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一讲 爱情与婚姻_人,做得到任何事

作者:阿德勒 字数:6638 更新:2025-01-08 17:29:12

Love and Marriage

爱情与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我们的教育教过我们单打独斗、众志成城,却没好好告诉我们何谓“两个人的事”,以及“两个人”要如何才能携手经营感情与婚姻生活。

要做好适当准备迎接爱情和婚姻,首要之务就是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了前几讲提过的一般性准备之外,人们从幼儿期开始就必须接受一些性本能(sex instinct)的训练,而且必须一直持续到成年为止;这种训练旨在协助人们在婚姻与家庭中,都能在本能上获得正常的满足。人们在爱情与婚姻关系中的所有能力、不足与倾向,在小时候形成的人生原型里就找得到。透过观察人生原型所蕴藏的特质,我们就能明确指出个体成年后将会遭逢哪些困境。

一个人在爱情与婚姻当中会碰到的问题,和一般社会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和任务。因此,如果有人认为爱情和婚姻是天堂,只要谈恋爱或结婚就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那可就错了。在这两种关系里,存在着各种有待完成的任务,而且我们在努力经营爱情与婚姻的同时,心里必须时时刻刻为另一半着想。

爱情与婚姻不只是一般的社会适应问题。在这两种情境中,我们都要拿出高度的同理心与绝佳的能力,来认同另一半。如果说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在步入家庭之前做好适当准备的话,那是因为人们一直没有学会用另一半的眼睛去看、用另一半的耳朵去听,以及用另一半的心去感受。

前几讲的讨论大多着重在问题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关心自己,不在乎别人。我们不该期望这类孩子的人格特质,自会随着生理性本能逐渐成熟而有所改变。问题儿童并没有准备好迎接社会生活,对于建立爱情与婚姻关系,同样毫无准备。

社会兴趣的发展过程非常缓慢。唯有从小就开始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并且一直在人生的有益面向努力奋斗,才能培养出所谓的社会感。有鉴于此,要辨识一个人是否做好与异性交往的准备,难度并不高。

我们只需记住针对人生有益面向所做的观察。处于人生有益面向的人勇敢而充满自信。他们会正面迎战人生的问题,持续努力找出解决方案。他们有知交好友,与街坊邻居相处愉快。欠缺上述特质的人不值得信任,也还没准备好要迈入爱情和婚姻。此外,假设某人有正当职业,在工作上也不断进步,我们或许能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既已立业,很有可能也准备好要成家了。判断依据虽是从微小迹象而来,意义却很深远,因为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否具备社会兴趣。

了解社会兴趣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会了解,唯有以完全的平等为基础,才能圆满解决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施与受的基本原则最为重要,但伴侣是否彼此尊重,意义就不是那么重大了。爱情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爱情有各种不同的样貌。唯有两人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合宜的平等根基,爱情才会走上正途,婚姻才能成功。

不管男女,如果婚后想成为征服者的话,结局可能会走向毁灭。以这种心态来期待婚姻并不是该有的准备,而婚后的生活将会证明这一点。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并没有征服者的立足之地,意即婚姻中是没有征服者的。

婚姻,意味着两人必须彼此关心,也要设身处地为另一半着想。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人们该为婚姻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这牵涉到社会感的训练;而爱情与婚姻方面应具备的社会感,又和性吸引力有关。事实上,每一个人从小就有一个理想的异性典范。以男孩为例,母亲很可能成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进而找一个和母亲相近的女子成家。如果母子关系紧绷的话,儿子就会寻找和母亲完全相反的另一半。母子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儿子日后共结连理的妻子类型,从小细节便可看出端倪,如眼睛、体型、发色等。

我们都知道,如果做母亲的很独断、一味压制儿子,等到儿子该谈恋爱与结婚时,就不会放胆去追求异性,而且理想的异性往往是柔弱、服从的类型。如果做母亲的养出一个好斗的儿子,儿子婚后也会不时和妻子争吵,想完全支配另一半。

爱情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爱情有各种不同的样貌。唯有两人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合宜的平等根基,爱情才会走上正途,婚姻才能成功。

* * *

Love by itself does not settle things,for there are all kinds of love.It is only when there is a proper foundation of equality that love will take the right course and make marriage a sess.

由此可见,人小时候出现过的所有表征,长大后面临爱情问题时,都会被凸显、放大。我们可以想见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在经营两性关系时会有哪些行为。他或许觉得软弱又自卑,而他表现这股感受的方式,就是一直盼望能获得他人扶持。这类人的理想女性,通常是充满母性的女子。但有时为了补偿他的自卑,他也可能在爱情里反其道而行,变得傲慢、无礼并充满攻击性。这时如果他偏偏又缺乏勇气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能挑选的对象很少,甚至可能选择争强好斗的女性当另一半,因为他认为在难打的战争中成为赢家,是一件更光荣的事。

不论男女,这么做都不可能成功。利用两性关系来满足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虽然看似愚蠢又荒谬,却时有所闻。我们再进一步深入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人在找对象时根本像是在挑受害者。这些人并不了解,不可以滥用两性关系来满足个人情结。如果一个人想在爱情关系里成为征服者,他的另一半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这么一来,两人根本无法共同生活。

“人在选择伴侣时,为的是要满足自己的某些情结。”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可解释某些人特殊的择偶行为;若非从此角度来看,将难以理解为何当事人会选择某一种对象。据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有些人会选择体弱多病的人,或是年长自己很多的人当伴侣,因为他们认为和这样的人交往比较简单。有些人则会专挑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谈感情——这类人从来都不愿意真正去解决问题。至于那些脚踏两条船的人,就像我们先前说过的,其背后的理由是:“两个人(的压力)比一个人少多了。”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有自卑情结的人会频频转换职务、拒绝面对问题,而且做事虎头蛇尾。面对爱情的问题时,这些人一样抱持类似的行为态度。无论是和已婚人士相恋或劈腿出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一贯的行事作风。而他们一切的行为都基于同样的心态。譬如订了婚却迟迟不结婚、不断谈恋爱却从不打算步入婚姻。

被宠坏的孩子在婚姻里同样不改本色——他们也希望配偶宠爱自己。这种心态在热恋期或新婚燕尔时不会造成危险,但时间一久,情况就会变得复杂难解。如果是两个被宠坏的人结了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是怎么样的光景。两人都想被宠,却没有人要扮演宠爱对方的角色。这就好比他们站在彼此面前,期待对方“给予”,但两人都给不起。两人都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想象当人觉得遭受误解、处处被限制时,会感到软弱、想逃避。这种感受如果出现在婚姻中,将会特别严重,倘若又伴随着极深的绝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报复的心态会悄悄滋生,可能会想搅乱另一半的生活。而最常见的报复就是出轨。不忠永远是一种报复。不忠的人会不停谈论自己的爱情与情感,为自己寻找借口,但我们都很清楚那些感受与情感的真实价值为何。人的感受永远会和充满优越感的目标方向一致,所以不该把感受当成行为的理由。

以下举一位完全被宠坏的女子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她的先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兄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她的先生为何会深受女子的温柔和甜美吸引而娶她为妻。但女子只希望得到先生的赞赏与喜爱。他们俩的婚姻本来很美满,但妻子怀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变了。做妻子的希望自己永远是丈夫关注的焦点,很害怕孩子会取代她的地位。因此,她对于自己将为人母一事闷闷不乐。而丈夫也希望妻子只爱自己,很怕孩子篡位。夫妻两人因此变得多疑。他们或许不会忽视孩子的存在,还是会当一对称职的父母,但两人心中总认定彼此的爱会逐渐变少。这种猜疑很危险,因为一旦一方开始推敲对方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分析起另一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感情很容易(或很快)就淡了;而且两人都察觉到了这一点。那时先生正好去巴黎度假,享受快意的旅程,而太太则在家坐月子,一边还要照顾小孩。丈夫从巴黎写了很多信向妻子报告旅行有多开心、遇到了哪些形形色色的人,让妻子开始觉得丈夫已经忘了自己。她不再像过去那么幸福,变得郁郁不乐,很快就得了空间恐惧症,再也无法独自出门。做丈夫的返家后,必须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表面上看来,妻子至少达成了目的,她又变成丈夫关注的焦点。然而,这并非健康的满足感,因为妻子依然担心如果空间恐惧症痊愈了,丈夫又会不见人影,所以她的病一直好不了。

患病期间,为妻子看诊的医生很关心她。在医生的照料之下,她的病情好多了,因而把所有的友谊善意都投射到医生身上。但医生看到她的情况好转,就转而照料别人了。她写了文情并茂的信给他,感谢他为她所做的一切,但医生并未回信。自此之后,她的病又恶化了。

那时,她也开始幻想跟其他男子私通,以报复丈夫。但在空间恐惧症的“保护”之下,她无法独自外出,先生也总是陪在她身边,因此她无法成</a>功出轨。

婚姻中的许多错误总让人忍不住想问:“有必要这样吗?”我们知道,很多错误实际上始于童年;我们也知道,唯有辨识、寻找人生原型中的特质,才有可能改变出了错的人生风格。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成立咨询委员会的可能性,期望利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来化解婚姻中的错误。咨询委员的成员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有能力联结整合个体生命中的所有事件,而且也能以同理心认同前来接受咨询的人。

这些咨询师不会对来求助的人这么说:“你们两人无法达成共识,不断争吵,所以应该离婚</a>。”离婚有什么用处呢?离婚之后又会怎么样呢?一般惯例是,人离了婚会想再婚,而下一段婚姻仍会延续过去的人生风格。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人一再地离婚、再婚,不停重蹈覆辙。这些人可能会在谈恋爱或结婚之前先去请教咨询人员,检视这段婚姻或爱情能否成功,或者是接受离婚咨询。

有些微小的错误源自于童年,但一直要到步入婚姻后才会显现出严重的影响。有些人总悲观地认为伴侣最后一定会让他们失望。这些人从小就是不快乐的孩子,一直害怕失望。他们认定自己被爱的地位终会被人取代;要不然就是走不出早年经历过的困境,使得他们近乎迷信,害怕同样的悲剧会再度发生。我们很容易就能下定论,这股害怕失望的情绪会在婚姻生活中引发忌妒和猜忌。

对女性来说,她们会落入一种特殊的困境,觉得自己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且男人一定会出轨。这样的女性结了婚肯定不会幸福。如果夫妻一方已有定见,认定对方会对自己不忠,幸福婚姻终究不可企及。

人们总想征询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建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断定爱情与婚姻通常被视为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但就个体心理学家的观点,虽然人们不可低估这两者的重要性,但也不应将其看作最重要的问题。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生并没有哪一种问题会重要到凌驾一切。如果人们太过强调爱情与婚姻的问题,认定这两件事最为重要,将无法享受和谐的人生。

爱情在人们心中之所以拥有如此名不符实的重要地位,或许是因为相较于人生其他问题,人们往往无法获得爱情与婚姻方面的指导与建议。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人生三大问题。最重要的是牵涉到待人接物的社会问题。打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有人教我们如何和其他人相处。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些事。同样的,我们在就业工作方面也常有机会接受训练,有良师的指导,也有相关书籍可以参考。但有哪些书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好准备面对爱情与婚姻?这类书籍当然很多。世界上所有文学作品都会谈到“爱”,但是幸福的平凡婚姻却很少被写成书。文化和文学是紧密相连的,导致每个人关心的都是在陷入爱情困境的男男女女,也难怪人们对于婚姻总是小心翼翼甚至恐惧。

打从天地初开,爱情与婚姻便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翻开《圣经》可看到那个一切苦难都因女人而起的故事[1],而自此之后,男人与女人在爱情生活中总免不了要经历重大的危机。对于爱情,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的方针往往太过严厉。与其训练少男少女们把爱情当成罪愆,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好好训练男孩、女孩在婚姻里分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在过程中,必须让他们体会到两性是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女性都觉得自卑,这个事实尤其证明了人类文化的失败。若有任何读者不认同,请看看女性是如何努力奋斗的。而你们也会发现女性的好胜心往往(比男性)更强。为了完成目的,女性所接受的养成训练通常都会超出实际需要。女性比男性更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未来的教育必须着重于教导女性发展出更浓厚的社会兴趣,不要老是不顾他人、一味地追逐自我利益。不过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摒除“男性享有特权”的迷思。

且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明有些人为了婚姻所做的准备有多么不足。有个年轻男子在舞会里和一名年轻美丽的女子翩翩共舞,两人已经订婚,准备共结连理。忽然间,男子的眼镜掉了,而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是,他为了捡起眼镜,差点推倒了未婚妻。事后有个朋友问他:“你刚刚到底怎么回事?”他回答:“我不能让她踩破我的眼镜。”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还没准备好走入婚姻,而女孩后来果真也没有嫁给他。

男子后来去看医生,说自己得了忧郁症。很多太在乎自己的人都有这种毛病。

我们可以透过许多迹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准备好步入婚姻。譬如说,我们不该信任谈恋爱时约会迟到却没有正当理由的人。迟到显示出那人的态度游移不定,而这正是还没做好准备面对人生问题的迹象之一。

如果伴侣中有一方总想教育另一方,或是对另一半大肆批评,这同样也是尚未做足准备的征兆。太过敏感、对感情太投入也不好,因为这指向了自卑情结。没有朋友或无法顺利融入社会的人,当然也没有准备好进入婚姻生活。迟迟无法选定职业的人亦然。悲观主义者同样代表社会适应不良,因为悲观的人无疑就是缺乏勇气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境况。

虽然前述列出诸多我们所不乐见的例子,但想找到适合的另一半、根据适当的标准选出人生伴侣,其实也没那么困难。首先,我们不能抱着只愿跟理想对象结婚的心态。如果有人总是遍寻不着结婚对象,那人的心肯定依然犹疑不定,根本不想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德国有一个古老方法可以判断情侣是否已准备好进入婚姻。德国乡间流传着一种习俗,给一对情侣一把双柄锯子,让两人各执一端,请他们合力锯开一棵树,并请所有亲戚朋友围观。锯树变成一桩共同任务,有待两人齐心完成。两人都必须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并配合彼此的动作。德国人认为这是检验两人是否适合成婚的好方法。

本讲即将告一段落,我们要再重申一次,唯有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化解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大多数失败案例所犯的错误,多半出于个体缺乏社会兴趣。因此唯有个人有所改变,才能消弭这些错误。婚姻是需要两人共同经营努力的任务,但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想完成某种任务的话,不是一人独立完成,就是多人通力合作,却从来没教我们“两个人的任务”该怎么做。不过,即便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但如果两人都能承认自身个性中的错误,以平等的精神处理问题,依然可以拥有圆满幸福的婚姻。

最好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基本上无须多说。但是有很多人以伪科学为凭,主张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才符合人性。这种结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在人类文化中,爱情与婚姻都是一种社会任务(social task)。我们成家的理由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间接来说也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总而言之,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延续。

* * *

【注释】

[1] 作者在此提及的女人应是夏娃,她受蛇的诱惑吃下了禁果,并怂恿亚当一同犯罪,害得两人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婚姻是需要两人共同经营努力的任务。

* * *

Marriage is a task for two persons.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