的报复[5]。有些枢密院成员“听到‘自由’这个词时,发出一声冷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权利的根基已濒临毁灭。
星室法庭
威廉·普林
亨利·伯顿
约翰·巴茨威克
约翰·艾略特爵士
如果英格兰人想知道国王的最终目的,越过圣乔治海峡就可以明白了。1638年,爱尔兰总督托马斯·温特沃斯[6]写信回来说:“在这里,国王和普天下的君王一样,拥有绝对权力。”议会完全由托马斯·温特沃斯控制,已经形同虚设。正如约翰·皮姆所说,没有自由的议会不过是将奴役合法化而已。虽然名义上保留陪审团,但当陪审团成员做出不利于国王的裁决时,会因为抗命而面临罚款。高级官员和富裕贵族深切感受到托马斯·温特沃斯话语的分量,纷纷俯首听命。贸易量增加了。查理一世的命令深入全国各地。穷人不再受贵族的压迫,过上了爱尔兰的穷人做梦都想要的“自由生活”。除了一些偶然个例,政府自治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政府成了查理一世手中的棋子,所有的行动和权力都来自查理一世。人民别无选择,只能服从查理一世。托马斯·温特沃斯说,“让他们服从国王的意志,相信国王的公正和智慧,相信国王爱他们如父母”,而不是被别人用“子虚乌有的自由”弄得昏头昏脑。
约翰·皮姆
托马斯·温特沃斯
然而,查理一世对绝对权力的运用并没有培养出英格兰人对他卓越智慧的盲目信仰。
本来,如果查理一世能拿出一套强有力的对外政策振兴国家,或许会缓和部分臣民对他以个人统治取代自治政府的反感。然而,查理一世没有固定的对欧洲的政策。当查理一世解散 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
至于奥利弗·克伦威尔先生发出的关于市长先生和罗伯特·巴纳德先生的不当言论,我们应当认为是他在一时头脑发热、过度激动的情况下说出的。希望大家就此捐弃前嫌。我发现奥利弗·克伦威尔先生非常愿意和罗伯特·巴纳德先生保持友谊。出于良好愿望,罗伯特·巴纳德先生也愿意抛弃所有不愉快的过往,既往不咎。所以,我让他们私下和解。
毫无疑问,这场与地方当局的争论是奥利弗·克伦威尔离开亨廷顿的原因之一。在圣艾夫斯和伊利,奥利弗·克伦威尔仍然积极捍卫贫穷邻里的权利。1634年,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开始在伊利的沼泽地建设排水工程,即著名的大平面工程。这项工程能够通过从沼泽中排除渍水获得大量土地。作为回报,这群由贝德福德伯爵威廉·罗素领导的“冒险家们”可以获得部分土地。1637年,大平面工程宣告完工,“冒险家们”拿到了土地。这项排水工程让平民失去了以往在沼泽地放牧、打渔的权利。为维护平民的利益,奥利弗·克伦威尔带头反对这群“冒险家”。一个“冒险家”抱怨道:
贝德福德伯爵威廉·罗素
在伊利沼泽地及毗邻沼泽地的平民中有传言称,伊利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先生已经做出承诺。他表示只要平民将在公用地上饲养的牛按每头四便士的酬劳付给他,他就会将排水公司的人告进监狱连关五年,由此平民们就可以享有公用地上的每一寸土地。
1638年,查理一世介入此事,宣布排水工程尚未完工,并承诺由他亲自监督建设完成。同时查理一世也宣布该地区的居民将继续拥有自由土地和公地,直至工程真正完工。关于奥利弗·克伦威尔在这场与地方当局的争论中的作用,除了菲利普·华威克爵士在回忆录中对故事有些粗略记录,人们别无所知。这个故事只提到,“那帮粗人”对排水计划的反对情绪高涨,而奥利弗·克伦威尔应群众呼声成为抗议民众的带头人。在这个事件过后很久,菲利普·华威克爵士才开始写回忆录,他想当然地认为奥利弗·克伦威尔反对查理一世,而这个误解很容易让后人相信。
菲利普·华威克爵士
几年后,奥利弗·克伦威尔以同样的方式站出来捍卫以前在圣艾夫斯时的邻居们的权利。圣艾夫斯附近萨默舍姆的荒地未经平民同意就被圈起来卖给了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长期议会[21]召开期间,愤愤不平的平民请求下议院纠正这一行为。上议院进而干涉,下了袒护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的命令。平民们拆掉了篱笆,夺回了荒地,以“暴乱好战的方式”回应了上议院的命令。上议院派一支民兵队帮助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收复财产。随后,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向平民们发出了六十张传票。奥利弗·克伦威尔并没有试图为平民的暴力辩护,而只是让下议院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来仲裁此案中双方的权利。委员会主席爱德华·海德对奥利弗·克伦威尔倡导平民权利时的激烈言辞十分反感。爱德华·海德报告说,奥利弗·克伦威尔“命令证人和请愿者按照他的说法作证,并对证词进行大肆渲染”。奥利弗·克伦威尔指责爱德华·海德偏袒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并用难听的话辱骂占用圈地的主使人——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的儿子。爱德华·海德威胁说要向下议院举报奥利弗·克伦威尔,称“他的整个言行举止十分粗暴无礼”。
爱德华·海德
对农民和耕种自有土地的小农场主权利的一贯支持为奥利弗·克伦威尔在东部地区影响力的扩大打下了基础。奥利弗·克伦威尔吸引了许多非清教徒的支持。因为对他们而言,平民权益是具体可见的东西,而议会权利过于抽象,不可企及。村庄的普通村民都将奥利弗·克伦威尔视为领袖,愿意追随他。1643年,一份保王派报纸给奥利弗·克伦威尔起了个外号——“沼泽地勋爵”。虽然这个外号来自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军事功绩,但早在这之前,奥利弗·克伦威尔就已经在沼泽地区深孚众望了。
在小范围内,奥利弗·克伦威尔是一名热心的清教徒。他反对威廉·劳德的教会政策,但并未因此名声受损。约翰·威廉姆斯是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亲戚,时任林肯主教,这几年住在亨廷顿附近的巴克登。奥利弗·克伦威尔后来常说,在那段时间,约翰·威廉姆斯是“非教会派新教教徒的共同发言人,坚决捍卫他们的立场”。威廉·劳德的教会政策中有一条是压制自由布道的,对此奥利弗·克伦威尔极其反对。城镇的清教徒们,有的对教会人士的玩忽职守十分不满,有的对教义充满反感。他们联合起来支持以布道为职业的讲师。大多数城镇自治机构都设有讲师岗位。1625年,一个小社团成立,专门收购私人托管的什一税田,并将所得收入用于支付讲师费用。威廉·劳德试图压制这些布道活动。1633年,星室法庭废除了公共不动产私人托管制,交由国王托管。
约翰·威廉姆斯
在圣艾夫斯和亨廷顿郡的一些地区,奥利弗·克伦威尔密切关注着一个讲师职位。在这个职位上的讲师的薪资一直是由一些伦敦市民捐助的。1636年,由于捐助的中断,这个讲师职位将被取消。奥利弗·克伦威尔的 然而,以往问题的日积月累让查理一世举步维艰。伦敦拒绝借款,法兰西和西班牙也拒绝援助。查理一世甚至向教皇借兵借钱,但一无所获。征收上来的造船税不到十分之一,而服装和行军费[25]则遭到普遍抵制。查理一世走投无路,甚至想降低货币成色造币,再将西班牙政府之前运到英格兰用于造币的金条据为己有。军事前景同样令人沮丧。这支军队比1639年的军队规模更小、状况更糟。纽卡斯尔的骑兵将军将自己的任务称为“教拉车的马学会行军”和“让聚众闹事的人遵守十诫”。约克郡步兵团的指挥官回应说,他那些不服管教的民兵都是这个国家臭名昭著的地痞无赖。1640年8月18日,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虽然已奄奄一息,但仍然不屈不挠,出任总司令一职。
专制主义已经摇摇欲坠,只需轻轻一触就可土崩瓦解。当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躺在担架上与军队会合时,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已带领两万五千名苏格兰人穿过了特维德河。1640年8月28日,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在纽伯恩强渡泰恩河,将驻防当地的三千名步兵和一千五百名骑兵驱赶回英格兰。英格兰驻扎在纽卡斯尔的军队已经撤离,而诺森伯兰和杜伦也落入了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手中。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在路上遇到了英格兰军队,眼见他们一路溃败,正源源不断地逃向约克郡,而苏格兰人紧追不舍。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愤怒地喊道:“从未见过如此惨败!”这次失败不只是因为军队缺乏训练,士兵怯懦,还因为全国上下都对这次战事漠不关心,甚至充满抵触情绪。“举国上下一片恐慌,拒绝为查理一世效力,对耻辱无动于衷。”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竭尽全力重组这支溃败的军队,将苏格兰人赶出了约克郡。只要一息尚存,斯特拉福德伯爵托马斯·温特沃斯对这个国家垂死的忠诚似乎又燃起瞬间的火焰。苏格兰的入侵似乎重新激起两国久被遗忘的敌意。
然而,一切努力皆是徒劳,胜利的希望更是渺茫。十二位贵族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缔结和约,召集议会。伦敦也提交了一份请愿书,提出同样要求。查理一世召集了贵族委员会,草草拟定了与苏格兰的休战协议,并宣布将于1640年11月3日召开议会。专制主义时代的日子结束了。
注解:
[1] 森林法,由查理一世推行。该法为了国王可以随意扩大皇家森林面积,不惜侵害臣民的利益。——译者注
[2] 北方议会,1472年约克王朝的第一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建立的一个行政机构,旨在改善政府控制、刺激经济繁荣、造福整个英格兰北部。——译者注
[3] 星室法庭,原本是国王直接管辖的一个委员会,在16世纪后期成为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它代表委员会的司法权力机关,拥有比普通法院更大的权力,在司法程序上不受一般法律规则的约束。——原注
[4] 威廉·普林,律师;亨利·伯顿,牧师;约翰·巴茨威克,医生。1637年,三人被星室法庭判决罚款每人五千英镑,并割去耳朵,投进监狱。——原注
[5] 1629年,约翰·艾略特爵士因为在议会闭会时的行为被监禁。1632年11月,他死于伦敦塔内。他请求使用议员特权,拒绝服从法院的判决。而他的盟友屈服了,交了罚款。——原注
[6] 托马斯·温特沃斯,于1628年7月22日成为贵族,1629年12月成为北方议会主席,1632年1月成为爱尔兰总督。1640年1月12日,他受封为斯特拉福德伯爵。——原注
[7] 普法尔茨,当时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伯爵领地。它的统治者被称为选帝侯。——译者注
[8]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代表的新教和斐迪南二世代表的天主教是敌对的。——译者注
[9] 当时西班牙和法兰西是交战双方,而后来英国内战期间长老派和独立派也是水火不容。——译者注
[10] 爱德华·海德,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他是英格兰内战期间查理一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查理二世复辟后的首辅大臣。——译者注
[11] 威廉·劳德,1621年成为圣大卫的主教,1628年成为伦敦的主教,1633年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他在教会的深远影响可以追溯到查理一世统治之初。——原注
[12] 加尔文主义,16世纪法国与瑞士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毕生的主张,以及支持约翰·加尔文的其他神学家意见的统称。——译者注
[13] 即威廉·劳德和托马斯·温特沃斯试图在英格兰重建绝对君主制的一系列计划。——译者注
[14] “门边的双手引擎”,出自约翰·弥尔顿的《利西达斯》中的诗句,“门边的双手引擎准备袭击,一击致命”。——译者注
[15] 英里,英制长度单位。一英里约等于一千六百零九米。——译者注
[16] 是教会教区内用来支持教区牧师的一块土地。土地可以归教会所有,或者将获得的利润留给教会。——译者注
[17] 三十年战争,指1618年到1648年间爆发在新教和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共八百万人死于军事冲突及随之而来的暴力、饥荒和瘟疫。——译者注
[18] 利奥波德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58年到1705年在位。——译者注
[19] 斐迪南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19年到1637年在位。——译者注
[20]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瑞典国王,1654年到1660年在位。——译者注
[21] 长期议会,指从1640年一直持续到1653年的议会,因此被称为长期议会。与之对应,1640年4月至1640年5月召开的议会被称为短期议会。——译者注
[22] 清教徒出走运动,17世纪初,成千上万的英格兰清教徒离开家园,到北美定居。这些清教徒一般都是英格兰国教徒。他们认为英格兰国教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太多的罗马天主教教义。——译者注
[23] 《盟约》,由苏格兰长老派组织签订的苏格兰国民宣言,该宣言反对查理一世推行的宗教政策,宣称苏格兰将在长老会基础上进行宗教和政治管理。——译者注
[24] 圣公会,一种等级制管理形式的教会,圣职分为主教、会长(也称神父或牧师)、会吏三级。——译者注
[25] 1640年查理一世非法征收的费用,用以支付受其逼迫而攻打苏格兰人的士兵的服装费和路费。——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