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居民约96370人)
贸易统计
1897年贸易总额是关平银12973616两,合1800000多英镑。
1897年货运总额是1727251吨,英国承运了1417135吨。
从上海到香港的途中,我参观了厦门。厦门坐落在海门岛上,位于北支江口。
通过1858年的《天津条约》,厦门 我想评论一下食盐专营。它抬高了食物价格,变成了针对穷人,而不是富人的一种税收。毫无疑问,这种专营,影响了中国人身体的精力与活力。就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食物中缺少食盐,确实是许多流行病发生的原因,而这些流行病本来可以预防。
食盐禁止进口,并且,按照条约规定,进口咸鱼要以价值的5%作为税收。因此,厦门人吃的咸鱼,几乎都是从海外进口。厦门海岸盛产各种鱼类,如果废除食盐专营制度,咸鱼贸易将会蓬勃发展。
谈到持续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事件,我在厦门,可能发现了这种灾难不断发生的原因。
粮食可以自由地从海外进口,但是,不经中国政府特别许可,不能在不同地区之间贩运。
我在厦门时,加德纳先生是英国领事,到此之前,他在长江上游地区当领事。他给我讲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说明现在的禁运是在浪费资源。他记得,在漳州和潮州,稻米是2美元一担;厦门距两地约30公里,米价是3美元一担。但是,政府不允许稻米在这些地方之间流通。
当地稻农,只把本地当作市场,自然地以本地的需求为限,不生产太多的稻米;并且,如果本地稻米的产量不足,价格上涨,他们也能从中获利。
如果本地粮食大量减产,其他地区也供应不了粮食,那么,饥荒就在所难免。
加德纳先生告诉我,在长江上游地区,每当洪水过后,像尼罗河一样,沿江都会沉积大量淤土。在这些土地上,不用耕种,不用施肥,小麦也能丰收。人们只要把种子撒在正在退去的洪水中就行。然而,由于各地区间的粮食禁运,长江流域的人们不会利用这种自然条件,以增加自己的财富。
加德纳先生还告诉我,他曾亲眼看到,在整块整块地里,成熟的玉米被糟蹋。人们要么把牛赶进田里;要么砍掉叶子,把玉米秆当柴火烧。
上述这些弊政,不可避免地会使很多人生活贫困,也是阻碍英国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因素之一。中国人手里有足够的钱,才会购买我们的货物。如果能够整改这些弊政,就能保证整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使人们有钱购买外国产品。那么,在这种改变了的环境中,外国产品就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商人们告诉我,这个地区可以大量种植小麦。但,我指出,由于禁运,所以不值得任何农民花费时间,从事这种产业。
广东省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早在1882年,皇家工程队的弗莱明上尉,就在此地勘察过,他在报告中说</a>:在距厦门4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煤矿和铁矿。矿区长度超过55公里。由于当地政府消极反对,到现在也没人来开发这些矿藏。
如果外国人能获得内地居住权,毫无疑问,这里能有一些规模巨大、利润丰厚、日渐发展的产业。弗莱明先生发现的产矿地,名字叫安海。
只需要修建一段20公里长的小型轨道或铁路,矿产就能运到码头。
有人告诉我,日本正试图获取特权,想得到这些矿藏。
就我所关注到的所有情况来看,是官员顽固的保守主义政策,致使厦门贸易发展困难。
这里的厘金税比我考察过的任何地方的厘金税,都令人恼恨。子口单的范围非常小,关卡非常多,限制了货物的运输,并且这里的管制还比较严格。商人们告诉我:他们从来不知道厘金税要在哪里交,交税的日期和数目一直在变动。这里的厘金税名目繁多,是当地厘金税的一大弊端。
我发现,在新的航运章程实施以后(外国船只可在内地航行),这里新增了十二艘新轮船,其中六艘悬挂的是英国国旗。
从厦门移居到新加坡的中国人,每年约有十万,其中有一半留在了当地。新加坡政府是否乐意接受中国人,我不太清楚;但是,厦门人与英商的关系最为友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周年庆典的时候,厦门的中国商人也自觉地张灯结彩,表示庆祝。
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人对英国人的信任。在日本占领台湾之前,一些中国人邀请布鲁斯和卡斯两位先生——两位英国商人,到台湾去劝告华人。在二位先生的劝告下,台湾人放弃了武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