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居民入侵罗马帝国领土——西哥特人——斯蒂利科招引蛮族入境——汪达尔人在非洲——法兰克人和勃艮 芝诺治下的罗马帝国情况——东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提奥多里克的性格——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新语</a>言——新名称——提奥多里克之死——贝利萨留斯在意大利——托蒂拉占领罗马——纳尔塞斯击溃哥特人——治理意大利的新方式——纳尔塞斯邀伦巴 教皇在意大利的势力强大起来——滥施申斥和赦罪——教皇求助于法兰西王丕平——丕平对教皇的捐赠——查理曼——伦巴 尼古拉二世委托枢机主教选举教皇——教皇剥夺君主领土的 这时,弗里德利希又回到意大利。当他正准备对教皇发动新战争时,他的高级教士和贵族宣称:如果他不与教会和解,他们就抛弃他。于是他只好到威尼斯向教皇表示服从,实现和解。但在和约中教皇剥夺了皇帝对罗马的一切权力,还指派西西里和普利亚王威廉当他的副手。弗里德利希是一个不打仗就活不成的人;于是他就参加了在亚洲的十字军,以便向穆斯林施展他在教皇们面前无法施展的好战野心。他走到希德努斯河附近,那清澈的河水引诱他洗了个澡,竟因此着了凉死了。就这样,这条河使穆斯林得到的好处比教皇一再革除他的教籍给基督徒带来的好处还大。因为后者只不过遏制他的傲慢,而前者却一笔勾销他的一生。弗里德利希既已逝世,教皇现在就只剩下压制罗马人的桀骜不驯这一件事。于是,经过许多争论之后,在选拔执政官的问题上,终于取得协议:罗马人可以按过去的习惯进行选举,但有一条,这些被选出的人只能首先宣誓效忠教会,然后才能执政。
这项协议达成后,擅立教皇乔万尼就逃到阿尔巴诺山中躲避,不久之后就死在山中。那不勒斯王威廉大约也在这时候去世。教皇打算占有他那个王国,理由是他只留下一个名叫坦克雷德的私生子。但贵族们不同意,还希望坦克雷德当国王。当时在位的教皇切莱斯蒂内三世急于从坦克雷德手中夺取王国,于是设法使弗里德利希的儿子亨利被推选为皇帝,而且答应把那不勒斯王国送给他,条件是要他把过去属于教会的地方全部归还教会。为了促成这件事,教皇叫人把威廉的一个叫科斯妲扎的女儿——她过去被放在修道院里,这时已老了——从修道院弄出来嫁给亨利。这样,那不勒斯王国就从它的创建者诺曼人手中转入德意志人手中。亨利皇帝把德意志政务安排妥当之后就来到意大利,还带着他的妻子科斯妲扎和一个大约已四岁的名叫弗里德利希的儿子。这时因为坦克雷德已死,只留下一个叫罗杰尔的婴儿,亨利未经多大困难就占据这个王国。过了些年,亨利死在西西里岛上,继承他的王位的是弗里德利希,继承帝位的是萨克森公爵奥托。他被推举为皇帝是靠了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力量。但与一般预料相反,他刚刚戴上皇冠,立即成了教皇的敌人,占领罗马尼阿并准备进攻王国。教皇因此把他逐出教会,结果他众叛亲离,选侯们推选那不勒斯王弗里德利希为皇帝以取代他。弗里德利希来到罗马接受加冕礼。但教皇因惧怕他的势力,拒不为他加冕,而且设法使他撤出意大利,就像过去对待奥托那样。弗里德利希愤愤返回德国,和奧托打了许多仗,终于把他打败。这时英诺森三世已死。这位教皇曾办过不少好事,还在罗马修建了圣灵医院。继他当教皇的是霍诺留斯三世,圣多米尼克会和圣法兰西斯会 注 就是他在世时于1218年创立的。霍诺留斯曾为弗里德利希加冕。耶路撒冷王鲍尔德温的后代乔万尼把一个女儿嫁给他。鲍尔德温是留在亚洲的基督教军队的司令,这时仍然保有这个头衔,就把这一头衔连同嫁妆也一起转赠给他。从此以后,不论谁当那不勒斯王,也称为耶路撒冷王。
* * *
[1] 萨拉丁(公元1138—1193年),埃及和叙利亚的苏丹,1187年将基督徒赶出巴勒斯坦。——译者
[2] 一译作芳济各会。——译名
意大利政情——伊斯特家族势力抬头——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皇帝弗里德利希二世去世——曼弗雷德占有那不勒斯王国——圭尔夫派和吉贝林派在伦巴 亨利皇帝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站在教皇一边——维斯康蒂家族始创米兰公国——马费奧·维斯康蒂反对拉托雷家族的诡计——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成为米兰 在匈奴王阿蒂拉围困阿奎莱雅期间,当地居民在进行长时期抵抗之后,认为他们的安全已无法保住,就带着所能携带的一切动产,逃到坐落在亚得里亚海顶端现名威尼斯湾附近的几个无人居住的岩礁上避难。帕多瓦居民发现自己也处于同样危险中,知道阿蒂拉在攻占阿奎莱雅之后必将攻打他们自己,于是也带着他们最贵重的财物搬到同一片海上的一个叫里沃·阿尔托的地方,把妇女、孩子和老人都带了去,只留下青年人防守帕多瓦。除这些人之外,蒙塞利切人和他们附近山区的居民由于同样的恐惧,也逃到这些岩礁上。但当阿蒂拉占领阿奎莱雅并破坏帕多瓦、蒙塞利切、维琴察和维罗纳之后,帕多瓦人和其他一些力量强大的人就继续在里沃·阿尔托附近的沼泽地带居住。住在古时叫威尼西亚地区的人,受到同样的形势逼迫,也同样聚集到这一带沼泽地。这些人就是这样受危急处境所逼,离开条件很好的肥沃地区,住到了这个贫瘠的无益的地方。不过,由于大批人聚集在这个比较狭小的地区,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把这一带地方弄得不但可以居住,而且还很可爱。他们制定自己的法律和有用的规章制度。在意大利遭受蹂躏破坏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人却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不长的期间,他们的实力就大大增强,名声远播。因为,除了上边已提到的那些移民之外,又有许多人从伦巴 教会内部分裂——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的野心——教皇和罗马人达成协议——博尼法斯九世首创向教会交纳年俸的制度——伦巴第的动乱——威尼斯人在大陆上取得地盘——教皇和罗马人之间的分歧——比萨宗教会议——康斯坦茨宗教会议——菲利波·维斯康蒂收复失地——那不勒斯的乔万娜二世——意大利政情。
教会内部既然已经分裂,约安女王偏袒主张分离派的教皇。因此,教皇乌尔班就设法使那不勒斯国王的后裔杜拉佐的查尔斯去夺取她的领土。事成后,女王逃往法国,查尔斯称王。法王闻信震怒,派昂儒的路易进入意大利为女王收复失地,把乌尔班教皇逐出罗马并扶植擅立教皇。但路易正在进行这些事情时就死了,他的部队被击溃后也回法国。教皇在这个紧急时刻到达那不勒斯,把站在法国和擅立教皇一边的九名枢机主教投入监狱。后来教皇因为拒绝封国王的侄子为卡普亚君主、得罪了国王。教皇表面上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还要求国王把诺切拉拨给他作为住地。他把这个地方的防御工事修好以后,就准备剥夺国王的领土。国王知情后就在诺切拉外面扎营围困,于是教皇逃往那不勒斯,把他原先关进监狱里的那些枢机主教都处死,然后从那里回到罗马。为了扩张势力,他又封二十九人为枢机主教。这时,那不勒斯王查尔斯到达匈牙利,在那里被封为国王,不久之后就在战场上阵亡,在那不勒斯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大约就在同时,乔万尼·加利佐·维斯康蒂杀害他叔叔贝尔纳博,自己独揽大权。而且,他当了米兰公爵和全伦巴第的君主还不满足,又企图统治托斯卡纳。但正当他一心要占领这个地区并最终在全意大利称王时,却去世了。博尼法斯九世继乌尔班六世为教皇。擅立教皇克莱门特六世也已去世,遗位由本尼迪特十三世继承。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英格兰人、德意志人和布列塔尼人在意大利各地的部队里服役。指挥他们的,一部分是经常变动的各地当权者,另一部分是教皇在阿维尼翁时派去的人。意大利的许多君主就是利用这些武人长期进行战争。直到罗马尼阿的洛多维科·达·琴托出现,才由他成立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命名为圣乔治联队的部队。由于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不久之后就使外籍部队名声扫地,本地部队则誉满全境。从此以后,各王公就利用本地部队进行战争、互相征伐。教皇博尼法斯九世由于和罗马人有仇,迁居斯切西,一直在那里呆到1400年大庆。这时罗马人为了劝他回罗马,答应由他另外委派一名外籍元老院议员,还答应他在圣安杰洛堡设防。根据这些条件,教皇回到罗马。为了使教会富裕,他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凡是领有薪俸的人,在离职时都要拿出一年的年俸献给教皇议事室。
米兰公爵乔万尼·加利佐死后,虽然留下两个孩子乔万玛丽亚和菲利波,但公国还是四分五裂。在随后发生的动乱中,乔万玛丽亚被杀害。菲利波在帕维亚要塞里躲了一些时候,由于要塞长官忠实高尚,他得以从那里逃脱。在占领原属他父亲的一些城市的人们当中,有一个名叫古利埃尔莫·德拉·斯卡拉的,在被放逐后投奔帕多瓦君主弗兰切斯科·达·卡雷拉手下。在这位君主的帮助下,他恢复维罗纳城邦。但他只在那里呆了很短时间,就被弗兰切斯科指使人把他毒死了,维罗纳城也被夺占。这些事件使原先在维斯康蒂家族保护下安居乐业的维琴察人对帕多瓦君主的强大感到害怕,就请求威尼斯人保护。威尼斯人和弗兰切斯科打了几仗,先后占领维罗纳和帕多瓦。
这时教皇博尼法斯已逝世,由英诺森七世继位。罗马人请求他把要塞还给他们,并恢复他们的自由。因为教皇不愿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就要求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劳斯帮助。教皇和罗马人和解之后又回到罗马,封他自己的侄子洛多维科为马尔凯区伯爵。不久之后,英诺森逝世,格雷戈里十二世继位。他即位前取得的谅解是:擅立教皇什么时候放弃教皇职位,他也要放弃。为了使教会统一,在诸枢机主教的劝告下,擅立教皇本尼迪特来到威内雷港,格雷戈里来到卢卡。他们在那里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未能取得任何协议。因此,他们各自手下的枢机主教就抛弃了他们。本尼迪特前往西班牙,格雷戈里去里米尼。枢机主教们这方面,在教皇驻波洛尼亚代表枢机主教巴尔萨扎·科萨的支持下,在比萨召开宗教会议,推举亚历山大五世为教皇。亚历山大就位后立即开除拉迪斯劳斯国王教籍,把王国交给昂儒的路易统治。这位君主联合佛罗伦萨人、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一起攻打拉迪斯劳斯,把他逐出罗马。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时,亚历山大逝世,由巴尔萨扎·科萨继位,定名约翰二十三世,在波洛尼亚就位。后来又到罗马,正遇上昂儒的路易从普罗旺斯带兵前来和拉迪斯劳斯打仗,把他打垮。但由于军事首领们处置失当,未能把胜利进行到底。因而在不久之后,国王拉迪斯劳斯又聚集力量重占罗马。路易逃回普罗旺斯,教皇逃到波洛尼亚。他在那里想方设法削弱拉迪斯劳斯的势力,因而使匈牙利王西吉斯蒙德被选为皇帝并请他来意大利。他们在曼图亚亲自商谈后,同意召开全体宗教会议,使教会统一起来。教皇办成这件事之后,就认为他自己现在完全有办法对付他的敌人了。
这时共有三位教皇:格雷戈里、本尼迪特和乔万尼。这样就使教会软弱无力、声名狼藉。和教皇约翰原来所期望的相反,这次宗教会议决定在德国的康斯坦茨召开。虽然拉迪斯劳斯已死,导致教皇召开宗教会议的原因已不存在,但由于他既然已经答应前往参加,就不便拒绝不去了。他到达康斯坦茨几个月后,就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但已为时太晚。他正在设法逃跑时被捕,被迫放弃教皇职位。擅立教皇之一格雷戈里也送去了弃位声明。另一位擅立教皇本尼迪特拒绝弃位,被判为异端。但后来因为被手下诸枢机主教抛弃,只好也答应弃位。于是宗教会议就推选科隆纳家族成员奥多为教皇,定名马丁五世。在经过许多教皇分立之后,教会又重新统一于一长之下。
如上述,菲利波·维斯康蒂当时住在帕维亚要塞中。而法齐诺·凯内在伦巴第动乱中已成为维切利、亚历山大里亚、诺夫拉和托尔托纳的君主,并已聚敛大批财宝。他感到自己寿数将尽,又无儿女,就让他妻子贝阿特丽丝继承产业,并和友人商妥促使她和菲利波结婚。这个结合使菲利波势力大增,他重新占领米兰和整个伦巴第地区。对于这么多恩惠,他也和一般王侯曾经干过的那样恩将仇报,指责贝阿特丽丝与人通奸,把她处死。他感到自己现在实力强大,就计划攻打托斯卡纳,完成他父亲乔万尼·加利佐尚未完成的大业。
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劳斯临死,曾把王国和一支大军留给他妹妹乔万娜。这些部队由意大利一些第一流军事首领率领。其中有一位科蒂纽奥拉的斯福查,他是当时全意大利武装部队中最出名的勇士。乔万娜女王身边曾养着一个叫潘多尔费洛的人,为掩盖这件不体面的事,就和她的丈夫,法国皇族贾科波·德拉·马尔卡讲好条件:他应满足于塔伦托亲王这个头衔,让她本人称王并主持国政。但当这位贾科波到达那不勒斯时,武装部队立即拥他为王,于是夫妻之间就打起仗来。虽然男方起初打了许多胜仗,但女王最后还是战胜了对方,从而成为教皇的敌人。针对这个情况,斯福查为了使她处于困境以便迫使她投靠自己,就在事先未把意图通知她的情况下,突然把部队撤走,不为她服役了。于是女王发现自己突然失掉军队,又无别处求助,于是就把阿拉贡和西西里王阿尔方索收为义子,请他支援;并雇用蒙托内人布拉乔为军队首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名声和斯福查不相上下,而且他反对教皇,这是因为他过去曾占领原属教会的佩鲁贾等地。
后来,女王和教皇讲和。但国王阿尔方索认为她可能像对待她丈夫那样对待自己,就在暗中设法要把许多要塞控制在自己手中;但女王耳目极其灵通,抢先进入那不勒斯要塞并加强其工事。二人之间猜忌日重,终于兵戎相见。这时斯福查已重新在她手下服役;在他的协助下,把阿尔方索从那不勒斯赶走,剥夺了他继承王位的权力。另收昂儒的路易为义子。从此,在布拉乔和斯福查之间又展开一场对抗;前者站在阿尔方索一边,后者保卫女王的事业。在战争过程中,斯福查在抢渡佩斯卡拉河时淹死。于是女王又失掉武装力量。如果不是米兰公爵菲利波·维斯康蒂帮助,强迫阿尔方索退回阿拉贡的话,她早已被逐出国土。阿尔方索撤走后,布拉乔无所畏惧,继续攻打女王,包围拉奎拉。但教皇唯恐布拉乔势力太大为害教会,就雇用斯福查之子弗兰切斯科,派他到拉奎拉去驱逐布拉乔;他到达后立即打垮布拉乔的队伍并把他本人杀死。布拉乔留下一个叫奥多的儿子,教皇从他手中夺走佩鲁贾,只把蒙托内地区留给他。后来他为佛罗伦萨人服役时,在罗马尼阿战死。这样,曾在布拉乔指挥下打过仗的武士中,最出名的就只剩下尼科洛·皮奇尼诺一人。
关于意大利的概况,我们接连说到这里,已经接近我们最初想要说到的时期。未曾提到的情况都不重要。只有佛罗伦萨人和威尼斯人联合反对米兰公爵菲利波的战争可算例外。这件事我们准备在专门叙述佛罗伦萨时再说,在这里暂时略过;只把我们现在已说到的这个时代意大利诸君王和武装部队的情况概括几笔如下:约安二世占有那不勒斯、马尔凯区、教会领地和罗马尼阿;这些地区有的服从教会,有的被教区主教或暴君占有。像费拉拉、摩德纳和勒佐就是由伊斯特家族统治;曼弗雷德家族占有法恩扎;阿利多西家族占有伊莫拉;奥尔德拉菲家族占有富尔利;马拉泰斯塔家族占有里米尼和佩扎罗;瓦拉诺家族占有卡梅里诺。伦巴第一部分属于菲利波公爵,一部分属威尼斯;那些只占有一个地区的暂撇开不说,只有贡扎加一家例外,他们统治着曼图亚地区。托斯卡纳大部属于佛罗伦萨。卢卡和锡耶纳是仅有的按照自己的法律治理的两个地区——卢卡受圭尼吉家族统治;锡耶纳实行自治。热那亚人有时独立自主,有时受治于法国或维斯康蒂家族;被人瞧不起,可列入小邦一类。
主要邦国的武装力量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菲利波公爵成天关在自己的房子里不见人,他打仗时都是派雇佣兵去打。当威尼斯人把注意力转向大陆时,就抛弃曾经使他们在海上称霸的武装力量,也采用意大利惯例,把自己的武装部队交给别人指挥。教士和女人不适于带兵,因此,教皇和那不勒斯女王约安也被迫采用别人因考虑欠周而采用的办法。佛罗伦萨人也采用同样惯例,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发生分裂,已经把贵族阶级消灭;他们的共和制完全掌握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手中,因此也只好按别人的习惯和方式办事。
这样,意大利的武装力量或是掌握在较小的王公手中,或者由不拥有城邦的人控制。这是因为,较小的王公带兵打仗并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获得财产或安全。那些不拥有城邦的人,从小练武长大,除武功外不懂其他任何技艺,他们打仗只是为了得到报酬或为个人捞得一官半职。后一类人当中最出名的有卡尔米尼约拉、弗兰切斯科·斯福查、布拉乔的门徒尼科洛·皮奇尼诺、安戈洛·德拉·佩尔戈拉、洛伦佐·迪·米凯莱托、阿滕杜利·伊尔·塔尔塔利亚、贾科帕乔、切科利诺·达·佩鲁贾、尼科洛·达·托伦蒂诺、圭多·托雷洛、安托尼奥·达尔·蓬泰·阿德·埃拉以及其他等人。和这些人同属一类的,还有已经提到过的那些君主,还可以加上罗马的几位贵族,科隆纳家族和奥尔西诺家族,以及那不勒斯王国和伦巴第其他一些王公和贵人。这些人既然经常保持武装,互相之间又常常动武,而且想方设法使一切事情都有利于己;结果这些打仗的人,差不多都是两败俱伤。他们把武装行动搞到如此荒谬透顶,以致一名极其普通的将领,只要真有胆量,就能使全意大利很不慎地尊敬崇拜的那些人蒙受羞辱。
因此,在我写的这部历史中,必然会充满这类昏庸的君主和如此卑劣的军队。在叙述这些事情以前,像我在开始时就已指出的那样,有必要先把佛罗伦萨的起源说一说,以便把当时这个城市的情况弄清楚;应该弄清楚的是,经过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孱弱,其原因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