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3.论一个新范畴表_皮尔士论符号

作者:皮尔士 字数:2517 更新:2025-01-09 16:14:25

1867年5月14日皮尔士将以下论文提交给美国艺术科学院前不久,他在私人笔记本里写道,他的这一崭新的基本思想范畴表是“我赠予这个世界的礼物。这是我的孩子。当我——我的肉体湮没之后,我将以此而不朽”。而38年后他再次谈及这篇论文为“我对哲学的一个贡献”(转引自麦克斯·费什《查尔斯·皮尔士作品集》导言, 凡为一物之一半的东西都小于它为其一半的那个东西;

A是B的一半:

∴ A小于B。

这类命题的主词被分为两项,一个“主格主词”(subject nominative)和一个“受格宾词”(object usative)。

论证中,各前提形成结论的表象,因为它们指示这一论证的解释元,或者将结论表象为表征着其对象的表象。前提可以提供结论的肖像、标指或记号。演绎论证中,结论为前提所表象犹如为一般记号所表象,而结论就包含于这个一般记号中。假说论证中,某种像结论一样的东西得到证明,那就是说,前提形成结论的肖像。比如,拿下述论证为例:——

M是,比如,P′,P″,P″′和Piv;

S是P′,P″,P″′和Piv:

∴ S是M。

这里第一个前提等于这么说,“P′,P″,P″′和Piv”是M的肖像,因而前提要么即是结论的肖像,要么表象着结论的肖像。另一个例子将表明这与归纳的差异。

S′,S″,S″′及Siv是被取为集合M的几个样品;

S′,S″,S″′及Siv是P:

∴所有M都是P。

因此第一个前提等于“S′,S″,S″′及Siv”是M的标指这一说法。因此前提是结论的一个标指。

词项、命题和论证的其它一些区分源于外延和内涵的区别。我打算在后续的一篇论文里讨论这个主题。[11]但是我将某种程度上预先提一下,仅谈几点,有这样几个区分,第一,一个记号直指其对象,或者其外延;第二,通过其对象,这个记号指代其根据,那就是说,对其对象的共同特点的指代,或者内涵;第三,通过其对象指代其解释元,那就是说,指代其共同对象为主词或者谓词的所有综合命题,我将此称为它所体现的信息。而由于对其外延或对其内涵的每一个附加,都借助于这种明确的命题实现,据此可知,一个词项的外延与内涵处于反比关系,只要信息保持同一,而且信息的每一次增加都伴随着这两个量的一个或另一个的增加。可以注意到外延和内涵还很经常地用于其它意义上,在那些意义上讲,最后这个命题不真。

这只是有关概念应用的一种很不完善的观点,根据我们的分析,这些概念便是在逻辑学研究领域中所发现的最基本概念。然而,相信这就足以表明,按照这种观点来考察这门科学,起码可能有助于暗示某些有益的东西。

* * *

[1]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分析论》第一部分。——译者

[2]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定义,见《范畴篇》。——译者

[3]格里芬(griffin),希腊神话中狮身鹰头有翼怪物。——译者

[4]关于prescision的词源</a>及用法参见《实效主义结论》(1905),CP5.449。——译者

[5]在/On a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the Categories/§4里,这一句为:“但注意是明确的概念;因此,忽视一个将其还原为统一的基本概念,各种印象(或者各种更直接的概念)就无法得到明确关注。”W1:519。——译者

[6]这符合于《论属与种》作者的观点,参见《阿伯拉尔散佚作品集》(De Generibus et Speciebus,Ouvrages Inédits d''Ab&eacuterd)[《圣安瑟伦哲学—神学著作选》(Sancti Anselmi Contuariensis opusc philosophico-theologica selecta),由卡罗勒斯·哈斯编辑(图宾根,1863年)],第528页。

[7] Reference to是皮尔士在这篇论文里定义每一范畴时都用到的短语,莫雷·莫非在《皮尔士哲学的发展》一书中认为:对皮尔士所用的这一概念的唯一恰当的解释似乎是“指代”(“to stand for”)。参见Murray Murphey,The Development of Peirce''s Philosoph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1,p.84。——译者

[8]赫尔巴特说:“我们的所有思维均可以从两种观点来考察;部分作为我们心灵的活动,部分关系到通过这些所思维的东西。在后一方面,称之为概念,这一术语,借意指所设想之物,要求我们从我们可能接受、产生或者再生产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中进行抽象。”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哲学入门教科书》(Lehrbuch zur 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著作集》第1卷,由哈尔滕施泰因编辑(莱比锡:利奥波德·福斯出版社,1850年)。但是概念与外在符号之间的全部差别,按照赫尔巴特的观点,在于逻辑应该从中进行抽象的这些方面。

[9]形式语法(后来又称思辨语法),逻辑(后来又称思辨批判)与形式修辞(后来又称思辨修辞)就是皮尔士本人对符号学(即广义的逻辑学)研究范围的界定,后来查尔斯·莫里斯在《符号理论基础》中所提出的句法学、语义学与语用学三分与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译者

[10] “On the Natural ssification of Arguments,”The American Academy Series,April 9,1867,W2:23-48.

[11] “Upon Logical Comprehension and Extension,” The American Academy Series,November 13,1867,W2:70-86.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