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急需解决的外交问题是日本的侵略。最开始,日本不如中国强大。但1868年后,日本迅速向西方学习,把西方不得不教的一切杀人高招都学到了手。1894年,日本人决意在中国试验新兵器,就像俾斯麦在丹麦练手那样。清政府还跟以前一样目中无人,完全不知道失败就在眼前。争议点是朝鲜,双方都说自己是宗主国。当时,还找不到什么缘由请出中立一方明断孰是孰非。日本快速出手,大败中国,但在稳拿朝鲜之前又不得不跟俄国交手。1904—1905年的俄日战争主战场位于满洲。之所以是在这里,是因为俄国跟中国交好,中国把满洲赏给了俄国。俄日战争结局是:旅顺、满洲南部向北一直到奉天都给了日本。 “少年中国”发现可以引导大众舆论,壮大反日声势。1919—1920年的北洋政府落在亲日派安福党手中。但在1920年夏天,安福党遭到驱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少年中国”群情激昂,影响了驻扎在北京的将士。安福党党魁前往日本公使馆避难。自此之后,北洋政府不敢公然献媚日本,总想得到美国人支持。日本不择手段巩固在山东的地位,但心里很清楚,美国可能随时再提山东问题。华盛顿会议刚定下来,日本就频频找中国谈判,希望在会议开始之前就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很明智地拒绝了日本幻想出的特许权要求,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撤军。在华盛顿,双方都同意接受英美联合调停。美国大众舆论施压,促使美国政府在山东问题上态度坚决。我了解到,英国代表团大体上也和美国站在一边。日本得到了一些特许权,但如果美国在山东的利益还能再维持五年,日本人得到的特许权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就这一话题,我将在《华盛顿会议》一章深入去谈。
有一个问题华盛顿会议不愿涉及,但对远东事关重大。这个问题就是苏俄问题。在1922年热那亚会议以前,外交界心知肚明,装糊涂不提苏俄这个国家,但布尔什维克一贯“狡黠”,对这个糊涂不买账。布尔什维克党的存在让美国很尴尬。因为,和日本发生争执后,美国不情不愿,但又不得不与苏俄结盟。日本对苏俄所作所为一向跟其他强国一样恶劣。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暴动之际,协约国联合占领海参崴,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全都撤兵,只剩下日军无动于衷。如今,贝加尔湖以东,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西伯利亚部分成立了一个国家,定名为远东共和国,首都立在赤塔。日本反对建立这个共和国。虽然理论上而言,这个共和国不是布尔什维克掌权,但实际还是他们执政。日本扶持了一批高尔察克式人物,比如谢苗诺夫、霍尔瓦特、恩琴等为日军卖命,都以失败告终。但日军仍在海参崴盘踞,并占领了海参崴所在的滨海边疆区一大部分区域。不过,占领军一直强烈表示希望撤退。
布尔什维克执政之初,俄国人失去了北满洲。目前,该地区受日本控制。中国人和布尔什维克反对派组建了董事会,双方各占半数,管理东清铁路。该铁路贯通满洲地区,连接西伯利亚铁路。1914年前,北京和欧洲还不通铁路,这让在远东做生意的欧洲人很是苦恼。不通铁路意味着从北京写信或旅行到伦敦本来两周时间就够了,现在得花上五六星期才能到。欧洲人最开始以为错就错在布尔什维克人身上,但后来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原因是东清铁路受布尔什维克反对派控制。美国各阶层也对这条铁路线感兴趣,希望国际共管。与此动机类似,美国万德利普集团也在勘察加半岛和西伯利亚东部获得了渔业特许权。这让那些希望在西伯利亚获得利益的美国人迫切感到要跟俄国人交朋友。如果日本跟美国开战,布尔什维克很有可能抓住这次机会,解放海参崴,恢复俄国以前在满洲的地位。
当然,布尔什维克很同情中国青年学生,热情支持他们。如果布尔什维克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渡过现在的难关,就很有可能得到亚洲所有进步人士的认可,那些希望亚洲摆脱列强暴虐统治的人也会肯定他们。华盛顿会议没有邀请布尔什维克人参加,因此他们没有签订会上通过的任何一个协议。所以,布尔什维克有可能做到公正无私,让日本、英国、美国的野心受挫[21]。美国跟其他列强一样,都有野心,只不过他们意在经济不在领土罢了。如果美国在远东获胜,中国必将美国化。到那时候,中国外面会套着政治自由的外壳,但里面会拴着经济文化的枷锁。苏俄还不够强大,不能以这种方式主导中国,但有足够力量为中国争得某一方面的真正自由。当然,从目前来看这还只是一种可能。但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因为,如果大家都不愿记住这一点,把苏俄当作微不足道的力量,那么以何种方法解决远东问题都不会长久。但苏俄究竟要在中国事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现在还预见不到。
* * *
[1]关于这个话题,乔治·格里森(George Gleason)在《日本之我见》(What Shall I Think of Japan?) [2]参见陈友仁信函,刊载于1921年10月20日《日本每周纪事报》。
[3]体现这份协议的照会摘自蒲雷的《日本外交政策》 [10]参见米勒德著作 [16] [18]蓝辛书中讨论日本问题的部分遭到痛批。添田寿一博士以日本人视角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山东问题和日本一事》,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21年6月出版。我认为,只要不是日本人,都不会认同添田寿一博士的观点。
[19]参见山东条款。全文出自程锡庚《现代中国》 [21]苏俄致函各强国,抗议华盛顿会议对东清铁路的讨论方案,认为这一问题只有中俄可以讨论。还宣布,苏俄完全有行动自由,得到各国对俄国劳动人民权利的尊重,并提出与这些权利相一致的要求(《每日先驱报》1921年12月22日期)。这是一种新式帝国主义。修筑东清铁路的不是“俄国劳动人民”,而是中国苦力工人。苏俄贡献的是资本。但我们惊奇地发现,布尔什维克认为,贡献了资本,就能继承资本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