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四章 物质的终极 [4]_科学与假设

作者:彭加勒 字数:2788 更新:2025-01-09 12:47:45

近年来,物理学家宣布的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就是物质不复存在。我们要赶紧说这个发现还不是最终的。物质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质量和惯性。质量处处永远不变,尽管化学变化改变了物质的一切可感知的特性,并且仿佛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但质量却始终不变。所以,如果有人证明物质的质量和惯性实际上不属于物质,而认为这只不过是它的一种装饰,甚至最永恒的质量也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人们将肯定说,物质是不存在的。而人们所宣称的,恰恰是这一点。

我们至今所能观察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因为那些使我们的所有汽车都望尘莫及的天体,其速度仅达到每秒60或100公里;不错,光的速度是它的三千多倍,不过这并非物质在移动,这是经过相对不动质体时的一种扰动,有如海洋的波浪。在对这些小速度的现象进行观察时,都表示质量是永恒的,但是从未有人问过,在较大的速度时,是否也是这样?

倒是那些极小的物体反而打破了最快的行星即水星的记录,我是说在阴极射线与镭射线中运动的微粒。人们知道这些射线确实来自分子的轰击。由此发射出的微粒都带有负电,人们可以用法拉第圆筒收集它们而证实这一点。因为它们带有电荷,所以会被磁场或电场偏转,通过比较这些偏转,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速度以及电荷与质量的关系。

但是,这些测量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它们的速度是极大的,其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比星球要快千倍;另一方面,它们的荷质比是非常大的。因此,每一个运动的微粒可代表一个可觉察的电流。但是,我们知道,电流有一种特殊的惯性,即所谓的自感现象。电流一旦产生后,总是具有保持不变的倾向,当人们切断电路以阻止它通行时,可以看到在断路点产生电火花。由此可知,电流极力保持它的强度,犹如一个运动中的物体总有保持其速度的倾向。所以,阴极射线中的微粒能抵抗变更其速度的原因有二:首先在于它们的真正惯性,其次在于它们的自感现象。因为速度变化时,同时电流也变化。因此,微粒——人们所谓的电子——应当具有两种惯性:力学的惯性和电磁的惯性。

亚伯拉罕(Abraham)先生与考夫曼(Kaufmann)先生,一位是计算家,一位是实验家,他们曾齐心协力进行这样两种惯性的研究。他们不得不承认一种假设;他们设想所有负电子都是相同的,它们具有同一电荷,必然是不变的。我们觉察它们的不同仅仅是它们的运动速度不同。当速度变化时,真正的质量即力学的质量不变,这可以说原来是它的定义;但是,有助于形成表观质量的电磁惯性随其速度按照某种规律而增加。因此,在速度与电荷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我们曾经说过,这些量可以由观察射线经过磁场或电场时的偏转,通过计算而得到。研究这种关系,就可以确定两种惯性的分量。其结果十分令人惊奇:真实质量等于零。这当然应该承认最初的假设,因为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符合得相当好,所以这个假设是很可能的。

因此,这些负电子没有真实质量;如果它们具有惯性,是由于它们在改变速度时扰动以太。它们的表现惯性仅仅是租借品,它不属于它们,而属于以太。但是,这些负电子不全是物质的,因此人们可能认为,在它们之外还有具有真正惯性的真正物质。有些射线,例如哥耳德斯坦(Goldstein)的极隧射线、镭的α射线,也是抛射物之雨,不过这些抛射物带正电,这些正电子也没有质量吗?不能这样说,因为它们比负电子重得多、慢得多。于是,有两种可以承认的假设:或者因为电子较重,除了它们借来的电磁惯性而外,它们本身还具有力学惯性,从而只有它们才是真正的物质;或者它们也同别的东西一样没有质量,如果它们比较重,是由于它们比较小,虽然这种说法似乎有点荒诞不经;因为在这种观念中,微粒将不过是以太中的空隙,唯有它是实在的,唯独它具有惯性。

迄今还是没有过于牵累物质,我们还可以采取第一种假设,甚或除了相信正电子和负电子之外,还有中性原子。根据洛伦兹最近的研究,我们就要丧失这最后的办法了。地球迅速地移动,我们也受其曳引;光现象或电现象不会因这种移动而变化吗?人们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并且曾经假定,随着仪器相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的不同,观察理应具有不同的结果。实际并非如此,最精密的测量也没有得出这样的结果。在这里,实验证实了物理学家都讨厌的事情;事实上,假如人们找到某种东西,那么人们不仅能知道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相对运动,而且还将知道它在以太中的绝对运动。但是,有许多人难以相信,除了相对运动之外,任何实验也不会得到其他结果,他们倒是乐于承认物质是没有质量的。

因此,人们对于所取得的否定结果并不感到十分惊异。这些结果与讲授的理论相反,但它们能满足在这些理论之前的一种深刻的本能。而且,还要根据结果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正,以便使它们与事实符合。斐兹杰惹(Fitzgerald)用一种令人惊讶的假设这样做了:他认为物体沿地球运动的方向运动时,必须收缩一亿分之一。球会变成椭球,如果让它转动,其形变总是使短轴平行于地球的速度。由于测量仪器所受的形变与被测量的物体相同,人们一点也察觉不到收缩,除非人们不留意去确定光线经过物体的长度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假设可以说明观察到的事实。可是这还不够。总有一天人们可以进行更精密的观察;那时可以得到肯定的结果吗?这些观察可以使我们测量地球的绝对运动吗?洛伦兹并没有这样想。他相信这种测量永远是不可能的;许多物理学家的共同本能以及迄今各种实验所遭受到的失败,都足以证明他的想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不可能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并且承认这是一个公设。可是,后果将如何呢?这正是洛伦兹所寻求的东西,他发现所有原子、所有正电子和负电子都具有惯性,按照同一规律随速度变化。这样,一切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小而重的正电子和大而轻的负电子构成,至于可感觉的物质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带电,那是因为这两种电子在数目上几乎是相等的。这两者都没有质量,而只有假借的惯性。在这个系统中没有真正的物质,只有以太中的孔洞。

按照朗之万(Langevin)先生的见解,物质也许是液化的以太,而且丧失了它的一切特性;当物质移动时,并不是这种液化的质体在以太中移动,而是液化向以太各部分逐渐扩充,同时在后方已变成液体的部分又逐渐恢复原状。物质在运动中不保持其原形。

这就是最近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概况;现在,考夫曼先生又发表了新的实验。速度极大的负电子,必须受到斐兹杰惹收缩,因此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也发生变化;可是,最近的实验不能证实这种预见;不过一切都要覆灭了,而物质将会获得存在的权力。但是,这些实验是不容易的,在今日想要做最后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 * *

[1] 参阅勒邦著:《物质的进化》(L''évolution de matière,Gustave LeBon)。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