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一卷 统治世界之梦_德国人

作者:路德维希 字数:5324 更新:2025-01-09 16:01:18

从卡尔查理大帝到古腾堡(800—1500)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不免常常黯然神伤,作为个人,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

——歌德

查理大帝和文化精神——持刀剑的基督——皇帝的继承人查理

查理大帝(742—814)是日耳曼三四个具有才干的统治者之一,是他, 但是女孩子的唯一命运是结婚。她们的被拐骗,甚至她们的爱情从来也没有成为歌曲的主题。骑士们的唯一愿望是如何占有其他骑士的妻子。而这些人表面上是十分严格维护家庭尊严和一夫一妻制思想的。当“迷你”(Minne)作为爱情更高的方式,在粗野的战士中广为传播,赋予其掠夺生涯更多内容时,它给予整个民族的生活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一直深入到女修道院和寺院,修女和僧侣也都阅读尤维纳利斯和欧维德,甚至互相结伴而读,使上了年纪的主教瞠目结舌。城堡和宫廷里的爱情故事简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往往总是一个骑士企图占有一位夫人,而她则知道如何以有夫之妇为借口长久地维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使对方欲罢不能,欲近不得。这样的情况往往可以延续数年,她一方面还是为人之妇,与丈夫同床而眠;同时又是另一人的崇拜偶像,与此同时,这位妇人的丈夫也可能在追求另一位妇人。这个时候的德国,比之南部的一些国家的丈夫很少有休妻的现象,这是唯一的代替处死的形式,在这方面德国落后于其他国家。

复仇之歌——游吟诗人——瓦尔特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在当时的社会和语言条件下,两部伟大令人震惊的德国历史叙事诗问世了。诗——德国艺术的最初形式已发展到了被用来叙述国家大事的高度。

《尼伯龙根之歌》是在6世纪到15世纪之间创作的,时间的跨度很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德国的国诗。它毫不掩饰和毫无惭愧地暴露了德国人灵魂深处的罪深恶极的兽性。他们的残暴报复心理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以普通而不是美学的观点比较一下《尼伯龙根之歌》与《伊利亚特》这两部作品,人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北部沿海地区,大森林,大平原,与南部土地肥沃的国家之间的差别;北海与地中海国家人民在精神气质上的差异。这样的比较对两个地区共同的基本的异教主义问题可以得到充分的公正看法。两千年来的长者荷马,应该更接近于他那远未开化的秉性残暴的基本面目。

当人们把《伊利亚特》中的阿喀琉斯、乌里赛斯、佩涅洛沛,同《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西格弗里德、哈根、勃隆希尔德对比一下,就可以得到十分鲜明的对照。希腊人的历史中虽也充满谋杀、奸诈,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捍卫爱情、忠贞和自由,相反《尼伯龙根之歌》所反映的活动,却只能被看成宣扬背信弃义。因为所有男女主人公,特别是女主人公,在德国人复仇欲的支配下,干尽了出卖背叛的勾当。朋友间不守信义,夫妻在新婚之夜就互相反目悔约,为臣的可以欺君,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爱情、自由或国家,而是为了金银财富,其结果是一场浴血大战,一切变成了废墟。这一切为《尼伯龙根之歌》奠定了基本思想,它不仅不同于希腊人而且也不同于当时已经走上叙史诗《最后的晚餐》所描写的盎格鲁法兰克人的精神气质。任何希望探索今天又重新攫取了德国人心灵狂热情绪的人,都应该读读原版《尼伯龙根之歌》,或者至少读一读忠实于原文的介绍,而不是去看那今天唯一广为流传的瓦格纳的歌剧,这部歌剧严重地歪曲了原著。

中世纪的三位伟大诗人艾兴巴赫的沃尔弗拉姆,斯特拉斯堡的歌脱弗雷特,福格尔伐特的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通过他们的毕生活动,不约而同地证实了日耳曼思想精神的社会发展规律。这三个人都是在帝国四分五裂时得到蓬勃发展的;他们都出生在德国的南部;他们都是普通人民或者是已经不得不靠行歌吟诗来糊口的破落骑士。

但是在德国中心,文艺女神缪斯宫廷里,有一位赞助一切思想文化活动的亲王是突出的例外。这就是住在瓦尔特堡的图林根赫尔曼公爵。这是萨克森州,除了后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之乡的维也纳宫廷以外,唯一保持了王室荣誉的宫廷。约于公元1200、1500和1800年,就在瓦尔特堡这里或在它的附近,路德和歌德三次受到了王室的保护。1919年德意志共和国议会迁到魏玛,这件事具有深刻的象征性意义。

中世纪后期在城市出现的诗歌,当时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手工艺工匠逐渐发展为画家或雕塑家,但是诗人却远远落在后面。从行会转变为专门的歌曲学校出来的纽伦堡和奥格斯堡的名歌手在全国没有什么地位,即使是著名诗人修鞋匠汉斯·沙赫斯的六千多篇作品也都失散。

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

德国抒情诗人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1170—1227)出身于一个贫穷的骑士家庭,1198年后在各地漫游了二十多年,了解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骑士抒情诗的范围。更有意义的是他的政治诗和格言诗,主要反映当时教皇和王权的斗争。作者态度鲜明地维护王权,揭露教皇分裂德国的阴谋,谴责教皇的虚伪,表现了爱国精神。

无论是狂欢节的节目,工匠的滑稽戏,还是伟大的史诗都没有在人民中间扎下根来,只有歌曲,从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开始,情况有了变化。

游吟诗人实际上是人们为了区别于宫廷歌手的音乐家。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人从这个阶层转到另一个阶层。因此,游吟诗人的地位是很不一致的,就像他们为之歌唱的妇女的地位一样。他是扒手,还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在沃尔姆斯,他们是不允许被市民带回家中的,不论到哪里,总是被人们与骗子、戏子、驯兽者等可疑分子混为一谈。

对游吟诗人的这种态度,其根源在于平民而不是城市居民。游吟诗人实际上是闯江湖的游客,他们在乡村小客栈饮酒喝茶,在广场上看跳舞,无处不往,到处留宿。德国的第一位大诗人能拉提琴、击铙钹。对于不懂德语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诗的全部韵味的。即使今天的德国人也很少能读懂他用古德语写的作品。

瓦尔特,德国的第一位真正的音乐家和诗人,约于1170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蒂罗尔。在维也纳宫廷服务短时期后,他便四出漫游。除了在他的诗歌中有些自我叙述外,人们很少知道他的过去。但是人们确实知道,他的决定性的变化是在他离开了宫廷之后。与歌德一样,瓦尔特在用祖国的语言写作之前,只在少数几年中,追随法国时髦,写过一些闪闪发光的诗句。这些充满活力的作品,我们至今尚能受其感染,犹如歌德早期的朴实无华的歌曲。

瓦尔特作为一个政治诗人,他的态度十分勇敢,他逐渐出名,但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他描写漫游生活的自由自在,及大自然的和平宁静,但认为德国缺乏这种生活,他称主教为撒旦的仆人。

只是到了晚年,他已年老体衰,在派别斗争中弄得精疲力竭,不能再四处漫游时,他才想找一个可以投身其门下的主人。过去,从一个德国人的立场出发,对凡是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他就写,今天为这个写,明天为那个写。但是后来,就像奥古斯都对贺瑞斯(Horce,前65—前8年,原名Quintus Horatiusus,罗马诗人及讽刺文学家。——译者注)一样,腓特烈二世分封给他一块小小的领地。从很多迹象看,这位国君并不认识瓦尔特,很可能只是在他猎鹰时,陪伴他的年轻骑士,为他唱起瓦尔特的鹰之歌及最可爱的歌,并向他叙述了诗人晚年凄凉的漫游生活时,这位皇帝由于自己也是诗人,在酒兴之下,吩咐大臣给这位北方的诗人以必要的帮助。这是德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刻。我们将深刻分析这两个人对历史作出的贡献,看看这位中世纪最伟大的皇帝对他在位时最伟大的歌手的诗人所提供的丰厚俸金远远超过他的宫廷、花园和一小块土地。

第一部《圣经》——印刷术和火药

迷雾逐渐消失。在乌云散去的日子里,透过迷雾人们看到了一线光明。这是新世纪的黎明吗?这是推动新世纪尽快到来的一颗晨星。

《古腾堡圣经》整本及其中一页

《古腾堡圣经》第一版只印了300本,现仅存50本左右。这是整本(上图)和其中的一页(右下图)。

印刷厂里的工作情景

这幅17世纪的木刻画,描绘了当时在德意志纽伦堡的一家印刷厂作坊里的工作情景。

15世纪,德国不同的阶层开始发出渴求知识的呼声,要求打破知识为教会特殊阶层所垄断的局面。神秘主义者要求增强直觉与推测,而不是了解;异教徒则要求认识与理解,而不仅仅是祈祷。在法律和各种文件中德语被普遍使用。市民和农民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要求了解上帝和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教会给予他们的东西。在庄严塔顶下的市政大厅里,以及肃穆的大学</a>课堂里,民主的幻想弥漫着每一角落。在此以前,所有的书籍均由僧侣手工制造,数量极为有限。改革的时机成熟了。开始是有人把1400幅画刻在木料和金属上,然后用它来印刷。人们深切地感到,如果能把这些木料和金属做成活字,该是多好啊!这既能迅速印刷又价廉。就在这时,斯特拉斯堡的一名青年人已准备好对这个问题给予回答。

约翰纳斯·根士弗拉埃希约于1400年出生在美因茨,取名古腾堡,随父亲移居斯特拉斯堡。他不是人们所传说的出生在名门望族,而是一个市民,一个金匠行会会员,珠宝匠的儿子。他开始制作镜子,当他用一个压具把镜子装到框子里去时,他产生了一个思想,能不能用同样的压具把排成词或句子的活体铅字托住,然后利用他来印刷。

如同很多发明家一样,促使他努力探索的原因是贫穷。古腾堡回到家乡,认识了一个姓孚士德的人,这个人本人毫无功绩,但却名垂青史。他属于贪得无厌,头脑简单,但却很有钱的一种人。即使今天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利用艺术家或发明家的聪明才智大发横财,而实际上连给艺术家们脱鞋都不配。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创造革新刚开始,工作进展不快,而发明家却已囊空如洗,负债累累。这个土财主向法院告了他,虽然是土财主自己违约,不按期付钱,但他还是赢了这场官司,法官判决将古腾堡的排字机给这位土财主。如果不是美因茨的教会从中调停,这位发明家也可能因此而被毁灭。

因为在当时,不可能是别的组织或个人,而只有教会才会第一个发现这项具有无限威力的新发明的意义及其对教会的威胁。应该把这个发明家及他的排字机一起送去见阎王。难道不就在这些小小的铅字内,这些木制的框架,以及黑墨水中潜伏着恶魔般的力量吗?但是教会却成了这一新发明的第一批使用者。这个带来新光明的发明者亲自印刷的第一批文件却是黑暗时代的赎罪书,教会同意教徒用钱来赎免自己的罪恶。如同神话故事般的,据说一位遥远的传奇式的王子,塞浦路斯国王,他正集合所有的教徒反对土耳其异教徒,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所继承的小岛。为了从财政上支持王子打仗,主教要求代理人把这些赎罪书散发到全国各地。德国代理人觉得通过印刷要比手写快得多,用这个办法只消几个小时就可以印出几百份,一切有罪恶感的人马上可以从灵魂上得到解脱,只要他们愿意付钱。

古腾堡这时已六十岁左右,仍然是一名单身汉,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创造发明上了。他被召去见拿骚的大主教,他被同意完成他早已开始的工作:出版德文《圣经》。

那些曾经看到过这本1455年第一部42行《圣经》的人(现存的少数原版之一,尚陈列在纽约,它拿在手里太重,必须搁置在读经台上阅读)无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想象它将像第一部蒸汽机或第一辆汽车那样笨重,现在看到的却已是相当美好的作品了。几个世纪以来都是由寺院手工操作的刻本,现在却非常漂亮地用文字印刷在活页纸上了。当时字母篆刻工人和铸工所遇到的问题正是如何把这些活页装订得更漂亮和方便。

但是这位德国发明家在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威胁。

早在1340年德国就生产出火药。使用石块或铁弹的笨重的大口径短枪也同时问世。英国人用长短枪打了一场胜仗,但实际上这些枪不能射击,只是靠它发出来的声音吓退了敌人。火药的发明应该归功于一个名叫贝瑟特·施瓦茨的德国僧侣。据说他在一个大臼内捣研用硝石、硫黄和木炭掺和在一起的混合物时,大臼爆炸了。可能他是一名炼丹士,贪婪使这个亡命徒很快抓出一大把粉末,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抓出了多少,反正就像多年后他的继承人诺贝尔一样,他并未因此丧生。1400年左右,另一些不知名的德国人制造出了大炮及其他小型的带铅弹的铜制武器,现保存在哥廷根的一份1405年以前的手稿上,有这些武器的图片。不久,一个法兰克贵族在一本名为《贝利费鲁斯,茁壮的战士》的书中为这些火器提供了文字资料。15世纪末,德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池、火绳枪、来复枪管(存维也纳)、燧发枪(存纽伦堡)。一百年以后德国军械工人制造出了快速手枪。

德国人几乎在同时将这两项具有决定意义的发明投掷到世界的漩涡之中。当时的世界与今天一样正处在危机和变革的时代。这里表明了德国人日夜追求的两个欲望和与此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性格的两个方面:报复及破坏心理。欲望驱使他们去寻找一切破坏手段,渴求知识,希望掌握知识的欲望把他们引向书本。他们通过自己的手,几乎于同时产生出新的战争武器和思想武器,这两方面的武器不久就陷入严重的冲突。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