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三章:伊斯兰教势力的抬头 穆罕默德的诞生、性格、教义_罗马帝国衰亡史

作者:吉本 字数:6637 更新:2025-01-09 16:54:07

历代哈里发的荣华

光荣的族谱

基督徒对于穆罕默德的卑微出身大肆宣扬,但是这样的中伤却是极为笨拙的,结果反而将穆罕默德的优点强调出来。

事关国家的名誉,也与传说有所关联,穆罕默德以伊斯梅尔当作族谱上的先祖,就算有些疑问也没有关系,因为高贵的人物多数出自那个家族的传承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孕育出他的古莱什人的哈希姆家族是阿拉伯世界排名 如此,真主和使者的话语,由最早的弟子们记录在椰子叶或羊的肩胛骨上,全部的内容并没有被特别整理出来,而是在由他妻子保管的柜子中,以简单的方式保存下来。

然而,在穆罕默德死后两年,他的继承者阿布·伯克尔,继续进行《古兰经》的编撰并公开发表。后来,在希吉拉历(伊斯兰历)十三年, 穆罕默德的教义因为他本人的神圣而显得相对威严,但即便教义中那些被视为影响最深远的内容,也不及很久之前,在同一个国家以同样简洁话语写成的《约伯记》。然而,就算《古兰经》有超越人类理解力的内容,那么像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德摩斯梯尼的演说等,又该被归为何等优秀的智慧呢?

各主要宗教创教祖师的言行补述,常是各家圣典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穆罕默德也是,他的话语启示了许多真理,他的行动也展现了许多美德。因此,不论在公在私,他的言行都一一被他的妻子或是同伴们记录下来。在穆罕默德辞世两百年后,由于布哈里的努力,其圣行随即被制定成圣训(也称“祝圣”或“成圣”)。令人感到怀疑的传说多达三十万件,其中被挑选出来传承的,是约七千两百七十五件被公认的具有真实性的内容。

这位虔诚的作者,每天到麦加的清真寺祈祷,以圣水洗净身体之后提笔,每次都在使者的墓场和讲坛里面整理文稿。

因此,这部作品之后理所当然地被以逊尼派为首的四大正统宗派认定为经典。

穆罕默德拥有的诸多才能,确实可以获得大家的赞赏。但是,关于他的伟大志业,却由于一些过于夸张的评价而遭人排斥。

实际上,通过狂热信徒的雄辩传道让许多人沉迷信奉,像那样令人惊讶的程度也是必然之事。何以如此?从基督教的异端历史来看,从使徒时代开始直到宗教改革为止,同样的诱惑不断地在历史上反复出现。

此外,信徒手握剑和盾牌征服自己的国家,以常胜军队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家园,也的确是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何以如此?综观建立在东方的多数王朝的兴亡始末,从卑贱的出身兴起,在克服了艰难险阻之后建立了王国,再进一步开疆拓土者并非少数。

穆罕默德也是一样的情况。他除了全力宣教外也不忘四处征战,如此性质相反的事业同步展开,在提升了自己优越感的同时,也为他赢得了成功。

武力和说服、热诚与威吓,把这些巧妙地结合运用,换句话说在完全冲破障碍之前,先针对对方的偏执进行攻击和诱导——穆罕默德建立起的,是引导阿拉伯人前往自由和胜利、战争和掠夺、今生与来生纵情享乐的道路。

他之所以禁止诸多事项,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权威,让大家服从唯一且必要的做法。如果说有什么是妨碍成功的事物,那只有一个,就是关于神的统一性和完全性的理性信条,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伊斯兰教的不变性

伊斯兰教令人惊讶的并非其宣教的范围,反倒是其不变性。穆罕默德在麦加和麦地那宣传的教义,即使跨越了十二个世纪来到今天,仍是以纯粹的形态存在,并在印度、非洲和土耳其各民族间被维持并信奉着。

如果基督教的使徒,比如圣彼得或圣保罗,能够回到梵蒂冈,当他们看到如此恢宏的教堂和如此神秘的仪式,他们一定会询问众人崇拜的是哪一位神。

相对地,伊斯兰教则完全不一样。举例来说,就算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变得再富丽堂皇,在穆斯林看来,它代表的也不过是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立起的那座朴素的神龛。

不论在哪个时代,他们都是始终如一地做礼拜的信徒,不断抗拒着感觉和想象的诱惑。“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信仰告白。

真主的智慧形象从未被任何偶像玷污,先知的荣耀从未超越人类美德的尺度,他留下的训诫也将信徒的感激之情限制在理性和信仰范围之中。

实际上,阿里的追随者已经把他们的英雄及其妻儿奉为神圣;一些波斯学者认为“伊玛目”(阿拉伯语“领袖”的意思)为神圣本质在现世的化身,不过他们的想法遭到逊尼派的普遍谴责,同时他们的不虔诚也为崇拜圣人和殉道者提供了一个及时的警告。

关于神的属性和人的自由这些形而上学问题,在穆斯林学者和基督徒学者中都引起了热议。但在前者那里,它们从未激发人民的激情,也从未扰乱国家的安宁。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或许在于君权与神权的离合关系。

作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同时也是信徒指导者的哈里发,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必须压制并阻止一切宗教改革。穆斯林对于圣职者的职阶、纪律、世俗与属灵的志向一无所知,圣训就是他们良心的指南和行为的规范。

今天,《古兰经》之所以能在从大西洋直到恒河这么广泛的地域流传,并非只因其神学教义,还因其被视为民事与刑事法典;至于支配人类行为和财产的法律,则受到真主永恒不变的制裁的保护。

这种宗教常会给现实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比如不识字的立法者常会被自己和国民的偏见误导。

而且,在阿拉伯沙漠确立的这种制度,在繁荣且极为喧嚣的伊斯法罕和君士坦丁堡等城市,并不一定适用。因此,对圣典热忱崇拜的穆斯林法官也会依据情况,参考时代的习俗和不同时期的政策,做出适度且巧妙的解释。

穆罕默德以后的阿拉伯世界

最后,暂且不论好坏,我们先就关于穆罕默德对人们幸福带来影响的部分进行论述。

充满偏见的基督徒和犹太人,认为伊斯兰教对于自己信徒的教诲并不完备。然而,就算他们是这样想的,穆罕默德为了向世间宣传教义,宣称自己所作所为乃是奉神的召命,这是需要获得允许的事情吗?

他虔诚地认为,这些先前宗教革命的真理和神圣,这些宗教创始人的美德和奇迹,就是他的宗教的基础。

凭借这样的深思熟虑,阿拉伯所有的偶像在神的祭坛前被破坏殆尽,人祭也同样被祈祷、断食和施舍取而代之,其关于来世奖惩的描述,对无知又嗜欲的人而言也最为合适。

穆罕默德也许未能为他的同胞们制定一套道德和政治制度,但他为那些对自己深具信心的人们宣示了友爱和慈善的精神,说服他们实践善良的风俗,他更以自己立下的戒律和模范,使他们放下仇恨,并对寡妇和孤儿施以救济。

因此,原本敌对的部落因信仰和服从而团结起来,原本除了争吵无所作为的勇气,也被整合起来有力地对抗外敌。

阿拉伯内部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但对于外部来说却是一种威胁。因此,如果伊斯兰教的影响程度没有那么大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个国家的极度繁荣是建立在历代君主善治的基础上。

可是实际上,随着征服区域迅速扩大,君主却因此丧失了主权。殖民地往东西两边扩展,阿拉伯人的血液也在这一过程中和改信者与俘虏的血液逐渐混合。不久之后,经过三任哈里发的交替,皇宫从麦地那迁移到大马士革的山谷和底格里斯河畔。在此之后,这些神圣的城市将因亵渎神灵的战争而荒废。

经过几个世代的变迁之后,有“住在沙漠的人”之称的贝都因人,从支配的美梦中醒来,再度回到过去不跟外界交涉的孤独之中。

解说 伊斯兰教势力的发展和东罗马帝国的衰亡

穆罕默德过世以后,随即进入他的后继者们的时代,伊斯兰教势力就从阿拉伯半岛开始,往东西两边扩展开来。7世纪上半叶,他们把拜占庭军从其海外领土驱逐出去,紧接着消灭了萨珊王朝,之后又攻进了非洲。到了7世纪后半,其势力版图就已经扩张到迦太基附近。

然而,穆斯林部队仍旧持续推进。8世纪之后,他们就渡海侵入伊比利亚半岛,打倒西哥特王国,之后他们更是一路北上,跨越比利牛斯山入侵法兰克王国。

可是,他们在这里的攻势却遭到了阻碍。在图尔战役(732年)中,穆斯林大军被查理·马特宫相带领的法兰克军队打败。这场挫败终止了伊斯兰教势力的征战,让他们返回比利牛斯山以南,固守伊比利亚半岛及其以南的阵地。

之后,伊斯兰教势力受到基督教国家“收复失地运动”的影响,直到1492年为止,约有近八百年的时间支配这个半岛。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也是由于长期受到阿拉伯人支配的影响。

另一方面,关于往东方面的发展,除了先前提到征服萨珊王朝之外,他们也和当时统治中国的唐朝有过交战。

顺带一提,他们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北边的一条河川)中击退唐军,因为遭受俘虏的唐军中有制纸的工匠,所以有了造纸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世界传播出去的说法。后来,造纸技术就由穆斯林渐渐往西传播,大约在1400年左右传入欧洲。

在伊斯兰教势力看起来逐渐扩张的同时,在西方的一边,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混乱,使人民变得贫乏又劳累,耕地和产业也因之荒废、衰退。过去智慧的传统也几乎都消失殆尽。随着读书人的消失,人们对书本也不再有任何需求,仅剩下圣职者为了理解《圣经》和经营教会而学习拉丁语及相关知识。

在通过书写文本传递学问的社会,保存书本的城市被荒废意味着学问的断绝。随之而来的有关西方世界遗产的丧失,如罗马城日后的衰退,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座“永恒之城”过去是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到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的4世纪末,骤减到八万人左右。在6世纪上半叶,则约有两万五千人。到了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收复意大利本土的时候(555年),根据其中的一种说法,那里竟然仅剩下五百人。

最后这一数字是与东哥特王国之间交战二十年的结果。就算是这样,其荒废程度也太令人惊讶了。然而就算只剩下一千人,都市整体荒废的实际情况也是毫无疑问的。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任谁也不会有闲暇去保护书本。唉!就算有人感到心痛,也无能为力吧!

伊斯兰教势力的繁荣及其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面对这样的西方世界,有了伊斯兰教这股新鲜血液注入的东方显得异常活跃,又特别引人注目。之后,广大的伊斯兰教文化圈开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创立各式各样的王朝,书写多彩的历史。进入17世纪以后,世界的重心开始往西欧倾斜,总体来看,西欧开始与中国一起推动世界继续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想追寻伟大的伊斯兰教势力的历史意义,只要列举几个具代表性的王朝,加上以下的说明,应该就能有所了解!

这些王朝包括:穆罕默德过世后的哈里发(宗教的后继者)创建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媲美唐朝长安的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以高度发达的文化令欧洲人着迷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后倭马亚王朝;从十字军手中夺回圣地的明君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以势如破竹之势击退蒙古大军的马穆鲁克王朝;征服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以格拉纳达(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而知名的纳斯里德王朝;使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奥斯曼土耳其王朝。

这些王朝,在各自最强盛的时候,以各自的荣耀闪烁,让西欧人难以忽视他们的存在。现在,就举其中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的例子来看看。

被称为“平安都城”的新都巴格达,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大河引水的运河纵横市区,通过海陆交通可达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非洲、中亚、里海、黑海等地,甚至能远从西欧输入各种各样的物品。

拜东西贸易交流所赐,巴格达日益繁荣,接下来的数字会将这种繁荣清楚呈现出来。审视同时代的数据可以发现,当时的巴格达约有上百万人口,市区约有三万座清真寺,而且还有超过一万座的大众浴池。

此外还有一个例证,那就是在靠近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031年)。虽非像巴格达这样大,作为首都的科尔多瓦也是以繁荣自夸的城市,在当时被歌颂为“世界的宝石”。其人口约有五十万,据说当时在那里不仅有一千六百座清真寺、三百座浴场,还有七十座图书馆。

在这样物质繁荣的背景下,造就伟大的文化也是可以理解的。穆斯林建立的各王朝对东方学问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对外国的优质知识也很关心,人们把这些都吸收进来,甚至让它们有所发展。其中值得一写的同样是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创立了被称为“智慧宫”的学术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将希腊、罗马的经典翻译成阿拉伯语。一度失传的欧洲古典学问,就这样在伊斯兰教的土地上存留下来。由于伊斯兰教学者们的关系,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等分别为各自地域特有的古代学问,彼此融合并发展起来。

后来,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也是以阿拉伯人作为重要媒介而产生的运动。

从以上简要的说明中应该可以了解,伊斯兰教势力对西方世界来说,始终有着各式各样不同层面的难以磨灭的影响。换句话说,拜占庭帝国也是因为穆斯林各王朝的动向而产生巨大的改变。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前的历史

接下来是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最后被强大的穆斯林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包围之前的变迁,我们可以世纪为单位,如同观看一场历史实景一般追溯整段历史的流变。

再度缩小的领土——被歌颂为拜占庭的中兴英雄,先前提到的希拉克略皇帝的努力付诸东流。由于伊斯兰教势力的抬头而失去海外领土的帝国,其首都在之后的8世纪初期再度被阿拉伯人包围。幸而,巨大城堡和秘密武器“希腊火”,再一次击退了敌人,可是帝国的版图却未能恢复原来的规模。

自此,斯拉夫人开始定居在巴尔干半岛。意大利本土从很久以前就被伦巴 拜占庭帝国为了和西方邻国对抗,也有过向他们请求援军的情况。在那之后,奥斯曼土耳其的大军,趁着强大气势独自在巴尔干半岛插旗,接着将帝国的周边国家,即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接连征服。

到了15世纪后半叶左右,除去君士坦丁堡近郊,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一带已经成为伊斯兰教新兴势力的领土。这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第一次被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包围。

在此之前,拜占庭帝国对于这个包围网的形成并未坐视不管。在被完全包围之前,帝国历代皇帝就对西边各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一而再、再而三地解说土耳其人的威胁,为了本国的防卫向大家寻求支持。

事实上,最后帝国首都防卫的准备工作可以前推约五十年,亦即1399年之后的三年。当时的皇帝曼努埃尔二世亲</a>自造访西欧各国。在那次旅程中,大概是1400年,皇帝的足迹还遍及最西边的英格兰,亲访当时的亨利四世国王,在宫廷中与国王商谈国事。

可是,各国君王虽然对远道而来的拜占庭皇帝充满敬意,而且表现出高度善意,但对于军事支持的要求却显得意外冷淡。

到了1402年,奥斯曼土耳其遭受中亚英雄帖木儿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单靠拜占庭帝国的奋战,无法挽回颓势重新奋起。

假使在此时,整个西方势力能够团结一致对抗土耳其大军的话,或许就能将他们的威胁完全消除,这也是在后代历史学家那里能经常听到的声音。

就这样,在拜占庭帝国盟友袖手旁观期间,奥斯曼土耳其逐渐恢复了元气,而且比过去更加强大,因此再次展露出征服君士坦丁堡的野心。

相对地,帝国的势力已然衰落,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也称不上是一个都市,而且都城内部大多呈现出一片荒芜的状态。

15世纪初,造访君士坦丁堡的西方旅行家们,同样传递出帝国首都的沉沦</a>样貌。有位旅行家形容其为遍地废墟的巨大都城;还有旅行家说,这里没有人迹,只有闲散荒凉的街景;甚至有旅行家记载,他仅见到少数贫苦的居民,在简陋的住宅里生活着。

昔日拥有六十万人口,极为繁华热闹的都市,竟然沦落到这样的境地,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在这样的国家中,被认为即将面临自我毁灭的都市,遭到土耳其大军包围并沦陷。

在下一章中,吉本将介绍帝国首都的攻防战,这是《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这篇论述虽无关古典文藻,但内容完整且极具临场感,将帝国首都陷落前后的状况和战争场面,活生生地向大家传达出来。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一起观赏这幅历史卷轴吧!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