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我不知道根据什么不成熟的意见)有时提高或贬低本国货币的价值,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来增加货币的数量并使它比原来值得更多一些,换句话说,想用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或劳动。所有这些做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向它对之已经负有债务的人民课税,或是国家侵吞它所欠人民的债款。这种措施对所有靠养老金、固定租金、年俸、津贴以及捐款维持生活的人,也构成相同的负担。
2.要充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需要跳进充满货币神秘的深海。关于货币的秘密,我已在别的地方讨论其他题目时讨论过;这里我想尽力之所及阐述一下赞成和反对提高及贬低货币价值的理由。首先来讨论货币价值的贬损。
3.依照其原材料价值流通的铜币及锡币,其价值不至贬低。铜币与锡币之所以比银币不方便、低贱,只是因为它们比较笨重和不便于携带。
按照精巧铸工和原材料二者的价值流通的铜币(这种铜币上面的肖像和纹章刻印得非常精巧,使它好像是纪念章),价值也不至贬低。不过,如果这种铸币过多,则又当别论(我这里不确定过多或过少的标准,以后我要说明将精炼的一磅白银铸成货币时,把它分割成若干块才算最适合,以及一百磅白银可铸若干枚铸币,那时再研究这一问题)。因为,铸工精巧除供观赏之外别无用处,这种铸币如果数量过多,它就会由于变得毫不出奇而贬值了。
4.私人为便利零星买卖中找钱需要而铸造的私铸货币(如果这些人很可靠并能够拿出白银来换回它们的话),其价值亦不会贬低。
5.但是我认为,金币中所掺的铜和银如果过多,金币的价值就要贬低;金的自然性质过于柔软,充作货币会磨损得很快,为了增强它的硬度,掺和一些铜或银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多。同时,银币中掺和的铜如果过多,银币也会贬值。为了使银能得到足够硬度,在铸造时经得住锤、压等等,掺上一些铜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多。
6.所以,像荷兰的先令、斯提佛(Stivers),法国的苏尔兹(Soulz),爱尔兰的庞加尔(Bon-galls)等等都是贬值的货币,它们大部分价值小,但形体却很大。为什么要铸造这些货币呢?它的 * * *
[1] “7”字重复,各版本均如此。——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