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巴赫所著《自然政治论,或论治国的正确原则》(《La Politique naturelle,Ou Discours sur les vrais principes du gouvernement》)于1773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为了保密起见,书上所载出版地点改为伦敦,著者署名为"前国家公务员"。本书于1774年再版,1778年出现了意大利文译本,出版地点为意大利的曼都亚。
霍尔巴赫在本书中 (10) 贝壳投票制 ——古代雅典人民会议上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表决方式。在决定危害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的公民放逐问题时,采用这种投票方式。投票采用贝壳,贝壳上写被放逐者的名字。——汉译者注
阿里斯梯德 (公元前540—前467年)——雅典政治活动家、统帅,在雅典社会生活中坚持民主方向。他在同政敌斗争失败后,于公元前483年被逐出雅典。
弗基昂 (公元前402—前318年)——雅典统帅、国务活动家。他对马其顿实行退让政策,使后者能够侵占比雷埃夫斯,因而引起雅典人民会议不满,最后被判处死刑。
(11) 論 霍尔巴赫这种思想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主要论点有共同之处。
(12) 論 马基雅维里 (1469—1527)——意大利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反对意大利政治分裂,主张君主专制。语见所著《关于李维书 (5) 埃米利——罗马古老的贵族世家,曾出过几位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统帅。如埃米利·保罗·刘齐伊于公元前219—前216年任罗马执政,马其顿的埃米利·保罗·刘齐伊于公元前182—前168年任罗马执政,在皮布纳附近战败马其顿王佩尔谢亚,使马其顿臣服罗马。——汉译者注
西庇阿——罗马贵族,最著名的有老西庇阿,他于公元前202年在撤马附近击败汉尼拔;小西庇阿于公元前146年占领并毁灭迦太基,结束了 (2) 霍尔巴赫指的是孔子</a>(公元前551—前479年)的门徒。
(3) 卡皮托利丘——在罗马,丘上建有宫殿、博物馆等。古罗马时代此丘有堡垒作用,丘比特的神殿就建在丘上。——汉译者注
(4) 这位大人物指孟德斯鸠。
(5) 参阅《孟德斯鸠选集》,莫斯科,1955年, (13) 論 霍尔巴赫指英国。
(14) 論 提庇留(公元前42—37年)——公元前14年到公元37年的罗马皇帝。他巩固了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所确定的元首政治,即奴隶占有者的军人专政。——汉译者注
第九讲
(1) 霍尔巴赫指的是古罗马的命运。
(2) 霍尔巴赫指的是马略和苏拉争夺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的斗争(公元前100—前86年)。马略领导的是平民派——奴隶主民主制的拥护者,这一派所依靠的是农民和城市平民;苏拉领导的是贵族派——联合奴隶主贵族阶级并代表大地主利益的政治派别。
(3) 许墨奈俄斯撮合 ——指结婚。许墨奈俄斯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婚姻之神。
(4) tab rasa(拉丁语)——白板。洛克用这个术语表述人类意识的原始状态,即还没有受经验影响的意识。
(5) 昔勒尼——古城市,建于公元前630年,位置在今北非利比亚北部,距地中海岸15公里,是古希腊昔勒尼学派的主要中心。——汉译者注
(6) 波斯在希波战争时期(公元前500年—前449年)企图以武力占领希腊遭到失败后,仍继续利用当时希腊各城邦首先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内争积极干预希腊政治。在雅典和斯巴达的斗争中,斯巴达一再向波斯请求金钱援助和外交支持等等,因此它就不得不向波斯对希腊和小亚细亚各城市的霸权要求作出让步。
(7) 阿吉斯四世 ——斯巴达国王(公元前245—前241年)。他想把斯巴达变为高度中央集权的军人官僚专政国家。为此,首先必须增加有作战能力的斯巴达兵员人数。因此他开始实行土地国有化的改革,把土地分配给无地的斯巴达人。反对改革的人——寡头政治制度的执政者乘国王外出之际,取消了他的改革,控告他企图实施暴政,把他交给法庭审判。公元前241年阿吉斯四世被处死。
(8) 参阅第七讲注(2) 。
(9) "一个王国对于遵守法律、保持纯洁、笃信宗教和保持信心缺乏关怀,缺乏关怀又不觉得可耻:这个王国是不巩固的。"[见:Senéque:Tragedie(塞内加,《悲剧》)巴黎,1926年,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