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五章 句子所“指示”的_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作者:罗素 字数:4422 更新:2025-01-09 12:36:15

当“真”和“假”被认为可以应用于句子时,从知识论的立场来看,有两种类型的句子:(1)其真或假可以从它们与其他语句的句法关系中推论出来的那些句子;(2)其真或假只可以从它们与可被称为“事实”的某种事物的一种关系中获得的那些句子。目前,分子语句与一般语句可以被看作 所表达的和所指示的东西之间的区别并非总是存在;比如,假如我说“我热”,那么所表达的东西总是说话者的一种当前状态,而所指示的东西也可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但通常不是。只有当所指示的东西是说话者的一种当前状态时,所表达的东西与所指示的东西才是相同的。既然如此,假如所说的话在上一章所定义的意义上是“自发的”,那么并不出现关于假的问题。我们因此能够以这样的说法开始:一个指示其所表达的东西的自发语句依定义是“真的”。

但是,现在假设我指着一个可见的对象,并说“那是一条狗”。狗并不是我自己的一种状态,因此在我所指示的与我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一种差别。(“我所指示的”这个短语容易遇到反对意见,因为在关于假的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我未能达到指示某物的目的。但是我将为了避免啰唆而使用这个短语。)我所表达的东西可以从将会使我吃惊的东西中推论出来。假如我突然看见的形状消失了,并且没有被其他某个对象遮住的可能,那么我将感到极为惊奇。假如你对我说:所有的门和窗都是关上的,这个房间里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而且我能确定一会儿以前这里没有狗,那么,若是我一直在看《浮士德》,我将推断,我所看见的东西并不是一条狗,而是靡非斯特 [1] 。假如我正在留神观察的对象,就像海涅的长诗《阿塔·特洛尔》中的那条哈巴狗一样,突然开始用斯瓦比亚腔调说起德语来,那么,就像海涅一样,我将推断,它是被邪恶的女巫改变了外形的一位斯瓦比亚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现象是不同寻常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在逻辑上不可能的。

因而,当我说“那是一条狗”时,某些或多或少带有假设性成分的期待是我所表达的状态的一部分。我期待着,假如我留神观察,我将继续看到某种类似于导致我说出这句话的那种形状的事物;我期待着,假如我问一位一直在往同一个方向看的旁观者,他将说他刚才也看到了一条狗;我期待着,假如这种形状开始发出声音,它将发出狗吠的声音,而不是说德语。这些期待中的每一种,作为我自己的当前一种状态,既能为一个单个的句子所表达,也能为它所指示。为了更明确一些,设想我实际上而非假设地期待一种狗吠的声音。那么,我就处于被称为“听”的状态之中,而且我很可能拥有一种关于狗吠的听觉想象或者拥有“狗吠”这个词,尽管两者都可以不出现。这里,我们拥有了表达和指示之间的最小的差异:假如我说“一会儿我将听到一声狗吠”,那么我表达了我当前的期待,并指示着我未来的感觉。既然这样,就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未来的感觉可能不出现。我认为,已知的错误总是这种类型的。我相信,发现错误的唯一方法在于由落空的期待所产生的惊讶的经验。

然而,还有一个困难。在每时每刻,我都拥有大量的或多或少带有潜在性的期待,而且当其中的任何一个落空时,都会带来惊讶的感觉。为了知道哪一种期待是假的,我必须能够把我的惊讶与正确的期待联系在一起。当我期待这条狗发出叫声时,我可能吃惊地发现一头大象沿街走来。这种惊讶并不证明我期待狗吠是错误的。我们说我们对某种事物感到吃惊;换句话说,我们所经验的并非仅仅是惊讶,而是与当前的知觉对象相关联的惊讶。然而,这还不足以使我们知道我们先前的期待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能够把我们当前的知觉对象与我们先前的期待关联起来,而且要以否定的方式将其关联起来。期待使我们说“这条狗将发出‘汪汪’声”,知觉使我们说“这条狗没有发出‘汪汪’声”,而记忆使我们说“我曾期待这条狗发出‘汪汪’声”。或者,我们可能期待这条狗不发出叫声,并且当它发生叫声时,我们感到惊讶。但是,除了通过上述的期待、知觉以及记忆的结合以外,我没有发现如何能够处理这种关于已知错误的最简单情形。在上述的结合中,要么期待,要么知觉一定是否定性的。

与惊讶相反的情感可以称为证实。当被期待的事情发生时,证实的情感就产生了。

作为一种定义,我们现在可以说:对我自己的经验的一种期待是真的,当它导致证实时;并且当这种期待导致惊讶时,它是假的。这里,“导致”这个词是对刚才所描述的过程的一种缩写。

但是,当我说“有一条狗”时,我不只是在作出关于我自己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验的断言。我是在说:有某种或多或少具有恒久性的事物;而且这种事物可以为其他人所看到,当没有被人看到时它也存在着,并拥有它自己的有感觉的生命。(我在假定我是一个普通人,而非唯我论哲学家。)“为什么我应该相信所有这一切”这个问题是有趣的,但它并非我此刻希望加以讨论的问题。我此刻希望加以讨论的东西是: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东西对应于这种对我的经验之外的某物的指示?或者用老式的语言说,我是怎么想到我不能经验到的事物的?

我发现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极不情愿面对这个问题。经验论者没有认识到,在他们视作理所当然的知识中,许多都假定了未被经验到的事件。那些不是经验论者的人倾向于认为,我们没有经验到单独的事件,而总是经验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在。然而,他们没有解释我们是如何在(比如说)阅读诗歌与拔牙之间作出区分的。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和全家人一整天在外,因此屋子里空无一人。当我晚上回来时,我发现房子被火烧过。邻居们告诉我,火开始被发现时已经太迟了,以至于消防车无法将其扑灭。不管我的哲学是什么,我都将相信,这次大火,就如许多通常的火一样,是以一种微弱的方式开始燃烧的;因此,在任何人能够发觉之前,它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当然,这是一种推论,但是我对此推论抱有极大的确信。现在,我要问的问题不是“这个推论是可以证明为正当的吗?”而是“假定这个推论是可以证明为正当的,那么我将如何解释它?”

假如决定避免任何没有经验到的事物,那么有几件事情是我可以说的。就像贝克莱一样,我可以说上帝看到过这次火灾最初时的情况;我可以说,不幸的是,我的屋子里充满了蚂蚁,并且它们看到过这次火灾;或者我可以说,在被人发现之前,火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假设。这些意见中的 但是,当一个句子超越当前经验时,它一定至少包含一个似是而非的变项。现在,假如我们像逻辑学将能允许的那样严格坚持常识的原理,那么我们会说,当我经验一个知觉对象a时,在某个“事物”与a即据说通常就是我所感知的那个“事物”之间有一种一对一的关系S。例如,假设a是一块犬科动物的色片,那么Sca就是当我经验到a时我说我正在看到的那条狗。当我说“这条狗十岁了”时,我是在作出一个关于Sca的陈述,并且该陈述包含似是而非的变项。假如我的陈述是真的,那么存在一个c,并且c= Sca。既然如此,我所指示的东西就是“c十岁了”,或者不如说,是使这为真的东西。

但是,到此为止,这还是非常令人不满意的。首先,“c十岁了”这个句子绝不可能说出来,因为专名c并未出现在我的词汇中。第二,由于同样的原因,我绝不能拥有一种可以用这个句子来表达的信念。第三,我们说过,句子只不过是信念的表达;第四,我在上面作出了这样的假设,即“这条狗十岁了”是“真的”;而且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定义包含(就像这个句子一样)似是而非的变项的句子的“真”。

除了通过考虑一个信念的“证实者”必须意指什么,我们无法使自己从这种困难中脱身。当一种信念足够简单时,它与某个其他现象之间具有各种可能的因果关系中的这种或者那种;这种现象被称为该信念或者表达该信念的任何一个句子的“证实者”。根据定义,某些因果关系使得这个信念是“真的”;某些其他的因果关系使得这个信念是“假的”。但是,当一个信念借助于似是而非的变项指称外在于我的经验的事物时,就存在着某些复杂性。让我们回到“你热”这个例子;它避免了某些不相关的困难。它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一种热(hotness),它与我所拥有的关于你的身体的知觉对象相关联,这就像当我热时,我的热与我所拥有的关于我的身体的知觉对象相关联一样”。 [2] 当我热时,我能把一个专名给予我的热;当你热时,对我来说,你的热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变项的一个假设性的值。这里有两个阶段。设想我用a代表我所拥有的关于我的身体的知觉对象,用b代表我所拥有的关于你的身体的知觉对象,用h代表我的热,用H代表我所感知到的在a和h之间的关系,那么“你热”就是“有一个h’,并且b H h’”。

这里有一个假设性的句子“bHh’”,它是我无法说出的,因为在我的语言中没有“h’”这个名称。但是,假如你感到热,那么也存在一种实际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被用一个假设性的名称h’加以假设性地命名;而且这种现象实际上与b如此地关联,以至于它与b的关系将是句子“bHh’”的一个证实者——假如我能够说出这个句子。这整个的事态构成了“有一个h’,并且bHh’”这个句子的证实者。我将不去探究,假如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我们是如何开始知道的。我是在假定,我能知道你热;并且我是在问,什么东西是对这种知识的最简单的解释——假设存在着这样的知识。

我们现在说,在这类比较简单的情况下,一个句子所指示的东西是其证实者,当这个句子是真的时;但是当它是假的时,它什么也不指示。

在关于“你热”的情况下,假如我的词汇真的是充足的,那么我就能够构成一个不包含变项的句子,而且该句子将由证实我的实际句子的同一种现象所证实。这种情况,即我没有足够多的专名来达到此目的,只是一种经验的事实。在关于“所有人都是有死的”这样的情况下,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在没有变项的情况下,任何可构想的词汇都不能表达它。差异在于,只需一种现象就可以完全证实“你热”,但是为了证实一个一般陈述,我们需要许多现象。从知识论以外的立场来看,“你热”可以解释为“bHh’”;只有知识论才需要“有一个h’,并且bHh’”这样的解释。

人们将会发现,一个信念或句子与其所指示的东西即它的证实者(假如有证实者)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时常是遥远的和因果的。还有,尽管“知道”一个证实者就意味着感知到它,但是我们一定知道许多其证实者不可能被感知到的句子是真的,除非我们的知识以一种不可置信的方式被弄空了。然而,这样的句子总是包含一个变项,并且在这个变项中,假如我们的感知能力真的被加以充分地扩展,那么该证实者的名字就会出现。

* * *

[1] 靡非斯特(Mephistopheles),欧洲中世纪关于浮士德的传说中的主要恶魔。——译注

[2] 这是一种简化的情形,但它对我们当前的问题并无妨碍。在下一章中,我试图提出一种更精确的理论。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