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赞同皮雷纳这些令人惬意的期望。未来不可能属于含糊暧昧的观点,而莫诺的观点,尤其拉姆普雷希特的观点正是如此。当然,不能不欢迎宣布历史科学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社会设施和经济条件的那个流派。当这个流派在历史科学中彻底巩固下来时,这门科学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66] 的鼻子稍微短一点,历史的走向就会完全两样 [67] ,末尾,他在承认可以说出很多理由替米涅的观点辩护以后,再一次指出这位作者的错误在什么地方:米涅硬把同时由许多其他的、细小的、暧昧的和不可捉摸的原因促使其出现的那些结果仅仅归因于一般原因的作用;他的严谨的头脑似乎不愿承认他在其中看不到秩序和规律性的那种现象的存在。
* * *
[1] 维科(Vico,1668—1744),也译维柯,意大利社会学家。——译者
[2] 赫尔德(Herder,1744—1803),德国哲学家、作家,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温和派代表。——译者
[3] 马布利(Mably,1709—1785),18世纪法国的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译者
[4] 弥诺斯(Mionos),是作为爱琴文化中心之一的希腊北克里特中部古城诺萨斯城邦传奇式的王。根据传说,他制定了克里特岛的 [19] 圣伯夫(Sainte-Beure,1804—1869),法国文学评论家。——译者
[1]
[20] Le Globe是1824年比埃尔·勒鲁在巴黎创办的杂志。1830年以前作为纯粹哲学和文学杂志出版,1831年转归圣西门主义者。1832年停刊。
[21] 除根据手稿部分修订的1941年版本外,此书都误写为米涅的,而不是梯也尔的。
[22]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是在得到英国和荷兰、后来又得到俄国支持的奥地利为一方跟普鲁士、西班牙、法国以及几个德意志国家和意大利国家为另一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反对奥地利的各国争夺查理六世死后奥地利的部分领土。战争的结果,奥地利失去了工业发达的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土地(划归普鲁士),也失去了在意大利的某些领地。
[23] 根据1748年缔结的亚琛和约,法国要把自己在尼德兰占领的所有土地割让给敌方。
[24] 七年战争(1756—1763年)指普鲁士、英国和葡萄牙为一方同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为一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引起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奥地利企图收回西里西亚以及英法争夺在加拿大和印度的殖民地。
[25]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曾干预国事。——译者
[26] 玛丽亚·特雷西亚(1617—1681),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西斯一世皇后。在争夺奥地利王位继承权的战争中确立了对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权。——译者
[27] 七年战争后法国被英国从加拿大和印度排挤去了。
[28] 不过另一些人说,错不在苏比斯,而在布罗伊。他没有驻扎下来等待自己的同僚,因为他不愿意与同僚分享功名。对我们说来,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一点也改变不了结局。
[29] 布图尔林将军(1694—1767),俄国陆军统帅,伊丽莎白女王宠臣。七年战争期间于1760—1761年任俄军总司令。——译者
[30] 劳东将军(1717—1790),奥地利陆军元帅,七年战争期间屡立战功。——译者
[31] 指俄皇彼得大帝之女,1741年登基为俄国女皇。——译者
[32] 作为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者,彼得三世即位后即同普鲁士缔结和约,使普鲁士有可能按照1763年缔结的胡贝土斯堡和约保留西里西亚。
[33] 苏沃洛夫,亚历山大·瓦西列维奇(1729/1730—1800),俄国统帅,大元帅,军事理论家。——译者
[34] 克利奥巴特拉(Cleopatra,前69—前30),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个女王。曾以其美貌先后获得恺撒和安东尼的倾心和支持,并欲借以恢复托勒密王朝昔日的荣耀。——译者
[35] 普列汉诺夫这里看来是指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中说过的一句话:“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如果它生得短一些,那么整个大地的面貌都会改观。”——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