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德皇帝的残暴、愚行、屠杀
禁卫军杀害继位皇帝佩蒂纳克斯
禁卫军出卖帝国给尤利安努斯
塞维鲁的胜利与苛政
卡拉卡拉皇帝的暴政
埃拉伽巴路斯皇帝的愚行
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的仁政
整个帝国的骚动与皇帝陆续更迭
菲利普的篡位和竞技大会
哲人皇帝的人格
马可·奥勒留皇帝慈悲为怀的性格,并没有因斯多葛学派的严格锻炼而改变,这成为这个人物最值得敬爱的特质,同时也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出于从来不会怀疑他人的善良,使他天生优秀的判断力经常受到蒙蔽。
因此,他给予假装清高接近他的家伙财富和荣誉,特别是对妻子和妻弟太过宽容,这不仅超出了个人的美德领域,甚至由于他那些亲戚的品行,他经常成为众矢之的。
既是安东尼·庇护皇帝的女儿,也是他妻子的小福斯蒂娜,以其美貌和艳事名闻遐迩。如果是在最底阶层的民众之间,那或许是一种魅力也说不定。但是对这个质朴严谨的哲人皇帝来说,要忍受她那强烈的冒险欲望和游戏人间的态度确非易事。
在古代,丘比特是一位专司情爱的感性之神,而皇后也和这位神灵一样,对风流韵事习以为常,却很少为情爱感伤或受到其他影响。所以在那样的一夜风流中,根本就没有细致的感情可言。
整个帝国境内,就只有奥勒留皇帝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或者他不在乎小福斯蒂娜红杏出墙。无论如何,她的这种在任何时代都会遭人唾弃的行为,都已让皇帝颜面尽失。
他让妻子的情人担任名利双收的要职,在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都对妻子显示出体贴和爱情,并且在她死后仍未改变。正如从他在斯多葛式的沉思中写下的《沉思录》里也可以看到的那样,他感谢众神让他有这样一个优雅、贞洁、贤淑的伴侣。
元老院似乎也顺从地接受皇帝恳切的要求把她神化。也就是除了将她视为兼具朱诺、维纳斯、刻瑞斯等众女神美德的女性在神殿中祭祀之外,同时还立法规定新人在婚礼中必须在她的祭坛前宣誓彼此相爱。
帝权传给不肖之子
但不只是妻子而已,事实上,给对奥勒留皇帝的评价投下更巨大阴影的,是他的儿子康茂德的可怕品行。在这件事情上,奥勒留皇帝遭受严厉的批评,说他溺爱自己的孩子,结果牺牲了万人的幸福,以及继承人不从帝国内选出,而是挑自家人,等等。
事实上,皇帝和招聘来担任教师等一切德识兼备的人,都曾尽最大的努力,想扩展康茂德褊狭的观念,纠正他日渐败坏的行为,想把他教育成将来有能力登上宝座的人物。
但是教育这种东西,除了天生资质优异的人之外,通常都是不太有什么成果的,康茂德也不例外。哲学家带着深刻的神情做的味同嚼蜡的讲解,只要酒肉朋友一交头接耳,便立刻化为乌有。
这样苦心教育的结果竟未培养出康茂德丝毫的责任意识,而让事情进一步恶化的,是奥勒留皇帝竟让这位十四五岁的青年全面干涉帝权。
这个哲人皇帝在那之后只过了四年就病逝了,但光是那短暂时间的观察,应该就足以让他为自己的轻率倍感后悔。
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之所以会日渐增加,原因要归于某种压制,诸如和不动产有关的不平等法律就是其中之一。虽说法律是必要的,但是那样的法律却想把大多数人想要的东西限制在少数人手中,于是纠纷就此产生。
如果要指出一切欲望中最危险、最具排他性的是哪个,那应该非权力欲莫属。因为要让一个人感到满足必须有许多人服从。
社会一旦陷入混乱,法律就成为死条文,而人道主义又很少能够取代法律。激烈的竞争、胜利的骄傲、对成功的渴望、不能忘怀的怨恨、对将来危险的恐惧,这些都可以点燃激情,让慈悲哑口无言。正如从历史中看到的那样,几乎没有哪个时代不会因这样的激情让民众流血。
然而康茂德皇帝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激情,因为他什么都不匮乏,一切都获得了满足。
的确,身为马可·奥勒留皇帝的爱子,在元老院、军队双方的欢呼中登基的这个幸福少年的四周,必须除去的竞争者,或者应受惩罚的敌对者,一个也没有。而他自己也处在那样平稳的顶峰,没有像尼禄皇帝和图密善皇帝那样应受唾弃的命运,有希望过着像前五贤帝那样光荣的一生。
正如一般人常说的那样,康茂德并非天生就是嗜血如命的猛虎。他的性格并非邪恶,而是懦弱。正因为单纯和胆小,他才会成为亲信的奴隶,逐渐堕落下去。换言之,他的残忍是从服从他人的指使开始的,渐渐成为习惯,最后又成为统治的欲望。
父皇一驾崩,大军统帅权立刻就交到他的手中。他必须亲自指挥远征,对手是顽强的夸迪人和马科曼尼人,这让康茂德简直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马可·奥勒留皇帝赶走的狐群狗党立刻又回来操纵这一筹莫展的新皇帝。他们夸大远征多瑙河对岸国家的艰难和危险,不断说服他,说要平定已经出现乱象的蛮族,只要送皇帝的威名和手下的军队过去就行了,或许不必等到平定,立刻就能取得更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他们也百般挑逗懦弱皇帝的欲情,举出无数在和平的罗马可享受的奢华与快乐勾当,强调罗马和潘诺尼亚军营的不同——那里没有时间也没有物资可以满足奢侈的欲望。
这样的忠言听起来顺耳之至,康茂德也很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建议。就这样,在对父皇的顾问团的敬畏之念与自己的懦弱性格之间踌躇之际,那个夏天逐渐过去了,凯旋回首都的行程一直延宕到秋天。
这期间,他以那端正的五官、感人的演讲、乍看之下是个仁和君主的形象赢得群众的爱戴。他们相信,他以“光荣的和平”对待蛮族,也将为整个帝国带来快乐。他那不断想要回到罗马的心愿,也被善意地解释为是对祖国的爱。即使做出一连串耽溺玩乐玩忽职守的行为,也因为他只是个十九岁的皇帝,所以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指责。
康茂德皇帝在位的最初三年里,由于有父王奥勒留为儿子设置的忠诚顾问团,所以不只施政体制,就连应该遵守的统治精神也一如</a>往昔。表面上他也对顾问团的英明睿智和清廉表示尊敬。
到这时为止,虽然他也对围绕在身边的人滥用帝权,不过还没有做出手染鲜血的恶行,反而经常展现出宽容的一面,甚至让人期待他不久会成为真正的有德之君。但是,这时候发生了改变他命运的事件。
康茂德化身为暴君
183年的一个黄昏,康茂德皇帝沿着圆形竞技场的阴暗柱廊向宫殿回返。这时候一个埋伏着的刺客手执利剑向他扑过来,并且大吼道:
“这是元老院的命令!”
然而他随即大声呵斥,刺客一时畏怯,遭禁卫军制伏,当场问出计划的主谋。
令人吃惊的是,那是宫中策划出来的阴谋。既是公主也是路奇乌斯·维鲁斯遗孀的卢西娜,不珍惜自己位居帝国 但是,这样的人物不可能维持帝位太久。事实上,他也察觉出事情的严重性,为自己的轻率深感后悔,猜想将会引发的乱象,他为此感到畏惧不已。
果然,新帝登基的经过一传到边境,各地的省长、总督竞相大表异议,起而反抗。包括不列颠尼亚总督克洛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叙利亚总督佩斯切尼乌斯·奈哲尔,以及潘诺尼亚总督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
结果,尤利安皇帝惨遭接到塞维鲁攻击首都的消息变节反叛的禁卫军杀害,在位只有六十六天。
上述三人当中,最后获得胜利正式成为皇帝的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193年—211年在位)。塞维鲁在位期间长达十八年。
塞维鲁成为新帝一进入首都,立刻解散嚣张跋扈的禁卫军,重新创设规模有原先四倍大的禁卫军。这个新队伍由意大利和边境行省各军团选出的强健、优秀的士兵组成。
经由这个措施,皇帝的地位变得牢不可破,并且借着这样的武力威权,塞维鲁大力推行强权政治,不再尊重元老院。因此他在位期间,共和制的遗迹消失得一干二净。
塞维鲁皇帝最重视的,就是他的支持基础——军人。他给军人的待遇相当优渥,诸如增加薪资,保障退役军人的特权,以及允许现役军人结婚,等等。但也正由于这样的优渥政策,使得军人的作战力量逐渐减弱。
另外,正如从新禁卫军的组合中也可以看到的那样,塞维鲁皇帝并没有特别重视意大利。他来自北非。无论如何,到了这个时期,由于整个帝国一视同仁,关于皇帝宝座、首都、意大利本国的特权等传统价值观都变得越来越淡薄。
就这样,罗马帝国本身开始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吉本认为,塞维鲁皇帝是造成罗马帝国式微的元凶。
晚年,塞维鲁皇帝为继承人的问题大伤脑筋。塞维鲁皇帝虽有卡拉卡拉和盖塔两个儿子,但他并没有忘记父子相承的灾难,也就是康茂德的例子。两个儿子的缺点再加上兄弟不睦都让他大感头痛。
就在这样的不安中,他在远征不列颠尼亚时病故,享年六十五岁,英明治理罗马帝国长达十八年。
结果继承权势傲人的塞维鲁皇帝宝座的,还是那两个儿子。他们作为共治皇帝一起登基。但不久长子卡拉卡拉就杀害了弟弟盖塔,单独成为皇帝。
卡拉卡拉皇帝天性猜疑、残忍,被列为暴君之一。据说只因为哀悼盖塔之死,他就屠杀了两万以上的无辜群众。课征苛酷的税金,也是他被列为暴君的理由之一。
他以建造大浴场知名。不管那是为了挽回民心还是出于虚荣,总之,他还是有着想以此来稍微赢得作为皇帝的良好评价的想法。
他对士兵也比父皇更慷慨,不过他丝毫没有考虑到人民对当政者要求的抑制经费。
217年,他在远征帕提亚途中,惨遭禁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谋杀。
杀害卡拉卡拉皇帝的马克里努斯,在军队的推举下即位。但是,对他的统治心怀不满的东方军团随即拥护埃拉伽巴路斯反叛。不久,马克里努斯皇帝被杀害,在位只有一年左右。
埃拉伽巴路斯是塞维鲁皇帝的远亲,原名瓦里乌斯·安东尼努斯·巴西亚努斯。他出生于叙利亚,从小担任东方太阳神埃拉伽巴路斯的祭司,所以大家都以这个名字称呼他。
埃拉伽巴路斯皇帝(219年—222年在位)以充满外国情调的仪式和耽溺女装等倒错淫行知名。不久,这个奇特的皇帝也因此而遭元老院和军队唾弃,与母亲一起遇害。
埃拉伽巴路斯皇帝惨死后,马上被推为皇帝的是他的堂弟亚历山大·塞维鲁。他即位时也是个少年(十四岁),但在元老院的辅佐下,他在位期间(222年—235年)的统治比较顺利。
当时中东地区由帕提亚帝国统治,那个帕提亚帝国在226年突然瓦解。一个名叫阿尔达希尔的人物杀害主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也就是波斯萨珊王朝。这是在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登基后第四年发生的事情。
势如破竹的阿尔达希尔以收复从前统治的领土为目标,终于在230年开始入侵罗马帝国领土,罗马帝国皇帝则亲自远征。最终波斯停止入侵,双方形成对峙的局面。
就在此时,莱茵河边境的日耳曼尼亚发生叛乱,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不得不御驾亲征前往镇压。
他原本就是个懦弱的皇帝,完全听从母亲指使,此时亦然。他接受母亲的建议,想以钱财与日耳曼尼亚人达成和解。
结果皇帝的软弱激怒了军队,士兵推举名叫马克西米努斯的指挥官担任新帝,塞维鲁皇帝则和母亲一起遇害,短暂的塞维鲁王朝由此结束。
马克西米努斯皇帝(235年—238年在位)是个身高“超过八英尺”有如巨人般的军人。他的行事风格与亚历山大·塞维鲁皇帝恰成鲜明对比,可以想象他有多么受士兵景仰。他是色雷斯行省出身。
为了镇压日耳曼人,他一直留在边境,最后成功镇压蛮族,但他也因此从来没有踏进罗马城一步,总是在边境随着军队移动,从军营里发布敕令。
另外他也仗恃武力,随意出售各城市的公共财产,基于此,各城市当然怨声四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被他轻视的元老院就另推他人为皇帝,宣布马克西米努斯皇帝为人民公敌。
238年,阿非利加行省总督戈尔迪安一世率先反叛马克西米努斯皇帝,并作为元老院公认的皇帝,开始统治当地。
这年4月,马克西米努斯在围攻反叛的阿奎莱亚时,遭到禁卫军杀害。
另一方面,戈尔迪安一世(当时七十九岁)也在获得皇帝称号后不到一个月,遭到马克西米努斯手下的反击,与成为共治皇帝的儿子戈尔迪安二世一起惨死。
接到戈尔迪安父子暴毙的消息,元老院急忙推举巴尔比努斯和普皮恩努斯担任共治皇帝,可是他们两人也仅在位三个月就遭禁卫军杀害。
上述两个皇帝死后,接着坐上皇帝宝座的,就是那时担任副帝的戈尔迪安三世。他是戈尔迪安二世的儿子。
这个年轻的戈尔迪安皇帝在位前后持续六年。如果考虑到前任者在几个月之内就换了六人,那么在这个时期,他应该算得上是在位很久了。
只不过他似乎极为纯朴,所以国政实际上一开始是掌握在他母亲手中,后来则由有德之士、担任禁卫军长官的米西特修斯代为执行。
241年,也就是戈尔迪安三世登基的第三年,波斯王沙普尔一世入侵罗马帝国领土,戈尔迪安三世前往东方给予痛击。这次远征让波斯军队从幼发拉底河一直撤退到底格里斯河。米西特修斯的谋略让远征大获全胜。
但是随着这个忠臣病逝,戈尔迪安三世的好运也到了尽头,在米西特修斯的继任者——阿拉伯人菲利普的野心下处处碰壁。因菲利普的阴谋造成的缺粮危机让军队震怒不已,大吼年轻皇帝无能,然后将之杀害。
出身低微并且以前是外国人的菲利普,在罗马帝国内逐渐飞黄腾达,他先担任禁卫军长官,最后登基为帝。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出罗马帝国统治阶层的传统,与帝政初期完全不同。
这是五贤帝最后的皇帝马可·奥勒留于180年驾崩后不到七十年之间发生的变化。就连社会变化不比时间流逝那么迅速的古代,只要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国家的状况固不待言,即使是人们当成传统相信的事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教训,这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注意。
成为皇帝的菲利普刚从东方回</a>来,为了拂拭人们对他篡夺帝位的记忆,设法赢得民心,于是立刻举办盛大的活动。那就是第五届“百年庆典”。
为了庆祝罗马建国,最早由奥古斯都皇帝开始的这项活动,后来在克劳狄一世、图密善、塞维鲁三位皇帝时期都分别举办过。不用说也知道,这当然是掌握民心的最佳政策。
菲利普皇帝在位约五年,这段时间罗马帝国都在为异族从北方和东方入侵而烦恼。这并非像以前那样只是边境问题,它甚至威胁到帝国本身的存亡。详细情形我们在接下来的第四章会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