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个人的价值评估心理出发,并一步步增加新的因素,现在,我们已经在完全竞争高度简化的必要条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涉及价值评估和分配的竞争性产业社会。为显示摆脱了所有干扰影响的诸种力量的运行,有必要做出一些极端的假设;尽管这些假设条件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里涉及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被歪曲或改动,而只是纯粹地孤立地展示了出来。如我们一直强调的那样,在为实现完全竞争而对现实前提条件所做的简化中,最主要的是假设竞争体系中每个成员实际上是全知全能的。本章的任务就是更加全面地对这一假设的含义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对知识论这一领域做一个扼要的概述,并从知识的本质和限度以及知与行的关系这两个方面阐明我们的观点。在具备了一定见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解释与不完全知识相关的大量的经济现象。
这一问题可能已在考虑之列,其重大意义已通过前面的讨论得以阐明。在从而使成本和销售价格间产生出一个差异而出现的,但这一差异将通过竞争趋于均等。如果所有的变化都是依据那种始终不变且广为人知的法则而发生的,那么我们就能在一段不确定的时间里,在变化发生之前,预见到变化的发生,我们也不会为在诸种贡献要素之间进行产品价值的完全分配而烦恼,利润(或亏损)也不会产生。因此,正是不完全知识,即对未来和对变化的结果的不完全知识,才是理解我们问题的关键所在。
再者,在,所有的变化都是根据已知法则发生的,事实上,绝大多数变化的发生极有规律性,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确是可预见的。因此,有理由也有必要在我们的研究中,将变化的结果与由于对未来的无知而导致的结果区分开来。 此外,如我们在以把亏损打入固定成本。当然,这种特殊成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但这与其他任何必要的支出一样,也只是成本而已,也不会产生出利润,即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异。这种近似纯形式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处理这种情况的各种策略构成了当代商业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更为重要的策略在下文会稍加讨论。眼下,我们只是重点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某种意义上,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实际问题并不是有没有知识,而是知识的程度。
大致来说,生活的现实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也是人所共见的事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只能知道未来的某些事情 ,而人生的问题,或者至少是行为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所知如此之少而出现的。这一点在商业领域中与在其他活动领域中一样。这种情况的实质在于,行为是以看法 为依据的,这种看法多少是有根据并有确切含义的,这就是说,我们既不会对事物一无所知,也不具有完整和完全的知识,我们只有不完全知识。如果我们打算理解经济体系的运行,我们就必须研究不确定性的含义和重要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知识本身的性质和作用进行研究。 [1]
研究知识和行为的 作为一个妨碍符合纯理论法则的完全竞争运行的因素,不确 定性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必须对知与行的基础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指出了科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学科用语与实验研究以外的行为所依据的信仰或看法之间的明显不同。我们在日常事务中所依据的看法以及那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理人决策的主张,与那些经过透彻分析和准确量度而获得的结论,很少有相似性。在这两种情况下,心理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就像我们不知道我们凭什么机制回忆起了一个已忘却的名字一样,我们也不了解我们为什么预料到某件事将会发生。毫无疑问,在“直觉”的下意识过程和逻辑思考的结构之间,存在某种类似性,因为两者的作用都是对未来进行预期,而且,预测的可能性似乎也都取决于本质上的统一性。因此,在两种情况下都一样,我们都必须有某种一定量的分析与综合;但是,判断力的突出特点,还是它的易错性。
普通行为的真实逻辑或心理,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分支,逻辑学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论证性推理的结构上。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很难对作为下意识的直觉或判断过程进行研究。对直觉推断问题的这类注意,与概率的逻辑相关,并由于与概率逻辑相混淆而大大削弱。对概率判断的简要研究表明,概率判断共分两种,我们将这两种概率判断称为先验概率和统计概率。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像在前一种情况下一样,根据外部的数据估计出真实的概率,但我们可以从大批事实的归纳统计中,推导出这一概率。这种局限性涉及一个严重的逻辑缺陷,因为在真实概率方面,统计学充其量也只能给出一个概率。实际上,尽管在先验概率中,“任何举动”都是同质性的,但由于我们 在一组组事实中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同质性,所以我们还有更不利的条件,这就是说,两者的偏离实际上是无法确定的,也是不明确的。
看法或估计的易错性必须与概率或任一类型的可能性完全区别开来,因为我们不可能以任何方式 组织起充分同质的事实,从而可以从量上对真实概率进行确定。比如,商业决策要应付各种极为独特的情况,一般来讲,任何种类的统计报表都无法给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对概率或可能性进行客观量度的想法根本就不适用。混乱产生于以下事实,即我们在对我们的看法与估计的价值、效力或是可靠性进行估计,这样一种估计具有与概率判断同样的形式 ;它是一种比率,由一个适当的分数所表示的比率。但事实上,说概率,在客观意义上即一种判断是正确的,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引起致命的误解。因为,要想背离已得到广泛认同的语言惯用法,是毫无希望的,即使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所以我们提出将估计的价值称为 [2] 参见E. 杜波伊斯一雷蒙出色的讲座:《跨越自然认识的界限》(Uber die Grenzen des Naturerkennens)及《七大世界之谜》(Die sieben Weltr?tsel)。
[3] 参见孔德:《科学的分类》。
[4] 考利教授的措辞,见《社会组织》, [5] 见威廉 · 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6] 马歇尔注意到,企业经理人的决策并不受知识的影响,而是受“经过训练的本能”的影响(《经济学原理》, [8] 靠抓阄来决定债券偿还就是一个例子。在德国,债券持有人经常为这一机遇保险。
[9] 欧文 · 费雪教授坚持认为,对概率进行解释仅仅是因为无知。见《资本和收入的本质》, [10] 参见E. 博雷尔:《论机遇》(Le Hasard ), [12] 有关文献中对这一问题的出色的讨论,读者可以参考阿恩 · 费希尔的书《数理概率论》 [13] 《随机的哲学》,载《思》(Mind ),第九卷,1884年。
[14] 见《资本与收入的本质》,第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