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一、对人来说,知识终极是认识到事情的发生都是有道理的,其余一切不用操心。(《圣经·传道书》)(1)
二、上帝给人认识事物的兴趣是为了折磨他。(《圣经·传道书》)(2)
三、空酒囊里装满的是风,没主意的人一脸自命不凡。(斯多巴乌斯)
四、阳光下的一切有同样的命运与规律。(《圣经·传道书》)(3)
五、最美好的生活就是不思不想。(索福克勒斯)
六、非彼也非此,两者皆不是。(塞克斯都)
七、神在世上创造万物,不论大小,把其观念置于我们心中。(《圣经·传道书》)(4)
八、因我看到我们人人只要活在世上,终其一生仅是些幽魂或淡淡影子。(索福克勒斯)
九、唔,世人可怜的精神!唔,盲从的心!在那么黑暗的人生里,那么巨大的艰险中,消逝去我们仅有不多的岁月!(卢克莱修)
十、动辄自吹是伟大的人, (2) 《传道书》这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蒙田在《随笔集》 (3) 蒙田在《随笔集》中两次引用这个句子。这里与《传道书》的原话稍有出入,原话是这样写的:“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
(4) 但是《圣经·传道书》中,意义较为接近的只有这句话:“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
(5) 这句话已残缺,经推测补全,与《圣经·传道书》原话略有出入。原话是这样写的:“骨头在怀孕妇女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不得知道。……”
(6) 原注说此句出自《罗马书》 (7) 据原注,引自《圣经·传道书》 (8) 据原注,来自《传道书》 (9) 但《圣经·传道书》( (10) 蒙田在《随笔集》 (11) 但《圣经·传道书》中找不到这句话。
(12) 蒙田在《随笔集》 蒙田年表
1533 2月28日米歇尔·德·蒙田诞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距卡蒂翁镇四公里的蒙田城堡,他是家里的 1576 蒙田命人做了一块铭牌,一边是蒙田纹章,环绕圣米迦勒的圆环,一边是一座横放的天平,上刻1576年日期,他的年纪四十二岁,还写上皮浪的格言:“我弃权。”他写出一部分《雷蒙·塞邦赞》。
1577 蒙田的 1583 蒙田再次当选为波尔多市市长,任期两年。在 1666 王家码头学派猛烈攻击蒙田,出现在大约是尼科尔的《逻辑》一书中。这是反蒙田思潮的信号,这个思潮自后持续了半个世纪。
1669 《随笔集》分三卷在巴黎和里昂的两家出版社出版后直至1724年再也没重印。
1674 马勒伯朗士在《寻求真理》一书中对蒙田进行强烈的批评。1676《随笔集》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1669—1724 蒙田作品销声匿迹的时期。从1595—1650年,《随笔集》平均每两年出一版,而在这五十六年间,没有出过一版。拉勃吕依埃尔赞赏蒙田,反击让·路易·盖兹·德·巴尔扎克和马勒伯朗士,但是他这个评论只是到了伏尔泰时代才结果开花。
1724 科斯特出版社出版三卷本《随笔集》,态度认真,注解详细,是18世纪的基本版本。从1724—1801年间,《随笔集》重印了十六版。
1774 德·普吕尼神父1770年在蒙田城堡发现的蒙田撰《意大利旅行日记》,由默尼埃·德·盖隆作序和注解后出版。手稿交给国王图书馆,此后失踪,无迹可寻。
1812 年轻的维尔曼发表《蒙田赞》,得到法兰西学院嘉奖,《蒙田赞》代表了那一个时代文人对蒙田的看法。
1832 12月,图书收藏家帕里佐以不到一法郎的价格在书摊上购得蒙田做了六百条注解的《恺撒传》一书(普朗丁版);1856年,此书出售时,特契纳以1550法郎代杜马尔公爵购得,公爵收入自己的图书馆,与拉伯雷的《亚里斯多芬》和拉辛注解的《埃斯库罗斯》并列一排。
1837—1838 文学评论家圣伯夫在洛桑文学院开课,评论王家码头学派,讲课内容刊载在1840年和1842年出版的前两卷《王家码头学派史》。其中谈到蒙田、帕斯卡,这对于蒙田的历史评价是一个重要时刻。
1882 大火把蒙田城堡主建筑全部烧毁,塔楼幸免于难。
1854 5月27日,《随笔集》从禁书录中被撤下。
1906 18世纪末,在波尔多档案馆发现当年蒙田亲笔批注的1588年版《随笔集》,那是蒙田家属留给斐扬派教堂的。波尔多市出版地方版《随笔集》,从此它又成为随后一世纪内一切蒙田《随笔集》的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