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到达费城——讨厌争论——约翰·迪金森的声明——大陆会议委员会成员——代表们的争论——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起草《独立宣言》——讨论理查德·亨利·李的决议——如何对待奴隶贸易——约翰·汤普森的故事——签署《独立宣言》
杰斐逊整整走了十天才到达费城,于1775年6月21日参加了大陆会议。查塔姆勋爵威廉·皮特发自内心地说,与会成员们空前优秀。他们推理严密、聪敏睿智、善于总结。三十二岁的杰斐逊与其他几位年轻代表在同一个集体中工作[1],另外还有七十一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博士,七十六岁的爱德华·拉特里奇。几位老者常帮助年轻人。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代表着北美殖民地的所有选民。杰斐逊学识渊博,文采飞扬,有主见,一时名声大振。参加大陆会议的大多数人都支持他,认为他前途无量。谁也没有料到,杰斐逊并不擅长辩论。即使在民主讨论时,他也经常讲不好。一方面他声音沙哑,另一方面他生来就讨厌争论。
杰斐逊写文章时见识超群,与别人争辩时却退避三舍。他当然知道议会辩论中有力的武器便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无论在与人交谈还是开会时,他都将笔、墨水和纸摆在自己面前,看起来非常显眼,似乎要向人们表明——从十三个殖民地中选出的六十个代表中,他是名副其实的一员。杰斐逊工作能力强,很快取代了约翰·杰伊为大会起草文件。
查塔姆勋爵威廉·皮特
本杰明·富兰克林
邦克山战役的消息传到费城,与会代表们认为必须发表声明,将这次流血事件公之于世。作为委员会成员,杰斐逊承担了起草声明的工作。出于对约翰·迪金森这位谦恭有礼、受人欢迎的绅士的尊重,同时从政治上考虑也不能太出风头,杰斐逊将自己的文章呈给约翰·迪金森,请约翰·迪金森帮助修改。约翰·迪金森勉强算是一位爱国人士,不太满意杰斐逊起草的声明。约翰·迪金森不愿惹是生非,做事瞻前顾后。他觉得杰斐逊的文章太过犀利,另外准备了一份自认为合适的声明。在声明最后的四个半句子中,约翰·迪金森引用了杰斐逊的话。仰慕杰斐逊的人认为,正是因为这四句半话,约翰·迪金森的文章[2]不再空洞无力。这四个半句子的内容意义重大:“我们并不想退出历史悠久的联盟。它的存在让各加盟地区快乐相处。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与英国言归于好。我们与联盟的关系还没有恶化到分道扬镳的地步。”
约翰·杰伊
邦克山战役
约翰·迪金森
一个月以后,因为文章写得好,杰斐逊又交好运。大会委员会的成员以所得总票数确定,然后再按他们各自得票多少排名。杰斐逊在大会委员会中排名 签署《独立宣言》
埃尔布里奇·格里
蒂莫西·皮克林
有人说,人人生而“平等”的说法容易让人误解,可有哪个智力正常的人误解过,除非是故意的。对那些毫无意义的批评要漠然视之。《杰斐逊传》的作者塔克教授公正地评价了《独立宣言》。他说,这篇大作“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任何赞美之辞都是多余的,任何批评也是徒劳的”。
注解:
[1] 杰斐逊常说自己是这里“唯一最年轻的人”,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准确,除了爱德华·拉特里奇生于1749年,约翰·杰伊生于1745年外,这儿还有别的年轻人。——原注
[2] 最后几段的作者没有确定为杰斐逊,而是约翰·迪金森。能证明最后几段是约翰·迪金森所写的证据明显不足,而且与杰斐逊在《自传》 [3] 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撰写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的斗志。——译者注
[4] 理查德·亨利·李(1732—1794),美国政治家、演说家,两届大陆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在第二次大陆会议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李决议”,是第一个提出摆脱英国统治而宣布独立的大陆会议代表,也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译者注
[5] 爱德华·拉特里奇(1749—1800),美国独立初期的政治家,起先反对美国独立。后来,因其他人都同意独立,他也跟着签署了《独立宣言》。——译者注
[6] 第二次大陆会议期间,杰斐逊所起草的《独立宣言》在讨论时受到别人尖刻的批评,杰斐逊很痛苦。为了安慰杰斐逊,富兰克林讲了帽子商人约翰·汤普森的故事。约翰·汤普森开了一家帽子店,拟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约翰·汤普森制作并出售各式礼帽”,还在招牌下面画了一顶帽子。约翰·汤普森认为招牌很醒目,可他的朋友们不以为然,多次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只剩下名字和帽子图案,几经删改后招牌更加简洁、醒目。杰斐逊听了这个故事,开始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译者注
[7] 约翰·汉考克(1737—1793),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富商出身,《独立宣言》第一个签署人。英文中“约翰·汉考克”成为亲笔签名的代名词。——译者注
[8] 约翰牛是英国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中主人公。他是一位头戴高帽、足蹬长靴、手持雨伞的矮胖绅士,愚笨而且粗暴冷酷、桀骜不逊、欺凌弱小。后来,他成为英国人自嘲的形象。国际上也用“约翰牛”指代英国人。——译者注
[9] 本杰明·哈里森也叫本杰明·哈里森五世,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的父亲,大陆会议代表,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译者注
[10] 埃尔布里奇·格里(1744—1814),美国外交家、政治家。他是大陆会议代表,曾在《独立宣言》上签字。1813到1814年任美国副总统。——译者注
[11] 蒂莫西·皮克林(1745—1829),美国政治家、联邦党人,1795到1800年任美国国务卿,1803到1811年任参议院议员,1813到1817年任众议院议员。——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