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 。充当过货币的各种商品。金和银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属性。二、 货币的价值 。贵金属材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因。货币的数量理论。开采贵金属材料和价格的变化。价格的巨大革命。贵金属材料开采量的新的增长。三、 铸币和货币制度 。单本</a>位体系和复本位体系。格雷歇姆规律。英国金单本位制。法国复本位货币制。劣币制。四、 纸币 。纸币与信用凭证的区别。纸币的价值。贴水。商品货币的价值。世界纸币。纸币流通的弊端。恢复货币本位的方法。集聚。贬值。五、 俄国纸币 。俄国纸币的历史。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六、 对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的总评价 。
一、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
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是比较简单的过程。而商品同货币进行交换却是另外一件事。这种复杂化首先是什么原因呢?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不是更简单吗?
在古代和中世纪,人们认为货币是作为立法行为的结果而产生的。这正是人们认为货币起源于国家的最令人瞩目的特点的原因,即它的属性是公共需求物品。出售商品很困难,但花钱买商品既容易又方便,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东西。
这种货币属性是特殊立法行为的结果。但是,对货币历史的实际研究证明,最初创造货币的立法行为是不存在的,而货币总是不知不觉地和缓慢地出现,正像其他很多自然社会产物一样,例如,语言和习惯等等 [9] 。未必能指出历史上最初出现货币的时刻。在所有民族中,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出现货币。除了人们不管有什么协商之外,交换本身在自己发展的一定的并且很早阶段中会产生货币。实物交换即产品与产品不借助货币的交换,会碰到很多不便和困难。在实物交换中,只有在交换的双方相互需要对方的产品情况下,才能完成交换。然而下列情形比较罕见,即必须做到交换的每一方所需要的产品数量正好是对方提供交换的产品数量。这种在相应数量上的相互需求的吻合显然是很少见的。与实物交换这两种困难相联系的 [11] 例如,像累克西斯那样的权威作者断言:从让·博当时代以来,谁也不能提出严重的和有根据的怀疑来,认为十六世纪价格革命的原因是美洲生产白银所致。(舍恩贝尔格:《政治经济学手册》,第4版、第1卷,第357页)。瓦格纳的说法亦是如此(见《国民经济货币论》,第438页)。
[12] 维贝:《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价格革命史》,1895年,第180页。
[13] 维贝:《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价格革命史》,第192页。
[14] 同上书,第162页。
[15] “西班牙的金银流入英国只能在1560年以后开始的”。(维贝:《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价格革命史》,第304页)当时,罗杰斯、维贝所依据的资料指出:在十六世纪前四十年,价格尽管是缓慢地、适度地涨,但究竟是上涨了。在前十年,主要日用品、小麦和其他粮谷的货币价值,一般说来,保持前两个世纪的水平。在四十年代,则上涨20%~40%。这一上涨显然令人吃惊(罗杰斯:《英国劳动与工资史》,B.Д.卡特科夫译,1899年,第282页)。
[16] 维贝的上引书,第194页。
[17] И.И.考夫曼:《俄国的银卢布》,1910年,第218页。
[18] 李嘉图 问:“为什么在对输入的商品继续出现需求时,输入国家不能完全失去自己的货币和金属锭呢?”按货币数量理论的意义来回答它。(见《大卫·李嘉图文集》,季别尔译,第313页。)
[19] 在发达的信贷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货币移动,还受另一种迅速起作用方法调节,即利用贴现率。如果货币流出一个国家,那么,可借用这种方法减少银行的金属积存,即银行现金柜的硬币贮备就会减少。这一点将导致银行为保护自己的金属贮备而开始减少自己的信贷,并且因此而提高贴现率即银行为自己客户期票的贴现的利率。贴现率的提高直接降低全部长期期票的价格,这就是国外对这些期票的需求增加的缘故,并且国外资本开始流入这个国家以购买这些期票,正因为贴现率提高,通常会很快地出现硬币向这个国家倒流。但是,另外在获取信贷方面的困难对商品价格还产生间接的作用,因为贷款愈困难,对需要贷款的所有商人来说,则愈有理由促使他们匆忙出售手中现有的商品储备。所以,提高贴现率面临着引起商品价格下跌的趋势,也就是说从国外吸收货币。只有通过贴现率的手段,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才实际上影响商品价格。但是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和暂时的,因为,贴现率的平均水平不影响商品价格,而且这种水平本身与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贴现率的波动与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的波动有联系,仅仅前者才能引起商品价格的相应波动。无论如何,现代经济具有一种保存一个国家免遭硬币损失的力量。在1897年俄国货币改革的准备时期,充分表现出对上述情形是无知的。俄国报界经常流露出惧怕的看法,说什么:在恢复纸币兑换黄金的情况下,国家很快就会失掉自己的黄金准备,它足以在数年内减少俄国输出自己的粮谷(例如,因为歉收),足以让黄金流往国外交换外国商品。这种表现出来的顾虑并不明白:我们输出减少必然造成输入也减少,这样看来,惧怕一个国家失掉货币是不切实际的。
[20] 为了使“格雷歇姆定律”能够发挥自己的一切作用,需要自由冲制任何一种铸币。如果不存在自由冲制铸币的话,那么劣等铸币(如果其数量受限)可能与优等铸币并行,而前者不会排挤后者。为什么在十六世纪前半叶在流通中不可能保持住英国足值铸币,其原因在于存在大量的已磨损的铸币,足以满足流通的全部需要。在一般的形式中,格雷歇姆定律不仅适用于各种质量的铸币,而且也适用于各种硬币和纸币,因为劣等货币(如果它的数量相当大的话)就具有排挤优等货币的趋势。
[21] 见克纳普:《国家货币理论》,第295页,克纳普阐述的英国货币流通史,与客观实际情况略有出入。
[22] 瓦格纳:《社会主义经济的货币论》,第674页。
[23] 考夫曼:《俄国银卢布》,第184页。
[24] 累克西斯:《纸币本位》,见《政治学辞典》。
[25] “在用纸币的交换中,国家不提供其他某种支付手段,因此纸币不是国家债券,即使表明纸币是债券也罢。”克纳普,《货币国有论》,第42页。
[26] 无论如何,数量理论在对纸币的问题上,比对金属货币问题上有着更大的意义。其原因在于纸币是地方 货币,而金属货币则世界通用 货币。纸币在国家发行纸币的限度之外,不再是货币,因为由此出现贴水,而金币仍然是通行的货币。这就是其价值不稳定的特点所在。
[27] 考夫曼:《俄国的银卢布》,第178页。
[28] 参见И.И.考夫曼货币改革史的货币通论部分,《俄国货币史》,第11—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