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在Roundup)看来,他专心致志,志在必得,并富有幽默感 ——“只有在雨季来临和遇到自命不凡的人的时候”他才失去这种幽默感。他的格言是Illegitimati non carborundum,他自己把它翻译为“别叫这些杂种把你搞垮了”。
为了让蒋介石比较容易接受对史迪威的这项任命,史迪威被晋升为四星上将,而当时的四星上将只有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将军、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将军、麦克阿瑟(Dous MacArthur)将军以及阿诺德(Henry‘Hap’ Arnold)将军。
让一个外国人统率中国军队,这样的提议对蒋介石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不易接受的。然而,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和一个盟友对另一个国家元首和盟友说话,罗斯福的语气十分严厉,简直近乎侮辱,有最后通牒的意味。美国占了上风,但是在中国整个历史中从来不轻易顺从他人。蒋介石“原则上”接受了,但提出了一些修改,更改了一些主张,坚持要求控制《租借法案》的物资,进行了一些曲解,也做了一些妥协。由于形势所迫,中国人早就把以弱胜强变成了一门高超的艺术,而蒋介石的每一步无不经过精心筹划。蒋介石提出美国派一名特使来“协调我跟史迪威将军的关系”,于是华盛顿派遣了前陆军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k John Hurley)将军。蒋介石不断哄他,敷衍他,华盛顿则开始不耐烦,进一步施加压力。两个月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9月12日,赫尔利在最后一次会谈后垂头丧气地回去了,报告说蒋委员长“很难打交道”,事情并无进展。临别时蒋介石说了一句话既有东方人虚伪的谦卑又有些真实的怨气的话。他说:“史迪威将军在中国比我的权力还要大。”
这当然并非事实,不过蒋说出这样的话本身便显示了这个美国人的奇异命运。他早在五年前(1939年)那次离开中国时便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并且永远地离开了中国。
[1] 即抗日战争。——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