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三年的夏天,美浓大地被烤得焦干。
长良川为主的河流都干涸得露出白花花的河床,草木枯萎,墙壁都干得裂开了缝。
各村都烧香跪拜祈求下雨,却不见灵验,一晃就到了秋天。
(今年看来收成很糟糕。)
打初秋开始庄九郎就在想,这个鱼米之乡可能会迎来可怕的饥荒。
“赤兵卫。”
七月的某一天,庄九郎唤来这个得力的手下干将,让他去了一趟京都。
“这个秋天美浓会闹饥荒。你去告诉万阿,京城下了新米要买了囤积起来。”
“大米吗?”
“对,让她多买些。有个上千石应该够了。一旦美浓闹饥荒,马上雇了京城和大津的车马人手(运输队),派上护卫队运过来。”
“要乘机赚一笔吗?”
“愚蠢。要成就大事的人,能盯着眼前这点蝇头小利吗?”
“那您是要布施?”
“没错。区区一千石大米当然对付不了美浓的饥荒,熬成粥的话每个人总能吃上几粒吧。这样老百姓才会打心眼里记得我的好。”
“遵命。”
赤兵卫领命而去。虽说离秋天还早,但是大量采购大米是要费工夫的。到了京都,要和京城、近江和丹波以及摄津的米商进行接洽。
(真的会闹饥荒吗?)
赤兵卫心存疑问。如果只是美浓一地闹饥荒也就罢了,如果殃及到京都周边,那不就无计可施了吗?
而且,运米到美浓要经过近江,一旦近江也闹饥荒,那里的土匪强盗众多,还不把米给抢了?
(您有把握?)
赤兵卫出发前,又向庄九郎确认了一次。庄九郎笑道:
“观察天文、天象加以判断,并付诸行动的才是英雄。倘若不准,我也就不是英雄了。”
他夸下了海口。
(既然如此,一定不会有错。)
赤兵卫放心地离开美浓,去了京都。然而,到了八月立秋时分,各国都下起了及时雨。
逗留在山崎屋的赤兵卫不禁对杉丸道:
“杉丸君,京城周围的农田也都缓过来了吧。美浓不知道怎么样,这边是不会闹饥荒的了。”
“不会的吧。可不能闹饥荒啊!”
“我的主人,也就是你的姑爷,在妙觉寺本山时学识渊博,巧舌如簧,可还是不懂老百姓的事啊!”
“他对油可是行家。”
“我说的是米。米他还是不懂啊。”
每隔十天,耳次就会从美浓捎信过来。
据说,美浓的农田也受到甘雨滋润长势喜人,这么一来,赤兵卫觉得自己在城里到处找人订购大米简直让人笑话。
“那我回去吧。”
“不行,主人说让你在此待命。”
耳次转达了庄九郎的意思。米买得再多也不会浪费,在京城里卖光就行了。
进入九月,美浓的天气开始间阴。
最近庄九郎经常骑着马视察领地里的农田。
他并不盼着歉收。作为领主,从利害关系和感情上自然是希望领地大丰收。当时的经济决定,一歉收就会对兵力造成影响。
天开始下雨。
这天,庄九郎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骑马带了几名随从走访了领地内的大户人家和中等百姓,还站在田边的小径上向农民打招呼。
美浓还从未有过这样的领主,村民们都欢喜雀跃。庄九郎在巡视各家各户时,如果发现眼尖的、动作快的、力气大的,都会劝说对方“跟着我吧”,收作家丁。他想培养自己家系的侍从。
一天,他来到城北一座村庄,看见有个人站在田间的小路上,仰头望着北边飞騨的天空,嘴里在自言自语。
“怎么了?”
他骑在马上问道。那人甚至忘了要鞠躬下跪,眼神也飘浮不定。
“飞騨上空的云有妖气。”
他说。等到旁边有人问他为何有妖气,他才发现对方是庄九郎,慌忙伏地跪倒,再问他什么也不说。估计是害怕被扣上妖言惑众的罪名。
(飞騨的云。)
回到城里又问过见多识广的家臣们,也无人知晓。
(虽不明所以,但是要出事。)
这一年从夏天开始,庄九郎的心里就感到躁动不安。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九月二日开始下雨。雨势越来越猛,入夜后更是狂风大作。
(是不是要发洪水了?)
“人们毫无察觉,照样吃喝嫁娶,直到诺亚进方舟的那日。”
庄九郎自然不会知道这个遥远国度的神话,然而他的预感与其惊人的一致。
死里逃生。
在浊流和泥土中漂流了整整一天后,终于抵达了庄九郎的领地加纳城。这座城也只剩下土垒浮在水面上,但比起枝广来要安全得多。
“先在此地休息一阵吧!”
他安顿好赖艺一行。
又过了几日,天终于见晴了。然而美浓一带的田地都已化作泥泞,今年的收成根本指望不上。
庄九郎马上派耳次去京都通知赤兵卫运送大米,自己则每天踩着泥泞指挥领地和赖艺所辖各村的救灾工作。
他还以赖艺的名义,向三河、尾张和伊势发出了求援的书信。
小麦和大酱等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美浓,并分发到美浓境内地方武士的手上。
自古以来,领主都只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民脂,庄九郎的做法无疑世上少见。也许正因为他出身低微,又长期经商,才会具备这种感觉和能力。
由此,庄九郎在自己和别人的领地都获得了百姓们的爱戴。
“美浓的救护神啊!”
各村的村民们口口相传。这时,赤兵卫也从京都运来了大米。村民们喝上了米粥,对庄九郎更是感激涕零。
庄九郎巧妙地利用了洪水。
不仅如此,可以说,他把洪水变成了手段。
“看来枝广是不能住了。”
他劝赖艺,后者也接受了他的建议,继川手城、加纳城(都位于现在的岐阜市)之后又搬到了向北五里处的山区。
有一座大桑城。
原是飞騨的大桑山上的一座古城,庄九郎亲自监工,把它改造得截然一新、富丽堂皇。而且由于地处山顶,再也不会受洪水之苦。
赖艺原本就畏惧洪水,高兴得手舞足蹈:
“早些搬到那儿就好了!”
他做梦也未曾想到,其实自己被赶出来了。
庄九郎当然不会去大桑城那样的偏远地带,而是往返于美浓平原的加纳城和川手城之间,代替赖艺处理朝政。
不过——
他开始不满足于这两座平坦之地的城池了。虽然在朝政处理上比较方便,然而在交战、洪水面前却毫无抵御能力。
(是时候考虑在金华山——稻叶山</a>盖一座三国之最的巨城了。)
洪水过后,庄九郎开始思考。
自从庄九郎来到美浓后,在金华山上筑城的念头一年比一年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