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章 庞培的退隐与争权者的联合_罗马史

作者:蒙森 字数:4033 更新:2025-01-09 16:22:02

庞培在东方

庞培完成了自己所背负的使命,得以将视线投回国内,再一次发现他加冕称王已是众望所归了。罗马共和国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如果废除贵族统治,君主政治必然会取而代之,对此任何心无偏私的观察者都有目共睹,也被千千万万遍地谈论。元老院经过提倡公民自由的反对派和军事势力的倾轧,现在已然被倾覆,唯一还值得考虑的问题,是解决新体制的人事安排、名称和组织形式,而且这些已经在平民党和军队革命中表现得十分明确,最近五年来各种各样的事件似乎为共和国的转型埋下了伏笔。在亚洲新设立的行政省,人们把这位处理亚洲事务的人物看作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加之以王者的尊荣,甚至将与他交好的被解放者奉为座上宾,庞培在这里奠定了其统治基础,获得了成为罗马政权未来君主必不可少的财富、军队和荣耀。再者,首都乱党的阴谋策划,以及因之而起的内战,任何信奉政治利益,甚或仅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都认清了这一点:一个政府如果没有权威,不掌握军事实力,正如元老院政府,只会使国家蒙受奸诈政客既荒谬又令人生畏的暴政统治。因此要想维护社会秩序,就必须改革政体,使政府牢牢掌握军事权力。如此一来,君主在东方崛起,王位在意大利设立,根据我们的理解,罗马纪元692年即公元前62年,是共和末年,君政元年。

未来君主的政敌

当然,政制改革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共和政体已经延续了五百年,在共和政体下,昔日台伯河畔一座无足轻重的城市,发展成为繁荣昌盛、光辉灿烂的大都市,这种政体本身已植根于这片土地,非人力可究其深度。推翻这种政体,究竟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动摇,完全无法估量。在改革政制的竞争中,已经有若干对手被庞培甩在了后面,但他们并未完全被淘汰。所有的力量联合起来推翻新的当权者,庞培发现,昆图斯·卡图卢斯和马尔库斯·加图、马尔库斯·克拉苏、盖乌斯·恺撒和蒂乌斯·拉比努斯相互联合起来反抗他,其实并不是完全意料之外的事。然而现在的局势,无疑最有利于发动这样一场无法避免、声势浩大的争斗。很可能,卡塔利纳叛乱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政府向人们承诺保证社会的安全有序,即使以牺牲自由为代价,也能得到全体中间派的服从。所谓中间派,包括对物质利益趋之若鹜的商人,以及大部分贵族。贵族阶级已然分崩离析,在政治上陷入绝望的境地,不得不乘机寻求与君主达成妥协,以期至少维护其财富、地位和势力;甚至近来遭受惨痛打击的平民党,也许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委曲求全,希望通过他们推举的军事领袖,实现他们的一部分诉求。

但是无论党派关系如何发展,至少最初,在庞培及其得胜之师面前,意大利各党派无足轻重。二十年前,苏拉和米特拉达特斯签订临时和约之后,便能够以其五个兵团抗衡长期大规模备战的全体自由派(上迄贵族温和派和自由主义商人,下至乱党),发动一场倒行逆施的复辟运动。庞培要做的远没有那么困难,他回来了,已经尽心尽责圆满完成了海上陆上的各项使命。他也许期望除了极端派的反抗外,不会遇到其他的激烈对抗,而极端派之间相互孤立,不能有所作为,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也不过是一个依然相互敌视、内部意见纷呈的松散联盟。没有任何武装力量,不具备军事实力,也没有发号施令的领袖人物,在意大利没有组织,在各省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基础,尤其是没有能统兵作战的将领。在极端派成员中,甚至没有一个声名显赫的武士——更不必说出类拔萃的军官——敢号召公民前来与庞培决一雌雄。

还值得进一步考虑的,是革命的火山至今已熊熊燃烧了七十年,自耗其热,久而久之其火势渐渐衰微,即将自生自灭。此时为了党派的利益,把意大利人武装起来,能否像秦纳和卡尔博那样一举成功,令人生疑。在罗马共和的有机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政治革命的蓝图,如果庞培孤注一掷,他为何不发动一场政治革命呢?

涅波斯受命入罗马

庞培抓住时机,担负东征的使命,他似乎很希望能统军作战。罗马纪元691年即公元前63年秋,昆图斯·梅特路斯·涅波斯(Quintus Metellus Nepos)离开庞培军营来到首都,作为护民官的候选人现身,他坦言其目的是利用护民官一职,促成庞培顺利当选罗马纪元693年即公元前61年执政官,并且首先要得到特殊的人民法令,为庞培争取到攻打卡塔利纳战事的指挥权。罗马城内群情激昂。毋庸置疑,涅波斯的这一举动必然直接或间接受到庞培的命令,庞培意欲以将军的身份率领其亚洲兵团返回意大利,而后掌握意大利的最高军权和最高政权,这被看作是其进一步靠近君主宝座的举措,涅波斯的使命是以半官方形式宣告君主政体的诞生。

庞培与各党派的关系

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两大政党对这种表示的态度,他们未来的地位以及国家的前途都以此为转移。但涅波斯受欢迎与否,又视当时各党派与庞培的关系而定,这种关系十分奇特。庞培是以平民党将军的身份远赴东方,他有足够理由不满恺撒及其党羽,但并未公然与之决裂。庞培远在东方,终日诸事缠身,而且完全没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至少当时并未识破平民党筹划反对他的阴谋,阴谋波及的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他也一无所知,或许是因为他生性高傲、目光短浅,庞培甚至不屑于理会这些阴谋活动。除此之外,庞培这类人所重视的,是平民党表面上自始至终都对这位伟人充满敬意,即使到了此时此刻(罗马纪元691年即公元前63年),不等他明言,平民党就做到令其称心如意的地步,他们通过一个特殊的人民法令,授予庞培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勋章。但即使没有上述种种礼遇,庞培也非常清楚,为自身利益考虑,他也应该至少在表面上继续依附平民党,平民政治和君主政治的关系十分紧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庞培必须一如</a>既往地标榜自己为人民权利的守卫者。所以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以个人和政治的原因,共同导致庞培和平民党领袖都不计前嫌,仍然照常保持联络,但敌对党却没有作任何努力,以弥补庞培投归平民党之后与苏拉派之间产生的嫌隙。庞培与梅特路斯和卡图卢斯的私人恩怨转变成为双方党派的势力角逐。庞培担任将军,元老院一直心谤腹非,但这在器量狭小的人看来,正因其微不足道,所以更加可恨。元老院没有按其功劳尊崇他这位非凡人物,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以非凡的方式尊崇他,庞培对此怀恨在心。最后,我们必须铭记在心的是,此时的贵族阶级因取得新的胜利欢欣鼓舞,平民党却深受挫败,贵族阶级的领袖是迂执痴拙的加图,平民党的领袖是八面玲珑、诡计多端的恺撒。<

庞培与贵族阶级关系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庞培派遣的使者来到罗马。使者公布有利于庞培的提议,贵族阶级不仅将其视为对现行政制的宣战,而且公然以对待宣战的态度对待这些提议,毫不掩饰其惊慌和愤慨。马尔库斯·加图对此明言驳斥,并且让人选举他和涅波斯共同担任护民官,庞培企图私下与他交好,也被他严辞拒绝。自然而然地,在此之后,涅波斯认为不必再顾忌贵族阶级,倒是与平民党交集更加频繁,因为平民党一如既往地善于审时度势,他们宁愿选择将意大利元帅和执政官职位主动让给庞培,也不愿意被后者以武力夺取。这种亲善的谅解很快就表现出来。平民党认为最近元老院多数成员决议处死叛党分子属于违法冤杀,涅波斯公然声援平民党(罗马纪元691年即公元前63年12月),西塞罗撰文连篇累牍地辩解此事,并将其寄给庞培,庞培饶有意味地不作回应,由此可见涅波斯的主公与平民党的见解一致。另一方面,据说昆图斯·卡图卢斯侵吞了重修卡皮托尔神庙的款项,恺撒担任副执政官以后,做的 克洛狄乌斯

处置加图和西塞罗的举措由普布利乌斯·克洛狄乌斯执行。克洛狄乌斯为人荒淫放荡,却有勇有谋,与西塞罗积怨经年。为了报仇雪恨,他成为人民领袖,在恺撒执政期间,他骤然变节,由贵族变成平民,之后被选举担任罗马纪元696年即公元前58年护民官。殖民地总督恺撒作为克洛狄乌斯的后盾,为此留在首都附近,直到加图和西塞罗获罪才翩然而去。遵照恺撒的指示,克洛狄乌斯向公民大会提议,委任加图处理拜占庭市政纠纷以及兼并塞浦路斯王国。亚历山大二世一纸遗诏,致使塞浦路斯和埃及并入罗马,不过埃及国王选择纳币以免被吞并,而塞浦路斯国王既未纳贿,昔日还曾冒犯克洛狄乌斯本人。至于西塞罗,克洛狄乌斯提出一个法案,该法案规定,不经审讯和判决便对公民执行死刑的行为,触犯者应受流放他地的惩罚。

如此一来,加图奉命光荣地离开首都,西塞罗却可能至少要受到不轻的惩罚,然而,法案上并未出现西塞罗的名字。平民党人不免喜形于色,一方面,西塞罗的怯弱为世人所知,属于政治上的骑墙派,所以平民党便惩治他此前对平民党表现出的刚毅;另一方面,加图曾激烈反对公民干涉政治,也不承认任何非常规统帅职衔,所以平民党便颁布人民法令加封他为统帅;他们以同样诙谐的态度,利用加图德高望重的特点,认定他特别擅长应对棘手的任务——没收塞浦路斯王室的巨额财产,而不中饱私囊。

处置加图和西塞罗的两个法案明显带有敬重和冷嘲的色彩,恺撒对元老院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带有这种特点。两个法案都顺利通过。元老院处置卡塔利纳事件下达的法令受到嘲笑和指责,大多数元老都公然穿上丧服以示抗议,然而这毫无疑问无济于事。至此,西塞罗后悔莫及,他跪伏在地,向庞培求饶,自然而然也是徒劳无功。甚至,禁止西塞罗留居罗马的法令尚未通过,他就不得不自行出国(罗马纪元696年即公元前58年4月)。加图也不敢再言语,恐招致更深重的处置,便只好接受任命,登船东去。当所有这些紧急事务都已处理妥当,恺撒便离开意大利,投身到更加重要的工作中去。

* * *

[1]庞培的全文为格涅乌斯·庞培,此处的外号“格涅乌斯·西塞罗”,冠之以西塞罗的姓,说朋庞培的反复无常、背信弃义。——译者注

[2]桑丘·潘沙,西班牙塞万提斯名著《堂·吉诃德》中重要人物,堂·吉诃德的忠实侍从。——译者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