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以同样的方式呈现,两个主体或器官对于同一刺激的知觉仍可能是一强一弱的,也可能是同一个主体或者器官,在不同时段对于同一刺激的感觉一强一弱。相反,不同强度的刺激可能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被感知为具有同等大小。相应地,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主体或者器官在不同时段的感受性程度有强有弱造成的。
当感觉器官瘫痪之后,即使最强烈的刺激也不会被感觉到——此时感受性为零。另一方面,在一些兴奋状态下,即使是最微弱的光或者声音刺激,都会给眼睛或耳朵以生动,甚至是烦人的感受——器官的感受性大幅度地增加了。这两个极端中存在着所有可能的感受性等级梯度。因此,有足够理由来区分和比较感受性的等级大小。问题是:怎样能够准确地区分?怎样进行真正的测量?
我们应该考虑接下来的这个问题。一般的数量测量包含对同一个单元量在一个物体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确定。[1]在这种界定下,感受性是一种抽象能力,就像抽象的能量一样不易测量。但是实际上我们是通过测量与之相关的其他指标,而不是测量感受性本身来确定它的值的,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函数,这个函数是由这个指标概念随着感受性变化而增减的趋势而得出的——也可能反过来,即感受性随着这个指标概念变化而增减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对感受性进行间接测量,即采用和能量测量相同的思路。我们没有对能量本身进行测量,而是测量相同质量的物体所能获得的速度,或者是相同速度之下不同质量的物体,通过这些相关或者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指标推导能量值。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即测量同样大小刺激产生的感受性强度,或者引起同样强度感受性的刺激大小。在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定义中,主要把注意力集中于集中感受,而这严格来说仅仅涉及了刺激的概念。不过,感受性的测量可以从集中感受的范围转移到广延感受,与下面的事实一致。
众所周知,韦伯的实验中,把卡尺的两个尖端在皮肤上分开一定的距离,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刚好被注意到。通过对他的程序进行调整(后面我会更详细地解说)后进行测试,我们完全可以确定卡尺两端的距离在不同部位的皮肤表面是不是大致相等的,这套测试的结果表明,刚刚能够注意到的实际距离(或者更一般地说,感受表现为同等大小时的距离大小),随着皮肤表面的不同部位而变化。使用后面将要提到的这种方法同样也能够证明,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能够刚好注意到距离变化的差异值也不同。类似于在不同部位皮肤表面,空间大小知觉和空间差异大小知觉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在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上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中央凹和外周区域之间。因此可以说不同的感受性,有的是知觉表现得更广,有的是表现得更集中,可以简单地分别称它们为广延感受性和集中感受性。
皮肤和视网膜上不同位置广延感受性的绝对和差别性测量,必须以同等大小感受程度、差异程度、比率程度的倒数形式来获得,就像测量集中感受性时,需要通过同等强度感受时的强度差异,或者是强度比率来获得结果。例如,皮肤上某区域的广延感受性是另一个区域的两倍,那也就是说,假设在后一个区域上,某段距离能够产生一定的感受,那么这段距离的一半,放在前一个区域里,就能引发同等的感受。
尽管我们所讨论的各个部位的广延感受性,无疑与包含在某个区域的所谓感觉环的数量存在着依赖关系,但把广延感受性的测量和感觉环的未知数量联结起来却是无效的,就像把集中感受性的测量和心理物理过程的未知程度联系起来一样。无疑背部的某个区域包含的感觉环肯定比指尖的要少,因此背部的广延感受性要比指尖差。然而,广延感受性的概念应该考虑到由于生物序列和性状的不同,某个器官在某个方面和另一器官存在不同。如果把所有感受性的测量简化为不同感觉环的数量,那么差别感受性的测量将可能半途而废。任何情况下如果没有可得的数据,整个测量就仅仅是纯粹的推测,即使在这个领域中的确存在一般有效的从属关系,可能将所有情况下的测量导向相同的结果值,但是这种关系尚属未知。到目前为止,必须承认广延感受性和集中感受性的测量数据一样,如果根据这里所提供的原则所获得,那么只能看到观察数据的值,它们本身不会提供有关感觉与其物理活动基础间基本关系的深刻理解,但是如果和其他的数据一起,并且人们一直将它们用作纯粹观察的数据,反而就能够对确立这种关系有所贡献。
有人也许一开始就怀疑——考虑到个体差异、时间变化、无数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变化导致的感受性变异——对任何一种形式的感受性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一方面,这些变量不断变化对于准确的测量没有贡献;另一方面,因为观察到的结果都是在特定个体身上,在特定时间段、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在另外的时间段和其他环境下均没有再现,表明这些结果不恒定,因此没有价值。
确实,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心理物理领域方面确实存在测量方面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在纯粹的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并不存在。然而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对它们进行测量并获得丰硕成果的可能性被完全破坏了,而是想表明观察的范围必须扩大,引进在其他领域都尚未出现的新思路。
考虑到感受性是一个变量,我们不应该寻求一个恒定值作为它的测量参数。然而,我们可能要寻找它的区间和它的平均值,我们也可能要调查它的变化随着条件如何变化,最后我们可能还要探索在变化中保持恒定的比例关系;最后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下文中将要讨论到的感受性测量方法,不仅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提供了大量的手段方法,而且保证了足够的精确度。
在这些环境中进行彻底的观察,必然比对单个恒定不变的客体进行调查要复杂,因为单单在一个人身上执行实验,或者只在一种感觉领域内进行实验都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我们将要提及的方法手段,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开辟广阔的视野,尤其对年轻一代而言。研究本身并不困难,但它需要耐心、专注、持久力和诚信。
* * *
注释:
[1] 例如,一条绳子,1米在其中出现的频率,假设出现了5次,那么这条绳子就是5米长。——译者注
[2] 无疑费希纳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三分之一,而不是两倍的刺激,因为上文中是三倍的感受性。——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