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二章 鱼类、两栖类与爬行类的第二性征_人类的由来

作者:达尔文 字数:6727 更新:2025-01-09 13:32:17

鱼类:求爱与雄性之间的战斗——雌性体型较大——雄性鲜艳的颜色与装饰性的附器;其他奇异的特征——限于繁育季节的雄性所获得的一些颜色和附器——两性颜色都鲜艳的鱼类——保护色——雌性颜色不如雄性鲜明不能用保护的原则来解释——有些鱼种的雄鱼能营巢、能保护和照料鱼卵及幼鱼。两栖类:两性在结构和颜色上的差别——发声器官。爬行类:龟类——鳄鱼类——蛇类,有些例子的颜色有保护性——蜥蜴类的战斗——爬行类的装饰性的附器——两性在结构上的一些奇特的差别——颜色——两性差别之大几乎不亚于鸟类。

我们现在来到了动物门的巨大的亚门,脊椎动物亚门;我们准备从最低的那一个纲,即鱼类,开始。横口类(giostomous fishes,如鲨鱼)和银鲛类(Chimaeroid fishes)的雄鱼都备有双钳,用来夹持雌鱼,这是和许多低于鱼类的动物所具备的相同的。双钳而外,许多种的? 鱼(ray)还有一丛丛的强劲有力的硬刺,在头上,而“沿着胸鳍的外上方也有好几排”。在其中的有些鱼种里,一面有这些刺,一面在身体的其他部分却是完全光滑的。只是到了繁育季节这种硬刺才发展出来,而过后也就消失了,而据格迂恩塞尔博士猜测,它们是被用来作为把握器官的,而用法是把身体的两侧向里向下折叠起来,使刺尖发生钳制的作用。但说来也奇怪,在有几个这一类的鱼种里,如耙? 的一种(乙821),背上长满着一些叉形大刺的是雌鱼,而不是雄鱼。 [1]

在鲑科(乙849)的一个种,香鱼(capelin,即乙594),光是雄鱼备有一系列排得很密而形同刷子的鳞,看去像一条脊梁;当雌鱼用高速度驰到沙滩上下卵的时候,两尾雄鱼,左右各一尾,就凭借这条鳞的力量,夹持着她一起前进。 [2] 和这种鱼分类关系很远的另一种鱼,鲀的一个种(乙626)的身上有一部分结构多少可以与此相类比,不妨并论。据格迂恩塞尔先生告诉我,雄鱼在尾巴两边各有一丛又硬又直的刺,像梳齿,相当长,有一个标本,鱼身总共长六英寸,而这些刺要长到将近一英寸半;而雌鱼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也有一丛细刺,像刚毛,或刷子上的毛。在和它同隶一属的另一个种,贝朗氏鲀(乙627),雄鱼倒像刚才所说的雌鱼那样,尾巴上有刷子,而在雌鱼则尾巴的两边是光滑的。在鲀属的其他的某些鱼种里,雄鱼的尾巴见得略微粗糙一些,而雌鱼的则是完全光滑的;而最后,在同属的又一些鱼种里,则两性的尾边都是光滑而不带刺的。

为了争夺雌鱼,许多鱼种的雄鱼会彼此相斗。有人描写到丝鱼的一种(stickleback,即乙440)的雄鱼,说,当雌鱼从躲藏的地方出来而观察他为她所搭成的窝的时候,他真是“欣喜欲狂”。“他在雌鱼的周围像箭似地穿来射去,一会儿到他作窝而堆积起来的一些材料那边,一会儿又突然转回来;雌鱼姗姗来迟,不相昵近,他又忙于用嘴推她挤她;然后又咬住她的尾巴和侧面的硬刺把她拖到窝里。” [3] 据说雄鱼是一夫多妻的; [4] 非常好勇狠斗,而“雌鱼则很是和平”。雄鱼的战斗有时候是拼死拼活的;“战士们身材虽小,却彼此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好几秒钟不得开交,直到他们的体力似乎是完全耗竭为止。在尾巴很是毛糙的另一种丝鱼(乙441),雄鱼在相斗的时候彼此围绕着游,转个不停,乘机把对方咬上一口和试图用竖起的侧面的刺在对方身上戳个窟窿。”提供这些资料的同一个作家又说, [5] “这些小鬼的嘴很厉害。他们也用侧面的刺,来制对方于死命,我曾经看到过有一尾丝鱼在战斗中把对方毫不含糊地开膛破肚,使他沉到水底而死。”一尾丝鱼被打败以后,“他原先的赳赳昂昂之气全没了,鲜美的色彩也消退了,躲进不参加战争的同类中来遮掩他的耻辱,但在一定时期之内,胜利的一方并不放松他,经常地把他当作迫害的对象。”

雄的鲑鱼(salmon)也好斗,和丝鱼一样;而据我从格迂恩塞尔博士那里听说,雄的斑鳟鱼(trout)也是这样。希奥(甲604)先生看到过两尾雄的鲑鱼的一场恶斗,相持到一整天之久:而鱼池总监布威斯特(甲119)先生告诉我,他时常在珀尔思 [1] (Perth)的桥上观鱼,一到雌鱼下子的时候,一部分的雄鱼要把其余的雄鱼轰走。雄鱼之间“不断地进行战斗,在雌鱼散子的底床之上相互撕咬,杀伤很大,死鱼累累;又可以看到许多鱼游向河边靠岸的地方,显然是疲惫不堪,去死不远。” [6] 布威斯特先生又对我说,1868年6月,斯托蒙特非尔德 [2] 各鱼池的负责人到泰因河 [3] 迤北地段视察,发现有三百条鲑鱼死了,其中除一条而外全是雄的,他肯定地认为他们都是斗死的。

关于雄的鲑鱼,最奇特的一点是,在繁育季节里,除了颜色略有改变之外,“下颌骨突然发展得很长;下颌骨的尖端上本有一个小小突出之点,不张嘴的时候,这一小点就嵌进上颚骨中间的一个骑缝处;如今这特别发达的部分就是从这一小点延伸出来的一段软骨,而延伸是向上向里的。” [7] (图27与28。)在我们英国的鲑鱼或斑鳟鱼,这一个结构上的变化一过繁育季节就消失了;但在西北美洲的一个种(乙846),劳尔德(甲410)先生 [8] 相信,这个变化是经久的,并且在以前到过河流上游的老年雄鱼身上见得最为显著。在他们身上,下颚变得甚为发达,成为一个巨大的钩状突出,而牙齿也加长到半英寸以上,成为整齐的一排,简直不是一般的牙齿,而是毒蛇那样的长牙了。在欧洲的鲑鱼,据劳伊德先生说, [9] 这个临时性的结构,在一尾雄鱼向另一尾冲锋的时候,由于用力奇猛的要求,是所以加强上下颚的力量而提供一些保护作用的;但在西北美洲的那个种的雄鱼,这一结构可以和许多哺乳类的雄兽的长牙相比,与其说它的作用在自卫,毋宁说是在进攻,更为恰当。

图27 普通鲑鱼或斑鳟,在繁育季节里的雄鱼的头(乙847)

附识:这图和本章下文中所有的各幅插图是根据不列颠博物馆所藏的标本,在格迂恩塞尔博士惠加指导之下,由大家所熟知的艺术家福尔德(甲247)先生所绘制

鲑鱼在鱼类中并不是两性之间在齿牙上有差别的唯一的一些鱼种,在许多? 鱼(乙819)种,雌雄鱼在这方面也不相同。例如在耙? 的一种(thornback,即乙821),成年雄鱼的牙齿是尖而锐利的,而雌鱼的则宽而扁平,像一条铺砌起来的东西,足见同一个种的雌雄两性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别有时候竟会比寻常在同一个科的两属之间所能看到的差别还要大些。但只是到了成年,雄鱼的牙齿才变得尖利;在此以前,是同雌鱼同样地又宽又扁的。但像在 [16] 关于此例与下文紧接着的两个鱼种的资料是格迂恩塞尔博士所见惠的;亦见他所著文,《中美洲的鱼类》,载《动物学会会报》(丙151),第六卷,1868年,页485。

[17] 格迂恩塞尔博士作此说法,见《不列颠博物馆所收鱼类标本目录》,第三卷,1861年,页141。

[18] 关于这一属的鱼,见格迂恩塞尔博士文,载《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68年卷,页232。

[19] 见勃克兰德(甲115)文,载《陆与水》(丙87),1868年7月,页 377。雄鱼所独具而用途不明的其他结构的例子尚多不能一一列举。

[20] 格迂恩塞尔博士,《……鱼类目录》,第三卷,页221与240。

[21] 亦见阿该西兹教授与夫人合著,《巴西行纪》,1868年,页220。

[22] 见亚瑞耳,《不列颠鱼类史》,第二卷,1836年,页10、12、35。

[23] 见汤姆森(甲652)文,载《自然史纪事与杂志》(丙10),第六卷,1841年,页440。

[24] 《美国农艺学人》(丙6),1868年卷,页100。

[25] 《自然史纪事与杂志》(丙10),1852年10月。

[26] 《自然界》(丙102),1873年5月,页25。

[27] 载《水土适应学会会报》(丙40),巴黎版,1869年7月与1870年1月。

[28] 见博瑞圣文桑所写条,《自然史分类辞典》(法文),第九卷,1826年,页251。

[29] 由于我在另一本作品《家养动植物的变异》里在这题目上说过几句话,迈伊尔斯(甲450)先生(《中华纪实探疑报》,丙44,1868年8月,页123)曾就中国古代的百科辞书进行查考。他发现饲养与繁育金鱼,创自以公元960年为始的宋代。至1129年,这种人工培养的鱼就很盛行了。他参考所及的另一种文献说,自从1548年以来,“在杭州培养出一个新品种,色红如火,因名火鱼。在中国,金鱼到处受人爱赏,家家都有所培养,各以颜色相尚 ,同时也把它出售牟利”。

[30] 《威斯特明斯特尔评论》(丙153),1867年7月,页7。

[31] 麦克勒南德,《印度的鲤鱼科》,《亚洲研究》丛刊,第十九卷,第二篇,1839年,页230。

[32] 见布谢文,载《学社》(丙69),1871年11月1日,页134。

[33] 《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65年,页327,附图第十四、十五。

[34] 见亚瑞耳,《不列颠鱼类史》,第二卷,页11。

[35] 此据泽尔勃(甲260)先生的观察,见格迂恩塞尔文,载《动物学文献汇刊》(丙124),1865年卷,页194。

[36] 见居维耶,《动物界》(‘Règne Animal.’),第二卷,1829年,页242。

[37] 见威仑屯先生关于这种鱼的习性的一篇最富有趣味的描写,文载《自然史纪事与杂志》(丙10),1855年11月。

[38] 见瓦伊曼(甲723)教授文,载《波士顿自然史学会纪事刊》(丙113),1857年9月15日。亦见特尔奈尔教授文,载《解剖学与生理学刊》(丙77),1866年11月1日,页78。格迂恩塞尔博士也曾描绘到一些例子。

[39] 见亚瑞耳,《不列颠鸟类史》,第二卷,1836年,页329、338。

[40] 自普雷费尔(甲528)上校在所著《桑吉巴尔的鱼类》(1866年,页137)中对这一鱼属(原注文中属字作种字,殊与正文不一致,疑误,兹改为属字——译者)作过叙述之后,格迂恩塞尔博士又把所藏的一些标本查看了一遍,再度予以肯定,文中资料就是他所提供给我的。

[41] 《科学……汇报》(丙47),第四十六卷,1858年,页353。又第四十七卷,1858年,页916。又第五十四卷,1862年,页393。石首鱼属(乙984),或属中更具体的一个种,黄梅鱼(乙857)所作出的声音,据有几个作家说,有些像鼓声,而更像的是笛声或风琴声:楚特菲恩博士在本书的荷兰文译本(第二卷,页36)里又就鱼类发出声音的现象列举了更多的一些具体事实。

[42] 见克音斯雷(甲366)牧师文,载《自然界》(丙102),1870年5月,页40。

[43] 见贝耳,《不列颠爬行类动物史》,第二版,1849年,页156—159。

[44] 贝耳,同上注引书,页146、151。

[45] 《“比格尔号”航程中的动物学》,1843年。又贝耳,同前引书,页49。

[46] 《自然学家在尼加拉瓜》,1874年,页321。

[47] 只在锡金蟾(乙149),雄性在项下有夹在左右的两片老茧似的东西,而在前足的各个足趾上有许多皱纹,见安德尔森博士文,载《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71年,页204;这些的用途也许是和正文中所说的疙瘩是一样的。

[48] 贝耳,《不列颠爬行类动物史》,1849年,页93。

[49] 见比肖普(甲64)所写条,载托德所编《解剖学与生理学词典》,第四卷,页1503。

[50] 贝耳,同前引书,页112—114。

[51] 见梅纳尔德(甲452)文,载《美国自然学人》(丙8),1869年12月,页555。

[52] 见我所著《“比格尔号”航程中研究日志》,1845年,页384。

[53] 见格迂恩塞尔博士,《英属印度的爬行类动物》,1864年,页7。

[54] 见所著《卡罗莱那州……经行记》,1791年,页128。

[55] 见欧文,《脊椎动物解剖学》,第一卷,1866年,页615。

[56] 这种蛇的形态见斯米思爵士,《南非洲的动物学:爬行类之部》,1849年,图片10。

[57] 均见格迂恩塞尔博士,《英属印度的爬行类动物》,瑞社(Ray Society)出版,1864年,页304、308。

[58] 斯托利兹卡(甲630)博士文,载《孟加拉亚洲学会会刊》(丙74),第三十九卷,1870年,页205、211。

[59] 欧文,同前引书、卷、页。

[60] 见其所作《锡兰浪迹录》,载《自然史纪事与杂志》(丙10),第二辑,第九卷,1852年,页333。

[61] 格迂恩塞尔博士,《英属印度的爬行类动物》,1864年,页340。

[62] 见《威斯特明斯特尔评论》(丙153),1867年7月1日,页32。

[63] 见安德尔森博士文,载《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71年卷,页196。

[64] 载《美国自然学人》(丙8),1873年卷,页85。

[65] 奥斯屯先生饲养过这种蜥蜴,养了很久才死;见所著文,载《陆与水》(丙87),1867年7月,页9。

[66] 见斯托利兹卡文,载同上注[58]中所引刊物,第三十四卷,1870年(卷数与年份,参阅上注[58],疑必有一误——译者),页166。

[67] 这一段中所有的叙录(包括锡兰蜥蜴、大喉囊蜥蜴、飞龙等属)以及下文中的一些事实(包括角蜥蜴、避役)全部来自格迂恩塞尔博士本人的告语、或所藏资料、或他所著的那本宏伟的著作,《英属印度的爬行类动物》,瑞社出版,1864年,页122、130、135。

[68] 见斯温霍先生文,《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70年卷,页240。(原文,注号系在全段文字之后,应是误系,兹斟酌改系于所引斯温霍的文句之后——译者。)

[69] 见布霍耳兹(甲114)博士文,载《普鲁士皇家学院月报》(丙97),1874年1月,页78。

[70] 见贝耳,《不列颠爬行类动物史》,第二版,1849年,页40。

[71] 关于这智利的一个种,见《“比格尔号”航程中的动物学》中贝耳先生所著的爬行类部分,页8。关于南非洲的若干蜥蜴种,见斯米思爵士,《南非洲动物学:爬行类之部》,图片25与39。关于印度所产的黑吻蜥蜴,见格迂恩塞尔博士,《英属印度的爬行类动物》,页143。

[72] 格迂恩塞尔文,载《动物学会会刊》(丙122),1870年卷,页778,附有彩色插图一幅。

译注

1. Perth,苏格兰中部郡城。

2. Stormontfield,苏格兰珀尔思郡内地名。

3. Tyne,英格兰北部小河。

4. 查此说与图引所示不符,疑图或有误。

5. 这一鱼属,Macropus,遍查远无所得,各种较大和比较专门的辞书或不载,或虽列而只说明是一类袋鼠的属名,和鱼类根本不相干。但文中根据戛邦尼耶论文,说明是一种中国所产的鱼,且久经人工饲养,中文译本中尤不应挂漏。最后通过友人向上海水产学院鱼类学教研组请教,承见复说:鱼类中没有Macropus一名,只有写法近似的Macropodus,即斗鱼属,俗称“火烧鳊”,是一种小型的观赏鱼类,目前较大的花鸟商店均有出售;这种鱼侧面有些彩色条纹,看去非常鲜艳。友人还附来了一幅这种鱼的素描。译者谨在此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本书原文在写稿与刊刻时的贻误,经发现者已有多起,这大概也是一例了。

6. 如今定名为Carassius auratus。

7. Rochelle,法国西部沿海一地名。

8. La ta,在乌拉圭和阿根廷两国间。

9. Giessen,德国西部市镇与大学</a>城。

10. Andaman,在印度洋孟加拉湾中。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