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我们拥有一幅萨穆埃尔·科伦布施(Samuel Collenbusch)[1]在1798年时的小型肖像画。一位中等身材的消瘦男子,白色卷发上戴着一顶丝绒小帽,没有胡子,鹰钩鼻,亲切地张开的嘴唇和硬朗的下巴,脸上有曾经治愈了的天花的痕迹,双眼由于灰白的白内障而失去光泽——这位先生在去世前五年看上去就是如此。他最初生活在杜伊斯堡,后来在巴尔门,最后在格玛尔克[2],也就是写下下面这封信的地方。作为一位医生而非牧师,他是虔信主义(Pietismus)在伍珀塔尔最重要的领导者。他思想上的影响力不仅在口耳相传中发挥作用,也体现在大规模的书信往来中,这些信的典型风格就是交织充斥着古怪的细节。比如说,就像在那些他在乡间广为流传的高谈阔论中一样,他也在信件中用特殊的线条,把在上下文中被划出的特定话语与另一些同样被划出的话语联系起来,而这两者间没有最起码的相互关联。我们有七封科伦布施写给康德的信,但是其中大概只有极少一部分被寄了出去。下面这封信是这个系列的 上帝就是令其所创造之理性万物变得更好的爱,谁保有这种对上帝和对改善他人之爱的信念,谁就会从上帝那里在今世通过教会的恩赐(《以弗所书》 我很遗憾,I.康德今世和来生都对上帝无所希冀,我对上帝的许多美好之物怀着希望。我祝您有同样的想法,并且坚持带着尊敬和爱成为
您的朋友和你的
萨穆埃尔·科伦布施
格玛尔克,1795年1月23日
附言:
《圣经》是这种爱——它令其所创万物变得更好——的一个逐步的、上升的、与自我相合的、连续的、完整的计划。比如:我将死者的复活视为上帝令其所创万物变得更好之爱的一种发挥。
我对此高兴地盼望着。
* * *
[1] 萨穆埃尔·科伦布施(1724—1803),德国圣经学者和虔信派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是根据其遗物整理而成的三卷本著作《圣经真理之解说》(Erkl?rung biblischer Wahrheiten)。
[2] 巴尔门(Barmen)和格玛尔克(Gemarke)是两个区,现属于德国伍珀塔尔(Wuppe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