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3卷 从战争爆发到黑死病来袭 1337—1349_百年战争史:1327—1485

作者:查尔斯·欧曼 字数:8396 更新:2025-01-09 16:57:05

爱德华三世率军入侵法兰西

1337年秋,英法两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在海盗私掠和边境骚扰问题上的小打小闹,公开宣战。兰开斯特伯爵亨利的儿子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奉命前往佛兰德斯帮英格兰的盟友——尼德兰——解围。他率军在卡德赞岛登陆后,虽然受到大部分人欢迎,但遭到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一世所率军队的阻击。不过,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麾下的弓箭手作战勇猛,非常轻松地击退了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一世的重骑兵。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一世的重骑兵四散逃命。重骑兵的指挥官盖伊——佛兰德斯伯爵路易一世的私生子弟弟——被俘。

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

而爱德华三世本人却未能如愿快速组建起自己的军队,因为筹集到军队所需资金并非易事。议会同意他以每袋三英镑的价格在国内收购两万袋羊毛,并以最大的利润出口。国内其他出口商出口羊毛需要每袋交纳四十先令的关税,外国出口商需要交纳每袋六十先令的关税。此外,贵族和骑士需向爱德华三世交纳庄园收入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税收,市民和神职人员的庄园收入的税率为“十分之一”[1]。即便有这些税收来源,不知节俭的爱德华三世在资金使用上仍然捉襟见肘。1338年7月,爱德华三世率领一支由一千六百名骑兵和一万名弓箭手组成的大军从奥威尔出征,但维持军队运转的预算只占了总开销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钱都分给了尼德兰的诸侯们,但这些诸侯只想拿钱,并不想派兵上战场。爱德华三世前往科布伦次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会面后,用一大笔钱换了个有名无实的莱茵河以西地区总督的头衔。但他很快就发现该头衔未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力。在劝说布拉班特公爵约翰三世及其他盟友共同讨伐法兰西一事上,他绞尽脑汁。直到1339年春,反法联军才聚集起来。这时,爱德华三世率军待在安特卫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白白浪费了大量钱财。

爱德华三世拜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伐利亚的路易四世

有消息传来说,腓力六世调集了许多诺曼底船和皮卡 斯鲁伊斯海战

1339年夏,爱德华三世终于将反法联军各部集合起来,开始向法兰西挺进。据说,反法联军的总兵力超过十万人,但并未取得辉煌的战果。反法联军先是围攻坎布雷未果,接着杀向坎布雷斯和弗曼多。腓力六世率领了一支和英军兵力相当的法军前来增援,但作战时法军非常谨慎,往往躲在树林或沼泽后面,这样就不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爱德华三世发动了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法军则坚守阵地,以逸待劳。反法联军一时之间竟无计可施。最后,由于给养告急,反法联军中有些部队开始悄悄撤离。爱德华三世被迫率领一无所获的远征军撤回了布拉班特。

这时,爱德华三世也花光了英格兰议会拨付的资金,囊中羞涩。爱德华三世马上写信要求议会再次拨付一部分资金。虽然已经欠下了三万英镑的债务,爱德华三世还是希望议会再筹三十万英镑的资金。但14世纪的英格兰臣民是筹不来这么多钱的。无奈之下,他甚至将英格兰的王位以六万弗罗林[2]的价格抵押给了特里尔大主教卢森堡的鲍德温。1340年春,爱德华三世不得不回国亲自筹集资金。议会虽然最终同意爱德华三世可以就羊毛进出口再多征收两年的关税,但同时提出了附加条件。首先,爱德华三世需要保证解决民生疾苦问题,比如不让地方官和军队伙食官向百姓横征暴敛。其次,他还需保证永远不再提高王室直属城镇与采邑的地租。

钱袋里又有了钱后,爱德华三世决定再次进攻佛兰德斯。但有确切消息称,一年前在英格兰南海岸烧杀掠夺的法兰西舰队正守在英吉利海峡,准备阻断爱德华三世的去路。爱德华三世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掌握海峡的控制权。因此,他命令英格兰的所有港口将各自的船都调集到萨福克郡的奥威港。他要在奥威港率舰队启航。1340年6月22日,他率领近两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驶向了佛兰德斯。在公共海域,爱德华三世的舰队没有遭遇法兰西舰队的阻截,但快要靠近佛兰德斯的海岸时,斯鲁伊斯港内一排排法兰西舰的桅杆清晰可见。法兰西人早就在守株待兔了。他们的战舰数量与英格兰战舰数量相当,据说共有一百九十艘,其中“十九艘体积超大,非常罕见”。事实上,这十九艘战舰正是从热那亚雇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军舰,与英法舰队中的武装商船大不相同。

法兰西舰队封锁了入港航道,且邻船靠得非常近,中间还设有障碍物。英格兰舰队很难突破法兰西舰队的封锁线。1340年6月24日,爱德华三世率舰队佯装逃跑,诱使法兰西舰队出来追赶。法兰西舰队追出港口后不久,英格兰舰队便掉头折回。一场混战旋即上演。因为双方的战舰紧紧靠在一起,所以登上敌舰杀敌就成了最佳的战术,而其他战术统统失灵。英军的弓箭手通过连续射击渐渐压制住法军的弓箭手,而英格兰的骑士趁机攀上了法舰,挥刀砍向了甲板上的敌人。爱德华三世本人奋勇当先,凭借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激励了英格兰所有将士。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法兰西舰队最终被彻底摧垮,三分之二的战舰被俘获,两万多名士兵或溺水而亡或惨遭屠戮。在英格兰历史上,这是 布列塔尼公国内战

一回到伦敦,爱德华三世就将满腔的怒气发到了大臣们身上,指责他们要么侵吞要么挥霍了议会拨给他的资金,从而使他的战争计划彻底泡了汤。他免去了总理大臣兼奇切斯特主教罗伯特·德·斯特拉福的职务,拘押了财政大臣利奇菲尔德主教罗杰·德·诺斯布鲁。他还把首席大法官约翰·斯托诺爵士及其部分同事、包括伦敦市长在内的政府主要官员统统关进了监狱。罗伯特·德·斯特拉福的哥哥约翰·德·斯特拉福不仅是坎特伯雷的大主教,而且多年来扮演着像现在英格兰首相一样的角色。因此,约翰·德·斯特拉福这次受到的惩罚最严重。爱德华三世试图以行政失职为由将约翰·德·斯特拉福送上法庭审判。不过,约翰·德·斯特拉福申辩说,只有上议院的贵族和主教议员才有权审判他。他的申辩得到了普遍支持。上议院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声援他,并提出了一个原则——不经议会全体贵族议员同意,不可随意逮捕、审判和处置任何贵族议员。最终,爱德华三世被迫做出了让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气消后,爱德华三世不仅和约翰·德·斯特拉福达成了和解,而且释放了被关押在监狱里的那些大臣,最后甚至跟议员们客气地商量起了日后的经费问题。在承认议会拥有三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后,爱德华三世才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经费。这三项权利分别是:

一、贵族议员应该享有约翰·德·斯特拉福大主教上述主张过的权利;

二、今后大臣的任命需通过议会,并且大臣就职时需宣誓遵守英格兰法律;

三、议会有权指派特别委员会审计国王的一切开销。

1341年5月,英格兰上议院和下议院终于享有了防止国王做出鲁莽之举的权力:它们可以干预大臣的任命,可以审计王室的收入和经费使用状况。不过,爱德华三世是个十足的两面派。在私下里,他说自己根本不会受自己所作承诺的约束。1341年10月,他公然宣称,当时在情非得已、顾全大局的情况下,他才做出了上述承诺,但他心里并不认同,因为一切损害王权的行为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种把戏用过后两年时间里,爱德华三世都没敢再召集议会议事。这时,英格兰正深陷战争泥潭,短期内胜利无望。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经费,次要原因一方面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其他盟友的中途退出,另一方面是苏格兰边境的战况不断告急。1341年,斯特灵和爱丁堡落入了苏格兰爱国军队的手中,彻底失去王位的爱德华·巴利奥尔只得重返英格兰定居。

斯特灵

蒙福特的约翰

此刻,英格兰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承认战争已失利,并与法兰西和苏格兰尽快停战。然而,爱德华三世的力量尚存,就继续寻觅与腓力六世缠斗的机会。1341年,法兰西王室 爱德华三世进军巴黎

1343年,爱德华三世召集议会议事。议会同意了爱德华三世的休战计划,并建议他如果情况有利就实现和平,如果情况不利就继续开战。暂时停战是爱德华三世的无奈选择,因为英格兰议会为了王室利益正与教皇激烈地斗争。1310年,自教皇克莱门特五世移居法兰西的阿维尼翁以来,教皇就一直处于法兰西国王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在英格兰教区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的任命上,教皇根本无视英格兰国王和神职人员的利益,总是把肥缺安排给外族人。当然,教皇也会从中牟利。而这些外族的神职人员只知道敛财,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如何为教会及教民服务。这让英格兰人忍无可忍。克莱门特六世不顾英格兰人的感受,“让外族人担任教职,而这些人大部分是无耻之徒。他们不在教区居住,也不认识教区的信徒,不懂当地的语言,更别提如何安抚信徒的心灵了。敛财才是他们的目标。使徒是为信徒服务的,而不是来盘剥他们的”。1344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法令称,未经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在英格兰散播教皇的训谕。该法令得到了所有英格兰人的支持。其实,这是老调重弹。早在11世纪,征服者威廉就颁布过类似的法令。爱德华三世现在再次强调要执行该法令。但议会直到1352年才通过了《神职授职法》,规定国王有权逮捕和监禁那些借教皇名义损害英格兰利益的神职人员。

教皇克莱门特五世

克莱门特六世

征服者威廉

1345年底,形势已经明朗,和平无法在英法两国持续了。爱德华三世决定再次远征法兰西。这次,爱德华三世没有将尼德兰作为远征军的大本营,因为他觉得尼德兰靠不住。最近,一贯支持他的雅各布·范·阿特韦尔德在一次动乱中遇难了。尽管佛兰德斯仍然臣服英格兰,但几乎所有邻近的诸侯国都与法兰西签署了和平协定。爱德华三世并未将布列塔尼列为首攻之地,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法兰西的心脏。他准备从诺曼底登陆,直捣巴黎。他派兰开斯特伯爵亨利和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率领一小队人马驻守阿基坦,主力部队则由他亲自率领。值得一提的是,活跃在吉耶纳战场上的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表现得非常优秀,他早在卡德赞岛战役中就崭露头角,并在1345年10月23日的奥贝罗切战役中重创过敌军。他将腓力六世的儿子好人约翰率领的法兰西军队牵制在了南方地区,为爱德华三世率军攻打塞纳河地区创造了便利。

1346年7月11日,爱德华三世亲率一支完全由英格兰人组成的军队从拉霍格角登陆了。不过,与1338年和1341年在佛兰德斯登陆的联军相比,这支军队的人数要少得多,由四千名重骑兵、一万两千名弓箭手、六千名威尔士轻步兵及一支爱尔兰舰队构成。英军在诺曼底突然登陆完全出乎腓力六世的意料。法兰西人一直认为英军会前往吉耶纳援助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因为法兰西人毫无防范,所以爱德华三世从诺曼底登陆后,一路长驱直入,许多天都未遇到过真正的抵抗。英军一路烧杀掠夺,接连攻下了巴弗勒、瓦洛涅、卡伦坦和圣洛这几个未设防的小镇。到了卡昂,英军才遭遇了真正的抵抗。不过,英军还是轻松击败了当地的民兵,俘虏了民兵首领坦卡维尔伯爵默伦的约翰一世和欧伯爵阿托瓦的约翰。掠夺了富饶的卡昂后,英军又直指鲁昂。然而,法兰西人已经破坏了塞纳河下游的所有桥梁,所以英军暂时无法攻入城内。于是,爱德华三世命令舰队把在诺曼底掠夺的战利品运回英格兰,而他则率领大军继续留在塞纳河以南,准备攻打巴黎。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首先,法兰西已经调集重兵防守;其次,英军在诺曼底没有大本营,一旦撤退就需远赴吉耶纳或佛兰德斯。巴黎不是凭突袭便能攻下的。显而易见,爱德华三世攻打法兰西首都绝对是冒险之举。虽然英军在行军途中没有遭遇猛烈抵抗,但在逼近巴黎南门时有消息传来说,腓力六世正亲率六万大军在圣丹尼以逸待劳。腓力六世的儿子好人约翰也率部从吉耶纳赶来支援。英军穿越诺曼底的行动过于缓慢,对手早已调集好兵力,严阵以待。攻打巴黎的计划看来是不可能继续下去了,英军需要在前往波尔多还是退守佛兰德斯之间做出选择。即便选择退守,事情也没那么容易,因为英军需要跨过塞纳河,而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法兰西人破坏。爱德华三世最终选择了退守佛兰德斯。他匆忙率军赶赴距巴黎十英里的波西桥。弓箭手将守桥的法军驱散后,英军匆忙用木板搭起了桥梁,在腓力六世率大军赶来之前过了塞纳河。

奥贝罗切战役

好人约翰

卡昂战役

欧伯爵阿托瓦的约翰

克雷西战役

过河后,爱德华三世率军全力向北逃去,腓力六世则率大军紧紧追赶。两支军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英军的先头部队赶到索姆河时,发现河上所有桥梁都遭到了破坏,河对岸还有皮卡迪的民兵严阵以待,做好了阻击英军的准备。爱德华三世试图从亚眠附近渡河,但三次努力均告失败。而腓力六世的大军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前有索姆河难以渡过,后有追兵来势汹汹,看来英军凶多吉少。就在危急关头,一位当地农民告诉爱德华三世一个可以冒险渡河的办法。索姆河下游阿贝维尔城附近靠近大海的地方有一个叫“布兰切塔克”的浅滩。布兰切塔克浅滩中的水是潮水,一天中会有四个小时处于低水位。尽管河对岸有一支皮卡迪民兵,浅滩的水在低水位时也比较深,但爱德华三世已经别无选择。他命令重骑兵涉水强行渡河,同时让弓箭手向对岸的皮卡迪民兵射击,掩护骑兵过河。一番激战后,英格兰骑兵击溃了对岸的皮卡迪民兵,英格兰大军随后鱼贯涉水渡过了索姆河。腓力六世率追兵赶到时,河水涨了起来,阻断了他们追赶的步伐。

爱德华三世就这样与腓力六世拉开了一天的路程,面前是通往佛兰德斯的开阔大路。英军一路急行军,行至克雷西后,爱德华三世突然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并宣布要在这里和法军决战。“他现在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庞蒂厄,要凭借地形优势和法军决一雌雄。”事实上,克雷西真是绝佳的阵地,因为即便战斗失利,英军也可安全撤向佛兰德斯。

英军强渡索姆河

克雷西战役形势图。Crecy=克雷西;FOREST OF CRECY=克雷西森林;Wagon Park=粮草车;Wadicour=瓦迪考特;Edward III=爱德华三世;Maye River=梅伊河;Fontaine=枫丹;Estrees=伊斯特里斯;Phillip VI=腓力六世;Genoese Crossbowmen=热那亚弩兵;Longbowmen=长弓箭兵

爱德华三世率军驻扎在克雷西东面的山坡上,右面是一条叫梅伊的小河和一片茂密的树林,左边是瓦迪考特村的果园。山坡的前面是山谷,山谷的对面是平地。法兰西军队一会儿会出现在平地上。英军分为三支纵队,两支在前,一支殿后。南翼纵队由刚满十六岁的黑太子爱德华率领,黑太子爱德华 攻占加来

爱德华三世在加来安营扎寨后,一条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了。在英格兰北部,英军大败苏格兰入侵者。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趁爱德华三世远征法兰西之际侵入了英格兰。据说,苏格兰人“认为英格兰人都出去打仗了,国内只剩下了磨坊主和牧师了”,所以趁机从英格兰边境防御最薄弱的地方打了进来。他们一路南下,竟然攻到了达勒姆郡。不过,在内维尔十字,入侵者遭遇了英格兰地方民兵的阻击。领导英格兰民兵抗击入侵者的是亨利·珀西和约翰·内维尔勋爵及曾经的苏格兰国王爱德华·巴利奥尔[3]。1346年10月17日,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的军队遭到重创。苏格兰长矛兵根本无法抵抗英格兰弓箭手射来的箭雨,哈里顿山战役的悲剧再次上演。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和许多苏格兰贵族都被俘虏了,他们被囚禁在英格兰长达十年之久。不过,大卫二世并未遭到虐待,但他的同党门蒂思伯爵约翰·格雷厄姆爵士的结局非常悲惨。约翰·格雷厄姆爵士背叛了原先的主人爱德华·巴利奥尔,投靠了大卫二世,所以最终被愤怒的英格兰人以叛国罪处决示众。其实,这种残忍的处罚并不合情理,因为有一半多被俘的苏格兰贵族都属于这种情况。

内维尔十字战役

克雷西战役后,英格兰军队捷报频传。德比伯爵格罗蒙的亨利(其父去世后继任兰开斯特伯爵)将法兰西人赶出了阿基坦;布列塔尼的托马斯·达格沃思爵士在罗什达林击败了布卢瓦的查理。围攻加来的形势一片大好。为了突破英格兰的封锁,腓力六世召集了一支大军,但克雷西战役失利的阴影让他不敢轻举妄动。1347年8月3日,在弹尽粮绝后加来向爱德华三世投降了。

布列塔尼的托马斯·达格沃思爵士的徽章

围攻加来

爱德华三世恩准那些臣服的加来市民保留自己的房子,但大多数市民因坚持效忠法兰西王室而遭到了驱逐。取而代之的是,数以千计的英格兰商人和渔民迁入加来。此后两百年里,加来完全变成了英格兰的城市,曾一度派代表参加威斯敏斯特的议会会议。日后,英格兰对法兰西北部的入侵也都是从这个“门户”发起的。加来还发展成了与佛兰德斯人进行贸易的中心。法兰西曾多次想通过各种手段收复加来,但均以失败告终。

加来沦陷后,英法百年战争进程中又出现了一次休战,休战期内双方保持当时各自势力范围不变。要不是来年英法两国都遭遇了一场巨大灾难的话,休战期可能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1347年,一场源自印度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致命瘟疫扩散到了君士坦丁堡。1348年,瘟疫横扫意大利,接着蔓延到了整个西欧。1348年夏,英法两国也未能幸免于难。

黑死病的爆发及影响

这场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就像突发性伤寒一样,传染性极强,受感染者急起高热,中毒症状明显。中世纪欧洲的城镇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加上人们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识,所以黑死病如同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人烟稀少的乡村也未能幸免。几百年后,许多地方还未能从灾难的影响中恢复过来。曾移居格陵兰岛的挪威人灭绝了,最古老的殖民地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瑞典许多教区因人口锐减仿佛又回到了丛林生活的年代。莫斯科大公国有六万人死于这场瘟疫。佛罗伦</a>萨在八个月内减少了十万人。和其他地区一样,英格兰从1348年8月到1349年9月的整整一年里都遭受着瘟疫的折磨,冬季的严寒未能削弱瘟疫传播的威力,而多于常年的雨天更是让瘟疫肆意蔓延。爱德华三世的女儿乔安娜在与卡斯蒂尔的佩德罗订婚前夕因感染瘟疫而亡。不过,对她来说,这算是幸事了,因为卡斯蒂尔的佩德罗非常残暴。后来,他娶了波旁的布兰奇,但不久就谋杀了可怜的法兰西新娘。坎特伯雷的两位大主教约翰·德·乌福德和被人们称为“博学教士”的哲学家托马斯·布拉德沃丁也相继染病身亡。事实上,神职人员由于经常接触卧病在床的人,所以更易染病。诺维奇教区的主教登记簿显示,一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主教职位换了新人。虽然约克郡普通百姓的死亡率较低,但有半数以上的教区牧师染病身亡。布里斯托的市场长满了荒草。伦敦把斯皮塔菲尔德的圣巴塞洛缪医院的十三英亩土地全部用作了墓地,掩埋了五万多具尸体。牛群在庄稼地中自由穿行,无人去将它们赶走。北海岸边有许多搁浅的船,甲板上都是死去的船员。现在我们常说,在当时黑死病肆虐的十三个月里,英格兰损失了一半人口。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夸大事实,当时各地的人口统计记录都证实了该数据的准确性。

黑死病的死亡场景

波旁的布兰奇

漫画:黑死病在船上肆虐,吞噬船员的生命

黑死病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显然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让人们变得自私冷漠,道德开始沦丧,地主和劳动者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张。随着大批农业生产者在瘟疫中死去,各庄园领主的土地已经没人再耕种下去了。幸存下来的劳动者要求庄园领主付给他们更高的报酬,而这对庄园领主来说简直就是在敲诈。于是,领主们还想能像过去一样要求农民每年为其无偿劳动一定的天数。不过,这种做法早在好几代前就已经废止了,地主们从那时就一直用金钱换取劳动。他们也同意劳动者由农奴变身为佃户。因此,现在再强行恢复已经废弃多年的做法必然会引发诸多的问题。有的劳动者选择了逃往他乡;有的劳动者秘密联合,共同抵制地主们的无理要求。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议会通过了一些法规,允许地方治安官设定所在地区的工资水平。劳动者要求的报酬或雇主支付的报酬如果高于所在地区的最高工资,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政治经济规律谁也回避不了,自私不公的立法只能激化而非解决矛盾。1352年出台的《劳动者法规》极不明智,成为三十年后农民暴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解:

[1] “十分之一”税由议会于1337年通过,“十五分之一”税由议会于1338年通过。——原注

[2] 1252年,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开始铸造叫“弗罗林”的金币,重3.5克左右,足金。通过南欧日益重要的贸易线路,弗罗林币进入了西欧和北欧,后来成为欧洲大多数金币的原型。

[3] 爱德华·巴利奥尔返回英格兰后,做了巴纳德城堡和北方其他几个郡县的男爵。——原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