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章 科学的目的(1)_客观知识

作者:卡尔·波普尔 字数:3294 更新:2025-01-09 16:13:54

说到科学活动的“目的”也许听起来有点天真;因为,显然,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目的,而科学本身(不管可能指的什么)没有目的。我完全承认这一点。然而当我们说到科学时似乎多少清楚地感到:存在某种表征科学活动特点的东西;而且既然科学活动显得相当像一种理性活动,既然理性活动又必定要有某种目的,试图描述科学的目的或许就并非完全无益的。

我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对于我们以为需要说明的任何事物,找出令人满意的说明。所谓一个说明(或一个因果的说明)指的是人们用来描述被说明的事态(the explicandum)的一系列陈述</a>,而其他陈述,即说明性陈述,构成狭义的“说明”(the explicans of the explicandum)。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认为,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或多或少是大家已知为真的,或假定已知为真的。因为要求说明原来是纯粹虚构的事态,没有什么意义。(飞碟可以代表这种情况:需要说明的可能不是飞碟,而是关于飞碟的传说;然而如果飞碟存在,就不需要说明这种传说了。)另一方面,作为我们探究对象的explicans[狭义的说明]一般说来并不是已知的:它有待于发现。因此,科学的说明,每当它是一个发现时,一定是通过未知说明已知。(2)

要使explicans[狭义的说明]令人满意(令人满意可以是一个程度问题),必须满足许多条件。首先,它必须在逻辑上限定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其次,explicans[狭义的说明]应当是真的,虽然一般说来未必知道它是真的;至少,在经过许多批判性检查之后也不能知道它是假的。如果不知道它是真的(往往是这种情况),就必定有独立的证据支持它。换句话说,它必定是独立地可检验的;它所能经受的独立检验越严格,我们就越认为它是令人满意的。

所以我还要阐明我对“独立的”这个词及其对立面“特设的”和(在极端情况下)“循环论证的”这些词的用法。

设a是一个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且已知是真实的。因为a从a自身轻易地得出来,我们总能把a当作它自身的说明。就算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知道explicans[狭义的说明]是真的,并且由它得出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这也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是循环论证,所以我们必须排除类似的说明。

然而,我这里想到的这种循环论证是一个程度问题。考虑如下对话:“为什么今天海面波涛汹涌?”——“因为尼普顿海神非常愤怒。”——“你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你所说的尼普顿海神非常愤怒呢?”——“哦,你没有看见海面上怒涛汹涌吗?而它不总是在尼普顿海神愤怒的时候汹涌的吗?”这个说明是不令人满意的,因为(正如完全的循环说明一样)explicans[狭义的说明]的惟一证据是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自身。(3)人们感到这种几乎是循环论证的或特设的说明非常不令人满意,并且相应地要求避免类似的说明;我相信,这种感受和相应的要求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不满意乃是批判的或理性的研究的最初成果之一。

要使explicans[狭义的说明]不是特设的,它必须内容丰富:它必须有各种可检验的推断,而其中特别是与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不同的可检验的推断。当我说到独立的检验或独立的证据时,我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些不同的可检验的推断。

虽然这些看法或许多少有助于阐明关于可独立检验的explicans[狭义的说明]的直观观念,要表征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和可独立检验的说明的特点,它们还是十分不够的。因为如果a是我们的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再设a是“今天海浪汹涌。——那么我们总能提出一个非常不令人满意的explicans[狭义的说明],即使它有可独立检验的推断,这个explicans[狭义的说明]也完全是特设的。我们还能随自己喜爱而选择这些推断。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果子的汁很多”和“凡是乌鸦都是黑的”。设b是它们的合取。那么我们就能干脆以a和b的合取为explicans[狭义的说明],那就完全满足了我们所谈到的要求。

只有当我们要求利用普遍陈述或自然定律(由始初条件补充的)来作说明,我们才能进一步认识独立的或非特设的说明这个观念。因为普遍的自然定律可以是富有内容的陈述,所以它们可以是随时随地独立地检验的。因此,如果把它们用作说明,它们可以不是特设的,因为它们可允许我们把explicandum[被说明的事态]解释作一种可再现的结果的一个事例。然而,只有当我们所说的仅限于可检验的即可否证的普遍定律,这一切才是真的。

“哪种说明才能令人满意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运用可检验的和可否证的普遍定律与始初条件的说明。那些定律越是高度地可检验、越是很好地经受过检验,上述的说明就越是令人满意。(这也适用于始初条件。)

这样,科学的目的是找出令人满意的说明这个推测引导我们深入到这一观念:通过提高说明的可检验度,即是说,通过产生更可检验的理论,提高说明的令人满意程度;所谓产生更可检验的理论,意思是说产生更加富有内容的、普遍性程度更高的和精确度更高的理论。(4)无疑,这是完全与理论科学的实际实践一致的。

我们用别的方法也能得到基本上相同的结果。如果科学的目的是说明,那么说明以前作为一个explicans[狭义的说明]而接受的东西,例如一个自然定律,也是它的目的。因此科学的任务是经常自我更新。我们可以永远进行下去,产生出普遍性水平越来越高的说明——除非我们确实达到一个终极说明;这就是说,达到一个既不能也不需要再进一步说明的说明。

但是有终极说明吗?我称作“本质主义”的那种学说主张科学必须探求对本质的终极说明:(5)如果我们能从其本质、从其本质特性方面说明事物的行为,那么就不能也不需要再提出问题(或许上帝这个本质的神学问题除外)。因此,笛卡儿相信,他已从物理物体(他说是有广延性的)的本质方面说明物理学;而某些牛顿派学者追随罗吉尔·科茨,相信物质的本质是它的惯性及其吸引其他物质的力,相信牛顿理论能从万物的这些本质特性推出,从而由它们终极地说明了。牛顿自己却有不同的看法。当他在《原理》的末尾“总注”中写道:“至此我已借助于重力……说明了现象,但我并未弄清重力自身的原因……并且我不想武断地[或特设地]创立假设”(6)时,他想到的是关于重力本身的终极的或本质主义的因果说明的假设。

我不相信本质主义关于终极说明的学说。在过去,批判这一学说的通常是工具主义者:他们把科学理论解释成只不过是预言的工具,而没有任何说明力。我对他们双方都不同意。但有 (2) 参见我的“评贝克莱是马赫的先驱”,最后的引文前面的一段正文。载《英国科学哲学》,1953年 (6) 也可参见牛顿1693(“1692—1693”)年1月17日特别是2月25日给理查德·本特利的信。我在“关于人类知识的三种观点”一文(《猜想与反驳》 (8) 至于柏拉图的形式理论或理念论,“它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说明可感觉事物的相似性……”见我的《开放社会》, (9) 由开普勒定律能推论出来的(参见麦克斯·玻恩:《因果性和机遇的自然哲学》,1949年, (11) 例如,参见P·杜桓:《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1905年;P·P·威纳英译,1945年, (12) 力和超距作用的概念带来更多的困难。

(13) A·爱因斯坦:《物理学杂志》,第10期,1909年,第817页起。放弃物质以太说(麦克斯韦未能构造出关于以太的令人满意的物质模型所暗示的),在上述把麦克斯韦理论与菲涅耳理论对比分析的意义上,可说是有深度的;在我看来,这一点暗含在引自爱因斯坦的引文之中。因此,麦克斯韦理论在爱因斯坦的表述中或许实际上不是另一种意义的“深度”的一个例子。但我以为,在麦克斯韦自己原来的形式中是那样的。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