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阿庇安是埃及亚历山大里亚人。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只从他自己的著作中,从马可·奥理略 [1] 的老师夫隆托 [2] 的信札中,隐约地知道一点。我们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95年,卒于公元165年。近年所发现他的作品的一个片断说到在埃及,他曾冒险参加了一次对犹太人的战争。这可能就是公元116年图拉真皇帝在埃及镇压犹太人起义所进行的那次战争。他在他的历史著作序言中 [3] 说到他在本国已达高位,后来在罗马为皇帝案件的检察官(可能是皇帝金库检察官)。直到皇帝任命他为总督。要有担任总督职务的资格,他一定已经是一个骑士等级的罗马公民。在写序言的时候,他表示是在罗马城建立后的九百年, [4] 这是在安敦尼·庇护统治的时代。 [5] 夫隆托有一封写给安敦尼的信传留下来了。这封信请求皇帝任命他的朋友阿庇安为总督,不是为了满足他的野心,也不是为了薪给的关系,而是当作他暮年所应得的荣誉。夫隆托证实他的朋友的荣誉和忠诚。阿庇安在他的序言中也说到,他已经写了一篇自传, [6] 那些想更详细一点了解他的人可以从中获得情况。但是这篇著作,在公元九世纪时,福提阿斯也没有看见过,虽然那时候,阿庇安的全部历史著作还是保存无缺的。
阿庇安在他的序言 在阿庇安一系列的著作中,《内战史》第一卷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它是连接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之间“交替时代”的桥梁。 [31] 在价值上仅次于这卷书的是第三次布匿战争和迦太基毁灭的历史。 [32] 这是关于这些事件传到我们手中唯一的详细记载,它有高度的戏剧性。阿庇安这部分历史著作的来源可能是波里比阿已经失传了的著作。他在布匿战争史第132节 [33] 中引用了波里比阿的话。
因为细节上缺乏准确性, [34] 阿庇安受到严厉的批评。根据近代批评的准则,准确性是史学家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而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在古代世界不是这样的。与事实一般的符合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古代作家的目的是在写作一本有兴趣的书,或者替他所怀抱的政治理想或道德原理提供一个背景。在这方面,阿庇安和他同时代的一般史学家比较起来,既没有更好些,也没有更坏些。什发兹教授很正确地说,阿庇安在《内战史》第三卷中,关于安敦尼与元老院斗争的记载,简直不是历史,而是“历史小说著作”,但是他补充说,“尽管在他的著作中,形象有些歪曲,内容有些虚构,但是大的线索是正确地、深刻地刻画出来了,他的虚构正是多少使他达到这个目的的。”这个批评可以准确地应用在阿庇安大部分的著作上。
古代史学家常常让他们著作中的主要人物发表演说,以提出那些鼓动各民族或各党派的思想,有时候向人们发表作者的道德教训。修昔底德这样做了, [35] 诚如吉尔柏特·麦累 [36] 教授所说的,他的榜样是“他逝世后两千年来历史著作中一个重要的遗产”。阿庇安模仿了这个榜样。以风格而论,他这样发表的演说词,是他的著作中最好的部分。我们从中感觉到我们正在听着这位有经验的辩论家、这个有素养的皇帝法庭的检察官在说话。什发兹教授甚至把三巨头宣布公敌的命令(《内战史》第四卷,第8-11节)也归于这一类,虽然作者说,这个命令是他从拉丁文翻译为希腊文的。
总之,我们可以说,阿庇安的著作中,包括许多很有趣的事物,这是研究罗马历史的人所不能忽视的。
培利奥特学院希腊文教授狄奥多·来曼·赖特为我校正译文,并提出许多建议以修改语法,译者对他深表谢意。
荷拉斯·怀特
* * *
[1] 罗马皇帝,公元161-180年。——译者
[2] 马可·科尼利阿斯·夫隆托(约公元100-166年),为当时的雄辩家。——译者
[3] 序15 。——译者
[4] 参阅序9 。——译者
[5] 公元138-161年。——译者
[6] 参阅序15 。——译者
[7] 公元820?-891年。——译者
[8] Myriobiblon或Bibliotheca。——译者
[9] 本书所译者共十七卷。第XVIII-XXI卷,记载埃及的被征服,第XXII-XXIV卷,记载帝国时代到图拉真在达西亚与阿拉伯诸战役为止,这些部分现已失传。此外,他原计划写的帕提亚历史,没有写成。——译者
[10] 君士坦丁第七(公元912-959年)。——译者
[11] Concerning the Embassies。——译者
[12] Concerning Virtues and Vices。——译者
[13] 修伊达斯是一本字典的名字,不是一个作家的名字。原文出自拉丁语,意为“要塞”。此书编于十世纪末,书中保存了许多古典著作。——译者
[14] 按第十卷16-29节叙述屋大维(公元前35和34年)两次进攻伊利里亚的战役,这第二次战役发生在绥克斯都·庞培死后。——译者
[15] 参阅VIII(上)132。——译者
[16] 参阅IV(I)3。——译者
[17] 参阅XII.8。——译者
[18] 参阅IV.(XVIII) 。——译者
[19] 参阅X.14以下;XVI.110; XVII.45 。——译者
[20] 参阅XIV.82 。——译者
[21] 参阅XV.47 。——译者
[22] 参阅VII.27 。——译者
[23] 参阅IV.(VI) 。——译者
[24] 参阅VI.88 。——译者
[25] 公元前59-公元17年,著《建国以来的罗马史》,叙述自罗马城的建立至公元前9年间的历史。——译者
[26] 公元前86-35年,著《略提林战争史》、《朱古达战争史》、《历史》等著作,他是拥护大奴隶主利益的史学家。——译者
[27] 约死于公元前7年,著《罗马考古》二十卷。——译者
[28] 公元前一世纪西西里人,著《历史丛书》四十卷,叙述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以及希腊罗马的历史。仅I-V,XI-XX诸卷,留传至今。——译者
[29] 这部著作最初是德国语</a>言学家奥古斯特·保利(1796-1845)编的,1839年以后陆续出版;后来乔治·威索瓦(1859-1931)又重订,于1893年以后陆续出版。后来威廉·克罗尔(1863—1939)又重订,于1908年以后陆续出版。——译者
[30] 古代罗马编年史家常捏造史实。——译者
[31] 波里比阿生活在罗马势力向地中海四周发展,罗马霸权形成的时代,西塞罗生活在罗马共和制即将倾覆,罗马帝国即将出现的时代;《内战史》第一卷叙述自革拉古兄弟改革运动起,终于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正处于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两个时代之间。——译者
[32] 即VIII(上),74-132。——译者
[33] VIII(上),132。——译者
[34] 分见于本书有关各节的附注中。——译者
[35] 参阅拙译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译者序言第32-33页。——译者
[36] 英国古典学者(1866-1957年)著《古代希腊文学史》(1897年)。——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