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布莱希特作品评述〉[1]_无法扼杀的愉悦

作者:本雅明 字数:10809 更新:2025-01-09 11:43:41

一、布莱希特评述选段

贝尔特·布莱希特(Bert Brecht)是个难以评述的作家。他拒绝“自由地”运用其卓越的作家天赋。人们指责他是剽窃者、破坏者和搬弄是非之人,而他若听到这些,却很可能会将这些指责统统视为某种尊称,并以匿名和非文学的方式利用它们,使这些指责助他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组织者、政治家和导演而发挥显著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毋庸置疑的是,在德国所有作家中,只有他扪心自问该将自己的天赋用于何处,并且,也只有他仅将才华用在他所坚信的必要之处。在遇到那些不符合这一检验标准的机会时,他从不浪费自己的精力。《尝试1-3》(?Versuche 1-3“)便是布莱希特的用武之地。这些尝试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们完全凸显了尝试本身的重要性,诗人布莱希特也因它们之故而将自己从“作品”中解放了出来,此时的他,就好像一位在荒漠开凿油井的工程师,在当下这块荒漠里选定了精确位置,着手展开了自己的工作。在此,他的用武之地或是戏剧,或是轶事,或是广播,其余的一些则将在日后逐渐凸显。这位作家[在《尝试1-3》中]开头这样写道:“这些‘尝试’发表于这样一个时机,即某些特定作品并非意在展现个体的阅历(并因此而具有作品的特性),而是意在利用(改造)某些研究机构和组织。”此时,作家并非在宣布[对现有机构和组织的]一些更新(Erneuerungen),而是在酝酿种种革新(Neuerungen)。此时的创作也不再期待能从作者的某种情感中有所收获,因为这种情感并非意在改变世界,也并未与清醒的理智结为盟友。作者的创作已明晰了一点,即它唯一的机会就在于,要使自身成为布满岔道的世界改造进程中的副产品,在此,它要成为的就是副产品,并且还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副产品,而主要产品则是一种新的态度。利希滕贝尔格(Lichtenberg)说:“对于一个个体来说,重要的并非在于他坚信什么,而是在于,他所坚信的事物能如何造就他。”在布莱希特这里,这个被坚信的事物便是态度。它是新的,而其最为新颖之处则在于,它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态度。作者说:“ 若发现你的想法被他人言中:否认它。

——这是一条源自1928年的针对知识分子的诡异规章,同时也在明白无误地针对非法者。

若你打算死去,注意

别让人给立墓碑,以免泄露你长眠之地

——单单只看这条规章,它或许已过时了;希特勒及其随从已经为非法者省掉了这种操心的必要。

在这部读本中,城市表现为展示存在的现场,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发生现场。这其中的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四个要求都包含了一种友善的漠不关心。所提的要求尽管生硬,但却仍体现出了人们的友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种种社会境况是些让人感到陌生的事物,它们是从外部去针对人、与人为敌的。社会境况对某个人的评判是通过该人的邻人以友善态度而传达的,这种友善态度表明,这些邻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与这些境况团结一心的。并非只有被搭话者看似被迫接受了他所听到的话;那些向此人搭话的人,他们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接受了社会现实。他们被人认定为不人道、非人性的,但这却并不能剥夺他们发自内心的友善态度。这既可使人感到希望的存在,也可能使人感到绝望。诗人对此并未进行明确的表态和论述。

(四)评《研究》

关于但丁写给贝阿特丽策的诗

仍是在那落满尘土的墓穴上空

里面躺着的那个她,不曾许他来把房同

不论他追随她时的脚步发出多大的响动

我们只听到她的姓名响彻空中。

因为他命令我们将她刻于骨记于心

传令的是他为她写的那些真切诗行

这让我们除了相信之外别无它想

其中的美好颂扬我们只得洗耳恭听。

啊,他在传播一个何等的陋俗!

他竟用如此之高的赞誉去颂扬

那个他只见过,却不曾亲历的美娇娘!

自他只在这一瞥后便开始赞诵

那形容姣好、倾国倾城的尤物

并非娇艳欲滴却叫人趋之若鹜。

关于克莱斯特戏剧《洪堡王子》的十四行诗

噢,花园,位于勃兰登堡沙中的人工造物!

噢,见鬼通神,在普鲁士的蓝色之夜!

噢,英雄,在死亡恐惧的淫威下膝屈腰折!

士兵之骄傲与仆役之头脑的完美产出!

脊梁,与胜利者的权杖一同折断!

你打了胜仗,这却与军令有违。

啊,此时拥抱你的并非尼姬,你被

亲王的捕快狞笑着带往了刑场。

我们看到了他在那里牢骚不断

对死亡的恐惧将他洗礼、涤荡

死亡的冷汗在胜利花环下淌出。

他的佩剑还在身旁:已成碎片

他并未死去,却躺在那里仰面朝天;

与勃兰登堡的所有仇敌同归于尘土。

《研究》这一标题所展现的,并非经[诗人]孜孜不倦努力后收获的成果,而是一种庄严平和心态的产物。有如气定神闲的版画家用手游戏般地在画板边缘刻下各种图像,布莱希特的作品边缘也刻着一些来自久远年代的图像。诗人的目光离开了手头的工作,他抬头观望,越过了当下,一直看向过往。莫里克(M?rike)说:“因为紧密的十四行诗花环/在我手下仿佛自动织成了圆满/当我的双眼望向远方。”严密的诗歌形式中所隐藏的,是一道望向远方的目光所带来的裨益。

在布莱希特的晚期作品中,《研究》与《家用祈祷书》的关联尤为紧密。《家用祈祷书》对我们的道德伦理进行了种种指摘;它对一系列传统道德戒律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它绝非意在对异议直言不讳,而是将这种异议表达为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和姿态,从该诗集出发来看,这些传统的观点和姿态已显得不再具有合法性。在对待一系列具有文学性的档案和作品时,《研究》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它恰当地表达了对这些档案和作品的异议,同时也赋予了这些异议以十四行诗的形式,并以此来检验这些档案和作品。若它们能经受得起以这种方式对其进行的重述,这便证明了它们具有持久性。

这些研究在表达异议的同时也并非丝毫不带敬意。在此,毫无保留的敬重——这是野蛮文明里才有的文化概念——让位于一种有所保留的敬意。

(五)评《斯温伯格尔组诗》

评《德国的战争初级读本》

选段

工人们大叫着要吃面包。

商人们大喊着寻求市场。

失业者已挨了饿。如今

工人正遭受饥荒。

昔日那些无所事事的手,如今又开始动换:

搓捻引线,生产炮弹。

十三

现在是深夜。一对对夫妻

躺上了床。年轻的少妇们

即将迎来腹中孤儿的临盆。

十五

那些上层人说:

这通向荣誉。

那些下层人说:

这通往墓穴。

十八

行军时,很多人并不知晓

他们的敌人正行走在队列的最前端。

那个声音向他们发令,将他们调遣

它就发自敌人自身。

那个人口口声声把敌人称道

他自身便是敌人。

这部战争初级读本是用“简洁”(&bdquopidarem“)的风格写就的。该词源</a>于拉丁语pis,石头,指的是一种在篆刻碑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格,它最重要的特点便在于简短。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言辞刻到石头上去,另一方面因为,人们认为要向后代们传达些东西时,最恰当的做法便是言简意赅。

如果说在这些诗歌中,简洁风格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物质条件并不存在,那么人们便有权追问,此处与这一风格相符的事物到底是什么呢?这些诗歌的碑文风格该作何解释?其中的一首诗暗示了该问题的答案所在。它是这么写的:

墙上用粉笔写着:

他们想要战争。

那写下这文字的人

他早已经阵亡。

这首诗的第一行可以添加到《战争初级读本》中的每一首诗里。这些[诗歌中的]铭文并非像写给罗马人的铭文那样,是要刻到石碑上去的,而是像写给那些非法斗士的铭文,是要刻到木栅栏上去的。

循着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从一种独特的自相矛盾中窥见《战争初级读本》的特征:一方面,根据[诗中]这些言辞的诗意形式,它们应该能经受得住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的考验而长存;而另一方面,这些被记录于一道木栅栏上的言辞,却体现了题写之人——被追踪的受迫害者——书写时的匆忙姿态。在这种自相矛盾中,这些由质朴言辞所构成句子的杰出艺术成就得以展现。一个无产者用粉笔在一堵墙上草草写了些东西,它任由风吹雨打,听凭盖世太保特务摆布,但诗人却赋予了它以贺拉斯所称的aere perennius[比青铜更持久]的特性。

评诗歌《不愿洗澡的孩子》

不愿洗澡的孩子

曾有个孩子

他从不愿把澡洗

一旦给他洗了澡,飞快地

他便用灰土把自己抹得脏兮兮。

皇帝曾驾临

爬上七级窄而陡的楼梯

母亲想去找一条毛巾

为脏孩子擦洗。

恰巧,连一条毛巾都找不着。

皇帝于是走了

没等孩子把他观瞧:

孩子没机会把这要求给提了。

诗人站在不愿洗澡的孩子这边。他认为,孩子将因没洗干净而遭受实际损失的情况,只在一系列偶然事件重叠时才会发生。皇帝并非每天都会费力地爬上七级窄而陡的楼梯[,因而皇帝爬上楼梯便是一个偶然]。但这[一个偶然]还不够,因此,他还恰恰选择了一个连一条毛巾都找不到的家庭作为私访的对象。这首诗不连贯的措辞风格暗示我们,此处多种偶然相互叠加颇有些梦幻色彩。

或许人们在此还能想到这个脏孩子的另外一个袒护者或者说辩护人:傅立叶(Fourier),他的法伦斯泰尔(phnstère)不仅是个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还是个教育的乌托邦[10]。傅立叶将法伦斯泰尔中的孩子们分成了两大组:petites bandes[小群体]和petites hordes[小部落]。前者必须从事诸如园艺建设等使人愉快地工作,而后者则要完成那些最脏的任务。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选择他到底想加入哪个组。那些决定加入小部落的孩子们是最受人尊重的。在法伦斯泰尔中,所有工作在展开之前都得先经过这些孩子们的手;虐待动物属于他们的职权范围;他们骑着矮小的小种马风驰电掣般横穿法伦斯泰尔,而当他们聚集起来劳作时,短促的喇叭声、汽笛声、教堂钟声和定音鼓声则会同时震耳欲聋地响起。傅立叶认为,小部落的成员在工作时有四大癖好,前三者分别是高傲自负、不顾廉耻、拒不顺从。而最重要的则是第四条:soǔt de saleté,即喜爱污垢。

读者可以再想想那个脏孩子,然后自问:他之所以用灰土把自己弄脏,或许是因为社会未曾有效地利用他对污垢怀有的激情与喜爱吧?他之所以这么做,或许只是想作为一块绊脚石和一种模糊的警告来阻挠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吧(在那首古老的民歌中,驼背的小人儿将料理得井井有条的家搅得一团糟糕,此处的脏小孩与这个驼背的小人儿不无相似之处)?若傅立叶所言在理,那么,在错失与皇帝的偶遇时,这个脏小孩便并未遭受多大的损失。一个只愿看见干净孩子们的皇帝,他并不比他所探访的受限臣民更重要。

评诗歌《李子树》

李子树

一棵李子树长在庭院里

它矮小得简直不可思议。

周围有道栅栏将它保护

这才没人把它踩倒或碰触。

这个小家伙长不了更高

是呀,长得更高,它多想把这心愿了。

可它根本不可能长更高

它得到的阳光太少太少。

它说它是李子树,这几乎让人难以信服

因为它从未结出一个李子

可它就是棵李子树

这可从那片叶子上看出。

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布莱希特]这种抒情诗的内在统一性及视角的多样性,这便是风景进入其不同组诗的形式。在《家用祈祷书》中,风景主要表现为洁净如洗的天空,天空中偶或漂浮着轻柔的云朵,天穹下生长的植物带着鲜亮刺眼的花柱,远远地便显得轮廓清晰。《民歌、诗歌、合唱曲》(?Lieder Gedichte Ch?re“)中的风景所剩无几[11];风景被贯穿了这些诗歌的“冬日雪塔”给遮掩了起来。在《斯温伯格尔组诗》中,风景偶尔出现,显得淡薄且若有若无。它如此淡薄,以至于为建造“庭院中孩子们的秋千”而打入地下的那一根根木桩都得算作风景。

《斯温伯格尔组诗》中的风景,颇似布莱希特的一个故事中一个名叫科伊内尔的人所喜爱的风景。朋友们得知,他钟爱其廉价租屋的庭院中那棵艰难地活着的树。因此,他们请他去森林里看看,而科伊内尔先生对这个建议的拒绝则使他们无比惊讶。您不是说过,你钟爱树木么?科伊内尔先生答道:“我说的是,我钟爱我庭院里长的这棵树。”这棵树与《家用祈祷书》里那棵被唤作绿(Green)的树应该是同一棵。在那里,诗人在一个清晨与它进行了攀谈,并表示了对它的景仰。

大概并不容易吧,攀升如此之高

跻身于房屋之间,

如此之高,绿,以至于那

风暴能将您够着,就如今天夜里?

这棵被称呼为绿的树将它的树尖暴露于风暴中,它尚源自一种“英雄般的风景”。(诗人至少还与这种风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他在称呼这棵树时用的是“您”)日久月长,布莱希特对这棵树的抒情式关注逐渐转变为对中等的、枯萎凋谢了的事物的关注,由此,布莱希特变得与那些让窗户朝着庭院开的人相似了。在《斯温伯格尔组诗》中,毫无英雄气息的一棵树是一棵李子树。它得靠一道栅栏的保护才能避免被踩踏的命运。它不结李子。

它说它是李子树,这几乎让人难以信服

因为它从未结出一个李子

可它就是棵李子树

这可从那片叶子上看出。

(第一个诗行在行内押韵,这使第三个诗行中作为同韵词的最后一个词变得毫无作用。[12]这个诗行内的押韵暗示我们,这棵李子树还没怎么开始成长时,便已经走到了末路)。

这便是科伊内尔先生所钟爱的那棵长在庭院的树的模样。风景曾将自身及一切其他事物展现在诗人面前,而现如今,这位诗人所见的风景却只有一片叶子而已。并且这位诗人或许还得是位伟大的诗人才行,只有这样,身处当下的他才不会去伸手苛求更多。

评《关于老子</a>在流亡途中著〈道德经</a>〉的传奇》

关于老子在流亡途中著《道德经》的传奇

他年已古稀,身体羸弱

身为人师的他却仍急切地寻求安宁

只因国内的善意再显淡薄

而邪恶力量则又逐渐上行。

他于是把鞋带系紧。

他打包了行囊,带上旅途所需:

不多。却仍不免有些个什物。

比如烟斗,他每晚抽烟的工具

还有这本小书,他随身的读物。

再大约带上白面包少许。

愉快地再看看山谷后将它从记忆中抹去

他踏上了去往山中的旅途。

他骑坐的公牛因新鲜的草料而欢快无比

边嚼着草,边将老者驮负。

它的速度已颇让老者满足。

可在第四天抵达的岩脉山石处

一个税吏拦住了他的去路:

“可有贵重物须纳税银?”—“全无。”

牵牛的孩童则道:“他是位教书师傅。”

如此,便将这也解释了清楚。

可这税吏却显得高兴且激动

还问道:“他可曾有甚领悟?”

孩童答曰:“细水淙淙

日久年深,它使那巨石认了输。

你懂的,被战胜的是坚硬之物。”

以免错失最后一缕日光

孩童于是驱牛前行。

三者已在一棵黝黑的赤松处拐弯

一驾车载着我们的税吏突然驶近

他大喊:“嘿,你们停一停!

那水的故事究竟何意,老师傅?”

老者停住道:“你对这感兴趣?”

这人说:“我只负责管税务

可要说到谁赢谁输,我也颇为好奇。

若你知晓结果,就提上一提!

替我将它写下吧!口授给这个孩童!

此等事物人们可不能独自享有。

毕竟我们这里有笔墨纸砚专供此用

还管一顿晚饭:我就住在那头。

你看,这约定中是不中?”

老者用审视的目光望着

这人:打补丁的上衣。光着脚。

额头上只有一道皱褶。

啊,没有一人曾将他战胜打倒。

而他则嗫嚅道:“也包括你老?”

要拒绝一个礼貌的邀约

这显然与老者的高龄毫不相称。

只听他大声说道:“问询者

应得答复。”孩童道:“加之天已寒冷。”

“那好,就暂且停留一阵。”

十一

这位智者于是下了坐骑

二人口授并记录共七天。

税吏送来吃食(他的骂声只还剩轻声细语

将所有走私商贩数落了个遍)。

而后口授书写便已大功告成。

十二

于是孩童交予税吏

八十一句箴言,在一个清晨

感恩其所获的临别小赠礼

而后拐过那棵赤松消失于脉岩。

现在你们说说:可否有更懂礼数之人?

十三

然而我们不能光顾着赞颂那贤人

他的名字在书上何等醒目赫然!

因为人们先得让智者道出其箴言。

所以还得感谢那税吏的恩重如山:

他从智者那里求得了智慧之方。

这首诗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契机,让我们去揭示友善在诗人的观念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布莱希特赋予了友善极高的地位。如果我们设想一下他所讲的这个传奇故事的情景,便会发现,其中一方面呈现的是老子的智慧</a>,且诗中并未提及老子的姓名。这种智慧正将使他明智地踏上流亡之路。而另一方面呈现的则是税吏的求知若渴,这种求知欲在该诗的末尾收获了答谢,因为正是它才让智者把自己的智慧说了出来。但若没有第三方面因素的参与,上述情景永远也不可能成真,这第三个因素便是友善。如果说,我们将友善视作《道德经》这本书的内容是毫无根据的做法,那么,我们至少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根据这个传奇故事,《道德经》能得以流传必定归功于这种友善的精神。在这首诗中,人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这种友善。

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子]让这种友善发挥作用前并不是草率的:

老者用审视的目光望着

这人:打补丁的上衣,光着脚。

税吏的请求想必已经非常礼貌了。而老子首先确认的是,这是一个有资质的人在提出礼貌请求。

其次,友善并不在于顺便做出的微小功绩,而在于创下伟绩的同时,却视这伟绩为微不足道之物。在考察清楚税吏发问的资质后,老子中断了其接下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游历行程,以满足税吏的请求,并将以下字句当成这一中断的座右铭:

那好,就暂且停留一阵。

最后,人们在此体会了一种友善,它并未取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是生动地呈现出了这种距离。智者为这个税吏行了这个如此伟大之功后,他与这税吏之间也就没有更多的瓜葛了,把八十一条箴言交予后者的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的牧童。

一位中国先哲曾说:“大学</a>者、大文豪们曾生活于最为腥风血雨、暗无天日的年代,但他们也是人们曾见过的最友善、最开朗的人。”这个传奇故事中的老子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在何处停留,都始终在传播这种开朗与欢愉的氛围。他骑坐的公牛是欢快的,尽管它驮负着老者,这却并未妨碍它去愉快地享用新鲜草料。他的牧童是快活的,他坚持用干巴的言语来解释老子的贫穷:“他是位教书师傅。”身处关卡横木前的税吏是快乐的,正是这种快乐才激励他去高兴地询问老子的研究结果。如此一来,这位智者本人又怎么可能不快乐,若他不快乐,他的智慧又有何用,毕竟,他是这样一个人:片刻之前还使他感到无比欣喜的山谷,在转过下一个弯路之后便已被他抛诸脑后;他不为未来感到担忧,或刚感到担忧,便立刻又忘了这忧愁。

在《家用祈祷书》中,布莱希特写过一首有关世界上友善行为的叙事谣曲。这种行为总共只有三种:母亲准备好襁褓;父亲伸出一只手;人们往墓穴中填土。而这些便已足够。因为这首诗的末尾这样写道:

几乎每个人都曾将世界深爱

如果人们双手捧土将他掩埋。

世上的友善流露于[人之]存在的几个最坚实所在:出生之时,迈入人生第一步时,以及人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步。这是最起码的人性纲领。这一纲领再次出现在了这首关于老子的诗中,并表现为以下诗句:

你懂的,被战胜的是坚硬之物。

在这首诗歌诞生的时代,这句话宛如一句预言那般震耳欲聋,这预言不屈服于任何一种弥赛亚式的言说。可对于当今的读者而言,这句话却不仅包含了一个预言,还包含着一种训诫。

细水淙淙

日久年深,它使那巨石认了输。

这两行诗告诫我们,最妥当的做法是,不要忘记去关注万事万物的不定性和流变性,并且要去袒护那些如流水般虽平凡、不起眼,但却永不枯竭的事物。在此,唯物主义辩证者可能会想到受压迫者的事业。(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一事业是不起眼的,对于受压迫者而言,它是平凡的,而至于这一事业的结果,则是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这首诗中所展现的,除了预言和理论外,第三点、也是最终的一点则是:道德训诫。谁若意欲战胜坚硬之物,就不应该放过友善态度这个机会。

注释

[1] 《家用祈祷书》是布莱希特于1926/1927年出版的首部诗集,也是一部诗集的诗集,因为它其中又包含了诸多诗集。其中的诗歌陆续创作于1916—1925年。该诗集的标题是对广义上的布道文集的影射和戏仿,其中尤其影射的是1521年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646)所撰的同名布道文集。——译者注

[2] 据《圣经》记载,以色列所有民众便是在西奈山上集体见证上帝显圣的,并且摩西也是在此得以听到上帝传达的“十诫”(?Zehn Gebote“)的。——译者注

[3] 在德语中,形容词“billig”(廉价)与动词“billigen”(赞同)是同一个词根。——译者注

[4] 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Abraham a Sancta ra,1644—1709),天主教牧师、传道士和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0余部作品,是德国最重要的天主教传道士及巴洛克时期诗人,其作品的语言有着异乎寻常的穿透力和想象力。——译者注

[5] 在该诗行中,原诗中的“Morgen”首字母是大写的,严格按照德语词法来讲,该词是名词,其首选翻译为“清晨”。但同时,“Morgen”一词的首字母也可以小写而成为“morgen”,表示副词“(在)明天”,而诗人同样有可能是按照德语构词法中的“各种词类大写后生成名词”的规则而想要表达“明天”的含义的。对于这个一语双关的表达,本雅明在下文中进行了类似于译者在此所述的两种不同解读。——译者注

[6] 此处是该德语诗行的两种可能性的翻译,这两种意义完全不同的翻译分别对应了本雅明接下来对该诗行的两种不同解读。详见下文。——译者注

[7] 在德语中,da?是连词,引导主语或宾语从句。das则是所有中性名词的定冠词。因此,上述诗行的两个版本意思完全不同。私人版中,Da? Leben wenig ist可理解为一个宾语从句,意在进一步阐明“欺骗者”试图骗人们相信的观点:生命短暂;通行版中,das是中性名词“生命”(Leben)的定冠词,这句由此而与第一句内容完全无关,只单纯地陈述了“生命短暂”。本雅明在评述该诗歌前所引用的该诗歌全文中,这一诗行是通行版,即:“生命苦短。”——译者注

[8] 在此,本雅明在“Es steht nicht mehr bereit”这一诗行中看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解读方法,而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来自人们在朗读或默读该诗行时所能重点强调的词语的不同。第一种解读中,被强调的是可以修饰形容词的“mehr”(“更……”),在此,这个形容词强调的是该诗行的前一句中的“gr??ten”(“最大”)中包含的“大”;第二种解读中,被强调的是能与该诗行中的动词“stehen”连用的副词“bereit”(“准备好的”),“stehen bereit”在德语中意为“准备好且随时原地待命”。——译者注

[9] 德语形容词“vorl?ufig”是“临时的、暂时的”之意,根据德语构词法,该形容词首字母大写后加相应的冠词,便可以成为名词,表示“暂时的(男/女)人(们)”或“暂时的事物”。在布莱希特的上述诗歌中,“Vorl?ufige”便成了复数名词“临时的人们”。但是该形容词从词源上来说源自动词“vorufen”,意为“跑在前面、向前跑”。而由该动词衍生的一个名词则是“Vorl?ufer”:“先锋、先驱”,也就是本雅明从该形容词联想到的同词根名词。——译者注

[10] “法伦斯泰尔”是法国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夏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6)根据其“法郎吉”(?”Phnx“)学说而提出的一种理想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或以农业,或以工业为生,并以自由之爱作为他们共同生活与劳作的基本理念。——译者注

[11] 这是布莱希特的第二部诗集的名称,该诗集首次于1934年在巴黎的家乐福出版社(Editions du Carrefour)出版发行。——译者注

[12] 第一行诗德语为“Den Pumenbaum ubt man ihm kaum”,其中的“Pumenbaum”(李子树)与该行最后一个词“kaum”(几乎不)是押韵的。在中文翻译中,这种行内押韵可体现为“树”与“服”之间的脚韵。第三行诗中最后一个词仍是“Pumenbaum”,它因而是个同韵词。——译者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