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把神武天皇即位的公元前660年定为皇纪元年。——译者注。本书注释除标明他注外,均为译者注,之后不再另作说明。
[2]大山严(Iwao Ohyama,1842—1916):明治时代的武士、政治家、元老,活跃于日本陆军从创立到日俄战争时期,曾任陆军相、陆军大将。
[3]岩崎弥太郎(Yataro Iwasaki,1835—1885):出生于高知县安艺市,号东山,别名土佐屋善兵卫。实业家、三菱财阀的创始人。作为政商,利用明治动乱期,积聚了巨额财富。
[4]战前的日本,与皇室、皇族有关的机构称为“宫中”,内阁之下的政府机构则称“府中”。府中不能参与宫中事务。
[5]内阁制度成立以前明治政府的官制,相当于政府最高官厅。
[6]指地方神社在祭神时,负责演奏盛大、庄严的神乐的民间艺人班子。
[7]江户名药,被认为包治百病,从头痛、晕船,到胸闷、霍乱等,流行于战前。
[8]传说中的七福神之一,形似弥勒佛。
[9]在江户时代,钟声为火警。火灾时,寺庙会不停地敲钟,且钟声急促,旨在唤起更大范围内居民的注意。
[10]井上馨(Koru Inoue,1836—1915):武士、长州藩士、政治家、实业家,曾任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内务大臣等职。
[11]森有礼(Arinori Mori,1847—1889):明治时期政治家。鹿儿岛藩士出身,1865年受藩的派遣,赴英留学。1867年,转赴美,翌年归国。入仕明治新政府,提倡废刀论、创设明六社,宣传启蒙思想。1885年,出任伊藤博文内阁文相。1889年,因所谓“对伊势神宫不敬”遭西野文太郎暗杀。
[12]新岛襄(Jyo Niijima,1843—1890):出生于上州安中藩士家庭,幼时接触汉学、兰学,曾汉译《圣经》。1864年,脱藩赴美留学,皈依基督教。1875年,创设同志社英学校(今同志社大学</a>前身),传播基督教的自由自治思想。
[13]日本旧制小学</a>,对满六周岁以上的儿童实施初等普通教育的学校。从明治十九年(1886年)起,在全国设立,修业年限初为四年,明治四十年(1907年),改为六年。
[14]板垣退助(Taisuke Itagaki,1837—1919):明治期政治家。土佐高知藩出身。因会津战争的功绩,主导战后藩政改革。1874年,结成爱国公党,发表《设立民选议院白皮书》,并在土佐设立立志社,领导自由民权运动。1881年,再结成自由党。1898年,与大隈重信组成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出任内相。
[15]明治时期警察官的警衔,位于巡查部长之下。
[16]因大津港位于琵琶湖南岸,故亦称湖南之变,或湖南事件。
[17]大隈重信(Shigenobu Ookuma,1838—1922):日本近代武士、政治家、教育家。佐贺市出生。作为政治家,历任参议兼大藏卿、外相、内相、内阁总理大臣和贵族院议员等职。作为教育家,创设早稻田大学,并任首任校长。大隈重信曾作为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为改正西方列强强加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而奔走,但同时也是日本强加于中国的“对华二十一条”之始作俑者。
[18]板垣退助(Taisuke Itagaki,1837—1919):近代武士、政治家,伯爵。高知市出生。作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主导者,也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倡导者。曾多次出任国务大臣和总理。
[19]小福、小鹤均为完造童年的伙伴。其中,小福似为后文的河合福一。
[20]即今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的千岛列岛。1855年,日俄缔结《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择捉以南划为日本领土。1875年,又根据《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桦太(即今库页岛)与北千岛交换,千岛列岛整个划归日本。
[21]指东京。
[22]旧时指国道、县道以外的道路。
[23]明治以降,战时或事变之际,统帅陆海军的最高机关,直属天皇。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设立,一直存续到太平洋战争终结。
[24]古地名,即今秋田县、山形县。
[25]日本旧制,对毕业于寻常小学者进一步实施高一级初等教育的学校。修业年限为两年,非义务教育,属高等科。
[26]大寺安纯(Yasuzumi Ohdera,1846—1895):陆军少将、步兵Kawabata,1842—1913):原名滝之助,东京人,日本画家,泥金画家左兵卫之子。
[133]桂太郎(Tarou Katsura,1848—1913):武士(长州藩士)出身,陆军大将、政治家, [200]吉野作造(Sakuzo Yoshino,1878—1933):大正期活跃的思想家、政治学者。宫城县大崎市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他力倡民本主义和主权在民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大正民主”时期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过袁世凯</a>长子袁克定的家庭教师。
[201]原文有误,所谓李仆俊,应为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著述和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陈独秀</a>等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任《劳动界》主编。同年12月,代理上海党组织书记,并主编《新青年》。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 [328]鹿地亘(Wataru Kaji,1903—1982):小说家、评论家。大分县出生,原名濑口贡。于东京帝大在学中加入日本普罗艺术联盟。中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组织反战同盟,并与鲁迅交游。归国后,1951年11月,于神奈川县藤泽市遭美谍报机关绑架,并被非法监禁一年,即所谓“鹿地事件”。战后,致力于日中友好。著有《像火一样,像风一样》《脱出》等。
[329]秩父宫雍仁(Yasuhito Chichibunomiya,1902—1953)亲王:日本皇族,大正天皇与贞明皇后的 [389]《采菲精华录》,姚灵犀</a>著,天津书局1941年版。
[390]日本出版标准开本,188毫米×130毫米,相当于中国出版物的32开。
[391]杨子(约公元前450—370年):本名杨朱,魏国(一说为秦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贵己”“轻物重生”“人人不损一毫”,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92]窅娘: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a>李煜</a>的宫嫔。出身平民,本为采莲女,因姿色出众被选入宫。据说有胡人血统,眼窝深陷,故被赐名“窅娘”。窅娘善舞,舞蹈时,为了使足部看上去更美,常用棉帛裹双脚,屈作新月状。窅娘并非女子缠足 [402]战国时代武将筒井顺昭病死时,嗣子顺庆尚幼,难撑局面。家人为了对外隐瞒顺昭已死的事实,找来声音酷似顺昭的市井盲人杢阿弥躺在寝室,对外则谎称顺昭病了。待顺庆成人,对外正式发丧,杢阿弥又回到了市井中。这个传说比喻暂时良好的状态也无非是泡影,一切终将化作乌有。
[403]洋纸计量单位,1连(R)相当于1000张洋纸或100枚纸板。
[404]江户时代庶民教育设施,由僧侣、武士、神官、医生担任教师,向底层百姓传授基本读写和算盘等知识,教科书有《庭训往来》《童子教》等。明治以后,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