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威廉·罗雪尔(1817-1894)是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汉诺威的一个高级法官家庭,在哥廷根大学</a>和柏林大学专攻历史学和政治学。他的学位论文就是《伟大诡辩家们的历史学说》(1838年)。1840年他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科学的讲师,最初的讲义是《修昔底德的历史方法》。罗雪尔崇拜修昔底德,后来他称自己是经济学领域的修昔底德。1842年他将这本“讲稿”出版,书名就叫做《修昔底德的生平、著作和时代》。从1841年开始他担任政治经济学的讲座,同时兼讲政治理论史。这里译出的这本《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843年),就是他在这时期的讲稿。在《大纲》出版那年,他升任副教授, 人所共知,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英法两国都晚,当德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日益明显并开始发展到公开对抗的地步。德国资产阶级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要与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竞争,就必须统一并保护其国内市场,同时他们也预感到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德国产业资本的落后,德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像英法资产阶级那样坚决地反对封建势力,而只有与德国的封建容克贵族进行妥协与联合,以共同对付工人阶级的反抗,从而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这一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马克思非常深刻地指出:“与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不同,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并不是一个代表整个现代社会反对代表旧社会的君主制和贵族的阶级。”“它一开始就蓄意背叛人民,而与旧社会的戴皇冠的代表人物妥协,因为它本身已是属于旧社会的了;它不是代表新社会的利益去反对旧社会,而是代表已经陈腐的社会内部更新了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他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而是企图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我们的目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如何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只有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结合才有可能。
第二,他认为所谓国民绝不只是现在活着的许多个人的单纯集合,因此,凡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人,不能只满足于观察和分析现代的经济关系,对于以前的各个文化阶段也必须作同样的研究。
第三,他认为从许多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其本质的合乎规律性的东西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只能将所知道的各个国民从经济上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近代的各个国民在各方面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如果不观察各个国民而想去考察本国的或一国的国民,那将是不可能的。
第四,他认为历史的方法绝不轻率地赞赏或非难某一特定的制度,因为从来没有过一种制度对一切国民,在所有文化阶段都是有效的或都是有害的。经济学的主要课题在于剖析为什么或如何会产生“由理性走向背理”或“由恩惠走向灾难”。
罗雪尔在本书中强调,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不应像重农主义者或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指出事物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 ,而在于记述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 ,这种观点明显地反映了旧历史学派对抗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第五,他认为国民经济的生活和动植物界一样,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时期,而每个国民的进化都受三种主要经济因素支配,即自然、劳动和资本。虽然“资本”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期就已存在,但在那个时期,“自然”占最重要的地位。在成年时期,即中世纪中期以后,“劳动”在各个国家变成了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都市发达了,行会制度产生了,劳动也就受资本奴役,于是在土地所有者的封建领主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阶级。到了老年时期,“资本”最占优势,土地因资本而无止境地增加价值。在工业中,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国民财富从此有了很大的增长,国民就进入了最幸福的时代。罗雪尔也承认“好景是不会长的,在这个时期,殷实而幸福的中等阶级的人数减少了,少数拥有巨额财富的富豪和大多数贫苦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的时候到了。”他主张国家采取所谓“人工治疗”进行干预:“1.如果自然的痊愈力太弱时,就加强它;2.如果自然的冲击力太强时,就缓和它;3.如果它的方向不对时,就纠正它。”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从国民保健学的观点看,成熟期会很快恢复,以后可以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生理学的方法”。
如上所述,罗雪尔的经济学是建立在有机体的国民经济观和历史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的。他提出决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劳动和资本这三个因素,同时又强调民族精神和“神的意志”,强调事物有机体的进化和改良,反对社会发展中的革命和飞跃。这说明,罗雪尔的体系中存在着二元论。在本书中,作者强调要从整体出发看待国民经济,注意经济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联系,掌握各国国民经济的特点,从中引出正确结论,这种研究方法显</a>然有可取之处。书中开列的大量文献资料,对我们研究欧洲经济发展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不免有疏误之处,敬希指正。
朱绍文
1980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