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讲 文人英雄_英雄和英雄崇拜

作者:卡莱尔 字数:13807 更新:2025-01-09 14:53:15

——约翰逊、卢梭、彭斯

(1840年5月19日 星期二讲演)

神明英雄、先知、诗人和教士,都是旧时代英雄的不同形式,他们产生于极其遥远的过去;其中有些早就失去存在的可能,他们再也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我们今天再要讨论的文人 英雄,完全是新时代的产物;只要奇妙的书写 艺术,或者说快速书写,即我们称之为印刷术 存在着,他就会作为一切未来时代主要的英雄形式继续下去。不论从哪方面说,他都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我说文人英雄是全新的,因为他的出现还没有超过一个世纪。大约在100年前,还没有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伟人;他借助于刊印图书,努力表达灵感,而社会由此愿为他提供职位和生活资料。许多东西被用来买卖,由它们在市场上自行交易;但是,那时具有英雄气质的贤人哲士,绝不会如此赤裸裸地去做那些事情。他不修边幅,在陋室埋头于著书立说,校订出版工作。他死后,从他的墓穴里还支配着整个民族和世世代代的人们(他就是为此工作),而这些人在他生前还说不定是否会同情帮助他呢,——这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没有比这种英雄行为更使人感到奇特的了。

唉,自古以来的英雄,不得不使自己变为奇形怪状:他在世界上的面貌如此异样,世人总是不知如何对待他才好!我们觉得荒谬可笑的是,古代的人们以其原始的崇敬方式把一个聪明伟大的奥丁当作神,并对他如此崇拜;又把一个聪明伟大的穆罕默德当作受神启示的人,并虔敬地遵循其教规达十二个世纪之久;可是聪明伟大的约翰逊 〔1〕 、彭斯和卢梭却被看作某种无用的怪人,认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是为了给游手好闲者逗乐,从而报以几声喝彩,扔给他一些钱币,好让他靠此 口。这种现象 ,可能像上面所说,总有一天,也会被看作更为荒谬的事情!——同时,因为精神决定物质,所以文人英雄必定被认为是我们当代最重要的人物。这样的人可以是众人的灵魂,所有的人都照他的教导办事。世人对待他的态度是社会一般情况的最显著的特征。细致考察他的生平,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产生他的那几个特定世纪的情况,包括我们在其中生活工作的社会情况。

任何事物都有真伪之别,文人也有真假。如果从真实意义上来谈论英雄 ,那么,应该认为文人英雄对人们所尽职责永远是光荣的,永远是最崇高的,而且一度曾经被公认为最高尚的人。他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他那富有灵感的心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尽一个人的应尽职责。我说的富有灵感 ,就是指的我们所谓的“创造性”、“真诚”、“天才”以及我们难以给予美名的英雄品德。英雄是生活于事物的内在境界,也就是生活在真实、神圣和永恒的境界之中,而大多数的凡夫俗子是看不到这些深层次东西的存在。英雄置身于其中,以其言行尽力表达深层的东西,也向外表现了自身。如上所述,他的生命是自然本身永恒心灵的一部分,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如此,——只是多数弱者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总是不能真诚相待;而少数强者之所以强大、英勇和经久不衰,因为他能看透事情的真谛。文人也像各路英雄一样以上述方式尽力表现自己。从本质上看来,这与古代以先知、教士、和神命名的人物所履行的职责是相同的。各种各样的英雄降世,都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来履行职责的。

大约4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埃朗根发表了非常著名的讲演教程,题为《论学者的本质》。费希特遵奉超验哲学,他是超验哲学的杰出导师,他首先宣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或者说所接触到的万物,特别是我们自身以及所有的人,都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或感觉现象,在所有这些东西内部,存在着它们本质的东西,他称之为“世界的神圣理念。”这就是“存在于一切现象深处”的实在。人民群众不能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神圣理念,费希特说,他们只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肤浅的事物、实用性的事物和外表的东西之中,想不到在它们深处还有什么神圣的东西。但是,文人出世,主要是为他自己、也是为别人指明这种神圣理念;在每一代新人中会有新的语言予以表现;而他就是为此目的而奋斗。费希特的措词就是这样说的,我们无需与他争辩。他的这种表达方式说出了我力图用别的话表达不清、而且至今没有说出的意思:那是不可言传的神圣意义,充满着光辉、奇迹和恐惧,它存在于每个人、每个物的本质之中,——也就是创造人类和万物的上帝的显现。穆罕默德和奥丁神各自用自己的语言对此进行宣传:这也是一切有思想的人们,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在世界上进行宣讲的东西。

因此,费希特称文人为先知,或更喜欢称他为不断向人们显示神性的教士。文人学者是永恒的教士,他们一代又一代向所有的人们宣传上帝依然存在于他们的生命之中;一切“现象”,不论是在世界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世界神圣理念”的一种外表,因为“它存在于现象深处”。真正的文人,不论其是否被世人公认,总有这种神性:他是人间的光明;是世人的教士;——他像一条神圣的火柱 〔2〕 ,引导人们在艰难的人生征途中不要浪费光阴。费希特以其强烈的热忱把真正的 文人,即我们在此称为文人英雄 ,与众多假的非英雄的人区分开来。凡是不全身心或者说是部分地生活于这种神圣理念之中的人,不是为了一种善,不是全心全意投身其中而奋斗,——那就由他生活在他喜欢的地方,不管他图的是什么荣华富贵,他也就不是文人了。费希特说他是一种“工作笨拙的人,砍伐树桩的人 ”或者说,如果他属于文化领域,最多是个“受雇佣的捉刀人。”费希特在别处甚至称他为“不值一提的人物”。总之,他对这种人毫不留情,不愿意让他在人们中间不断享受幸福!以上就是费希特对文人的看法。他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却与我们的见解正好一致。

从以上观点看来,我以为,近百年来,一切文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是费希特的同胞歌德。那个人也以他奇特的方式,生活于我们所说的世界神圣理念之中,他看到了它内在的奥秘。奇妙的是,他的著作,使世界再现神的形象,成为上帝的作品和殿堂。它普照人间,但它并不像穆罕默德那种强烈而不纯的火光,而是温和的天国光辉。——他的著作像是那些最平凡时代的预言书。依我看,在那些时代中出现过的所有伟人中,他虽然是最温和的,但却是最崇高的。如果我们要选文人英雄的典型,当推歌德。如果我们在这里打算讨论他的英雄品德,是非常令人高兴的。因为我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英雄品德不仅体现在他的所说所为中,尤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有所不说与有所不为中。我认为他是一个崇高人物的形象。他像古代的伟大英雄人物,不论谈吐和沉默都像是古代的英雄,却以最现代的、有高度教养的和有高度文化的文人面目出现!近一百五十年来,我们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物,真是无人可以伦比。

可是,眼下在对歌德只有一般认识的情况下,试图谈论他,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即使我尽力讲解,人们大多仍然不明真相,模糊不清,会产生错觉。因此,我们就把歌德留待将来再作详说。比他更早的三位伟大人物约翰逊、彭斯和卢梭,出自更为低下的环境条件,较适合于我们现在的讨论。18世纪的这三位人物,他们生活的条件,与歌德所处的德国不同,但与当今英国情况非常类似。不幸的是,这三位没有像歌德一样取得成功;他们勇敢地战斗,但是失败了。他们没有成为英雄的光明使者,而是英雄的光明追求者。他们生活在困惑的条件下;要与重重阻碍作斗争,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或者说不能成功地解释那“神圣理念”。我现在要向大家介绍的,可以说是这三位文人的墓志铭 。在那纪念碑的基石堆下,安葬着三位神圣的巨人。对我们来说,感到非常哀伤,但又觉得崇高而富有意义。我们就算在他们墓前瞻仰并略抒议论。

在那些时代里,由于社会分裂混乱,人们怨声载道,多少妥善安排的社会力量未能尽责;多少权威势力进行的活动处于浪费、混乱和毫无组织的状态。所以,人们都理解,这种抱怨是非常正当的。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读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书籍和了解它们的一些作者,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他一切混乱现象的概要;——像是一个核心 ,可以找到世界上一切混乱状态来龙去脉的渊源 !考察书的作者为世人做了些什么,而世人又怎样对待书的作者,我可以说,这是当前世上应该弄清的最突出的事情。——如果我们试图弄清这个问题,那就会如堕浩瀚大海,深不可测。不过,为了我们讨论的主题,必须粗略地谈谈它。这三位文人英雄,其生活中最不好的因素是他们感到自己的事业和地位非常混乱。在别人踩出来的路上行走是比较轻松的;但是,要在不能通行的地方走出一条小路来,却是痛苦的事情,而且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之牺牲。

我们虔诚的祖先,认识到人际演讲的重要性,所以兴修教堂,进行捐赠,设立规章,在文明世界里处处设有讲坛,配以各种高贵复杂的装置,以便有口才者充分利用它向其信徒们进行布道。他们认为讲坛是极其重要的工具;没有它,善事就办不成。所以,他们对这项工作非常虔诚,使它雅致美观!但是,现在,随着书写艺术、印刷艺术的产生,事情就全然改观了。一本书的作者,他已经不是作为一个传道者在某个教区、某个时间内向人们进行布道,而是向任何时间和任何地区的所有人布道。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因此,不论谁做错了,可是他 必须做得正确,这是至关重要的,——要求他的观点 不能写错,否则会影响所有读他书的人跟着出错!然而,他可能怎样做,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或者究竟做了没有,世上无人在这个问题上去费神思索。但对于想通过他的书籍获利的书店主来说,如果幸运的话,他的书就显出某种重要性;对其他人来说,却不然。至于他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他又怎样来到人间,又通过什么他才能促进其事业,那就无人过问。他成了社会中偶然的人物。他好像是一个在荒野漫游的以实玛利的后代,他是世人的精神上的明灯,不是正确引导,便是误导歧路!

书写艺术无疑是人类一切发明中最神奇的东西。奥丁发明的如尼文 是一位英雄作品的最初形式,而书籍 即书写出来的语言,比如尼文更为神奇,是最新的形式!书中蕴含着所有过去时代的精神;当过去的有形体和物质实体像梦幻似地完全消失以后,过去的事情在书中却能历历在目。强大的海陆军、港口和军火库、拥有高楼大厦和机器的工业大城市,——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巨大财富,但是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阿伽门农以及类似阿伽门农和伯里克利 〔3〕 的人们及其希腊,如今那一切都已完了,只剩下废墟遗迹,断垣残壁,令人黯然神伤。然而,书中的希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书中描述的希腊,对每个思想家来说,仍然是栩栩如生,可说是生命的再现。再神奇的如尼文 也比不上一本书。凡是人类之所为所思,人类已经获得的成就或存在过的一切,都被魔术般地贮存在书籍的篇章之中,它们是人类财富的结晶。

正如寓言传说中如尼文 那样,书籍不是也在实现各种奇迹 吗?书籍能说服人。即使住在遥远偏僻乡村中愚昧的姑娘,阅读了流动图书馆最次的小说,也会有助于她们对婚姻实际问题和家务事的安排。“西莉亚” 〔4〕 这样想,“克利福德” 〔5〕 就这样做,那呆板的生活规则,印入年轻人的脑海里,总有一天会变为真正的现实。人们可以设想一下,在神话学家荒唐的想象中,是否有任何如尼文 能像某些书籍那样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作出如此的奇迹?圣保罗座堂 〔6〕 是什么力量把它建成的?从事情的实质看,是神圣的希伯来《圣经》,——有一部分是摩西这个人的话,而摩西正是四千年前在西奈半岛的荒野里照看米甸羊群的一个逃犯!这真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然而,却是最真实的。随着书写艺术的问世,奇迹对人类的真正统治才开始了。至于印刷术,只是书写艺术的必然结果,相对来说,其意义要次于书写艺术。书籍具有使分离的事物接近和保持持久紧密联系的神奇功能,它把过去和远处的事情与当前和近处的事联系起来;把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与我们现实所处的此时此地联系起来。自从有了书籍,人间发生了全面的变化,人们的一切重要工作方式,如教育、布道、管理等等都起了变化。

例如,我们来看一下教育的情况。大学</a>是现代一种令人注目和受尊敬的产物。大学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与书籍相关。大学刚刚兴办时,书籍还很难获得。当时的人,为了一本书,必须付出一份地产的代价。在那种环境中,有人想传授知识,他就得把学生集合在他的周围,必须面对面地进行讲学。如果人们想学习阿贝拉 〔7〕 的学问,人们就必须亲自前去听讲。曾有成千上万,多到三万人去听阿贝拉的形而上学神学。这样,对于其他教师也需要传授某些知识的话,那里就提供了很多方便:成千上万渴望学习的人已经集合在那里;对他那个场所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再有教师来就更好,教师越多越有利。那时,只要国王重视这种新事物,把各种学校合并或集结成为一个学校,并为它修建校舍,给以各种优惠和资助,从而将它命名为大学,也就是多学科性的学校。巴黎大学的主要特征也是如此。这就是以后一切大学的模式,它延续至今,六个世纪以来,都是照此建立起来的。我想,这就是大学的起源。

然而,随着书籍广泛传播这一简单境遇的形成,事情总的情况,显然发生了全面的改观。一旦发明了印刷术,大学就变了样,甚至可以被取而代之!这时,教师已无需让人们亲自聚集在他的周围,就可以向他们传授 知识:即把他的知识印成书,他的学生,不论离他远近,花点钱,就可在他自己的炉边阅读起来,更能取得学习成效!——无疑,讲演仍有其特殊的功能;甚至书籍的作者在某种条件下,也认为讲演有其方便之处,——我们现在在此集会就是明证!应该说,只要人们有说话能力,讲演也像书写和印刷一样,总是有它的独特用处。在所有的场合都是必需的,尤其是大学。但是,这两者的界限,尚未指明和确定,更不用说付之实践了。大学应该完全接收存在着印刷图书这个重大的新事物,并在19世纪坚持这鲜明的立场,就像13世纪巴黎的人们,对待尚未成熟的大学那样。如果人们想一想,大学或最高学府对人们做的一切,无非是初等学校开始做的事情,——教人们阅读 。人们学着阅读 各种语言、各门科学,人们学习各种图书中的字母和文字。而人们获得知识甚至理论知识的地方,则是书籍本身!当各门学科的教授们已经为人们尽了力,以后就靠人们去阅读了。当今,真正的大学都是图书的收藏所。

至于教会本身的情况,上面已经提到,由于书籍的引入,在其传教和其他活动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教会是教士们,或以其智慧教育引导人们心灵的先知们,从事活动的公认的联合组织。当书写艺术,以至方便的书写即印刷术 尚未出现的时候,用言语进行传教,自然是惟一的方法。但是,以后有了书籍,情况当然发生了变化!——能够写作真正的书去感化英国的,不就是能写书的主教、大主教、约克大主教 〔8〕 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9〕 吗?我多次说,报纸、小册子、诗集以及各种书籍的作者,在现代国家中实际上是 起着牧师的作用。不仅传教,而且连礼拜,不也是靠印刷的书籍来完成的吗?一位天才人物以优美的言词赋予人们以高尚的情操,以美妙的诗歌扣人心弦,——如果人们得以领会,实际上,不也就是礼拜的性质吗?在各个国家的多事之秋,许多人都只能用这种方式作礼拜。一个人不论以任何方式,使人们比以往更能理解田野里百合花 〔10〕 是美丽的,难道不就是向人们指出一切美的源泉,使人们能看到宇宙的伟大创造主的手迹 吗?他为人们唱几首神圣的赞美诗,引起人们的随声附和。实际就是如此。他不断地唱,不断地说,用各种方式把兄弟般的高尚行为、感情、勇敢和忍耐,倾注于人们的心灵!他像来自圣坛 的一块烧红的炭 〔11〕 ,真正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恐怕没有比这种礼拜更可信的了。

文学,就其作为文学本身而言,是一种“自然的启示”,是“公开秘密”的启迪!也可以说是费希特非常恰当地命名的神性在市民百姓中“连续的启示”。那神性永远存在着,这是千真万确的,它时而用这种语言,时而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其清晰程度也不一样。一切真正的天才歌唱家和演说家正是有意无意这样做的。像拜伦阴郁的风暴般的愤慨,虽是如此刚愎与反常,却也可以说有神性的特性;而且像那位法国怀疑论者 〔12〕 不再合时的讥讽。——他嘲笑的是愚昧,而对真理却热爱与崇拜。至于莎士比亚、歌德的天体和谐,弥尔顿 〔13〕 的大教堂音乐就更是如此!彭斯的谦卑而真诚的云雀之歌,其中也有神性所在。——这只云雀从低下的田垄起飞,高翔于蓝天深空,在那里向人们如此真诚地歌唱!因为一切真诚的歌唱都有崇拜的性质,实际上,一切真诚的工作 ,也可以这样说。——这种歌唱 只是关于那些事情的记载,当然,对我们也可用优美的音调加以表述。奇妙的是,一般人看不见真正的“教会礼拜仪式”和“布道本文”的片断,却在我们统称为文学的印刷语言的浩瀚海洋的波涛起伏中,被人们看到!所以说,书籍也是我们的教堂。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政府体制。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国会 〔14〕 ,即旧时的议会,是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国家的重要事务都要提交它来审议和表决,颁布国家执行 事项。当今,议会这个名称依旧存在,但是,如今议会进行辩论,无论何时何地,不是与原来的理解已有很大不同、完全超出 原来议会的范围了吗?伯克 〔15〕 说过:议会中有三个等级,但是,在记者席那边,还坐着比他们全体更为重要的认真考察,就会理解的。对这样的人来说,无信仰的世纪随同它的不幸后果,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来临。旧时代不幸的后果及其表现,表面坚固,实同幻影,很快就要消失。对那种受众人喝彩,喧嚣一时,貌似强大的幻影般的东西,任何人都能冷静地站在一旁说:你是不真实的 ;你不是现存的,不过是表面强大而已;走你的吧!——是的,虚伪的形式主义、粗俗的边沁主义和其他缺乏英雄气概的无神论的不真诚正在明显地甚至迅速地衰落。无信仰的18世纪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例外。我预料,这世界会重新转向真诚 ;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世界,英雄辈出的 英雄世界!只有在那时,才有一个胜利的世界。

那么,说真的,世界及其成功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人们对世界的议论太多了。我们这里的每个人,任凭世界怎样发展,不管它成功不成功,不都是只管自己生活吗?人生只是时间在两个永恒之间瞬息的闪光,它对人们只有一次,永不再现!人们 要作为聪明而现实的人好好活着,不要作为傻子和幻影活着。世界的得救不等于我们得救,世界的沉沦</a>也不等于我们的毁灭。我们应该依靠我们自身,尽“安分守己之责”,有其重要意义!总之,老实说,我从未听说过“世上的人们”还有别的“得救”的途径。拯救世人的狂热是18世纪本身空谈感伤主义的一个侧面,我们不要跟它走得太远了。至于拯救世界 ,我是坚信世界的创造主,同时,对我自身的得救要略加关注,这是我自己更能胜任的!——总之,为了世上人们的缘故,也为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满怀喜悦,因为怀疑主义、虚伪、机械的无神论及其一切毒害,正在消亡,而且实际上已经消亡。——

在约翰逊的时代,我们的文人必须在那种条件下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里,生活中没有什么真理可言。旧的真理已经无声无息,新的真理还在深处隐藏,尚未力图表达。人生在世是真诚的,而且是实在的,应该永远这样生活下去。这种想法,在那昏暗的世界中,还没有新的征兆。确是没有任何征兆,甚至连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征兆也未曾出现。——我们再次肯定法国大革命是一种真理,虽然它是包藏着受地狱之火折磨的真理!路德和约翰逊的人生历程是何等迥异。路德有明确的目标,而约翰逊却受当时已成为难以置信、无法理解的种种传统与推测所困惑!穆罕默德所面对的偶像崇拜的公式是“涂了蜡和油的木头”,那种东西是能够在人生征途中烧掉 的,而不幸的约翰逊所面临的事情,远比烧掉那些偶像要难得多。——坚强的人总会有工作 ,工作意味着困难与痛苦,必须尽力而为。但是要在我们文人英雄所处的环境下取得成功,恐怕没有比这更困难的了。其困难的原因,不在于障碍、无组织、书商奥斯本和一天四个半便士的酬金,而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灵魂中缺乏圣灵之光。这样,在人生历程中就会看不到路标,而且也没有天上北斗星的指引!我们不奇怪那三个人无一取得成功。他们最令人赞扬的就是忠诚地战斗。现在我们以悲痛心情来沉思,这三位在生前没有胜利的英雄,正如我上面所说,这里是三位阵亡英雄的坟墓!他们也是为我们倒下去的,为我们开拓道路。他们在与巨魔混战中排除了重重障碍,付出了毕生精力。现在他们安息了。

有关这三位文人英雄的事迹,我已作过专题和附带的描述。我想你们多数人都熟悉,不必重复陈述</a>或描写。现在,我们引以关切的是他们作为特定时代的特定先知 ,他们确有这种实际情况,根据这一观点,他们及其精神面貌的表现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我认为,这三位多少都是真诚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为真诚而进行认真的奋斗,而且把自身置于事物的永恒真理之上。这使得他们与同时代的众多卑鄙而矫揉造作的人们有显著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称作永恒真理的代言人,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先知。正是大自然本身赋予他们以崇高的必然性,使他们成为这样的人物。他们是如此伟大的人物,他们不可能生活在幻想中,——他们不是以虚无缥缈的东西、空洞的想法和一切空虚的东西为基础,他们的立足点只能是坚实的大地,如果他们不是立足于它们,就没有依据,也就不能正常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在虚伪时代再度出现的自然之子,是有创见的人物的再现。

至于约翰逊,我总认为他在本性上就是我们英国伟人之一,是一位坚强而高尚的人。他有很多优点,至死未能得到发展,在更为适当的环境下,——可能会成为诗人、教士以至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总的来说,一个人不应该抱怨他的“处境”、他的“时代”等等;那样做是没有意义的。他所处的时势不佳,啊,那么,他可以改善它!——约翰逊青年时期,贫穷、孤独、无望,非常苦难。确实,任何最有利的外部环境,看来也不可能改变约翰逊痛苦的生活。社会多少可以从他身上取得有益的成果 ,而他为社会成果的努力 从不轻松。自然界对他的高尚行为的报答则是:让他生活在那不正常的忧伤的环境之中。而且,忧伤和高尚行为相互之间是紧密地,甚至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总之,不幸的约翰逊不得不在长期的忧郁中奔忙,经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他简直像海格立斯穿上火辣辣扎痛的涅索斯衬衫 〔25〕 ,把他投入无法摆脱的苦难。涅索斯衬衫是不能脱掉的,成为他身上自然的皮肤!他必须在那种情况下生活。可以想象,他那时身患淋巴结核症,炽情满怀,以及无以言传的万千思绪,他像是一个伤感的人间生客在悄然踱步,他贪婪地阅读他能搜集到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更好的作品,即使是学校的语言教程,及其他纯粹语法资料,都成了他追逐的对象!他是当时全英国最博学的人物,可是供给他的一天只有“四个半便士”。然而,他有一个超群的不屈不挠的灵魂,一个真正的人的灵魂。人们总记得他在牛津时的一个有关鞋子的故事 〔26〕 :这位不修边幅、瘦骨嶙峋的大学工读生,在冬季里,还穿着一双破鞋奔忙,一位好心而有身份的自费生,在他门口悄悄放了一双新鞋。这位瘦骨嶙峋的工读生见到了,把它拎起来,用他视力很差的眼睛凑近看了一下,气愤地——把它扔出了窗外!一个人宁可光脚踩泥,忍饥挨冻,不论干什么,也不当乞丐。我们不能靠行乞为生!这是耿直顽强而不求人的精神。虽然要过非常邋遢简陋、匮乏贫困的生活,却是高尚的精神和大丈夫的气概。扔鞋之事,正是这个人生平的象征。这是一位有独创精神的人,——不是仰赖他人借贷或施舍的人。无论如何,人们要置身于自己的基础之上!过自力更生的生活!不怕寒霜泥泞,只求诚实生活。——要以自然赐予我们 的实在的物质力量为本,不要去图虚假,不要去追求自然已经赐给他人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而,尽管他有大丈夫的强烈自尊和不求人的气概,但他对于确实高于他的东西,满怀温顺深情和忠诚地服从的精神,有谁能超过他呢?伟大的灵魂总是忠诚地服从和尊敬胜过自己的一切。惟有卑微的灵魂才不如此。我以前说过的话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即真诚的人,本性上是忠顺的人;只有在众多英雄中间才会有对英雄精神的忠心顺从。创造性 的本质不在于它是新 的。约翰逊深信旧事物,他认为旧的见解对他可信,对他适合,于是就按照旧的看法,在正常的英雄生活方式下生活。在这方面,他是值得很好研究的。我们要说,约翰逊远非是那种唠叨古板的人,他是一位真诚务实的人。他遵循旧的准则,这样能使他更为美好,但是,在他遵循的所有准则中,必须有一种最真诚的实质。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在那个贫乏空虚的时代里,极端贫乏,虚伪,充满着迂腐和传闻,可是那个永远令人惊奇的宇宙中闪耀的伟大的事实,它既十分明确,又难以言传,既有美好又有丑恶,竟然能由这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他是怎样使自己的准则与这种真实性协调起来,在那种环境条件下,究竟又是怎样处理的,这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应该以尊敬、同情和敬畏的心情去观察。”在伏尔泰时代,圣克莱门但尼斯大教堂中,仍然敬奉 着约翰逊,对我来说,那是一个令人起敬的地方。

由于他的真诚 ,也由于他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自然的心声,虽然用的是流行的虚饰方言,但约翰逊是一位先知。一切方言不都是矫揉造作的吗?矫揉造作的东西不都是虚假的;——不仅如此,大自然每一个真正的产物都是绝对无误地形成 自身。我们可以说,一切矫揉造作的东西,在它们开始的时候都是真实的 。我们所谓的 “准则”,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坏的,它们必须是好的。准则是方法 ,是常规,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它。准则好比道路一样,像被压平的大路,通向许多人想望的某种神圣的和高尚的目标。请想一想:一个人满怀激情发现做某种重要事情的途径,——迫切想往表达对上帝的崇敬之情,也很想及时传给他的同伴,这就需要有一位创作者即诗人 来做这件事。他把萦怀于自己和许多人心中朦胧奋斗的思绪清晰表达出来。这就是他做这件事的途径;为开辟“道路”留下的足迹。然后,可以看到,后人自然循着前人的足迹行进,它就是最简便 的方法。对前人的成果,后人还要作些改善,向好的方面改进。总之,要进行扩展。随着频繁的行走,小路日益拓宽 ,——直到最后,成为众人可以来来往往的康庄大道。只要在那路的尽头有城镇、神殿或任何人们向往的实体存在,这条大道就非常受人欢迎!一旦那些城镇消失,人们就会舍弃这条大道。世界上一切制度、惯例和规章,就是这样形成和消亡的。准则开始时,都是有其充实 内容的,你们可以称它为表皮 ,它能把某种实体联结成形,结合成表皮和肢体,否则,它们 就不会是现存的样子。诚如前述,只有在崇拜者的心目中,对偶像产生怀疑和感到空洞时,才不会对它们盲目崇拜。我们议论准则惯例的坏处,也同此理。我还希望不要忽视真正 准则的重要意义,它们过去是,将来也是我们在世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

还要指出一点,约翰逊从不吹嘘他的“真诚”。他并不怀疑自己有特殊的真诚,——也不怀疑自身有任何特色!他是一位艰苦奋斗,心力交瘁的人,或者是他自称的“学者”,他力图在世上过一种正直的生活,既不忍饥挨冻,——也不靠偷窃生活!他有一种高尚的潜意识,他不是“把真理 镌刻在他的表盖上”,不是的,但他坚持真理,宣传真理,按照真理进行工作和生活,终生不渝。不妨再想一想:大自然委重任于此人,他首先要接受大自然要求他具备的品德,不能不 真诚!对他那宽宏豁达、富有深厚感情的胸怀说来,大自然是客观事实:一切谣传总归是不实之词。这种人生奥秘不可言传的崇高性,不论他是否承认,即使甚至似乎遗忘或否定,也总是要出现在他 的面前,——使他既恐惧又惊异。他以真诚为基点,但他并未认可,因为他从未对此有疑问,也绝不可能有疑问。米拉波、穆罕默德、克伦威尔、拿破仑,一切我曾经听说过的伟人都以此作为他们的首要品质。无数平庸的人们,随处都在争辩谈论他们毫无创见的教条,这些都是从 〔3〕  伯里克利(前495?—前429),希腊政治家,雅典民主派首领。出身贵族,公元前444年后,历任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国家实际统治者,死于瘟疫。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历史学家称为希腊文化艺术的鼎盛期。——译者

〔4〕  西莉亚,可能指英国女小说家伯尼(1752—1840)的小说中人物。——原书编者

〔5〕  克利福德,可能是利顿的小说《保尔·克利福德》中的人物。——原书编者

〔6〕  圣保罗座堂,是英国国教会伦敦教区的主教座堂,1675年奠基,1710年建成。由雷恩(1632—1723)设计,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译者

〔7〕  阿贝拉(1079—1142),法国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名论者洛色林的学生。其著作《神学》被指为异端而焚毁。——译者

〔8〕  约克大主教,即英格兰首主教。——译者

〔9〕  坎特伯雷大主教,即全英首主教。

〔10〕  百合花,西方传说:此花是人类始祖亚当的妻子夏</a>娃被逐出伊甸园时,因悔恨流出的泪水变成的。在《圣经》中,被视为最美丽的花朵,象征贞操、纯洁、美好事物和意境。——译者

〔11〕  此语源出《圣经·以赛亚书》 〔12〕  此处“法国怀疑论者”,指伏尔泰。——译者

〔13〕  约翰·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者、政论</a>家。因工作劳累,双目失明。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及《力士参孙》的作者。——译者

〔14〕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国会由国王及其臣下,或友人,有时王族、主将、牧师及其他的宗教师组织而成。——译者

〔15〕  爱德蒙·伯克(1729—1797),英国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辉格党的领导人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对加强王权,对北美殖民地主张怀柔政策,攻击英当局在印度的非正义行为。后来在《对法国革命的感想》一书中反对法国大革命,极力维护私有制国家。——译者

〔16〕  指小皮特(1759—1806),是老皮特(1708—1778)之子,英国首相(1783—1801及1804—1806两度在位),托利党领袖。——译者

〔17〕  罗伯特·索塞(1774—1843),英国诗人、音乐家、作家。1813年受封为桂冠诗人,早期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之一。——译者

〔18〕  参见:卡莱尔著:《论宪章运动》(1839年)及《托马斯·卡莱尔与爱默生通信集》(1834—1872)中有关爱尔兰劳动人民生活的统计资料。——原书编者

〔19〕  潘多拉盒子,据希腊神话,宙斯为了报复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命火神赫菲斯托斯选美女,名潘多拉,并给她一个盒子下凡。当潘多拉打开盒子,里面装的各种灾祸如水、旱、火灾、瘟疫、贫困、死亡等等,都降临人间,只剩“希望”留在盒底。——译者

〔20〕  参孙,是《圣经》中的大力士,头发是他力量的源泉,曾徒手撕裂一头壮狮,并在战争中击杀一千名非利士人。后被非利士人窃得其力量的秘密,将其捕获,剜掉双眼。正当非利士人把他从狱中拉到大庙当众戏弄他时,参孙这时又恢复了力量,将大庙两个柱子推断,使大庙倒塌,与围观者三千名非利士人(包括其领袖在内)同归于尽。见《圣经·士师记》 〔21〕  古代炼金术中指蒸馏或升华以后的渣滓、废料。——译者

〔22〕  法拉里斯(?—约公元前554年),西西里的阿克拉加斯的僭主。他为了烧死他的敌人而设计黄铜牛。此处原文有误,坐在黄铜牛肚里被烧死的是最先发明者培里鲁斯,不是法拉里斯本人。——译者

〔23〕  查塔姆,即老皮特,威廉·皮特(1708—1788),英国国务活动家。因封为查塔姆 〔31〕  此语借用普鲁塔克著:《布鲁图传》中布鲁图悼念卡西乌斯的话,称他为“最后一位罗马风格的人物”!意指罗马再不会有卡西乌斯那样的人物出现。[布鲁图与卡西乌斯都是古罗马贵族派政治家与将领,主谋刺杀恺撒。]——译者

〔32〕  让-雅克·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者,杰出的思想家。——译者

〔33〕  让-雅克,即卢梭。——译者

〔34〕  此处指卢梭的教育思想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1762年。——译者

〔35〕  卢梭当过德·维齐丽夫人的男仆,曾偷那贵妇人的缎带,并栽赃于另一女仆。见卢梭《忏悔录》第一卷末尾。——译者

〔36〕  斯塔尔夫人(1766—1817),法国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广交文坛名流的沙龙主人。原名Germaine Necker,著有《论文学》、《论德国》及长篇小说《黛尔非娜》、《高丽娜》等。——译者

〔37〕  圣皮埃尔(1737—1814),法国作家。——译者

〔38〕  参见詹姆士·安东尼·弗劳德著:《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的生平事迹》。——原书编者

〔39〕  语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第一场(罗密欧买毒药时与卖药人的对话:“这世间不是你的朋友,这世界的法律也保护不到你,……”),见《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第8卷第102页。——译者

〔40〕  彭斯(1759—1796),苏格兰诗人,出身贫农家庭,长期在乡下务农。1786年以他的诗集《苏格兰方言诗歌》成名。他同情法国革命,曾购买税务局拍卖的船上大炮,送给法兰西共和国,遭英国当局的扣留并受监视。因贫困劳累,37岁去世。——译者

〔41〕  埃尔郡,英国苏格兰郡名。——译者

〔42〕  哈茨山,在德国境内。——译者

〔43〕  斯图尔特(1753—1828),苏格兰哲学家,苏格兰常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人类哲学原理》、《道德哲学纲要》等作品。——译者

〔44〕  洛克哈特(1794—1854),英国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译者

〔45〕  索尔威湾,位于英国苏格兰西南岸与英格兰西北岸之间。——译者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