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阶级的概念 。关于阶级学说的历史发展。社会阶级概念的定义。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 。三个主要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次要阶级的分类。知识分子。生产和分配关系是阶级差别的基础。阶级和政党。
一、 社会阶级的概念
关于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分化为几个具有不同地位的阶级的现代社会这一观念,与其说是亚当·斯密,不如说是经济科学之父——重农学派领袖、天才的法国人魁奈首先提出来的。魁奈把现代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生产 阶级(农民)、私有者 阶级(土地所有者)和不生产 阶级(产业家、商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1] 魁奈之所以认为产业主和商人是不生产阶级,而农民是唯一的生产阶级,是来自他认为唯有农业劳动才具有生产能力这一基本观念,这种观念在今天无须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不过魁奈把现代社会区分为几个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起着不同作用的阶级,这一点却是很重要的。
魁奈把以农业为收入来源的居民分为两个阶级:土地所有者和直接农耕者。与此相反,他把不以农业为收入来源的居民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阶级。但是,不难看出,不少于农业人口的工业人口,分为两个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根本不同的集团:资本家—企业主和工人。在阶级学说的发展方面向前迈出这一步的是最杰出的魁奈信徒、大革命前法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杜阁。他不再把现代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而是划分为四个阶级,一方面是土地所有者和农业工人;另一方面是工业企业主和工业工人;同时,他着重指出,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的经济地位是一样的。 [2]
在这以后,亚当·斯密就毫不费力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分为三个阶级这一著名的划分,即土地占有者、资本家和工人。为了得出上述划分,斯密只能把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并为一个阶级(实际上杜阁已经这样做了),并把工人阶级同其他两个阶级——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对立起来。
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社会就划分为三个阶级,并随后在科学中被进一步确定下来了。然而,无论是魁奈和杜阁,还是斯密,他们都认为,阶级概念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各个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差别,而是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的作用差别。重农学派和斯密几乎都忽视这种利益差别。魁奈也完全没有涉及农业工人和土地占有者的利益差别,尤其没有涉及工业工人和资本家(他把资本家和工人归为一个阶级)的利益差别,他只提到农业和工业居民在经济作用上的差别,并强调不生产的产业家同唯一生产的农民之间存在着的尖锐对立。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差别,魁奈并不认为是不可克服的,在他看来,使全体居民阶级在其经济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是调和全体居民合法利益的可靠手段。相信各种利益的自然协调,是魁奈整个世界观的基点,因此构成现代社会制度特点的利益差别的观念,在他的这种世界观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杜阁和斯密也完全坚持这种世界观。尤其是斯密坚定地相信,居民各阶级的利益都可以通过建立自然的自由制度的途径达到和谐一致。因此,对斯密和魁奈来说,社会阶级与其说是按照其利益,不如说是按照其在社会经济过程中的不同地位来区分的。
阶级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下列极其重要的观点中反映出来了:各个不同阶级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经济地位的差别,必然要引起他们之间无法消除的经济利益的对立、对抗。对于发展这个观点,圣西门学派有着巨大的功绩,这个观点[10] 。正因为如此,无法发现恩格斯时而用生产关系差别,时而用分配差别来解释阶级差别这种情况的内在矛盾 [11] 。但是,必须记住(马克思主义者却常常忽视这一点),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且资本主义交换关系也导致社会分化为阶级。商人或者银行家也和工厂主一样,都是资本家。本书提出的阶级定义,既指生产关系,又指交换关系,因为占有剩余劳动,既发生在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也发生在资本主义的交换领域。
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斗争无非是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阶级斗争。果真如此,那么,政党也只能是各阶级的政治组织,每个政党应当维护其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但是,这种观念是否符合现实情况呢?
在所有政党中,社会主义政党,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有着最鲜明的阶级性。因此,饶有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德国近年来投票选举社会民主党代表的几百万选民,究竟是由哪些阶级成分构成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布兰克先生用统计数字作了说明 [12] 。布兰克先生所作的1903年选举统计,后来有一部分得到证实,有一部分被其他作者修正,但其结果却说明,即便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不能像它自称的那种纯粹是阶级的政党,即产业无产阶级政党。一方面,德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工商业无产阶级没有投社会民主党人的票,却投了资产阶级政党候选人的票。特别是许多工人(天主教徒)的选票,投到天主教中央党那里去了。另一方面,拥护社会民主党的选民远不都是工人阶级。社会民主党代表所得选票中至少有50万张(也许还要多得多,当时这种计算方法,只能大约规定一个最低数,绝不会有更真实的选票数字)不是工人阶级选民投的。至少有50万资产者,投了那个自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票。
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阶级构成最单一。其他社会主义政党在这方面远不如德国人。许多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在产业无产阶级人数最少地区得票最多。例如,意大利有一些地方社会主义政党得的票数超过无产阶级选民人数好几倍。在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政党组织中小资产阶级占优势,为党员人数的三分之二。所得选票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很小一部分来自城市” [13] 。
但是,不管怎样,社会主义政党都或多或少带有阶级的性质。这些政党的拥护者,如果说不单单是工人,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来自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而其他政党的阶级构成却是形形色色的,根本谈不上什么阶级构成的单一性。
这一点还可以从下述事实得到证明:某一政党在不同时期所得票数波动很大,虽然国家人口的阶级结构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选民群众却从一个政党转而支持另一个政党,而在随后的选举中又回到了原来在政治上所支持的政党。不妨以英国为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英国要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就必须有阶级性质鲜明的社会主义政党。英国有两个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竞相争取执政。总的来看,在现代保守党人要比自由党人力量大,常常执政。从传统的观点来看,保守党属于土地所有者的政党,自由党则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党。然而,试问:这一点又怎样能跟近三十年来英国保守党人执政(而在前三十年却是自由党人占据绝对优势)次数多于自由党人的事实统一起来呢?原来英国早就不存在它是工商业国家还是土地所有者国家的问题了。于是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国家里随着农业的衰落保守党人力量加强了,而自由党人力量却削弱了。很显然,认为英国保守党主要是农业党的传统观点,早已过时,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选民极不稳定。1880年大选时,自由党人获得辉煌胜利。1885年自由党人再度获胜。1886年自由党人遭到惨败,而保守党人获得绝大多数选票,从而巩固了统治地位,多年来,除一度短暂中断(1892年大选)外,一直执政。在最近三次选举中自由党人获胜。然而在这一时期内并没有发生任何足以说明英国选民从一个政党转向另一个政党的阶级构成的变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英国那样,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拥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组织。英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前面,同时它又是实行议会制度和政治自由的古典国家。从所有这些情况来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英国无产阶级有希望建立一个特别强大、而且具有政治影响的政党。然而,也恰恰是在英国,工人阶级表露出对其独立的政治作用最不感兴趣。独立的工人政党只是在近年来才在英国出现,而且直到今天,其政治作用还很小。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者通常把政党与所构成的阶级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何等错误。严格意义上的阶级政党是根本不存在的,任何政党就其实质而言,应当是一种超阶级的组织,因为政党力求包括尽可能多的不管属于任何阶级的人。即使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不能避免这一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的队伍里也包括几十万资产阶级选民。
这是因为阶级利益不论多么巨大,也只是激发现代社会许多利益之一。人们联合为一个政党,不仅考虑到阶级利益,而且考虑到该党所维护的其他方面的全部利益。英国保守党的力量,就在于英国保守党人是帝国主义推行大胆的旨在增强不列颠帝国实力的国际政策的代表。自由党之所以变弱,是由于它支持了爱尔兰运动,在大多数英国选民看来,这个运动使不列颠帝国面临分裂的危险。
总之,国民的感情是极其重要的政治因素。除国民感情外,宗教利益是影响政党构成另一个强大的超阶级因素。例如,如上所述,德国信仰天主教的工人接受社会民主党的宣传远不如新教徒,因为宗教利益使他们厌弃社会民主制。极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感情、利益、传统、习惯和动机决定着居民的政党派别,而在这些因素中,阶级利益并不是永远都起着首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Γ.普列汉诺夫对宣言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发展的大段前言的历史性评述。
马克思:《哲学的穷困》;《波拿巴雾月18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资本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家庭的起源》。
考茨基:《阶级利益》,A.帕西译,1905年。
伯恩施坦:《阶级和阶级斗争》,德译本,1906年。
桑巴特:《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国民经济》,1903年。
C.普罗科波维奇:《关于马克思的批判》,1901年。
切尔诺夫:《农民和工人》,1906年;《社会主义评论》,1908年。
A.沃尔斯基:《智力工人》,1906年。
E.洛津斯基:《知识分子究竟是什么呢?》,1907年。
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马哈伊斯基派是什么货色》,1908年;《俄国社会思想史》,1908第,第2版。
M.杜冈—巴拉诺夫斯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Π.贝林:《西方的政党》,1907年。
杰列夫斯基:《历史上的社会对抗和阶级斗争》,1910年。
* * *
[1] “国家是由三个公民阶级组成: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魁奈:《经济表分析》(E.德尔编:《重农学派》,1846年,第1部,第58页)。
[2] 诚然,杜阁效法魁奈,只提社会中存在三个阶级,但是,随后又指出,后一个阶级(不生产阶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企业主——手工工场主、工厂主。他们拥有大量资本,从中获得收入,通过消耗资本来推动生产;第二类是普通的手工业者(artisans),他们单靠双手每天消耗自己的劳动,而得到的只有工资。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载《杜阁选集》,E.德尔编,1884年,第1部,第39页。
[3] 圣西门的门徒巴扎尔说:“人剥削人,是对抗状态的原因和结果。而对抗是过去全部历史最突出的事实。”(《圣西门理论的论述》,载《圣西门和安凡丹的著作》,第41卷,1877年,第190页)。
[4]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切尔诺夫写的颇有兴趣的小册子《农民和工人是经济范畴》,1906年。
[5] 马克思:《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96年,第7—11页。
[6] 关于形成俄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状态的社会原因,可参看拙著《俄国知识分子和社会主义》一文,载《俄国知识分子》文集,1901年。
[7] 考茨基在《阶级利益—特殊利益—一般利益》(载《新时代》第21期,第2册,第241页等)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关于阶级对抗问题,是Ю.杰列夫斯基的《历史上的社会对抗和阶级斗争》(1910年)一书探讨的对象。
[8]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认为,马克思把不同社会集团对剩余价值和劳动剥削的关系作为划分阶级的基础。他为这个观点讲了许多话。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所下的阶级定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Э.伯恩施坦:《阶级和阶级斗争》,1906年,B.卡尔恰金译,第14页。)
[9] 同上书,第16页及以下各页。
[10] 参看B.切尔诺夫:《社会主义的探讨》(1908年,第311页及以下各页)对这场争论的叙述。
[11] 一方面,恩格斯在反驳杜林的“暴力论”时,主张生产关系是社会阶级构成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又断言,“随着分配上的差别的出现,也出现了阶级差别 。社会分为享特权的和被损害的、剥削的和被剥削的、统治的和被统治的阶级”。(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第187—188页。)
[12] R.布兰克:《德国社会民主党选民的社会成分》,载《社会科学文献f》,1905年,第3册。
[13] Π.A.贝林:《西方的政党》,1907年,第101页,在这部有趣的书中对阶级和政党有许多细腻和正确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