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 (关于出征计划)1801年,英国内阁用六万人开始埃及战争。这六万人中有三万四千名英国兵和二万六千名土耳其兵,包括乘坐克伊斯海军上将分舰队的船只于3月间在阿布基尔登陆的英国兵一万九千五百名,从印度军队中调来并于8月间在科瑟伊登陆的七千五百人,从伦敦、直布罗陀和德国等地调来并于7月间在阿布基尔登陆的后备军七千名,乘坐甲布丹巴夏分舰队的船只于3月25日在阿布基尔登陆的土耳其兵六千名,最后还有在大维齐指挥下集中在巴勒斯坦并于5月间抵达埃及的一万六千人。拥有这样大的兵力,英国内阁有权指望获得胜利,可是它的作战计划漏洞百出——达到了违反一切兵法原则的程度,以致使它的远征注定要失败而且应该失败:(1)10月间伦敦发出的命令到1月底还不能到达印度,一个师团从印度起航,须到4月份,即在南季节风到来以后才能到达曼德海峡,倘若碰着北季节风,那么它在整个夏天都不能溯红海而上,更到不了苏伊士。但是即使它能够及时到达科瑟伊和苏伊士,它还是没有跨越沙漠所必要的工具。实际上,载运这个师团的船只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在阿布基尔登陆六个月以后,即在8月份才到达科瑟伊抛锚。如果说它得以越过科普托斯沙漠,那么这是因为大维齐在成为开罗的主人以后,给了它五千头骆驼。如果不是因为同盟军业已获得胜利,大维齐是不会这样做的。在红海方面不应采取任何佯攻姿态;两艘巡洋舰和一艘三桅舰载运一支二百人的登陆部队——这就是应该派来占领苏伊士和科瑟伊的全部兵力。应该把印度军队安静地保留在恒河沿岸并适当地扩充厄别尔克罗比的军队。(2)从伦敦和从直布罗陀启程的后备军,是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出发以后六个月才到达埃及的。(3)甲布丹巴夏的六千人是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出发以后二十天才到达阿布基的。(4)大维齐是在三个月以后,即在5月份,才越过沙漠进入埃及的。由此可见,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仅带领装备很差的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到达埃及,而不是带领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和二万六千名土耳其兵一块儿到达埃及的。如果他被打败了(这本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印度师团、甲布丹巴夏和大维齐的后备军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5)厄别尔克罗比将军登陆时,炮兵没有马具,骑兵没有马匹,军队所必需的东西什么也没有。为了准备出征,他在马耳他岛住了两个月,在小亚细亚也住了两个月;在这四个月中要各地政府给他弄到他所需要的五百匹马是没有困难的,因为在西西里、突尼斯、的黎波里、迭尔纳、坎迪亚、希腊、小亚细亚、塞浦路斯、阿勒颇、叙利亚的里波利、阿克尔和雅法等地,都可以采购。这些错误都是拟订远征计划的英国内阁所造成的。这是英国管理机关——欧洲最糟糕的管理机关工作不好的又一个证据。
评论二 (论厄别尔克罗比将军的军事行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于2月底从马克里出发,3月2日到达阿布基尔碇泊场停泊。他正确地断定:占领了亚历山大以后,就劝说法国人接受阿耳—阿里什的投降条约 [2]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达到他的政府提出的目的,而不冒总体战的危险。但是:(1)他应当等待一年中最好的时候,3月间这些地方的海上风暴太多,他只应当在4月15日抵达亚历山大。(2)他的骑兵必须有马而炮兵也必须有马具;没有骑兵和有马具的炮兵,他将使自己的军队遭受巨大的危险。(3)他在这里犯了1799年在荷兰犯过的错误:他在马克里应和甲布丹巴夏会师,然后同他一起前往雅法碇泊场,并在那里接纳大维齐的六千士兵,包括伊勃腊吉姆别伊和马木留克骑兵上船。那么到4月15日,他就会率领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一万二千名土耳其兵,包括二千五百名骑兵出现在阿布基尔碇泊场。他就会在法军来得及从开罗赶来救援亚历山大以前,出其不意地占领这座要塞。(4)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于3月1日到达亚历山大,因为天气不好,直到8日才登陆。在登陆前一星期他就被发觉了,一半法军即一万至一万二千人想必业已驻守海边,因此他应当起锚,离开阿布基尔地区,造成登陆达米塔的威胁,以便把法军吸引到那里,然后循着一条从陆上看不见的航路,悄悄地驶回来,在阿布基尔实行登陆。(5)克伊斯海军上将指挥九艘装备精良的主力舰和许多没有装载军队的小船。他应当采取三个佯攻姿态——一个佯攻在马拉布特附近进行,一个在斯摩科夫尼茨海角附近进行, [2] 即克列别尔签订的投降条约,后来英国政府终于决定批准它。——俄文版编者
[3] 指法军总司令。——译者
[4] 厄别尔克罗比在这个战役中因伤致命。——俄文版编者
[5] 拉格兰什。——俄文版编者
[6] 卡瓦利耶率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保护骆驼,他在行军中向英军投降,英军保证他们能回故乡。——俄文版编者
[7] 指别耳亚尔。——俄文版编者
[8] 大概原文笔误,因为前文曾说过是七万发炮弹。——俄文版编者
[9] 克列别尔于1800年6月被恐怖分子杀死,之后梅努将军就接任东征军总司令。——俄文版编者
[10] 手稿这里空白。——法文版编者。在别的地方拿破仑曾谈到梅努在下列几个地方留有卫戍部队:别尔别伊斯、萨利希亚、苏伊士、罗泽塔、列斯信。上述各地卫戍军总数照计算是六千人而不是七千人。——俄文版编者
[11] 1801年3月21日,亚历山大附近会战,英国人的损失据他们自己的材料为一千五百人,根据拿破仑的材料为死伤二千三百人;法军损失二千五百人。两军都守住了各自的阵地。——俄文版编者
[12] 罗马兵营附近的小丘,英军右翼在它上面布置了防御工事。——俄文版编者
[13] 以下一行是拿破仑亲自用铅笔写的,这一行磨损严重,怎么也未能辨认。——法文版编者
[14] 指在伦敦签订的英法之间的和约初步条件,关于这点的消息是1801年11月15日传到亚历山大的。法军集中在这个城市里于1801年9月2日投降。——俄文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