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六章 独创性因素_动力心理学

作者:武德沃斯 字数:4125 更新:2025-01-09 15:01:47

如果动力心理学将它的关注点局限于本能的过程和习惯的过程,甚至也适当地强调选择因素,那么,它就超不出平常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范围,并因而引起这样的疑惑,即这样一种心理学似乎太过于片面化了。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真要理解人类心理的工作原理,我们就必须理解那些确实有智慧的人的工作方式,如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拿破仑等等,他们都属于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中的原创天才。发明、发现、艺术创作、独立的思考和行动等等,这些都被认为是智力的特殊标志。因此,我们就必须努力地去理解它们。

天才的伟大成就,只能间接地从远处加以检验,因为伟大的创造性活动不可能直接摆在心理学家的眼前供他观察。即使一个天才人物转而成为一个心理学家,他也将发现很难抓住他那创造性的伟大时刻,因为在那样的时刻,他被他的思想的脉动带向远方,不可能停下来对他的思想的脉动进行心理学的观察。真正天才的活动,同样也是很难进行内省的。所以,我们至多只能从高度入迷的投入来想象创造性的思维,这个高度入迷的投入状态似乎就是真正创造性的活动的典型特征。牛顿将他自己的手表,而不是别人给他带来的鸡蛋放入锅中蒸煮准备做午餐,高斯连续很多个小时一头扎进他的数学演算之中,乃至于有关家人的悲痛消息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且不管这些说法是否在事实上是真的——都可以被看作高度原创性的思想状态的典型特征。原创性思想状态的另一个典型特征,经常在作家和作曲家的创作活动中被证实,那就是在他们创作作品的某些特殊的时间,其创作的惊人速度。他们的创作活动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开始,但是一旦开始了,其作品就行云流水般快速生成。伟大天才们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其成果的数量:几乎所有真正伟大的画家,或是作曲家、小说家、科学发现者、技术发明者等等,都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他们的如此的勤勉,正指明了在他们内心存在的强大的驱力。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每一个天才都有他自己特殊的创作领域。其中有些人在两个相关的领域中都表现出创造性,如绘画和雕塑,甚至是军事和政治、物理学和数学等等。有些时候,一个在某一领域中拥有创造性的天才,还在另外一个完全无关的领域中做出有趣的虽然未必真正重要的贡献来,如歌德的颜色理论、恺撒关于语法的作品等等。有史以来的伟人们,都是因一种或者至多两种相关类型的成就而闻名,这一点真的非常值得注意。这个事实可能意味着天赋的专业化。或许我们应该相信,天赋真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分化的。或许,莎士比亚永远也写不出培根的作品,培根也永远写不出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他们的天赋存在于不同的方向上。然而,独创性天才经常在不止一个领域内表现出独创性,而他没能在不止一个领域有高水平的成果,主要是因为缺乏时间。一名初学者可能在态度上有独创性,但在成就上却未必有独创性。一个人在能够为一门科学或艺术做出重要贡献之前,必须先占有该领域已经存在的材料。这一点可以很容易从任何一门科学或艺术的历史中得到说明。伟大的艺术家从来不是偶然地出现的。从艺术的历史如希腊戏剧史、哥特式建筑史、现代音乐史</a>等等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从开端时的粗糙、简单,到程度越来越高的复杂性、丰富性、精致性的发展,其中每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都将自己的工作奠基于他的直接前辈的作品之上,直到最后似乎达到了一个限度,于是兴趣便开始转向该门艺术的某一新的风格或形式之上。在科学和发明中,这种情况甚至更加明显:不管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具有原创性,他也必须以他的前辈积累下来的成就为基础,才能有所创造。

在伟大天才的传记中凸显出来的另一个事实是,他们的独创性的高峰都出现在他们生命的早期年龄段。亚历山大在他33岁时完成了其惊人的伟业。恺撒在经历了一段作为政治家的成功生涯之后,在相对少见的40岁这样高的年龄时另辟蹊径成为一名军事天才。拿破仑在27岁时成为法国军队的首领,而且,他的一生中最成功的战役都是在随后10年内完成的。牛顿在30岁时出版了他最具独创性的作品之一《光与颜色的新理论》。赫尔姆霍茨最伟大的作品在他35岁时出版。贝多芬在他34岁时创作了《 普通人按部就班地执行他的日常工作,很少能显示出独创性。由于周围环绕的事物绝大多数都是早已熟悉的,所以他以一成不变的旧有的方式来感知它们,或像他习惯的那样干脆忽视它们。他以他已经学会了的常规行为去满足对他的常规要求。即使他面对的事物有几分新颖,他也会把它们当作熟悉的那种类型的事物,而对它们的新奇之处毫无反应;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他要面对的情境是新的,他也会尽最大努力以旧有的反应方式度过。对他而言,生活是由惯性引导着的,而且,随着他逐渐变得相当好地适应了环境之后,惯性也就能够引导他的生活顺利地进行。然而,即使是对于这样一个人而言,仍然有一些独创性的余烬潜伏在他身上,时机成熟时便能够死灰复燃。如果我们要问,有利于唤醒独创性因素的条件是什么,那我们在如下格言中就能找到一个广为接受的答案:“需要乃是发明之母。”广义上讲,“发明”包括所有形式的独创性行为。这个格言的要义在于,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式是没有任何阻力的,只有在需要的刺激下才有可能偏离这个程式。为了回复到为我们所偏爱的那惯常的表达模式,需要就构成了独创性活动的驱力。这个格言可以被当作动力心理学的定律之一,以下就从这个角度来检验一下这个格言。

任何格言都只具有部分的真理性,所以我们不应该期望从一个格言中找到全部真理。这里的情况也是一样。需要一定不能太极端、太严格,这是因为,如果需要太极端、太严格,那就只能采用按部就班的旧的程式化反应,而不允许自由发挥。在极端严格的需要之下,一个人宁可回归本能也不愿进行发明。通常说来,发明都要求有一定程度的闲暇、一定程度的免于直接危险的自由。

使发明得以诞生的需要,通常也不是纯粹外在的需要。或许我们应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纯粹外在的需要。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除非他拥有生活下去的意愿,除非他在自己生命的内部拥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趋势,否则,外在的要求和剥夺对他来说也就都是无关的了。能够驱动一个人去行动的,主要是他自身的需要或趋势。而需要中涉及的外在因素,则表现为内在趋势追求实现的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无论对于一个人而言还是对于一只动物而言,只有当指向于某个完成反应的驱力已被唤醒,但通向这个完成反应的进路又被阻断时——当然这里必须对探索反应和尝试与错误的过程留有余地,实现独创性行为的条件才会出现。

正如前面已经指出过的那样,独创性的行为尤其需要有它的驱力,因为独创性的行为与按部就班的程式化行为是恰恰相反的。而为独创性行为提供驱力的趋势,在一些作者看来,必须由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某种强烈的原始本能来提供。在他们的观点中,危险、作为节省型需要(economic need)的饥饿、竞争以及性冲动等等,最常被认定为这种原始的动机力量,其中的任何一个当然都可以给趋势提供驱力。然而,如此限定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理由的。给趋势提供驱力的动机力量,可以是个人经验中添加到原始本能力量之上而形成的任何动机力量之一。而且,正如天才向我们显示的那样,这种动机力量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兴趣。高斯如此专注于他的数学发现以至于忘了饥饿,又对朋友的请求置若罔闻,对此,我们不可能相信他是被饥饿、竞争或性欲冲动等驱动而如此的,或者说,他不可能是因为受到除了对他正在做的事情的兴趣之外的任何东西所驱使而如此的。普通人以卑微的方式投入劳动,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点已经受到充分的支持。驱力可以是任何导致行为活动的趋势,这个趋势,一旦被激起但又不能立刻得到满足,那么,它就会持续处于觉醒的状态以为其他机制提供动力。任何遭受阻碍的驱力,都可能会引起独创性的活动。

因此,引起独创性活动的条件,就包括一个指向某种结果的被唤醒的趋势和这个趋势所遇到的阻碍。如果我们知道了克服障碍的活动形式和在活动中显示的独创性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相对卑微的、简单的独创性活动用实验加以检验——因为只有这样相对简单的活动可以接受实验的控制,而复杂的创造性行为,如前所述,只能远距离地加以间接的检验——并希望经受如此检验的结论,同样可以适用于更高级的独创性的表现。之所以应该这么做,是因为卑微的例子和高贵的例子,就其过程的形式而言,很可能是一样的,其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的领域,而不是活动的形式。

这样的实验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实验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设计,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足够困难,从而形成真实的问题,但问题又不能太难,乃至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太长的时间。实验问题的选择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对问题解决之成功的客观测量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对成功解决问题之过程的值得信赖的内省。问题最好是那种需要一些直接的运动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与那种需要单纯的观念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相比,无论是对过程的内省还是对成功的客观测量,都相对较容易。当然,针对后一类问题设计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鲁格(Ruger)[1]的实验选择机械迷宫(mechanical puzzles)作为问题来解决。将一个对被试来说很陌生的迷宫放在他手里,同时提供给他关于如何解决迷宫问题的指导语,但不再有其他的任何帮助,除了可以向他保证说迷宫一定是有解的。在这个实验中,人类被试面临的问题情境与迷笼中的动物所面临的情境是相类似的。只是为人类被试设计的迷宫更加困难而已,从而与人类相对于动物而言的更高级的能力相匹配。实验证明,在很多例子中,人类被试的反应都与动物的反应惊人地相似。他立即进行操作,这样或那样转动迷宫,检查迷宫的这个部分或那个部分,遵循检查过的部分给出的提示。当 [3]Morgan,The Oveing of Distraction and Other Resistances,1916.

[4]参见Ach,ber das Willensakt und das Temperament,1910。

[5]参见以上pp.52-55。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