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欲效仿波利比乌斯,运用同样的反思手法,令死板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盟友纷纷背叛,罗马人竟能岿然不动,与天才统帅汉尼拔相抗衡,这项成就到底有多了不起呢?细致的评估要等到以后,不过,现在可以给出一些从史籍中得出来的最主要的数字。数字诚然不能完全确定,但也足够可靠。
根据官方人口统计报告,罗马(不包括盟国)在 4 战前战略态势回顾
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们能够再次回到战前的双方态势。约瑟夫·富克斯(Joseph Fuchs)最近发表了关于这一主题的多份优秀研究成果,我大体表示赞同。1
汉尼拔之所以取道陆路,是因为这条路线能让他接触到高卢人,他们会马上加入汉尼拔的反罗马大业。假如他从阿非利加出发,乘船到西西里岛,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只能依赖自己的资源了。此外,渡海远征容易受到占据优势的罗马海军攻击,建立一支足以装载1万匹战马的运输船队更是毫无现实可能性。这很可能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首先率领无疑占有优势的骑兵出现在罗马人面前,打赢 但是,上述相似案例与军队组织原则仍然有着很大的距离。罗马青年兵 9年前,他曾在提契诺之战中救了自己父亲一命。如今,他要为死去的父亲复仇。他年少英武,一头长发,面庞羞得通红,请缨就危,只因别无更好人选。以区区军事保民官的身份,他竟被百夫长推举为最高的职位——如此种种,必定为罗马城的公民和农夫留下了精彩而难忘的印象。这位潇洒的英雄人物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西庇阿周身散发着昂扬自信的激情,半是虔诚,半是精明,好似整个包裹在炫目的光环之下。他既有恰到好处的激情,足以温暖人心;又计算精当,足以做出明智的判断,不至于忽视常理。他不像天真的群众那样相信自己蒙受天启,不屑于掩饰对这种看法的鄙夷,但内心里却默默坚信自己受到神的特别宠爱。简而言之,他具有真正的先知的性质。他立于人民之上,又没有脱离群众。他言出必行,思想如真正的王者般高贵,相信接受王位是对自己的贬低,却不明白共和国的体制同样束缚着他。他对自己的伟大坚信不疑,从不知嫉妒和怨恨为何物,别人的优点会衷心认可,别人的错误则是同情宽宥。他是一名杰出的军官和训练有素的外交家,两种职业在他身上从无相互妨害。他兼具希腊人的文化与最完整的罗马民族特质,口才绝佳,仪态优雅。普布利乌斯·西庇阿赢得了士兵和妇女、同胞和西班牙人、元老院里的对手和比他更伟大的迦太基对手(这是蒙森的看法,我不能苟同)的心。很快,他的名字便会万众传扬。他是一颗明星,似乎注定要为祖国带来胜利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