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3篇 教派学派兴起_印度文明史

作者:常盘大定 字数:10084 更新:2025-01-08 17:04:20

全印时代的到来

在政事和文学方面的贡献,教派学派兴起时代在整个印度文明史</a>中是最突出的。在政事方面,一方面,摩揭陀早在婆罗门时代末期就已经广为人知,在教派学派兴起时代发展得更加繁荣昌盛,最终统治了整个北印,成为政事和文学的中心。佛教就是在摩揭陀产生的。月护王[1]也出自该国,后成为转轮王[2]。另一方面,安达罗王国崛起于南印,傲视群雄,也成了政事和文学的一个中心。有时,安达罗文明和摩掲陀文明间会发生碰撞。而更往南的区域因为和古代的达罗毗荼文明有了交流,又产生了新兴的三个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到此为止,印度文明同化了整个印度。

在文学方面,经典文学的编纂成为该时代的风潮。仪式、音韵、文法、辞典和法律等都以经典的形式出版发行。其中最有名的是耶斯迦的辞典和帕尼尼的文典[3]。另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数论哲学。在当时众多的学派竞争中脱颖而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只有数论学派。数论学派以包容全世界的热情赋予了冰冷的哲学以温暖。世界级宗教——佛教的创始人佛陀也出现在该时代。教派学派兴起时代始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320年左右,即月护王统一了整个北印的时间为止。为了方便命名,我们将该时代称为“全印时代”或者“教派学派兴起时代”。

全印时代,雅利安人迅速向外扩张。公元前4世纪,即全印时代末期,雅利安人的文明已经覆盖整个印度。南印有安达罗国兴起,就连最南边也有三个部族出现。西印有绍拉斯彻国,中印有摩揭陀国,东印有鸯伽国、羯陵伽国兴起。这些国家因为全部使用雅利安人的语言,所以都享受到了印度教派学派的成果。通过当时的文学作品,可以粗略地绘制出雅利安人扩张的路线图。编纂经典的人中有一位叫“包德哈亚那”。包德哈亚那成名于公元前6世纪,即全印时代初期。根据他的记录,当时整个印度分为三部分。

塞琉古一世

(前358—前281)

希罗多德

(前484—前425)

所以,在全印时代,摩揭陀不仅完全印度化,还一跃成为大国。同时,安达罗国也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国内还崛起了可以与中印对抗的教派学派。

后世完成的往世书文学对当时的王统系谱做了详细的记载。正如之前已经在日月王朝的章节里提到的那样,该文学作品中含有部分史实,但大部分内容还是以传说为主,因此不足以全信。但换个角度,只要能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历史的些许足迹,该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关于摩揭陀王朝的谱系还是值得为读者做一番介绍的。往世书文学完成的时间是在佛教时代结束后不久。因为教派学派兴起时代和佛教时代印度文明的中心都是摩揭陀,所以和该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内容相比,关于摩揭陀王统的记录相对来说应该是可信的。

根据《毗湿奴往世书》记载,布柯提姿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一千年,历经二十三位国王;波罗迪约多王朝统治摩揭陀一百三十八年,历经五位国王;悉输那伽王朝统治摩揭陀三百六十二年,历经十位国王;难陀王朝统治摩揭陀一百年,历经九位国王。一个婆罗门杀掉最后一位难陀王,结束了难陀王朝的统治。接着,月护王建</a></a>立了孔雀王朝,开始统治摩揭陀。以上王朝世系稍后再详细说明。下面先根据《毗湿奴往世书》中的记载,对俱卢一般阇罗大战的年代做一番推算。

如果俱卢一般阇罗大战时期布柯提姿陀王朝是 此外,阿阇世王的即位时间是公元前485年左右。他的父亲频婆沙罗王的即位时间是公元前537年。假定频婆沙罗王即位前的朝代一共经历了约一百年,悉输那伽王王朝应该是从公元前637年左右开始,这样倒过来推算,波罗迪约多王朝的统治应该开始于公元前775年左右,布柯提姿陀王朝的统治应该开始于公元前1275年左右。布柯提姿陀王朝历任国王的名字及该王朝对应的年代如下表所示:

继绝王与毗瑟奴

里蓬贾亚国王有一位大臣,叫“普利卡”。普利卡杀了里蓬贾亚国王,助自己的儿子波罗迪约多成为新君。

《毗湿奴往世书》中记载道,悉输那伽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生了个儿子,取名“难陀”。难陀是首陀罗所生,因此,以后的国王都有了首陀罗血统。难陀长大后成了国王,被人们称为“大莲[7]”。他生性贪婪,杀光了所有刹帝利,统一了天下。他的八个儿子相继统治了摩揭陀长达一百年。一个叫“考底利耶”的婆罗门杀了最后一位难陀王[8],帮助月护王登上王位。根据该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地位卑贱的首陀罗出身的孩子成了国王,他的霸权支配了整个北印,但终被一个婆罗门杀掉了。根据戏剧《大臣罗刹沙和他的指环》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该婆罗门是指当时著名的考底利耶。作为难陀王的仆人,考底利耶曾发誓要向刹帝利复仇。因此,难陀王朝只统治了摩揭陀一百年。这里的一百是个大概的数字,不应该相信。一些人认为这段统治时间应该是五十年,该观点或许更接近史实。所以,难陀王朝支配摩揭陀的时间应该是从公元前370年左右到公元前320年。

大莲时期的货币

难陀王朝:难陀和他的八个儿子(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20年)

孔雀王朝

如上所述,孔雀王,即月护王,建立了孔雀王朝。这位豪杰在难陀王统治的最后时期,企图取而代之。但他在斗争过程中失利,向西逃跑。后来,他投靠了当时驻扎在印度河支流萨特莱杰河畔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西归回国后,月护王吸纳了旁遮普的部族作为他的党羽,揭竿而起,带领大军挺进中印,最后打败了难陀王朝,成了一代帝王。如前所述,当时首都中的一位婆罗门暗中支持月护王,杀了最后一位难陀王。月护王的即位时间是公元前320年左右。月护王生性豪迈。他恩威并施,不久就以摩揭陀为中心,统治了整个北印,成了印度有史以来 一、因此,现在权利。

二、执行了就会获得回报。

三、一切都没有任何区别。

四、尽管如此,人类,原因是,理解力。

五、排除残障人士、对吠陀一无所知的人、宫里的人,以及首陀罗。

像该例一样,经典使用的文字已经精简到几乎无法让人读懂的程度。经过注释家的诠释,变成了下面这些通俗易懂的句子。比原文多出的内容为注释家增补的部分。

一、因此,现在关于执行仪式的权利,参照下述几条规则。

二、执行了像祭拜圣火这样的仪式,就会获得进入天界、获得财富、生儿子等的回报。

三、所有人不论聋、盲、哑、跛都具有执行仪式的权利;除草木外,诸天、诸仙、各种动物也都具有执行仪式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众生都希望获得回报。

四、尽管如此,正统的观点是,只有人类才能享有这一权利。。因为正如吠陀中记载的那样,只有人类才具有执行仪式的理解力。诸天、诸仙和动物都不具有这一能力。

五、应该排除残障人士、对吠陀一无所知的人、宫里的人和首陀罗。

经典文学并没有像梵书那样篇幅冗长。文字简洁是经典文学最突出的特点。至于为什么要将文字如此地精简化,主要原因是为了便于幼儿背诵。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心充满了务实精神。

经典的种类很多。各个派别都有属于自己的各种经典。考察当时的各个派别,得出的结论是:《梨俱吠陀》有五个派别;《娑摩吠陀》有十二个派别;《黑夜柔吠陀》有二十七个派别;《白夜柔吠陀》有十五个派别;《阿闼婆吠陀》有九个派别。这些派别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并拥有信奉自己派别的学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经典大都已失传,现存的仅有极少一部分。从顺序上来说,要想对经典做一番考察,首先应该罗列一下这个时代出现的教派学派。如下所示。

一个人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对家人应尽的各种义务是数不胜数的。《家经》中对这些应尽的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还列举了与婚姻、产子、哺乳、入学等有关的各种仪式,以及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通过研究《家经》就能够对当时的生活状况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本书在后续章节中还会对《家经》做一番详细的说明。《家经》中保存至今的有属于《梨俱吠陀》的两处内容,属于《娑摩吠陀》的一处内容,属于《黑夜柔吠陀》的三处内容和属于《白夜柔吠陀》的一处内容。

上述三个合称《劫波经》。显然,所有的教派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劫波经》,但保存至今的只是一些残片。只有属于阿帕斯檀跋派的《劫波经》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该书由三十章构成,前二十四章是《闻经》, 综上所述,全印时代是印度教派学派的黄金时期。在该时代,人们整顿了仪式,完成了法典,完善了音韵文法,更加细致地研究了几何数理,进一步发展了论理哲学,并孕育发展了伟大的佛教。这些卓越的功绩就像烂漫的百花一样,让人目眩。其中,迦毗罗创建的数论学派和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当属全印时代的典型代表。

吠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是用韵文写成的。梵书以冗长繁杂的散文形式编纂而成。经典则以简洁的颂的形式编写而成。这三者相继出现,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文体。这种变迁到底是因何而来的呢?

大概是因为雅利安人的文明逐步开化,所以他们的仪式变得更加华丽,人们也已经不像旁遮普时代那样,那么擅长吟诗作赋。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恒河流域的开明的雅利安人来说,天空、曙光、太阳等天空中发生的自然现象,早已无法引起他们的惊异和赞叹。人们更不会对这些自然现象表达自己满腔的敬意和虔诚之心、执行严格的教义、进行华丽的祭祀活动了。就这样,简单纯朴地咏诵赞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就连赞颂的意义和目的也被人忘却。仪式本身成了最重要的事,虔诚的宗教徒们一心专注于制订祭祀的规则、寻求举行繁杂仪式的意义和目的、对这些仪式的形式进行整顿等。这些内容成为婆罗门和刹帝利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才出现了浩瀚的梵书文学。

正如到了笛卡尔和培根的时代,欧洲中世纪繁琐且独断的宗教哲学就销声匿迹了一样,在教派学派兴起时代,被称为“印度笛卡尔”的迦毗罗仙人创立了数论学派。影响力大于路德的佛陀也开始传播众生平等之道。随着雅利安人向南印开拓自己的领土,奥义哲学发出了璀燦的光芒。反对僧权的运动愈演愈烈。新的学派相互竞争,刺激了雅利安人文学的精神,使印度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梵书的深入研究导致梵书自然消亡。祭祀的规则迎来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化的时机。数种梵书大量缩减篇幅,向经典化发展。整个时代变得更加务实。不仅包含哲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文献都以颂的形式编纂,连教学中使用的资料也都采用颂的形式编纂。采用该形式进行编纂的资料最后都成了经典文学。所以,经典完全是时势造就的一种文学形式。

印度古代文学的三个时期分别以吠陀、梵书和经典这三种文学为代表。吠陀中的赞歌体现了五河时代纯朴的宗教信仰;梵书体现了恒河时代的人们华丽的仪式;经典则是哲学时代的理论和怀疑思想的体现。吠陀的赞歌并没有传播到萨拉斯瓦蒂河以东,吠陀时代发生的所有事件都局限在旁遮普。梵书文学发源于恒河流域。在梵书时代,世人早已遗忘旁遮普,但还不知道南印地区。经典文学主要起源于南印,现存的经典中也以南印的作品为主。从吠陀到梵书,再到奥义书,都属于来自神的天启。经典则相反,该类文学作为人的作品被收录在了各传说中。

林栖期:在林栖期,人们要住到森林中去,以草根树皮为食,过清苦的生活。他们制作圣火,早晚都要修行祭拜,进入忘我的修行境界。

遁世期:遁世期被称为“比丘的生活”,也就是剃发出家,抛开一切身外之物,苦行,断食,一衣一钵,四海为家,风餐露宿,在一个村子里不能待超过一天的时间。虽然不进行各种仪式,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诵读吠陀,通过冥想领悟宇宙精神,超越苦乐生死,超脱世俗,与大我融为一体,最后获得期待已久的解脱。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了这四个时期的人被认为是完成了完整一生的模范。只有经历了这四个时期,才可以获得解脱。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并非如此。古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如果本人要求,也可以在完成梵行期的学习后,直接进入遁世期。所以,最初上述四个时期是四种完全独立的生活,人们任意选择其中的某一种即可。后世的婆罗门也并非所有人都经历了这理想的四个时期。自古以来,作为一般人的婆罗门,不乏有人完成了这四个时期的生活。总之,研究当年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很多实例。这些实例无一不证明了完成这四个时期生活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毋庸置疑,很多人都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对自己的磨炼。一言以蔽之,从古代开始就制定了一套训练自己、教育自己的固定不变法则的国家,除了印度,别无他国。他们苦修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婆罗门对印度文明的贡献数不胜数。他们是僧侣,也是思想家、法学家,又是行政官、政客,还是科学家,乃至大诗人。

跟家族有关的仪式共有十九种,下面就对其中的七种进行说明。

印度和其他国家迥然不同,天文也好,文法也好,音韵也好,哲学也好,这些学科都是因为与宗教有关联才得以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说,因为需要准确地计算举行祭祀的日子,所以才有了观察天文星象的动机;因为咏唱赞歌时的错误发音会触怒神明,所以音韵学才得到了发展;因为想要正确地理解古代圣典的内容,才产生了文法和语言学;因为神学的复杂繁琐,才引发了人们对哲学的思考。这些都是印度独立发展起来的学科,绝不是从其他国家那里学来的。

印度也独立发展了自己的医学。使用不同的部位来祭祀不同的神,需要对作为祭品的动物进行解剖,印度的医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作为吠陀的增补部分,被认为是来自神的天启,在经典时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帕尼尼文典中收录有各种特殊的病名。因为其他文献中都没有提及医学的部分,所以具体内容无从考证。

数学知识也是不依靠其他国家,完全由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十进制的符号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半岛传入欧洲。具体来说就是从“1”到“9”的文字,全部是取其发音的 六、神通

所谓的神通是指能够洞悉过去和未来,耳听八方,感知他界,能够获得和鬼神沟通、行走于空中和水上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各样超越人类的力量。这些力量被称为“广大的神通”。其实这些都是民间的迷信,这些迷信完全玷污了数论学派崇高的教理。获得这些神通并不是瑜伽修行者修行的最终目的。这些神通不过是神我在脱离自性,远离生死,进入最高境界后获得的附加能力。

七、优缺点

瑜伽派的教理,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数论学派的二十五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关于神的部分,合为二十六谛。如前所述,神就是存在于苦乐业报之外的超然的宇宙精神。为了拯救世人,神将该宇宙精神通过吠陀传授给古仙人,体现了神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将数论学派的教理和神的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灵活运用了数论学派的教理,让其发挥了最大的功效,这就是瑜伽派的优点。不幸的是,因为当时迷信思想的蛊惑,几乎在顷刻之间,瑜伽派最初的精神荡然无存,人们陷入对禁咒秘法等的一味追求中,最后还发展到了采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步。这就是瑜伽派的缺点。由此可见,瑜伽派在转瞬间兴起,又在转瞬间灭亡。现今存在的瑜伽修行者,专指那些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来执行祭祀仪式的坦特罗派[20]的人。综上所述,瑜伽派最特别之处在于对神的信仰和禅定修行的方法。该修行方法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过程在《阿闼婆奥义书》中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甚至在帕尼尼文典中都收录有“瑜伽修行者”这个单词。瑜伽派和数论学派最昌盛的时期是在1世纪左右。据说,小亚细亚的诺斯替主义[21]就是受其影响发展而来的。瑜伽派当初在未受到迷信影响时,因为它的观点非常符合喜欢沉思的雅利安人的特质,所以瞬间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最后却因那个时代迷信的影响而瞬间没落。《瑜伽经》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各种神通。或许这部经书已经不是出于波颠阇利仙人之手,而是出于后世其他人之手也未可知。其中的神我和自在天,很早就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后来,人们还将他们和湿婆天、吉利瑟那天混淆。这在《薄伽梵歌》和《摩诃婆罗多》中都有体现。

瑜伽修行者

阿提耶仙人

三、圣典

人们认为,弥曼差派圣典的作者是该派的创始人阇伊弥尼仙人。圣典全书共十二卷。但在这部经书中,还能看到阿提耶仙人、巴达里、阿伊季萨亚纳、婆陀罗耶那仙人等人的名字。 二、两派

如前所述,创始人去世后,耆那教派内立刻产生了分歧。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知道两派完全分裂的时间是在两个世纪后,即月护王统治时期。当时摩揭陀国遭遇大饥馑,僧统婆陀罗率领他的一派去了卡纳塔;其余留在摩揭陀的一派结集了经典。饥馑过去后,归来的卡纳塔派和摩揭陀派在外表问题上产生了意见的分歧。摩揭陀派主张穿白衣,而卡纳塔派则主张裸体。这就是白衣派和裸体派[33]两大派的由来。

三、圣典

白衣派和裸体派拥有共同的经典。这部经典由五十卷组成。在编纂时分为两种版本:

如果释迦牟尼宣扬的教义和之前的其他教义没有任何区别,那么佛教又是怎样成为一大宗教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形式主义感到厌倦,对各种祭祀仪式感到厌烦,对探讨研究感到厌弃,对各种违背真理的理论感到厌恶。在作为世界极少数宗教国家之一的印度,出现了转轮圣王[34]和大圣沙门[35],仰望天际的时候,在太阳王朝的尊贵姓氏释迦姓中出现了伟大的佛陀。佛教将那种神圣的生活,包容世界的同情心,超越了其他一切的道德,尽善尽美的性格作为自己的教义,让佛教充满了生气,并释放出了璀璨的光芒。正所谓法因人而尊贵。就这样,佛教吸收了周围很多虔诚的信徒。上至全能的天子,下至贫苦的百姓,都渴望皈依佛教。不同教派、不同种姓的人在慈悲的佛教中,团结一心融为一体,为佛教成为一大宗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花的香味不会逆风传播,德人之香则会传遍天下。

(二)父母健在是一件快乐的事,天下有道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诬陷他人,并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反倒是自己会受到这一愚蠢行为的影响。就像逆风扬起的灰尘,吹不到别人身上,反而全部吹回自己身上一样。

(四)所谓有道,并不是指拯救一个生命,而是要普济天下苍生,无害于万物。

在该德训的章节里,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那就是戒律。戒以五戒、八戒和十戒为主,还有名为“具足戒”的两百五十戒、四百八十戒等。这些戒律不仅是关于现世的,还有关于要得到解脱必须要用到的工具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这些戒律虽然不能等同于世间的道义,但遵守这些戒律就能够收摄身口意三业,让自己获得清净。

下面就列举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五戒:针对在家的佛教信徒,即优婆塞[45]提出的戒律。当然,出家的弟子也要严守。这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和不饮酒。摩奴法典》中的五种重罪就是采用了触犯佛教五戒中的这些罪。

(二)八戒:又称八关斋,或八斋戒。是针对非常虔诚的俗家弟子提出的戒律。在五戒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戒非时食、戒着香粉华鬘和戒坐卧高大广床。

(三)十戒:出家的弟子必须遵守的戒律。在八戒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戒歌舞观剧和戒受纳金银。

关于戒律就说到这里,下面再对著名的《六方礼经》做一番介绍。《六方礼经》对佛教的俗家弟子必须遵守的本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说明。研究《六方礼经》,不仅能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证明其中记载的戒律对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适用的。这里说的《六方礼经》是向不明所以地膜拜六方的俗家弟子解说膜拜六方的意义的经书。即膜拜东西南北时,要将双亲和孩子、师父和徒弟、夫妇、亲族间应尽的本分全部都念诵一遍;膜拜上下方时,要将檀越、沙门间作为主仆应尽的本分缺一不可地全部想一遍。《六方礼经》在南北两传中都保存了下来,在北传的各阿含经中都能看到。诵读《六方礼经》时,当时纯朴的社会仿佛出现在眼前,我们得以聆听三千年前说教中关于德训的内容。得到这一结果,不禁让人感到意外。因为笔者还有另一本书是专门讲述佛陀圣训内容的,所以这里不再做进一步深入的讲解。

五、三藏

释迦牟尼圆寂那年,佛教经律有了 注解:

[1] 又译为旃陀罗笈多·孔雀,印度孔雀王国第一任君主(公元前317—公元前298年在位)。——译者注

[2] 统一天下的君王。印度神话中,当统一天下的君王出现时,天上将会出现一个旋转金轮,作为他统治权力的证明。——译者注

[3] 语法书。——原注

[4] 当时摩揭陀国正值孔雀王国时期。——译者注

[5] 坚战王之子。——译者注

[6] 般度王之子。——译者注

[7] 即摩诃帕德摩·难陀。——译者注

[8] 即达那·难陀。——译者注

[9] 关于天启的经书。——译者注

[10] 《闻经》《法经》《家经》及《树提经》四者都是关于吠陀仪式的内容。——原注

[11] 《式叉经》《阐陀经》都是关于吠陀读诵的内容。——原注

[12] 《尼禄多经》《毗伽罗经》二者都是解释吠陀的内容。——原注

[13] 赞歌中使用的韵律的名字。——译者注

[14] 古印度的男子蓄发。——译者注

[15] 印度的月份名称,指每年的七月到八月。——译者注

[16] 印度的月份名称,指每年的九月到十月。——译者注

[17] 印度的月份名称,指每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译者注

[18] 印度的月份名称,指每年的三月到四月。——译者注

[19] 五大是从五惟发展而来的。——原注

[20] 被印度正统教派视为异端的教派。——译者注

[21] 3世纪到4世纪在地中海地区盛行的一种宗教思想。特点是提倡物质和灵魂的二元论。——译者注

[22] 印度正理派所推崇的一种思维和推理方法。“五明”中的一种,其他四种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和内明”。——译者注

[23] 极微是在不可见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译者注

[24] 佛教用语。——译者注

[25] 该词在印度有“整理者”和“编者”的意思。——译者注

[26] 又称“灰涂外道”,指遍身涂灰,以苦行祈求升天的外道。——译者注

[27] 世间万象其实也只不过是无上精神的一部分而已。——原注

[28] 莫尼尔·威廉姆斯(Monier Williams,1819—1899),英国印度学家。——译者注

[29] 别译名《梵网六十二见经</a>》。——原注

[30] 指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的经书。——译者注

[31] 别译名《寂志果经</a>》。——原注

[32] 古代印度十六大国跋阇国的首都。——译者注

[33] 也称天衣派,或空衣派。——译者注

[34] 即转轮王。——译者注

[35] 即佛教。——译者注

[36] 释迦国的君王,释迦牟尼的亲生父亲,迦毗罗卫城的城主。——译者注

[37] 拘利城的城主。——译者注

[38] 即悉达多,亦称释迦牟尼、佛陀。——译者注

[39] 西方学者奥利佛持此观点。——译者注

[40] 佛陀的弟子之一。佛陀游化摩揭陀时,曾借宿于优楼频螺迦叶家中并显示种种神通,迦叶因此成为佛陀弟子。——译者注

[41] 富永仲基氏(1715—1746),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家,著名的宗教批评家。——译者注

[42] 从“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译者注

[43] 这也是佛陀极力想要打破的空见。——原注

[44] 指《佛说诸德福田经</a>》。——译者注

[45] 在家信佛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称作“优婆塞”。——译者注

[46] 佛教早期没有书面经典,僧众以口头传诵的方式传承佛法。“结集”指僧人们进行集会,将口头传诵的佛法编纂为书面经典的活动。——译者注

[47] 《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所含小经数量太多,无法统计总数。——原注

[48] 通常中文原</a>本都会被保存下来。——原注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