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自文化十一年甲戌开始撰写。至于又是一转,则是余之拙文,于假名文字中随意夹杂一些诵记的唐山俗语,如被国学和汉学家寓目,则必将笑其驳杂,而说三道四。唐山以俗语所缀之书,既有雅言,亦有方言,不然则难以为用。另外儒学、方技、佛经,虽用雅言书写,但其中亦有用俗语者,如《二程</a>全书》、《朱子语类</a>》等。以俗语缀文者,除《奇功新事》、《伤寒条辨》、《虚堂录》、《光明藏》之类外,或许尚</a>不乏其例。可见先贤已有此类文章。唐山之华章,不借助俗语写时尚,则难以得心应手,更何况我大皇国之文章,有和汉雅俗、古今之别。今之戏笔墨者孰能融贯通?岂非难上加难乎?
忆昔日之草子物语,有《竹取》、《宇通保》、《源氏物语》等,作者亦并非极力穿凿词汇而缀之成文,必实录当时诸士大夫之雅语方言。然而古语向来雅而不俗,同时宫嫔之词,虽雅俗间杂〔见海人藻芥和真渊之《草结》等便可想而知〕 ,但因才子、才女人品高洁,且又能文,便成为后世和文之泰斗,是以窃以为古之草子物语,亦为雅俗兼备之作。和汉其文虽异,将情态写得生动有趣者,不用俗语则很难写成。彼此毫无二致。然而今之俚言俗语,转讹侏离太甚,不能原样用之成文。余为文驳杂,乃为摆脱侏离庸俗之故。
近世建部绫足之《西山物语》及《本朝水浒传</a>》〔一名《吉野物语》〕 ,皆以古语撰写,其中《本朝水浒传》,其风格有类似净琉璃 (4) 唱本的章节,有某些俗语夹杂其间,犹如树干嫁接竹枝,且不合时尚,故仅写了两编,未能完成全书〔第二编以抄写本流布〕 。此外村田翁之《筑志船物语》乃以《今古奇观</a>》卷二十六“蔡小姐忍辱报仇”〔《拍案惊奇》中亦有与此类似之故事,但其文不同,盖乃他篇〕 为蓝本改编为皇国故事,并以古语撰写。有如此为文之本领,必于初学者有所裨益。惜乎,此改编之作未过半,老翁便与世长辞。吾一知音曾对余发牢骚曰:何以不将其续就以成全书?村田翁亦为国学者流,雅好和汉稗史而编写此书。该书流行不广,世俗之看官恐不知之。以劝惩为本,使不喜读书之妇孺亦能读之者,岂非余之拙文乎?
稗官野史乃卑微之事。余虽不自许己作甚佳,但本传即将进入结局,如不略抒己见,则不免有所憾焉。是以聊费笔墨,以待百年后之知音。倘若庶几可解除后世之嘲笑议论,则至感幸甚。丁酉秋八月廿六日,东园之黄白桂花馥郁芳香,于南檐下撰此文者,乃著作堂之痴老。
蓑笠渔隐
* * *
(1) 和训是汉字之字意用日文的假名标记出来。
(2) 言灵是日本古代信仰语言中的神灵,认为语言有威力。
(3) 音训混用是指有时假借汉字之音,而有时又借汉字之意。
(4) 净琉璃是用三弦琴伴奏的说唱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