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816年巴黎出版的《军事艺术评论》一书的十七项评论摘要
评论二 论步兵 [2]
罗马人有两种步兵,即:佩投射武器 [3] 的轻步兵和佩短剑的重步兵。
火药发明以后,步兵仍旧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火绳枪 [4] 的轻步兵,任务是进行侦察和扰乱敌军;另一种为代替重步兵的持矛步兵。
从沃班强使所有欧洲军队放弃长矛和标枪,改用带刺刀的步枪以来,一百五十年间所有步兵都已变成轻步兵,其任务为担任狙击和阻遏敌军。从这个时候起,就只有一种步兵了。这时一营分为九连,猎兵连也照掷弹兵连一样编入营里;但人们认为一个精兵连并不够用。拿破仑皇帝创立佩龙骑兵火枪的特技骑兵连以代替上述猎兵连。他选择身长不满五英尺的士兵来编成特技骑兵连。在此以前,个子矮小的壮丁不服兵役,使得其他等级壮丁的兵役负担比较沉重,这样一来,这一级壮丁也就能够充分利用了。这个新制度能够奖励许多因身长不满五英尺不能编入掷弹兵连,但按其勇敢精神应编入精兵连的老兵。这样,把大个子士兵和小个子士兵相提并论,是鼓励他们作战斗竞赛的有效办法。要是在拿破仑军队里有不同肤色的士兵,他也就会把他们编成白兵连和黑兵连。在一个有独眼居民和驼背居民的国度里,把这些人编成独眼连和驼背连想必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1789年,法国陆军由一些常备团和一些猎兵营组成,猎兵营则是由赛文兵、维瓦勒伊兵、阿尔卑斯兵、科西嘉兵、比利牛斯兵编成的,革命以后把猎兵营编成轻步兵“半旅团”。但这并不是为了要编成两种步兵,因为常备团和猎兵营的训练及装备仍旧是划一的。他们的全部差别只在于,猎兵营是从山区居民和林业工人子弟中募集来的。这些人最适宜在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的国境线上服役。如果他们竟要出现在北方作战部队中,那就主要是在进攻高地和仔细搜索森林时使用他们。如果在会战时这些人必须和其他步兵站在一条战线上,那么他们最好代替常备营,因为二者的训练及装备是完全相同的。各国政府在战时常常以志愿营或志愿团的名义组织非正规部队,这种部队以敌方逃兵或抱有特别见解和思潮的人来补充;可是这里并没有两种步兵。只有一种步兵,并且不能再有 “我们在埃斯林根附近打了败仗,因为我们成纵队进攻奥军中央。奥军看来是在逐步撤退,但实际上战线两翼却在向前移动,走进我们的侧翼。由于这样巧妙地行动,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半圆形的中央,在敌军的交叉火力下,我们倒霉的队伍被歼灭了……”——俄文版编者
[46] 1809年。——俄文版编者
[47] 指已渡到对岸的人。——俄文版编者
[48] 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49] 早晨。——俄文版编者
[50] 桥梁。——俄文版编者
[51] 指断桥的消息。——俄文版编者
[52] 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53] 科兰古。——俄文版编者
[54] 罗尼阿将军把拿破仑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和汉尼拔军队进阿尔卑斯山脉比较,认为两次进军极相类似。拿破仑驳斥了他的这种见解。——俄文版编者
[55] 法国历史上省名。——译者
[56] 汉尼拔。——俄文版编者
[57] 1800年初,法国政府下令编组预备军,预备军临时由贝尔蒂埃将军指挥。后来拿破仑有意亲自指挥这个军。这儿谈的是他怎样瞒住这个军团的使命的。——俄文版编者
[58] 1800年。——俄文版编者
[59] 力图恢复君主制度的叛乱分子。——俄文版编者
[60] 以下原文描写拿破仑会见前部长内克。——俄文版编者
[61] 这次远征的后果是人所共知的:马伦哥战役决定了奥军和意大利的命运。——俄文版编者
[62] 指不宣而战。——译者
[63] 马塞纳。——俄文版编者
[64]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65] 这个数字中不包括巴伐利亚兵和符腾堡兵。——作者附注
[66]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67] 原文以下是详细的开支预算。——俄文版编者
[68]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69]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70]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71] 法军。——俄文版编者
[72] 显然是讲一天的数目。——俄文版编者
[73]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74] 兰恩。——俄文版编者
[75] 贝尔纳多特。——俄文版编者
[76] 原文缺一字。——俄文版编者
[77] 第四军团。——俄文版编者
[78] 列费勃尔。——俄文版编者
[79] 法国东北部一个州名。——译者
[80] 原文缺字。——俄文版编者
[81] 指援军。——译者
[82] 指1758年腓特烈围攻奥耳缪茨要塞。——俄文版编者
[83] 腓特烈二世。——俄文版编者
[84] 七年战争。——俄文版编者
[85] 布拉格之战。 ——俄文版编者
[86] 国王。——俄文版编者
[87] 感恩祈祷诗。——译者
[88] 帕耳戚格。——俄文版编者
[89] 腓特烈。——俄文版编者
[90] 腓特烈。——俄文版编者
[91] 指敌反围攻军队。——译者
[92] 阿拉斯属法国。——译者
[93] 腓特烈二世。——俄文版编者
[94] 指包围线。——俄文版编者
[95] 拿破仑在本书第一个附注中,坚决否认这本书是他写的。——俄文版编者
[96] 指1815年从厄尔巴岛回来以后。
[97] 对抗入侵军。——俄文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