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班陀海战
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有三大优势,具体如下:
亨利七世(1457—1509)
雅克·卡蒂埃(1491—1557)
马丁·弗罗比舍(1535—1594)
汉弗莱·吉尔伯特持有的特许令与后来英格兰与非洲国家所签条约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同等意义。英格兰远航探险的目的是征服“非基督教国家”。英格兰律法规定,如果汉弗莱·吉尔伯特及其继承者冒犯英格兰的盟国,而且拒不悔改,英格兰将不再庇护他们。任何新兴国家只有效忠英格兰,才能受其保护。
汉弗莱·吉尔伯特(1539—1583)
英格兰的定居地成了殖民地,殖民开拓也扩展到了海上,但殖民地与宗主国仍然保持着内在联系。与苏格兰结盟前,英格兰与爱尔兰所有登记在册的居民一直效忠英王并享有特权。汉弗莱·吉尔伯特及其继承者掌握着爱尔兰的民事及刑事权。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的“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学说指出,人们通过遵守“自然法”订立契约,并形成国家,英格兰的立法应与基督教和国教信仰相行不悖。灵活的政治模式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但这一理念需要与弗朗西斯·培根睿智的法理精神、威廉·塞西尔的务实作风以及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的诚信品质结合。
英格兰的杰出人士纷纷为对外政策和国计民生建言献策。老理查德·哈克卢特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他与马丁·弗罗比舍的航海探险。他说这类探险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航海经验,还能发家致富。他建议英格兰停止向西班牙供应燃油、麻、树脂和橘子,并减少向法兰西供应靛蓝颜料、海盐、加斯科因葡萄酒、伊斯特兰亚麻和柏油,还提议在新占领的大陆兴建城市,为国内持不同政见者及异教徒提供避难所。
1624年,剑桥大学</a>圣约翰学院的塞缪尔·珀切斯出版了《珀切斯朝圣记》。该书记载了英格兰的早期历史成就,描述了“英格兰探险家如何以海为家,让一望无际的海洋成为触手可及的渡口”,以及“英格兰成就帝国霸业”的过程。
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后,英格兰的殖民活动蓬勃发展,成就显著。英格兰控制了纽芬兰的渔业;在圣劳伦斯和佛罗里达沿岸开拓殖民地;开辟了一条通往中国与印度的西北航道;发起了两次环球远征;数次劫掠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鲁的货船,撼动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英格兰人以精湛的航海技术、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严以律己的品质享誉世界。他们积极发展商业贸易,但并不聚敛无厌,同时信奉宗教,富有同情心。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威廉·塞西尔(1520—1598)
理查德·哈克卢特和塞缪尔·珀切斯的著作令人叹服。书中洋溢着英格兰人的智慧与进取精神。英格兰人虽然不及西班牙人浮华与浪漫,但依然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
[1]亨利王子(Prince Henry,1394—1460),葡萄牙航海探险的先驱。——译者注
[2]布拉干萨家族曾统治葡萄牙(1640—1910)。——译者注
[3]即布拉干萨的凯瑟琳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za,1638—1705),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之女。1662年,她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格兰王后。根据英格兰与葡萄牙签署的联姻条约,葡萄牙将孟买作为凯瑟琳公主的嫁妆赠予英格兰。——译者注
[4]勒班陀海战发生于1571年10月7日,由威尼斯、西班牙等组成的“神圣联盟”舰队击退了奥斯曼帝国舰队。在西方海战史上,勒班陀海战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桨船作战。——译者注
[5]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娶了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两国合并,称西班牙王国。——译者注
[6]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1471—1541),从小没有接受教育,是西班牙文盲探险家,也是印加帝国的征服者。——译者注
[7]堂·吉诃德(Don Quixote)应是民国时期译法。在英语中,Don是尊称,意思是“殿下或阁下”,既非名亦非姓。然而,这种译法在我国已经约定俗成,不得不遵从。——译者注
[8]腓力二世是查理五世之子。——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