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为本性如虚空,
光辉不生是唯一;
不灭洁净遍满处,
最高不二得解脱,唵!
释:“见”(dR?i)在这里是指纯粹精神,它代表着最高阿特曼的本性,就像虚空那样,它是永远的光辉、不生、唯一不二、不灭、洁净、遍满于一切,它就是最高的梵,也即我,永久地获得解脱。
本颂结尾处用了圣音唵(om), [26] 这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它是由三个梵文字母组成的,om中的o是由a+u所组成的复合元素。把om分解开,就得出了a+u+m=om。在《蛙氏奥义》中出现,它认为唵是一切的根源,既包括精神也包括物质,一切归于唵。同时唵还代表着宇宙的无限性(包括三世和超时间)。已经具有了本体的意味,归纳起来就是:唵=一切=过去、现在、未来及超时间=梵=我。乔荼波陀在他的《圣教论》中进一步地把唵字作出了三种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解释,一是等于梵,二是等于心,三是等于自在天。 [27] 商羯罗显然也是同于乔氏的解说,在这里把唵作为梵来看待的。
2.
我为洁净之见者,
本性不变无对象。
充盈四方无限量,
安住自身亦无生。
释:我是洁净的见,这种本性是不变的。同时,从本性上讲,我中也是无对象存在的。我是充盈于前后上下各个方位的无限者,是不生的,安住在自身之中。从哲学上来分析此颂,可以得出几点:(1)阿特曼的本性是一种纯粹精神,这种本性是永恒不变的,于是肯定了哲学本体的纯精神性。(2)指出这种本体的遍在性,实际上就是说明了最高梵与我的同一性,把大宇宙等同于小宇宙;同时大宇宙还住于我之中,说明了最高梵与阿特曼是同质的。(3)肯定阿特曼的无限性。充盈于四面八方,就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同时由于不生,没有开始也就无结束,于是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只有阿特曼才是这样的,而一切物质性的东西都是有生灭的,因而是有限的。
3.
不生不老即不死,
遍在不二自光明。
无因无果无污垢,
常是满足得解脱,唵!
释:此颂与[35] 我是没有开始的,也不具有任何属性,“德”(gu?a)即为属性之意。因为我既无始初又无诸德,所以我是不会产生任何的行为,也就不会由行为带来任何的结果。由此可以证明,我就是最高的阿特曼,是唯一不二的。商羯罗在这里是在说明奥义书里已经出现的“小我即大我”的思想。奥义书认为,言“梵”者意谓大我,说“阿特曼”是指小我,但实际上小我是同于大我的。大我是宏观世界的灵魂,小我是微观世界的灵魂;小我最终是会归于大我的,二者是体与相、一与多的关系。奥义书用例子说明,二者的关系犹如蜘蛛与其网丝的关系一样,网丝虽非蜘蛛,但由蜘蛛所产,二者不能截然区分开来。商羯罗自己对小我大我的看法与古代奥义书的观点是有所区别的。
此颂后两句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阿特曼与身体的关系。就像虚空遍在于一切万有之中却不会玷污它们一样,阿特曼在身体之中存在,却不会对身体造成污染。什么原因呢?因为阿特曼是精神,属于微细之物,不同于身体是粗大,不同质的东西是不会相混的。在这里讲的污染,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污染,而是指混淆、误认之意。
8.
众生平等主宰神,
胜于坏灭与不灭。
性为最高不二我,
却为无明识所颠。
释:[36] 首先,最高我是主宰神,这是秉承了奥义书的思想。奥义书认为,梵既是具有抽象意义的哲学本体,又是能创造出万有一切的主宰神、造世主。这种说法不但能说明梵为超验世界的灵魂,还能解释现象世界的产生。商羯罗完全继承了奥义书的这一理论。其次,说明了最高我与现象世界的关系。最高我作为一切众生的灵魂,寓于他们之中;而一切众生作为最高我的产物,也是包含在其中的。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含关系。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存在对谁爱对谁恨的问题,主宰神对一切众生永远是平等的。反过来,就要看众生对主宰神是不是虔诚了。最后,强调了最高我与现象世界、一切众生的区别。虽然具有那种互含关系,但决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创世主与创造物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如前颂所说,虚空遍在于万有之中,但却不被污染;最高我遍在于众生之中也是同样。说最高我对万有作平等观就是此意。
[4] 参见本书韵文篇 [5] 参见本书韵文篇 [6] 参见本书韵文篇 [7] 参见本书韵文篇 [8] [12] 在《瑜伽经》(Ⅰ,8)中,viparyaya一词被解释为mithy?j??nam atadrūpaprati??ham。
[13] Cf.BhagavadgIt?Bh??ya,.1,Bombay:?ir?aya??gar Press,1936,p.529.
[14] 参见《石氏奥义》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