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居民约150000人)
南京不是一个通商口岸。我乘坐南琛号炮船,于1898年12月9日到达此地,到岸时,受到鸣炮15响的礼遇。
总督刘坤一派南洋舰队提督刘旭来拜访我。他们告诉我:从上海来的法国总领事白藻泰先生,现在也在南京,并待在一艘法国巡洋舰上,正强迫总督划给他部分上海租界。对于此事,他和随从们表示非常担忧。
我和刘坤一总督有过两次长谈。总督衙门距我登岸地有四英里半。登陆后,一路上有数千名士兵和旗手夹道欢迎。到达衙门,我受到总督的亲切接见。我感谢他提供炮船,帮我完成使命;并对我所受到的礼遇表示惊讶。他回答说,这是为了尊重与大英帝国的友谊。
我向总督说明了此行目的,并指出:英国国内商人,非常关心英国商贸在中国未来的安全问题。他像汉口的张之洞</a>总督一样,也非常担心不久将会发生暴乱。当我追问原因时,总督给出了几条理由:
1.厘金以前用于地方经费开支,但是现在都用于偿还外债利息,所以,政府为了维持开支,必须另征税收。
2.把税收支付给外国人,人民感到不满。 [1]
3.由于缺少资金,必须缩减军队。
他还说道,近来由于黄河决口,大批难民正从江苏北部涌入他的地盘,他也没有足够的军队来维持秩序。
我对总督说,按照当前这种情况,在中国有可能发生两种骚乱,无论哪一种,它们对商贸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一种是政府势弱,人民叛乱;一种是普遍的反对外国人。总督表示,对于 总督请我视察他的军队、舰队、防区内的炮台、兵工厂,以及水陆武备学堂。
关于军队、舰队和兵工厂的报告,在书中其他部分详述。
我参观了创建于1890年的中国水师学堂。现在,学堂中有六十名学生,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他们的教习是一名英国机械工程师。学堂配有出色的工作间,齐备的工具、机器,修理和制造锅炉、机器的机械设备很齐全,并且,这些器械设备都是英国制造。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学习兴致很高。英国教习哈利迪先生告诉我,这些学生能够快速学会运用任何种类机械的技术;在此学习五年以后,能够学会用英语交流;所有学生都是上等阶层的子弟。
学堂内也设有木工车间,所有设备井然有序,资金用得恰如其分。这就表明,如果经由外国人适当的指导,中国人也能发展机械商业。
中国现在没有海军,然而,南京和天津却有两所优秀的水师学堂,这事让人感到奇怪。
我又参观了武备学堂,它创建于1895年,可以容纳120名学生。我参观时,学堂仅有70名学生。依据学习情况,他们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每月生活费六两,第二等四两,第三等二两。他们也都是来自上层家庭。他们在这里学习三年,然后被派到中国各地军队中。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去了两江地区,总督刘坤一的辖区。
我请求参观他们的集队演练,他们做得很好。一名中国军官负责训练他们,这名军官最初由一名德国军官培训。
他们配备了购自德国的现代毛瑟步枪。他们是一群聪慧的年轻人,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大多数来自湖南。
这又是一个例证:只要组织得当,中国人任何事都能做好。
北京政府负责学堂的部分经费。然而,在中国总能发现一些反常的事,比如这两个学堂。在两个学堂中,水师学堂的经费开支,尽管相对于它培训出的学生来说投资不算太多,但是也不少;而陆军武备学堂的经费开支则非常少。由于中国没有舰队和海军工厂,因此,花大代价训练海军军官就是浪费钱财。把钱财投入到中国实际需要的重组军队方面,才是明智的选择。
12月12日,我乘坐南琛号离开南京时,南洋舰队以礼相送。依照刘总督之托,我沿长江参观各处炮台。
从南京出发不久,我收到了刘总督的来信,这表明刘总督很关心英国贸易:
致贝思福勋爵:
感谢您的来信。您盛意来访,我却未能充分尽到地主之谊。我必须对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承蒙厚爱,以照片相赠,使我时时感到您就在我身边,还在继续谈天</a>。
我衷心希望:中英之间的友谊日益深厚;有困难时能够互帮互助;实现您的殷切期盼——中国能保持统一完整;英国的商贸利益能够得到保护。
刘坤一 南京
注解:
[1] 这个理由不正确,厘金只是保证外债安全的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