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周那说
我想知道,大臂者啊!
弃绝和摒弃这两者,
它们各自的真正含义,
感官之主黑天啊!(1)
吉祥薄伽梵说
弃绝充满欲望的行动,
诗人们称之为弃绝;
摒弃一切行动的成果,
智者们称之为摒弃。(2)
注:阿周那将“弃绝”( )和“摒弃”(tyāga)作出区分,而从黑天的回答看,“弃绝”和“摒弃”两者的“真正含义”是一致的,即行动而不怀抱欲望,行动而不执著成果。
有些智者说行动有弊端,
应该摒弃;另一些则说,
诸如祭祀、布施和苦行,
这些行动,不应该摒弃。(3)
婆罗多族俊杰啊!
听我对摒弃的论断:
摒弃可以分为三种,
人中之虎阿周那啊!(4)
祭祀、布施和苦行,
这些行动不应该摒弃,
而应该实行,因为它们
是智者的净化手段。(5)
摒弃了执著和成果,
这些行动仍应实行,
这是我的,阿周那啊!
最终的想法和结论。(6)
弃绝必要的行动,
这样并不合适,
这是暗性之人,
出于愚痴而摒弃。(7)
如果惧怕身体劳累,
认为痛苦而摒弃行动,
这是忧性之人的摒弃,
不会获得摒弃的果报。(8)
从事必要的行动,
认为应该这样做,
而摒弃执著和成果,
这是善性之人的摒弃。(9)
聪明的人充满善性,
斩断疑惑,实行摒弃,
他不憎恨讨厌的行动,
也不执著愉快的行动。(10)
在这世上,没有人
能够彻底摒弃行动,
只要摒弃行动成果,
他就被称作摒弃者。(11)
不摒弃者在死后,
获得三种行动成果:
称心、不称心或参半,
而弃绝者一无所获。(12)
数论原理中已讲述,
一切行动获得成功,
有五种原因,请听我
告诉你,阿周那啊!(13)
基础和行动者,
各种各样手段,
各种各样行动,
)。黑天阐明不能弃绝必要的行动,而应该摒弃对行动成果的执著。他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摒弃、知识、行动、行动者、智慧、坚定和幸福各分为三类。他也依据这种数论原理确认四种种姓的职责,勉励阿周那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智慧、行动和虔信,达到永恒不灭的境界。最后,阿周那表示疑惑解除,决心按照黑天的教导去做。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
《毗湿摩篇》 《薄伽梵歌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