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感受或感受间的差异,是随着导致其产生的刺激或刺激差异量而增加的。乍一看,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认为感受或感受间差异开始被注意到的起点,与刺激或刺激差异的零值是一致的。但是事实并不支持这种假设。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刺激以及刺激差异在被注意到之前——我们的感受意识到之前,或者是感受间差异变得明显之前——肯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级别。相反地,人们注意到刺激或刺激差异的能力会在其值减小至零之前消失。因此,感受或感受差异的零点被发现是位于诱发刺激或刺激差异之上的。我们现在就详细地对这一事实进行研究。
我们将刺激或刺激差异被注意到或消失时的点值简称为阈限。这一术语可以同样用于刚刚能被注意到的感受或感受差异,以及导致这些感受的刺激、刺激差异或刺激比例。因此我们可以参考感受或感受差异的阈限以及刺激、刺激差异或刺激间关系的阈限值。简言之,我们可以谈及刺激阈限、差别阈限或相对阈限。当给定两个刺激,二者的相对值可以从它们的差异中获得,反之亦然;因此在后两种阈限中,一般只要提到其中一种就足够了。
为了使得触觉或视觉对距离或距离间差异的感受足够明显,其距离范围和范围间的差异必须达到一定的值,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阈限概念运用到这种大小上。我们可以将适用于集中感受的阈限称为集中阈限(或强度阈限),将适用于广延感受的阈限称为广延阈限。
最后,由于其他一般更高级的意识现象也都有着终点和起点,所以我们可以把阈限的概念和表述推广到这些现象上来。这种类型现象的例子诸如睡眠或走路时的整体意识水平,以及单个想法如何被意识到、给定方向上的注意资源集中等。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不能准确告诉大家超过阈限的意识水平对应的外部刺激阈限值是多少。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就没有必要再为潜在的心理物理过程设立阈限值?另外既然感受只与转化为这些过程时的程度有关,是否刺激阈限、差异阈限和相对阈限就不存在了?待我们讨论内部心理物理过程的时候再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们需要关注的,仅仅是处理可被直接证明的纯粹经验关系。在这一章中我将尽力证明和解释刺激阈限与差别阈限的事实本质。我还要探讨这些经验领域中阈限引发的推论和使用。接下来我将分别介绍每种阈值的测量方法。
集中阈限
刺激阈限
我们不能直接证明,为了唤起集中的光感受需要特定的刺激强度,换言之,任何有限的光刺激引发的视觉感受中都存在阈限。正如我们多次提到的,由于内在光引发的兴奋状态,眼睛的亮度水平总是处于阈限之上的,所以每个外部光刺激只能增加已存在的兴奋。事实表明,这种增加必须达到一个既定的力度才能被觉察到,这种强度应该归为差别阈限。
然而关于这种变异的话题我们不得不提到颜色的问题,就满足可见性而言,必须达到以下条件:(1)屈光程度与相应的频率必须超过一定的限制;(2)强度或振幅必须超过一定的限制;(3)颜色必须覆盖足够大的面积,而且其落点越远离视网膜的边缘越好;(4)不能有太多白色混合在这个颜色里。
就 考虑到声音强度,阈限的事实本质可以很容易被证明。
如果将一个声源移得越来越远,我们最终将根本听不见,尽管事实是到达我们耳朵的声波并没有减少到零。把声源移近耳边会放大声音,这会给我们形成一种印象,声音没有被知觉到是由于它的强度太弱,而不是没有强度。
因此我们不能听到远处的铃铛发出的声音。但如果在同样的距离有100个铃铛同时响起来,我们就能听得到,虽然我们并不能听到其中任意单个铃铛的声音。这一距离上的每个铃铛肯定都对我们的听觉产生了贡献,虽然没有哪一个本身足以引起可觉察的听觉。
树林里单条毛毛虫摄食的声音是听不到的,但是大量毛毛虫摄食的声音就能很清楚地被听到;然而大量毛毛虫发出的声音仅仅就是每条毛毛虫声音的总和。因此,每条毛毛虫肯定都对我们能听到所有毛毛虫的声音做出了贡献,尽管事实是单条毛毛虫的声音不能被我们听到,因为它的声音本身并不足以激发我们的听觉。
我们周围总存在着一定量的噪音,但是除非达到了某一特定的点,否则我们会认为什么也听不到。
在顺势疗法[4]的稀释过程中我们尝不出最苦的物质,但对药液进行充分的浓缩就会带来苦味。
毫无疑问,空气中总是混杂着许多带有气味的物质,但我们并没有闻到是因为它们的浓度太稀了,然而狗或者是拥有敏锐感觉器官的原始人能够追踪到我们闻不到的气味,但当气味变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同样清楚地闻到。
单个电池对人可能不会造成什么明显的感觉,但由多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就会对人造成较大的电击反应。
任何对于我们身体产生的压力只需要充分分散开来,就不会被我们所觉察,虽然它本身仍没有造成影响。
差别阈限
一般来说,刺激差异一定存在一个特定值,达到这个值水平就会被认为是有区别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适用于所有感觉范畴的最小可觉差法,就是完全基于这一事实。
再没有能比投影实验以更优美、简单而引人注目的方式来证明视感觉范畴内差别阈限存在的方法了,我们曾引用它来证明韦伯定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实验的场景:
我们将相邻的两盏灯放在一个物体前面,这样会投下影子。每盏灯投下的影子都会被另外一盏灯所照亮,而周围背景则是被两盏灯照亮。如果将其中一盏灯的灯芯变小或者是将它从投影的物体前移走,投影将会变得越来越弱,而周围照明条件与投影的差距却越来越小。最后投影消失了,看上去似乎被周围背景的照明所吸收了,尽管事实是两个光源都还在。当我 由于一颗由太阳照射而可见的彗星介入并不会明显削弱恒星的光辉,而是在它前面形成一道光幕,可以推论说这时候彗星的亮度不及恒星的1/60,否则相当于恒星亮度1/60的介入光肯定是会被觉察到的。因此我们最多可以认为彗星是恒星光亮度的1/60。那么做个假设,使彗星变亮至原先的60倍,它将会和恒星的亮度相等,然后如果让它再变亮至60倍,也就是3600倍,那么这颗彗星将会是恒星亮度的60倍,那么反过来由于它亮度占优,将会使恒星消失看不见……因此,我们可能会认为月光会使所有 * * *
注释:
[1] 费希纳选择根据频率来区分光谱。虽然频率经常用来表征电磁连续体的其他部分,例如收音机的频率等,但现代光谱使用中更多采用波长来表示可见光。这个术语的使用暗示了费希纳是根据光波振动的速度来标识可见光的。这种奇怪的用法在现代文献中有保留下来,例如低频或高频等。——译者注
[2] Müller''s Arch., 1849, p.279.
[3] Gr?fe''s Arch.f.Ophthalmol.,Ⅲ,pp.38 ff.
[4] 指的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需要使用一种能够在健康人中产生相同症状的药剂,即以毒攻毒。——译者注
[5] Vierordt''s Arch., 1852, pp.438, 587.
[6] Pogg.Ann.L.Suppl., pp.412 ff.
[7] Compt.rend., 1857, p.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