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a>到太平军抵达了桂林,他们在桂林城外围攻了31天未果,只得放弃,前往湖南。清军将领和春率7000人追击。此后,5月22日,他们攻占了兴安,6月3日又拿下了全州。江忠源判断太平军会从全州沿江行进直扑长沙,于是他紧急赶往全州附近的蓑衣渡,那里河道狭窄,岸边林木茂密,正可以伐木为堰,无须土石,便可阻挡太平军去路。如江忠源所料,太平军果然乘小船蔽江而下,行至蓑衣渡,便遇上了伏兵此地的江忠源楚勇部队,双方厮杀了两天两夜,太平军损失兵力逾千,冯云山也在交战中阵亡。楚勇官兵放火烧了太平军的船队,后者被迫改道陆路,前往永州和道州,并于6月12日攻下道州。
太平军在道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其间有数千人前来投靠,他们的队伍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次补充兵员至关重要,太平军最终能抵达江宁也得益于此,但是它还是弥补不了大军在蓑衣渡所遭受的损失。冯云山死了,太平天国失去了最后一个有能力的、头脑清醒的领袖,再也没有人能把洪秀全</a>和他的同伴们拉上正轨。冯云山阵亡给太平天国带来的打击不亚于失去洪大全。他与洪大全共同创建了帮会,其见地很可能并不比后者逊色,更重要的是,他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不错,这对洪秀全有利。从后来的情况看,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可能也还算清醒,但他们没有力量去和杨秀清</a>、萧朝贵抗衡。于是,冯云山死后,权柄完全握在了宗教狂热派手中,他们所推广的宗教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并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它最终产生了负面作用,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除此之外,蓑衣渡一战让朝廷看到了一个可以有效镇压太平军的办法。他们曾两次派出高级将领,率大队人马围剿太平军,结果都让太平军逃脱了。而在这场战役中,勇军实力看似与朝廷军队悬殊,但他们却成功守住了阵地,在太平军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为守卫长沙争取到了时间。正是这类军队在曾国藩</a>手下发展壮大,最终帮助朝廷赢得了胜利。只有尽快乘胜进攻,或者再出现天德王或冯云山那样的领袖,太平天国才有存活的可能。如今朝廷利刃在手,终于能够弥补体制上的致命缺陷了。
朝廷军队聚集到了道州,把太平军赶到了郴州。郴州是广州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太平军于8月16日攻克了这座重镇,而就在前一天,他们还拿下了贵阳。天王和大部分兵力留守郴州,西王萧朝贵率一支分遣队的死士继续北上,企图攻取长沙。他知道此时长沙城防务尚未完善,趁机攻破应该比较容易。
结果,太平军整整攻打了81天,毫无结果。这场攻防战开始没多久,萧朝贵就被城墙上的炮火击中身亡,太平军只得在洪杨的率领下倾巢而出赶来增援。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和洪秀全一样,也是花县人。朝廷军队逐渐沿江而下,如果他们都和江忠源的楚勇一样能征善战,就完全有可能歼灭太平军。随后,太平军分别于11月10日、13日和29日3次引爆地雷,长沙城墙两度被炸开缺口,太平军企图从缺口扑城,但都因城内守军抵拒而失败。
太平军油盐断绝,四面又都有敌军营地,他们别无选择,只好决定放弃长沙,转向别处。就在大军撤离之际,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称呼万岁,妻称娘娘。封东、西、南、北、翼王,封王在前,天王呼万岁在后。制造玺成,攻城未下,计及移营,欲由益阳县欲靠洞庭湖边而到常德,欲取湖南为家”。
太平军派先遣队向湘潭方向行军,绕山而行,再与主力会合。主力部队已于11月30日夜搭浮桥渡过湘江,西进益阳。朝廷军队上当,果然火速沿东安赶往湘潭,太平军终于得以脱身。此时距他们9月开始围攻长沙已经快3个月了。
他们在益阳截获了几千艘渔船,便乘船过临资口,越洞庭湖抵达岳州。在岳州,太平军缴获了吴三桂</a>在康熙</a>朝的三藩之乱中窖藏于此地的军火。岳州城的多数守军听闻太平军前来,早已提前出逃。12月13日,也就是抵达岳州的4天后,太平军攻下了这座城池。除了吴三桂留下的军火外,他们还另外截获了5000多艘船只,装备大大改善。他们紧接着沿长江行至汉阳,12月19日破城。他们放火烧了通商口岸汉口,随后便渡江攻打武昌。总督以守湖南为由未至,湖北巡抚已尽全力防御,此时从湖南赶来的向荣援军距离武昌城不过3里开外,太平军被夹在援军和守军之间,但双方似乎都不愿与太平军交战,加之连日阴雨,正好给了他们消极作战的借口,而太平军则正好借机布下炸药。1853年1月13日黎明,武昌城门被炸开,巡抚拼死抵拒,最终还是不敌太平军,以身殉国。
此时赛尚阿已被革职,徐广缙接任钦差,但他抵达长沙时,太平军已经撤离,他赶到岳州时,武昌已经失守。徐广缙因此被革职,其职位由向荣接任。
听闻武汉未有恶战而连失三镇,朝廷非常震惊,决定命琦善从直隶、陕西和黑龙江挑选骑兵步兵前去河南驻守,严防太平军进犯京师。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林则徐</a>被革职,当时前去接任钦差的就是琦善。向荣此时殊荣加身,这才开始积极应战,若他早有这样的态度,武昌也不至于失守。太平军自认没有长期守住城池的把握,便赶忙调集了数千艘船,于1853年2月8日离开武汉,夹江东下。据说此时的太平军人数,男女老幼都包括在内,已经达到了50万人。上万舳舻蔽江而下的场景必然产生了不小的震慑力,太平军就在向荣的眼皮底下向着江宁进发,去建立他们自己的天国。
在太平军沿江东进途中,沿岸所经城镇无一不遭其抢掠。两江总督原本已抵达其辖区边界武穴,准备在此迎战,却突然又决定撤回江宁,一方面是出于畏惧,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手中兵力太少。他先派了一个总兵前去拦截太平军,但此人很快败下阵来,于是两江总督和江西巡抚仓皇出逃。2月17日,没有设防的九江被太平军一举攻下。过安庆时,安徽巡抚死于太平军之手,布政使守城失败,2月24日,安庆失陷,布政使逃亡舒城,仅一周后,舒城被克。太平军连战连捷的消息搅得京师的大员们惶惶不可终日。总督出逃,江宁城的防守便应由江苏巡抚负责,哪知这位巡抚也借口战事需要,逃到镇江去了。3月8日,太平军兵临江宁城下,9日破城,江宁失陷。朝廷称八旗军拼死保卫内城,但事不久后密迪乐便从太平军口中得知,实际上满人纷纷跪地求饶,要除掉他们就和宰羊一样容易。
△ 安徽被扫平后,东王杨秀清亲率大军溯江而上,企图攻下武昌,从而控制天京上游地带的长江制水权。湖广总督吴文镕督师挺进黄州堵截太平军。当时正值新年,吴文镕以为太平军会放松警惕,便于2月7日发兵攻打,不料却被太平军击溃,吴文镕战殁。太平军避开朝廷军队继续向武昌进发,而朝廷军则在新任总督指挥下退守武昌上游的金口,而武昌除了有士兵把守城垣外便毫无防御。1854年6月26日,武昌失守,自此,长江流域从武昌到天京全部处于太平军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